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14节

威廉二世高声宣读鲁登道夫退休的决定,并对将军的高风亮节表示了赞赏,还表示这是德意志帝国在大战中最杰出、最高明和出色的指挥官应得的休息。皇帝接着宣布国会将重新召开,两星期后德国将举行一场新的大选,并将进一步对战争经济松绑。

1923年的德国大选德国自1871年统一以来,进行的最混乱的一次大选,史称“尖叫的日子”。德国国内各大政党经过半个月近乎白热化的拉票和街头暴力以后,大选结果正式揭晓,右翼的中央党、帝国党、保守党所取得的国会席次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然而持左翼立场的社民党也没能提高多少支持度,大选的最终胜利者归属于战争末期由鲁登道夫最先提议组织起来的军方御用政党德意志祖国党。

只是这时候,由于兴登堡年迈无力,陆军已经逐渐丧失了对于德意志祖国党的控制力,经过祖国党内一番激烈的博弈和争斗以后,德高望重并兼有世界视野和雄心的海军元帅提尔皮茨战胜了阿尔弗雷德·胡根贝德和沃尔夫冈·卡普,成为了德意志祖国党的真正控制者。

提尔皮茨成功将德意志祖国党塑造成了一个主张全球扩张、自由贸易、扩大德国海外势力范围,自诩代表平民阶级却又迎合资产阶级诉求的泛右翼政党,将维护容克贵族利益的传统右翼政党打得溃不成军,也完全压制了德国国内偏左翼的社民党和进步人民党。

大选结果出炉隔天,威廉二世便正式任命提尔皮茨以新一任的帝国宰相身份出面组织政府,同时兴登堡也因身体原因转入预备役,属于1914年坦能堡双星的时代彻底落下帷幕,世界大战带来的烽火与其残留的硝烟,逐渐在欧洲大陆上消散,以德国为中心的欧陆秩序也因此进入了下一个新时代。

提尔皮茨作为德国近现代海军的真正缔造者和核心灵魂人物,高度重视德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利益,英国革命则给今天已经无比强大的德国海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干预机会。

海军老元帅捋了捋他下颌的那一把茂密得像树丛般的白胡须,冷峻的目光令在场的官僚、军人、政客和银行家们都不自觉挺直了腰背。

“对德国的非洲利益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英国的混乱,设法把西非殖民地和东非殖民地连接到一起。”提尔皮茨的声音十分冷漠,带着老人厚重的暮气,可是所说的内容却充满野心,“德国要拥有一片贯穿黑暗大陆,并且于陆地上完全相连的统一殖民地。”

上个世纪,欧洲国家掀起瓜分非洲大陆的殖民狂潮时,英国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2C计划”。所谓2C,指的就是建立一个从北非开罗延伸到南非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殖民大帝国,因为开罗和开普敦英文名字的首个字母都是C而得名。

英国的殖民地从北非纵贯到南非,把整个非洲大陆劈成两半,也就使得德国在西非的喀麦隆殖民地和东非的坦桑尼亚殖民地无法从陆地上直接连接在一起。

虽然由于欧洲各列强之间的势力平衡博弈,英国最终没能建立从地中海向南好望角的大陆桥,但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非洲殖民地包括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距离“2C计划”的完全实现就只差一点。

并且英国还利用其盟友比利时的刚果殖民地和葡萄牙的安哥拉殖民地,一起分割了德国的非洲殖民地,德国的西非殖民地、东非殖民地都形成包围之势。

“如果德国要保护我们在贸易和经济方面的利益,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汉堡商会的代表向宰相发言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德国应该必须迅速占领中部非洲,如果可能,我们应该沿着刚果河深入非洲腹地,控制整个中央非洲地区。”

“公海舰队现在正赶往喀麦隆,如果英国失去对非洲殖民地的控制力,那么帝国就需要承担起白种人的负担,挽救黑暗大陆。”

提尔皮茨微微颔首,如果英国陷入瘫痪,那么非洲殖民地势必成为德国人的囊中之物,他说:“皇帝陛下支持海军的战略,利用英国动乱的时机扩大德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和海外属地。像今天的德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所拥有的殖民地未免过于狭小,既配不上德国的国际地位,也难以供给德国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场,这一切都要求德国海军为德国取得更多阳光下的土地。”

外交部的官员则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考虑:“不列颠的情况正十分混乱,各方面的消息都表明总罢工已经瘫痪了这个国家,而且我们从很多渠道搜集到的情报都证明了一件事情——法国和中国的匪徒们都在不遗余力的援助英国的叛乱者。”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东进

过去鲁登道夫为德国制订的欧洲战略,一大原则就是在外交上彻底孤立法国,为此德国才纵容乃至于是支持了法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样就使红色的法国永远不可能再和白色的英俄两国成为铁杆盟友,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中心主宰地位和国防安全也就得到了彻底的保障。

“鲁登道夫将军曾经说过,对德国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下次战争中避免双线作战。如果我们对英国坐视不管的话,等到英国也堕落为一个被赤匪把持的红色国家时,英法两国就有可能又重新走到一起。”

“鲁登道夫,波兰人的老一套已经落伍了,跟不上德国今天世界霸主的战略需要。”

海军中不少野心勃勃的少壮派军官,都对鲁登道夫的大陆战略不屑一顾,即便是在陆军当中,容克军官们一般也不把拥有一半波兰血统的鲁登道夫当做自己人。

德国军队在大战以后面临着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敌之感,德军在欧洲大陆上想要达成什么目标,就几乎一定能够办成什么目标。

现在这群军人又打算把这种野心,从欧洲大陆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至于说英法有可能出现的新同盟,年轻的德国少壮派军官们也不太在乎。

大战已经证明了国力巅峰时期的英国、法国和俄国加在一起,也不是德意志帝国的对手,更何况是今天已经分裂并且深陷各种内忧外患之中几经削弱的英法俄呢?

即便有什么新同盟,也不会是德国主导的中欧霸权的对手。

提尔皮茨作为德国海军的精神领袖,他的战略思想当然不会像这些年轻人一样莽撞、短视,可是英国庞大的海外领地实在令人眼红。德国海军为了打造出今天这支全世界最大规模也是最新锐的公海舰队,已经投入了无数资源,当年公海舰队的力量弱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舰队”时,提尔皮茨还能够忍受德国海军“存在舰队”的地位,可今天双方海军经过这一轮造舰竞赛,实力强弱已经翻转,提尔皮茨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按捺不住不一股冲动——

一定要试试公海舰队这把利刃的锋芒,究竟如何。

海军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冯施佩伯爵此时还在海外出任苏伊士总督的要职,不过他的副手,大战期间的海军战争英雄,还为中国红海军当过几年海军顾问的原埃姆登号轻巡洋舰副舰长赫尔穆特·冯·穆克将军,则提出了他的见解:

“……不管英国革命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经过重大削弱的英国和法国都不能再阻止德意志帝国建立中央非洲属地的愿望。非洲早就是帝国的囊中之物,我们没有必要急于一时现在就得到它,更没有必要把英国内乱这一关键窗口时间,浪费在黑非洲的土地上。

黑暗大陆的中央腹地那些缺乏矿物资源,并且气候恶劣、病虫丛生的土地,交通条件也同样糟糕,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地对德国的全球霸权来说只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们并不是多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德国海军今天的头号目标,应该是首先从英国人手上夺取那些像苏伊士运河一样关键的地区。”

“你是指……亚洲吗?”

“不错。”

“但是德国在亚洲缺乏战略支撑点,公海舰队也缺乏行动作战的补给基地。”

德国在太平洋扩展殖民地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但是1914年爆发的大战完全摧毁了德国的亚洲殖民帝国。青岛被德国主动移交给了中国,太平洋上的大量岛屿则被日本和美国瓜分——战后德国虽然通过外交途径,从美国人手上取回了一些太平洋岛屿,可是其中并没有任何一座岛屿拥有大型军港和补给基地。

北非阿尔及利亚的国民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时,也曾在一纸和约里同意将法国在亚洲的法属印支殖民地割让给德国,然而同样由于中国革命的扩散,今天整个印支地区都被纳入到了红色中国的保护之下。

赫尔穆特·冯·穆克向海军老元帅提尔皮茨提议说:“帝国可以尝试与荷兰人合作……荷兰人之所以能在东印度群岛保存那么庞大的殖民地,就是因为他们在外交、经济和贸易上都同英国进行了深度合作。当大不列颠海外帝国瓦解之时,荷兰人就必须寻求一位新的欧洲霸主的保护,否则东印度群岛就会永远离开低地的怀抱,很大可能又会落在中国控制下。”

赫尔穆特·冯·穆克大战期间在中国待过好几年,他警告众人说:“我了解中国,他们的军队十分善战,陆军比日本人更出色,海军规模虽然小,但和日本人合作以后实力增长非常快。如果中国控制了东印度群岛地区,那么陛下在二十年前曾经提及过的黄祸可能就真的来了。”

“……我们不要留活口,不要留情,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提到德国仍然浑身颤抖,甚至要让我们的旗帜永驻长城……”

二十多年前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的时候,威廉二世就曾经以这样偏激的口吻发表过一番关于“黄祸论”的演说,其中威廉二世还把德国人比作匈奴人,演说和文章里都充斥着一种疯疯癫癫、乱七八糟且对历史一无所知的态度,但二十多年前的黄祸论直到今天还深深刻印在不少欧洲人的内心深处。

赫尔穆特·冯·穆克本人在中国工作过好几年,他在种族主义的层面上并不仇恨亚洲人,但从德国的外交政策和地缘战略考虑,他还是说:“中国和法国现在已经是准军事同盟关系,法国人用欧洲的机器、科技和文化重新武装了中国,试想一下,二千万至三千万受过训练的中国人,由六个法国师加以协助,由优秀、勇敢而仇恨德国的法国军官指挥……我们不能继续放任中国在亚洲无止境的扩张不管了。”

他接着分析说:“对德国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和荷兰人合作,我们要以帮助荷兰人恢复东南亚的秩序为理由,派遣公海舰队去占领新加坡,控制那个和苏伊士运河一样重要的马六甲海峡。公海舰队可以从桑给巴尔岛出发,印度过于庞大……目前也十分混乱,德国的印度政策应该谨慎一些,但只要有机会,公海舰队就应当设法利用恢复当地秩序的理由,控制战略位置同样十分重要的锡兰岛。

还有印度洋上的其他一些重要岛屿,其中建有军事港口和基地的岛屿最重要,完成这一系列准备以后,公海舰队就能够夺取并且长久地控制住马六甲海峡,使德意志帝国确保从非洲到亚洲的全球霸权。”

桑给巴尔岛是东非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在上个世纪德国殖民者和英国殖民者占领东非以前,来自阿曼地区的阿拉伯人统治者赛义德·本·苏尔坦以桑给巴尔为基地,利用控制印度洋海上贸易的优势,建立了一支十分强大的海军,并且不断向外扩张,陆续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波斯湾两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尔、非洲东岸的坦桑尼亚、蒙巴萨和马达加斯加诸岛,建立了一个横跨阿曼和东非地区的印度洋强权。

但赛义德死后,这个印度洋海上强国一分为二,分裂成了阿曼部分和东非部分,并且英国殖民者也通过蒸汽船的技术进步夺取了阿曼在印度洋贸易中的份额,直到1889年,德国抢先占领乌干达,并与英国谈判解决东非领土的划分问题。双方经过激烈舌战,最终于1890年7月1日签署了瓜分东非的协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二十世纪

首节 上一节 514/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