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71节

林时爽前两天送去给林淮唐解暑的那台电风扇,就是张国焘专门找人从上海华生厂带来北京的,他也有注意到书记长在罗则资病倒事件以后表现出来的不满,当即就问道:“我看那台电风扇还在二办,书记长没收?那肯定是对党内一部分人的官僚做派很不满意呀。”

张国焘又问:“您也别太把这事放在心上,如果硬要论党内哪个人最没有官僚作风,那除了书记长不就是您嘛!”

林时爽没有正面跟张国焘解释这些事情,他觉得林淮唐的那些话目前还属于党内的重要机密,出于组织纪律的考虑,也出于避免人心浮动的考虑,林时爽都感到他不适合跟别人讨论那天林淮唐的讲话,不过张国焘心细如发,很容易就能推测出是怎么一回事。

“我这几年来和部委领导人打交道多、和基层干部打交道少了些,恺荫,你经常在北京各部门、各单位走动,你觉得基层的官僚作风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水平?是严重,还是不严重。”

张国焘方面大耳,相貌堂堂,他认真深思时就体现出一种党新时代青年干部独有的魅力来。张国焘以他对林时爽的了解,缓缓道来最合适恰当的回答:

“书记,我在各个部门单位的直接感受是官僚主义问题当然存在,但如果要说有多么严重,我个人的感受是这讲得太重了,我们党的干部绝大多数都还是很优秀或最低限度也是很合格的干部。”

张国焘说道:“我到一些单位拿材料的时候,是有遇到过那种推皮球的情况,可是究其原委,其实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某些干部个人品德不好或是怎样,而是部门架构不合理,叠床架屋的,你去办这件事,人家也不好拍板,人家也要再去其他部门讨文件、讨签字才行。这里面肯定也有一些官僚主义的问题,可根结不在人,根结还是在于各部门自身的架构不合理啊。”

林时爽听得频频点头,张国焘的话和他的想法几乎完全一致:“你说得很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不在于人,而在于单位体制上,看来要整顿官僚习气,主要的还是得靠精简、优化中央部委结构这一手。”

林时爽想了想,又开始一边写条子一边说:“我向来反对运动式的治理问题,那是治标不治本啊。”

张国焘把林时爽已经批好的文件都小心整理排序好,然后又说:“这三四年来,中国的钢产量翻了一倍有余,煤炭产量增长百分之八十多,发电量也又增长了将近一倍,原油和水泥产量的增长数据也是差不多,化肥和农药的产量增长则还要多得多,粮食和棉花产量也都再创新高,其他的消费品也不差,棉纱、棉布、毛线、呢绒、糖、烟、酒、手表、照相机……全都是蹭蹭的往上涨。”

张国焘记忆力特强,他翻过看过的统计年鉴就能把其中大部分数据一眼记牢,提到这一个个亮眼的经济增长数据时,林时爽的神色也好看了很多,毕竟刘师复赋闲以后,工业、经济方面的很多工作其实也是林时爽在搞了。

张国焘笑道:“这几年国家发展这么好,如果官僚主义真严重到了要人性命的地步,能把经济建设工作搞得这么好吗?那不现实吧!党的干部看来大多数人工作还是办得很认真,成果也是很丰硕。”

林时爽抬起头,长长松了一口气:“你说得对,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果是铁板钉钉的好,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党的组织、纪律、作风真要出了大问题,怎么解释这样的成绩呢?没有道理。”

在和林时爽的这番讨论、谈话以后,张国焘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察觉到了那天林淮唐和林时爽讲话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他肚子里不禁半悬起一颗心,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开国功臣能有善终的人,都是少数,今天的中国会不会又要上演一番汉高祖诛异姓王、明太祖屠戮功臣的旧时故事?

“书记,那您看这种时候是不是该催林述庆书记和蓝副总司令快些回北京?”张国焘试探性的问道,“书记局里就林述庆、陈更新、蓝天蔚三个人管军事,军事是国家大事,林述庆和蓝天蔚短时间到承德一线搞视察搞调研,或者慰问基层官兵,那还好,可要是时间长了,我担心北京这里的国防工作会乱了套。”

目前红军最重要的几个负责人,主要就是林述庆、陈更新、蓝天蔚、方声洞这几人,姚雨平、李济深、秦汉唐在红军里地位也很高,但他们都是总参的人,都是那种全身心扑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学究,比较少和一线部队、基层官兵产生关系。

再来像张云逸、何贯中、冯霖、冯玉祥、续桐溪、杨若钧、胡景翼、吴佩孚、叶挺、陈仪、杨宗周、严重……这些对日战争时的兵团司令和王牌军军长主要的工作范围也都在地方上,很难对全军或是对北京的红军部队有多大的影响力。

但林时爽和张国焘谈的只是中央部委一部分干部的官僚习气问题,张国焘突然间就把话题跳到林述庆和蓝天蔚的身上,跳到军队方面,未免是有些过于跳脱。

林时爽对此只是深深看了张国焘一眼,然后说:“颂亭和季豪到承德去那是有安排好的工作,工作还没办完,突然就又要请他们回北京,这有什么理由啊?成何体统,不要再提这种歪主意,到时候影响到人家的正常工作,要是颂亭哪天问罪过来,你叫我怎么回答。”

“还有一件事。”林时爽停下笔,他想起另外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便嘱咐张国焘:“你找几个人到青岛去,帮我了解一下了刘师复赋闲以后的近状。”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反反工团主义

张国焘略感疑惑:“刘总工就是在青岛办学吧,还是在搞工人子弟的教育吗,最近就是在青岛办了个研究职业教育的学校。”

林时爽当然很清楚这点:“你再找人好好去了解一下,也不要了解太深,不要找政保局的人,也不要去哪个部门调档案,就从公开的消息上查查。对了,还有莫纪彭、郑彼岸、林警魂,就是从前和刘师复一起主张工团主义、要求工会参与经济管理职能的那批人。这一段时间,他们在北京和青岛都有什么活动吗?和刘师复的往来情况又是怎么样,你去了解一下。”

莫纪彭、郑彼岸、林警魂这些人,都是当年刘师复在潮汕加入社会党的时候,从澳门召集来的同行者,大多都是那时候致力于反清革命的醒天梦剧社和民声报的成员。

后来在社会党的革命运动中,他们多是跟随刘师复负责工运方面的工作,社会党取得中央政权以后,这些人大多数又接着担任了各大产业工会的领导人。

就算在刘师复辞职赋闲以后,通过这一批人,工团主义还是在政府、党委和全国各地的工会组织里拥有大批追随者和巨大的影响力。

林时爽一向办事勤敏精细,这是他的行事特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这一点同样使林时爽事实上帮助林淮唐分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他一直以来都对刘师复主张的工团主义十分警惕,从前由于中国工人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比较少,工团主义在国内一直不成气候。

可这几年,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推进,中国的工业是飞速发展了起来,工人队伍的规模也在急剧扩张。在这个扩张过程中,一些关于工人生活待遇、收入水平、工伤保险和住房教育等等方面的问题,也就逐步浮出水面,正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再加上法国依靠其十分发达的工业实力、雄厚的科教基础,还有相当高的城市化水平,推行工团主义看起来也是十分成功,取得了不下于中国方面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

这一点就让刘师复的工团主义在国内外都得到更强大的支持。

可是工团主义到底是什么呢?在林时爽看来,就是工会取代政府,工会代替政府和党委包管一切,且不说这关乎不关乎伸手要权的问题,林时爽认为行政管理也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中央各部委的干部都是从长期革命中慢慢积累经验锻炼出来的,各地工会的干部当然也有很强的能力,但他们应付得来专业领域的活吗?

还有工人参与工厂的管理,这不是没有道理,可也太理想化了。通过一五计划的经验来看,目前中国推行的一长制、厂长和专家治厂制,还是很成功的,收获也很丰硕,那有什么理由要推行大刀阔斧的工团主义改革呢?

今天的工人又不是完全不能参与工厂管理,但真让工人自己来治厂,林时爽也很担心天下大乱是其次,直接打乱一五计划的布局和今天难得的高速发展,岂不是坏了大事。

在刘师复自己主动退出书记局,并且辞去兼任的政府职务以前,林时爽也在私下找刘师复就工团主义的问题谈过一次话,那时他们两个人主要是围绕工会该不该独立出来这点谈的话。

林时爽直到今天还记得很清楚,那天他留刘师复在自己家吃晚饭,林时爽亲自下厨给刘师复准备了一桌他最爱吃的素斋斋饭,谈话间刘师复就又提到那一点——

“在国营企业中公私利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有关工人生活、劳动条件等问题上是存在矛盾的,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我承认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里,工人和企业利益一致,但具体而言,在企业和工人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公私利益矛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宜否定,否则也就谈不上时爽你常说的公私兼顾了,如果不承认工人私利的存在,还哪有什么公私兼顾?

在有关工人生活的具体问题上,在劳动条件的问题上,公私利益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矛盾,所以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里,依然需要有代表工人群众的工会组织,以及还需要执行保护工人群众利益任务的客观基础。”

刘师复坚持认为社会党是社会党、政府是政府、工会是工会,三者是三个具有不同性质、不同作用和不同工作方法的组织,绝不能混为一谈。

党组织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它代表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多个阶级的利益,党的领导作用是依靠党员的模范作用、核心作用来实现的,党对工会的领导,是通过党在工会中的党组织和党员来领导工会,使党的意见变成群众的意见,而不是直接通过行政命令来指挥工会。

国营工厂中的行政组织,是代表国家管理工厂、执行生产计划的机关。厂长具有最后决定权,但厂长管理和领导生产最好是通过工人委员会。

工会则是代表着工人利益的一个群众组织,负有监督企业行政领导,避免官僚主义和决策错误的责任。

刘师复一直认为,党组织、行政组织、工会组织三者必须相互独立,谁也不能向谁下命令,社会党对政府和工会的领导,应该是通过社会党在政府和工会中的党员、党组织来实现,而不是说社会党可以直接对政府和工会下达命令。

刘师复跟林时爽说的很直接:“时爽,我和你直说吧,我以为工会的事情一定要由工人自己决定。社会党希望工会去办什么事情,可以,但必须由社会党在工会中的党员去宣传、去说服群众,最后使工人们愿意支持这个决定,才能把社会党想办的事变成工人决定去办的事,绝不能通过行政命令去指挥工会办某事。

如果那样,工会成了行政的附庸,唯命是听,唯上是从,一点独立性都没有,还要什么工会?你让君汉直接把工会改成工厂的职工科、企业的政治部算了。”

首节 上一节 47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