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10节

一片混乱之中,格拉斯哥血战开始了。

所有的枪声、炮声一瞬之间都在响起,剧烈的爆炸此起彼伏,罢工委员会已经不复存在,在格拉斯哥市中取而代之的领导机构是格拉斯哥临时革命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名义上的首脑是国际运输工人协会主席汤姆·曼恩,实际领导者则是年纪轻轻、精力旺盛又兼野心勃勃的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富有军事经验的墨索里尼也在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工人纠察队和自卫团都在血战开始的第一时间,接受了临时革命委员会的重新编制,考虑到武器数量有限,他们被编组为一支支规模不大的突击队分散在格拉斯哥的工业区和散乱的住宅区内作战。

工人队伍里很多人是退伍军人,他们穿起大战时期穿过的旧军装,表明自己绝非英国的叛国者,而是英国的守卫者,其他人则简单地穿着带有蓝色围裙的工作装。不过几乎所有人都在脖子上系着一条红巾,这很快就成了起义军的特征。

战斗异常激烈,英军本来断定只要迫击炮的轰鸣声响起,格拉斯哥市区内的工人就会立刻作鸟兽散,英国陆军总参谋部里没有任何一名将军考虑过,这次进攻将成为英国内战的开端。

等到无数战报送到爱丁堡丘吉尔办公室的桌上时,他和包括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在内的一批英国陆军将军们,才如梦初醒,在打了个机灵的同时,又为自己亲手开启的血腥战斗和历史责任感到惶惶不可自安。

英国在欧战中塑造出来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向丘吉尔怒目而视:“远征军不能继续对平民开枪了,否则这支军队将会迎来1917年、1919年的那种大哗变!”

丘吉尔也被格拉斯哥市区内工人起义军的抵抗所震惊,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数万远征军对格拉斯哥发动进攻以后,应该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彻底碾碎这群罢工者,剩余的英军部队接着就会朝英国全国各大工业区进发,最多一个礼拜的时间,丘吉尔就能彻底平息这场荒唐又可笑的总罢工。

可是现在时间正在一点一点流逝,距离英军对格拉斯哥发起进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六个小时,前线传来的消息却是如此晦暗不明,战线在哪里?推进了吗?罢工者瓦解了吗?叛乱分子逃离格拉斯哥了吗?

丘吉尔什么重要的情报也没获得,他从前线得到的唯一一条消息,那便是格拉斯哥还在战斗!还在激烈的战斗!

顽固的温斯顿·丘吉尔驻着拐杖,好像一步一瘸似的走到窗边,他透过玻璃,外间爱丁堡的灯火好像正在一盏接着一盏的熄灭。

劳工部长鲍尔温瑟瑟发抖,为之战栗:“英国文明的灯火正在熄灭……”

曾经君临地球的日不落帝国,是否已经来到了它生命的终点?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盯着丘吉尔看,等待着他的下一道命令,道格拉斯·黑格按捺不住说:“丘吉尔阁下,请你速速请示伦敦,如果没有新的命令,我就必须下令英军停止进攻了,不然英国就会爆发内战。”

丘吉尔听到这句话,啪的一声把自己手里的拐杖都摔在了地上:“黑格爵士!您如果还是一位陆军元帅的话,您如果还认可自己是大不列颠帝国的元帅,那就请您坚定好您战斗的信心……继续进攻,政府只有这样的一条命令,没什么可说的了,继续进攻,直到把罢工者、叛国贼彻底粉碎为止,否则……”

劳工部长鲍尔温深吸一口气说:“否则叛国者就是我们了吗?”

丘吉尔冷冽的目光扫来,鲍尔温便再说不出话来。

“我马上和张伯伦首相通电话,爵士,请您放心的进攻吧。”丘吉尔收敛自己的语气说,“我相信英国远征军可以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丘吉尔对英军有信心,可是黑格爵士,其他的英军将军,还有格拉斯哥前线的许多英军将领、军官,就不像丘吉尔那样信心满满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格拉斯哥血战

他们的进攻不能说失利,远征军装备有大量重武器,仅仅机关枪就动用了两千多挺,格拉斯哥工人起义军那一点力量根本不可能战胜正规军队。

可是工人们熟悉工业区的坑坑道道,他们顽强至极,缩在民房住宅和工厂厂房里顽抗到底,依托着格拉斯哥市区复杂的街道继续战斗,爆炸声、火光、鲜血、参加……遍布全城,在军警向前进的每一处街道和路口上,英军士兵都能看到无数张《格拉斯哥宣言》的海报传单。

在某个工厂前,英军彻底包围了三百多名罢工者,军人们用手榴弹和步枪将罢工者逼到绝路。在工厂围墙的尽头,三百多名罢工者也都穿着大战时期的英国陆军制服,在远征军开火以前,这些罢工者便如潮水般冲向士兵组成的防线。

工人们一边冲向士兵,一边怒吼和质问:“你们跟着军官一起与人民作对,难道你们就不觉得羞耻吗?”远征军士兵们犹豫了,他们中有人与对面的罢工者曾在同一片战场甚至同一条战壕里扛过枪,这种时候又有几个人有勇气对本应由军队保护的人民开火呢?

军人一旦犹豫,就意味着他的士气已经被打垮,有些士兵把步枪扔到了地上,其他的则被罢工者缴获,眨眼之间攻守之势便转换了,工人们高声呼喊着革命的口号反过来俘虏了不少英军军官。

城中的每一块砖瓦很快都要沾染鲜血,英军士气不振,不时还有小股士兵哗变或溃散,工人起义军在武器和训练方面也都有严重的不足和缺陷。战斗迅速进入到短兵相接的阶段,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工人武装才能够发挥出相当的威力。

在工厂前、在商店里,在一座座巍峨耸立的苏格兰教堂前,也在每一栋楼房和民宅之中,战争不期然的打响,和平从此不存,情况也在不断变化着,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教堂,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堆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就连很多经历过索姆河血战的老兵都为之深感震惊。

仅仅在格拉斯哥血战的第一天时间里,围攻城市的英军和防御方的工人起义军就付出了超过两千人的伤亡,里德用临时革命委员会掌握的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向纽约发去消息提到:“……格拉斯哥事实上已由革命军统治,工人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战况正不断变化,我愿意用一切事业生涯老保证我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英国军队正在格拉斯哥制造人类历史上来说也是空前绝后的战争罪行……”

英国远征军内部其实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混乱,军方的命令十分模糊,让各级将领、军官都琢磨不清楚总参谋部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其实无非是道格拉斯·黑格等军方首脑,并不愿意为丘吉尔火中取粟,也不愿意为保守党政府承担上血腥杀戮、铁腕镇压的罪名。

可是政府命令在上,这群军事贵族的阶级本性在下,就使以黑格爵士为代表的英国军方首脑们还是做出了支持政府镇压的决策。

只是在具体行动上,他们采取了不留文字、不给出直接明令的策略。

这就是另一种甩锅,把对人民和历史的责任又甩给前线将帅军官们,前线将帅军官犹疑之中,有的人就不敢轻易明令部队大举进攻,另一部分人却有贪婪和凶残的本性,毫不吝啬使用重武器摧毁英国人民自己的城市。

英军正在分化,甚至是在分裂,苏格兰场调来的那些黑衣警探一时间竟然成为进攻主力。数不胜数的骑警披着黑色的雨衣斗篷冲入格拉斯哥市区,他们手上沾的人民鲜血最多,在市区内遭受革命军痛击之余,便向一批被被俘虏的起义武装家属泄愤,据说有多达上百名妇女、儿童在混战之初便告“失踪”……

格拉斯哥市区中心的火车站,在敌我双方手中传来递去达13次之多,英军最后在大批警察的协助下,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攻下了这片残墙断垣,然而一等天黑,他们就受到熟悉地形和坑道交通的革命军夜袭,车站至少一半的阵地瞬间又被工人武装夺了回来。

第一天的战斗和第一个晚上的战斗,都是这样激烈和血腥,对死亡的恐惧早被抛到九霄云外,莫斯利和墨索里尼两位野心勃勃的革命家表现出了惊人的领导魅力,有几千名欧战退伍老兵出身的纠察队队员装备上了伯明翰轻兵器工厂送来的武器,他们作为一支主力突击军在夜间冲入战场,他们在瓦砾间摔跤,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直到茫茫黑夜里只剩下污秽不堪的血红双眼……

第一天时格拉斯哥的战斗消息还不能迅速传遍整个英国,但这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当天晚上消息就越传越开,各种各样的流言也迅速充斥英国所有城市的大街小巷。

罢工者之间疯传着英军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都进行血腥镇压的小道消息,许多开小差的逃兵也把军队调动的方向和行军路线告诉给了老家当地的罢工委员会,等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刚从海平线上冒出半个头,关于英国远征军血腥镇压的各种消息,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马上就充斥全英,并且还将迅速扩及到整个欧洲、整个世界。

大英帝国,这个大战爆发之前的世界第一号强国,同时也是哪怕大战失败以后的世界顶级列强,关于英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惊人的关注。美国人如是,德国人如是,法国人如是,加拿大人和南非人,俄罗斯人和土耳其人,也都是这样,大家议论纷纷,所有报纸都在报道着关于格拉斯哥一战的传闻,里德的一手消息则顿时使他成为美国舆论最为关注的头一号明星人物。

在东亚,中国方面也早就对此万分瞩目,对外情报局做了不少工作,对外情报处处长淳和也很快到林淮唐的一办办公室通报相关的消息——中国方面还拥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通过熊雄在第三国际的渠道,中国人能够获得相对其他国家和政权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情报。

自从溥仪事件以后,淳和就隐姓埋名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已经不再适合于做国内工作,直到对外情报处成立以后,淳和才焕发新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国际情报战场的舞台上。

他向林淮唐报告说:“事态十分复杂且棘手,一切证据都表明格拉斯哥确已发生大规模冲突,烈度足以和国际上的任何一场战争相媲美,我估计——理性的考虑,英国内战其实已经爆发了。”

就在大不列颠水深火热的同时,中国刚刚结束了新国大的选举活动,全新的国大委员会已经被组织了起来,中国社会党取得了毫无争议的一党绝对多数席次,刘师复带领工人反对派退党以后组建的中国劳工党,并没能在国大内对社会党人形成有效的狙击,劳工党获得的席次数量甚至还不如梁启超领衔的进步党多,仅仅是和国民党相当而已。

劳工党的影响力局限在几个大城市的产业工人里面,对于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就鞭长莫及。这样,除了进步党和国民党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外,国内其他农村地区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支持社会党人,再加上现在农村居民的选举权已经和城市居民相差无几,靠着这一几乎是不假思索就一定会投社会党的庞大票仓,也难怪社会党人会在经历了如此大的冲击和风波以后,反而实现了比新国大召开以前更加强大的统治力。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国托拉斯

农村地区对社会党的支持,几乎是不受任何政策的转变所影响,而是一种近乎于无条件的支持,过去刘师复曾一度担心的农民对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负面影响”,并没有真正发生,新国大召开以后的政策也并没有像农村地区做过多倾斜,基本上来说,还是沿着上一届国大确定的工业化路线稳步发展。

在这以后确定的二五计划,则提出了借鉴英、德等帝国主义列强国家强化企业管理组织形式的思路,也尝试在中国试办托拉斯。

首节 上一节 51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