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11节

1924年这一年不仅是英国的勃仑纳·蒙特公司、诺贝尔工业公司、联合制碱公司和英国染料公司几家公司,合并成了超级托拉斯组织的帝国化学工业。

在德国,阿克发公司、巴斯夫公司、拜耳公司等三家德国化工、 制药及染料的巨头,均非泛泛之辈。阿克发是全球成像技术的先驱,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美国的柯达公司可以媲美;巴斯夫则开创了全新的印染行业,它还在1885年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西方企业之一;拜耳无疑更加著名,它于1899年获得的阿司匹林堪称历史上使用范围最广、知名度最高的医药品牌。

这三家公司与卡塞拉公司、格里斯海姆电子化学工厂韦勒化学工厂、赫斯特公司、卡勒公司等五家五煤焦油和合成燃料工业的巨头,由德国政府牵线,这八家公司正式组成了法本集团,即“染料工业利益集团”,成为全球实力最为强大的重化工业超级托拉斯巨头。

IG法本公司一成立就震撼全球,其资本总额高达11亿马克,员工总数也超过了10万。而随着这个垄断组织从卡特尔变为康采恩,德国化学工业数十年的集中化进程也终告结束。

中央财经委主任黄少通就在新国大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向与会的国大代表们解析了中国当前的工业管理体制:“……我国的工业管理体制,主要是由中央各部集中管理,这在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中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央集权过多,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也束缚着企业的手脚……”

“林主席曾针对这种情况指出:要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对企业也不能管得过死。一五计划之前,我们把企业管理权下放,不仅中央下放到省市各区,而且是层层下放,连徐州、青岛不少的大型企业也下放了,形成了过于分散和多头管理的问题。

一五计划开始以后,又陆续收权,把大中型企业仍收归中央各部管理。但无论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都局限在一个行政管理权上,对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没有发挥什么明显的作用。如何改革,才能克服对企业的多级、多头管理,才能促进企业与企业间的相互协作,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呢?试办托拉斯是一个方法。”

一五计划前后,中央财经委也运用过银行团的方式来参与企业的协调管理,林时爽则和黄少通商议过,林时爽是认为为了使工业发展速度更快一些,也是为了综合利用,可以考虑一下托拉斯的这种组织形式。

林时爽的说法是:“托拉斯,是一个企业组织形式的问题,资本主义的托拉斯是纯粹垄断的形式,不可取,但组织方法有可取之处。组织托拉斯,首先接触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所谓搞托拉斯,就是以一个行业为主,兼管其他行业。比如淮南,有煤有铁,还有化工,搞一个托拉斯,或者归煤炭部管,或者归冶金部管,都可以。又比如石景山钢铁厂,京西煤矿就在它的门口,还有迁安铁矿、龙烟煤矿,这几个点可以建立几个钢铁基地、几个化工基地,搞一个托拉斯来管。”

黄少通也说:“淮南有煤,马鞍山有铁,过去,一个由媒炭部管,一个由冶金部管,不能很好协作。要解决这个矛盾,把这个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下,淮南煤矿和马鞍山钢铁厂搞个托拉斯,又管煤、又管铁,又管铁路专用线,又管相应的化工。上边可以归冶金部管,也可以归煤炭部管,由一个部主管。由此类推,相应的各行各业,中央的所有各部,将来管的业务都不只是一项,都是以一行为主,再兼管其他。

我们的工业建设可以走托拉斯的道路,托拉斯是工业发达国家找到的比较进步的组织管理形式,机器设备利用得比较合理,搞得也比较快。组织托拉斯,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也是上层建筑的改革。”

财经委已经派出工作组到徐州、青岛、沈阳几个比较集中的工业城市做调查研究,青岛在中国目前几个较大的工业城市里各方面的基础最好,而且各种门类的国有企业集中度也是相对最高、体系化程度也最为完善,各方面管理企业的机构纵横交错,关系复杂,还方便和日本、朝鲜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分工,所以进行托拉斯化改造的各方面条件最好,因此中央财经委提出的试办托拉斯计划,首先就是以青岛为平台展开,也是应有之道。

在条块分割状况下,企业不得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办广道路。例如,青岛的上百户大中型机械厂,不问技术是否可行和经济是否合理,都搞铸造、锻压、标准件、工具等等车间或工段,结果是重复建设、互不协作。特别是精密的设备和仪器,谁也不能成套,不仅造成浪费,设备闲置现象也很严重。

青岛市政府和许多企业的领导干部,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企业管理体制,组织托拉斯性质的专业公司,试验用经济的办法来组织管理工业企业,财经委的改革思路就是来自于这种呼声。

林时爽在给林淮唐汇报这方面的工作时,就说:“资本主义管理企业的经验,特别是搞垄断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托拉斯、辛迪加、国家资本主义等等,如何管理好企业,无非是有组织、有计划,避免和减少官僚主义。要组织国内的统一市场,就要组织统一的生产。重要的工厂、交通都要统一管。组织企业性质的公司管,可能比行政机构管得好一些,官僚主义可能少一点。考虑把各部的管理局改成公司,不是行政机关,而是经济组织,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接近生产,接近企业。

我们现在的办法是中央各部和省、市的厅局都干预经济,这是超经济的办法,不是资本主义的办法,不是社会主义的办法,是封建主义的办法。搞公司也是官办机构,也可能产生官僚主义,但公司总比较接近企业。组织全国性专业公司的办法,可以试试看。”

林淮唐也赞成其中一点,那就是用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方法,确有不好之处,管理企业也存在不少弊端,造成对企业的多头行政管理,婆婆多、小而全,重复建设、重复生产,浪费严重,以及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等。

至于说试办托拉斯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影响,黄少通提出他的见解说:“试办托拉斯只是改革央地关系和上层的工业管理体系,不会影响到工人对工厂的管理参与度,也不会影响到工会的监督权力,只是从上层建筑出发的管理体系改革。”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联合航运

托拉斯应该怎么办,国内尚没有经验,只能从调查研究入手,一方面研究国外的做法,一方面也研究中国企业自己发展的情况,另外,法兰西公社也给中国提供了托拉斯组织方面的不少经验和材料。

黄少通整理了不少资料,他收集到《美国工业托拉斯的组织和管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结构、职权分工和管理情况》、《德国IG法本公司的组织管理情况》、《法国工业公司管理体制演变的概况》、《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组织管理情况》、《瑞士钟表工业的组织概况》等等参考资料,在同工业、交通各部门同志讨论以后,黄少通草拟出一份初步试办工业和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稿,交到了林淮唐的办公桌上。

社会主义国家要不要办托拉斯,林淮唐对唐这件事看得很重,他亲自主持了两次会议——在经济领域这是很罕见的事情,一般这种细务性的工作都是交由林时爽负责,或许也是社会党五大以后二林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再如过去那样亲密如一人,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林淮唐就必须亲自管起了。

林淮唐在财经委会议上,给黄少通提出了几条原则性的意见,他说道:“试办托拉斯,不会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性质,它不涉及到所有制,只是工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我认为可以试试看。可是有几个问题,你们要好好研究,全国性的托拉斯及其分公司同所在地方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财经委要写一段,好好分析研究。

组织托拉斯以后,还要照顾地方,地方上对全国性的托拉斯既有责任,也有权利和要求。然后托拉斯成立以后,仍要注意搞好同外部的协作关系,同地方的协助关系,不要闭起门来搞独立王国,包括原材料、产品、零配件等生产供应方面的写作,不能什么都自己搞,现在工业部门总想什么都自己搞,认为只有自己搞才能搞好,其实,什么都自己搞,不一定能搞好。”

黄少通说:“书记长,五大和新国大以后,这种情况已经改观了很多。五大吹了风,新国大上正式提出纠正企业办社会的路线,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大刀阔斧,删删减减,反对声音不小,支持的人不多,可是好说歹说也是推进下去,节省出来的资金还是要交由政府统一筹划调度来办社会。”

黄少通所说的“企业办社会”,就是指过去中国的国有企业大多都建立和兴办了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和设施, 承办了本应由社会化经营主体或公共机构承办的各种社会服务职能。

这本来是国有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在医疗、教育、职工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都给予员工极大的照顾,可是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国有企业同政府职能交叉重叠覆盖的一种情况,在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国有企业自己办市政、自己办水电、自己办消防和警察,乃至于是自己办检察院和法院的情况,造成了非常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也使得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职能相互交叉,经常出现互相不服气、互相不服管的情况。

大型国企是把办社会当作职工福利,国企通过承办各类本应由政府负责的公共职能,通过内设医疗和教育机构方便职工就医、子女上学,通过对离退休人员加强服务提高职工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些本质上都属于职工福利。

要想废除,自然会引发职工们的强烈不满,更让人怀疑中央的改革是不是就是要废掉工人阶层的福利。

黄少通接着说道:“国企停止办社会以后,多出来的资金上交政府,再由政府用于公共支出,大部分福利由地方政府承接,目前表现出来的效果已经比企业自己来办强了不少。”

“嗯。”

林淮唐原则上也同意把“企业办社会”改革为“政府统一筹划办社会”,除了节约资金以外,这样也能更加公平一些。毕竟各大企业之间的效益有差异,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规模大的企业,福利就肯定要比效益差些的企业好得多。改成由政府统一来提供这些福利保障以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变成了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同地区间的差距当然也很大,但总体而言是要比各类企业间的差距小一些。

林淮唐说:“财经委要把托拉斯的发展前途弄清楚,托拉斯成立以后,中央有的部委就要缩小,只留少数人就够了。将来有些专业部,比如说燃料工业部可以改为大企业,做几个总托拉斯。原则上来讲,托拉斯要多按照经济的办法来办,公司的企业只能逐步扩大,行政职能就要逐步缩小并转化为经济职能,将来地方上同托拉斯的关系,也要由行政关系为主转化为经济关系为主。”

黄少通已经拟好的几类托拉斯计划,主要包括了盐、烟草、航运、煤炭、铝业和燃料工业等行业,就国际上来说,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托拉斯化最高的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但中国的重化工业还不算发达,目前暂时还没有组织托拉斯的必要。

黄少通说:“航运方面,我们希望能和日本合作,日本革命以后把三菱海运、共同运输、大阪商船和川崎汽船公司都收归国有,目前据我所知,日本政府方面也有推动组织日本航运托拉斯的想法,如果能够整合中日两国的航运资源,合并成立一家托拉斯企业,对东亚联盟的海运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加财经委会议的除了林淮唐、林时爽、刘师复、蔡绮洪、黄少通等人以外,还包括了国内各大银行的负责人,这群人也都和黄少通一样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岁上下,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出现像这样的一群青年人能够掌握一个国家最专业的金融大权。

央行行长南汉宸才刚刚满三十岁——他是受林淮唐的亲自提拔,所以算超额拔擢。其他人,如交通银行总裁曹菊如和华东农信银行总裁黄亚光都是福建人,是社会党最初的一批老党员,年龄也都还不到三十岁,非常年轻。

他们的思想普遍都非常灵活,在中日合办航运托拉斯这件事上,南汉宸就提出一点说:“海运业是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型海运企业可以发挥运输经营成本低、业务网络广、融资能力强、客户广泛、技术先进等诸多中小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海运企业的大规模整合势在必行,整合以后我们的海运企业集约化程度增强,能够有效集中有限的资源,减少效率的损失,这才能更好起到支持国内相关产业迅速成长与提高海运企业效益的宏微观综合效应。”

交通银行总裁曹菊如跟着说:“书记长,如要中日合办航运托拉斯,我建议还是以银行团为中心,如可能,最好让日本也参与到我们的银行团里来。”

林淮唐一直都坚持不断推进东亚联盟内各国一体化的进程,这是一件关系亚洲人民未来百年命运的大事,所以一有机会他就要坚决推进其进程,当然赞成这个方案。

除了航运方面以外,在采煤业和煤钢复合体工业方面,黄少通草拟的这份试办托拉斯计划里面,也把越南、柬埔寨和朝鲜列在了合作对象里面。

而一旦这些托拉斯成立,那么就又必然引起东亚联盟内各国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变化。

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洋战略

第一阶段试办的托拉斯企业共有十家,包括:

轻工业部所属的中越烟草联合公司和东亚盐业公司,机械工业部所属的东北汽车工业公司和东亚拖拉机联合公司,纺织工业部所属的中国纺织机械公司,冶金工业部所属的中国制铝工业公司,地质部所属的东亚地质仪器公司,能源工业部所属的中朝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电力部所属的东亚电力联合公司,交通部所属的中日海运联合公司。

首节 上一节 51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