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72节

林时爽给刘师复的答案,则是:“你要搞清楚,在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在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日常利益之间,我们该选择什么?这问题很清楚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阶级对抗、不存在剥削压迫,工会的任务就是要动员和组织工人,从各方面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这是最重要的,在次要的方面,工会再去关心工人的日常利益,去满足工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刘师复不满道:“什么算合理的要求,什么算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当年要高绳芝给工人补发工资,是算合理还是算不合理啊。”

那天林时爽和刘师复两人谈的很不投机,最后一桌饭菜刘师复也没有吃几口就离开了。双方观点根本就谈不拢,刘师复坚持要求保持工会的独立性,这在林时爽看来就是要为工会将来取代政府的管理职能做铺垫了。

两人不欢而散,这次谈话也让刘师复意识到中央在工会问题上已经完全不打算按照他的想法实行进一步的改革,最终才促使了刘师复在政治理想失意以后,主动放弃了他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在政府中担任的种种要职,选择回归到最普通的工运活动里去。

林时爽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正相反,他很有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一面,他和刘师复一样,同样对工人群众充满同情,然而林时爽也坚持认为只有先将国家的经济建设、工业发展搞定了,才有余力去解决工人的生活问题。

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为了少部分工人不合理的要求,耽误了一五计划的生产安排。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党派能量

张国焘似懂非懂:“我明白了,我会妥善处理好此事,还有……”

“什么事?”

“仲甫先生把邵力子调到宣传部以后,观察日报的总编位置空了出来,中央不是还在讨论新的人选吗?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时间了,不能一直让观察日报没人负责吧。”

张国焘想的很远,又说:“书记,今后党内可能就官僚主义、工团主义、国际主义这些争议性的问题展开大讨论,观察日报这个舆论阵地……这么长时间没人管,您看是不是要尽快安排一下。”

观察日报是社会党最重要的一份机关报,也是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过去这份报纸一直是由邵力子来办,可自从邵力子被调去宣传部任职以后,观察日报的总编辑就一直空着,中央不少部委因为今年北京夏天太热的缘故,总有人频频请假,也就老是把讨论总编辑的这件事给搁置了下来。

林时爽心里还没有什么太好的人选,他想了一会儿,在纸条上写了好几个名字,但旋即又将其一一划掉,最后是跟张国焘说:“恺荫,这样办,中央确定观察日报新任总编辑的人选以前,你先到观察日报去,跟陈去病讲,让他先负责好观察日报的工作。”

张国焘心下微微一喜,他在北京地下党组织活动的时候就认识陈去病,两人相熟多年,关系极好,通过陈去病来掌握住观察日报的话,不管今后党内要发生什么样的争论,至少他们都不会太被动了。

林时爽最后又敲了敲桌子,说:“这些事情不要往外传,注意好保密,特别不要让党外人士注意到最近这事,你明白吗?”

张国焘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在北京除了社会党以外,还有进步党和国民党的人在中央许多部委担任要职,梁启超还是国家文教委主任,廖仲恺则担任着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光复会的陶成章既是中革军委的委员,也是林垦部的部长,都掌握着不小实权,除此以外像孙中山等人虽然早就退隐多年,可也还是拥有一定政治上的影响力。

诸如宋教仁、张謇这批人,久已不在政治上有所发挥,可在文化界、新闻界、工商界也还是拥有一定的能量。

张国焘说:“如果在一五计划以前,党外人士可能还会造成一点影响,现在一五计划都要圆满告以结束了,什么民主党派都翻不起浪花。”他跟着又补充说:“请书记放心,我一定注意好保密,也会密切注意好那几个重要党外人士近期的动向。向”

林时爽缓缓点了一下头,他做事向来缜密严谨,滴水不漏,自信一切所为都是为国为民,竭尽绵薄,在和林淮唐长期的合作相处中也永远是以尊重林淮唐的意见,相忍为国为第一准则,说是无论林淮唐如何行事,林时爽都愿意唯命是从也不为过。

二十余年相交,十五年革命历史,林淮唐走过万水千山,经历千难万险,之所以能力排群雄,一路大踏步走来,独领风骚,只因一条:就是实践检验,在无数次的流血斗争中,只有他的意见屡屡正确,一试就灵。

从具体的战斗、战役到与北洋斗法、与旧国民党斗法、与日本人斗法,都无不铩其羽,而扬我威。社会党内人才济济,可不管找谁问,大家的回答都十分一致:党内其余人才和林淮唐还是不能相比,差的太远,不管军事还是经济和政治,关键胜利都靠林淮唐亲自指挥部署。

逢林必胜,有林就灵,林已成神,革命超人的形象在十五年间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道铁则,并且成为全党全军全民的一种定式思维,绝不会有任何人质疑林淮唐的错误,也绝不会有任何人敢于或是想去挑战林淮唐的地位。

从辛亥革命起,林淮唐就是得心应手,战无不胜,直至最后摧枯拉朽,林时爽作为社会党二把手,也是亲眼见证着林淮唐的指挥若定和出神入化,他对林淮唐完全是心服口服。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全世界可能再没有人对林淮唐的了解能深过林时爽了,他从蛛丝马迹中已经产生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恺荫,喻培伦还在四川是吧?”

“对。”张国焘马上又说,“方老总还在河内。”他知道陈更新、方声洞、喻培伦这几个人在党内军内的地位虽然各有不同,却都有一个出身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均为与林淮唐、林时爽一起从黄花岗死里逃生的广州起义元勋。

据说方声洞这些年来坐镇广东的时候,就经常跟周围人讲,说中国革命在历史上大而言之全国,小而言之闽粤,都有一个圈圈,这里面又有两个正统,潮梅是红军的小正统,黄花岗则是社会党的大正统。

在林淮唐的心目中,黄花岗七十二义士大多是他的老同学、老朋友,地位非同小可,感情和关系也异于常人,张国焘马上就明白过来:“我会多去关注一下他们。”

话说到这里,林时爽又有几分觉得是不是自己过于敏感了呢?或许林淮唐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你不要去声张,只要从公开消息上多注意一下就行。”林时爽最后说道,“我们是要对历史负责任的。”

张国焘又点点头,见林时爽无话再说,张国焘便收拾好文件离开办公楼。他出门以后本来想坐小汽车直奔观察日报的报社去找陈去病,但想了想又决定今后尽量不要再乘坐公家的轿车,而是自己买票做电车去报社,张国焘还专门留下那张两角钱的票根,回来后留作报销记录之用。

不是要整肃官僚习气嘛?不管结果如何,既然春江水暖鸭先知,那张国焘就没必要让自己也沾染上可能被打击的风险。他心思和林时爽一样缜密,从小事做起也正体现着这点。

另外就像林时爽说的那样,其实大多数的情报都是对公开消息的整合而已,那种依靠某几个王牌间谍来搞情报的路子,效率太低、风险太大,稳定性也不强,所以就连政保局和对外情报处如今也不时兴这一套了。

说来政保局的对外职能被转移到对外情报处以后,王亚樵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本来就变成了整合国内各生产领域的经济情报。

在张国焘去观察日报报社的路上,王亚樵也被林淮唐叫到了一办,王亚樵进楼的时候还注意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不速之客出来。

梁启超。

林淮唐刚刚结束了和梁启超的一番长谈。

梁启超这些年来在文教委主任的位置上干得兢兢业业,前些年冯国璋在文教委副主任的位置上被查办以后,还曾经声势很不小的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进步党不少党员都被牵涉其中,但是公安部办案到最后,确定了梁启超和梁启超亲自提拔的那批人都很干净,不存在任何问题,这件事反而又重新巩固了梁启超个人以及进步党的政治地位。

一五计划开始大力推进以后,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额年年都创新高,文教委作为有权指导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科学院、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工作的最高级领导部门,手上权限之大也是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光复会在政府中任职的人员比较少,大部分光复会的成员主要都是在红军中任职,国民党则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在政治方面多多少少受到一些默认的压制。

所以在各民主党派中,进步党就具有了一种比较特殊的重要地位。

第一百二十九章 极度危险的想法

梁启超本来以为林淮唐找他谈话,是要谈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里教育投资的问题,等他到了一办的时候,又见到书记局分管科教工作的蔡绮洪也在那里,便更加确信。

梁启超年龄虽已不小,可依然拥有超绝的记忆力,他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极为负责,不光是永远牢牢记住大量关键性的材料和数据,而且随身还带着一份备忘录,里面都是他近几年来就国家文教事业思索出来的方案和种种建议。

首节 上一节 47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