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67节

马克思曾从《国富论》的理论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用亚当·斯密的观点培植“红色种子”,推导出计划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救治药方,以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反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滥觞,或许这就是克莱德河岸的奇妙之处。

1911年,大约比中国的辛亥革命早些时候,11000名克莱德河岸纺织机器工厂的工人罢工,抗议劳动量剧增而工资减少,劳资之间产生剧烈冲突,资本家开除数百名工人及其领导人。八年以后的1919年,为了抗议英国政府反对法国公社革命,大量社会主义者高举红色旗帜聚集到格拉斯哥的乔治广场,引起政府恐慌,政府甚至调动军队应对。

在这一过程中,“红色克莱德河岸”的工人开始组织化,发展成为工人政治团体,大名鼎鼎的格拉斯哥工人委员会就被认为是最早的“红色克莱德河岸”党人,其领袖就是今天还被英国政府关押在监狱中的工党左派领袖约翰·麦克莱恩。

约翰·麦克莱恩,一位苏格兰教师,英国最著名的、公开的革命社会主义者,他以直言不讳地反对世界大战而闻名,也因此导致英国政府利用《王国保卫法》开除了他的教职,并且最后将麦克莱恩以煽动叛乱的名义逮捕入狱。

埃里克在政治上的信仰和导师,并非工党的总书记菲利普·斯诺登,而正是这位还在监狱里著书立作的“红色克莱德河岸”党人麦克莱恩。

柏林会议结束以后的1922年苏格兰地区选举中,工党就依靠“红色克莱德河岸”党人的支持,首度在苏格兰赢得了压倒性优势的多数议员席位。

按照英国的议会代表制度,这也就意味着工党作为苏格兰地区的第一大党,可以极大影响到苏格兰的行政乃至于暴力机关。

正因如此,伦敦警察厅内才会有那么人焦急如焚,报纸上也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着苏格兰地区近两年来发生的种种“暴乱”,英国国内好就像沿着古罗马时代哈德良长城的那条界线,日益出现了南北分裂的情况一样。

“或许我们不要那么担心,秋天不是就要举行全国大选了吗?”埃里克·布莱尔向他那几位持中产阶级保守立场的同事宽慰说,“工党不得人心的话,肯定会被英国人民在十月的大选里赶下台。”

这话令胖警长一时语塞无语,工党真的不受欢迎吗?虽然工党在上一届的大选中声势浩大最终却落败,可别忘记为了击败工党,议会中的保守党和自由党可是破天荒的联合在了一起。

更何况上一届大选结束以后不久,新的联合政府就在柏林和会上遭遇了堪称大英帝国历史上空前的外交耻辱。

丘吉尔从柏林为英国带回来了什么?一纸近乎于宣告日不落帝国自杀的战败文书!

这严重打击到了联合政府支持者们的信心,也使得自由党、保守党的联合内阁从其诞生之初就背上了卖国的骂名,以至于英国报界的某些保守派媒体还制造谣言,说什么工党在上一届大选是故意落败,为的就是逃避参加柏林会议的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共谍奥威尔

保守党在1922年的苏格兰地区选举中还用了不少卑鄙的小伎俩,可结果也没能影响到工党压倒性的胜利。那一年在投票前几天,报纸上发表了一个伪造的文件——所谓的“第三国际信件”,信中说什么共产国际指示英国工党要为了批准当时议会正在讨论的英法恢复贸易协议而如何进行宣传鼓动,如何组织武装起义推翻英国资产阶级政权。

这个文件当然是伪造出来的,要知道第三国际本身都还在筹组之中,法国、中国、日本、苏俄等国家的意见还远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又怎么可能以国际的名义进行秘密的情报活动呢?

这个伪造文件,只不过是打算使小资产阶级中的动摇阶层,给这些一贯大肆宣传反共的保守党人投票罢了。

报界为这事闹得特别厉害,到最后丘吉尔甚至还亲自下场,本来这份伪造手段极其拙劣的假文件,只要警方随便调查一下真相就能水落石出,可是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联合政府当然不会这样做。

不但如此,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外交部还以“第三国际信件”为借口,向中国驻英大使馆和法国驻伦敦代办处提出了抗议的外交照会,同时把照会全文在报刊上发表出来,这就为反动派们信心反共宣传打开了方便之门。

即便如此,苏格兰地区选举的结果还是让联合政府的要员们跌破眼镜,苏格兰的工人群众没有受到伪造文件的影响,几乎所有选民都把票依旧投给了工党。

而且在“红色克莱德河岸”党人的努力下,格拉斯哥工人委员会正式宣布加入工党,为工党工又多争取到了二十多万张选票,使工党在苏格兰地区的议会中赢得了绝对多数的议员席位。

这起码保证今后工党在和联合政府的斗争中,不再是完全的手无寸铁了,英国相当一部分的行政机关、警察机关都已经被掌控在了工党或受工党影响、支持的人手里。

战争是英国垄断组织的金窖。在大战期间,它们的利润增加了四十亿英镑。战争年代,英国矿主的利润达到一亿六千万英镑,而他们的全部投资据估计仅为一亿三千五百万英镑。

全国,特别是在居民从事军事物资生产的中心地区,一个强大的新兴富人阶级,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特别是航运业、钢铁业和服装生产部门,人们几乎不需要什么新创举,也不需要多么费劲,就能大发其财。这些走了红运的人,已经变成暴发户。有一些本来地位低微的人——小伙计、多半是富有进取心和大胆的年轻职员,在1914年春天也许只有几百英镑的财产,可是,不久人们发现他们的财富成百倍地增长起来了。

可是这场幻梦已经永久的停留在了1919年,从协约国显露败象开始,英国经济的战争景气就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迅速消失干净,投资了钢铁化工业和航运业的人全部血本无归,成千上万人成为负债者和破产者,英国除了死伤三百多万士兵以外,工人的生活状态也跟着落入低谷。

数年以来工人一直在从未有过的条件下干活:工作日很长,所有工作都极度紧张,速度也非常高。他们连一点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机会也没有。而且这种情况正发生在工人体力衰弱疲劳过度的时候。

工厂工作的繁重条件,微薄、甚至有时极不合理的工资,恶劣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由于战争和严重损失造成的灾难,昂贵的食品价格,税务官的粗暴行为等等,都使工人和他们亲属的神经受到了损害。

1919年反对哥本哈根停火协议的大罢工有一百万人参与,可1921年反对柏林和会的罢工工人可是猛增到了三百多万人。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即便到了今天不列颠也是全世界最发达、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埃里克·布莱尔用他那来自伊顿公学的贵族口音讲道,“我们应该信任我们强大又理性的人民,他们一定会把票投给真正能带英国走向光明的那一方,不是吗?”

埃里克的家族在英国属于中等阶层的出身,他虽然受到精英教育,还曾考取过多项奖学金,但在伊顿公学还是属于最低等、最贫苦的那群人之一。也是这种经历和背景,才让埃里克投身到了“红色克莱德河岸”的组织当中。

他在伊顿公学形成的贵族口音使他很难被底层社会真正接纳,但在伦敦警察厅里,这种上流社会的口音却让埃里克的话显得充满了说服力。

果不其然,胖警长听着这话很快就恢复了信心,他还拍了拍埃里克的肩膀,夸赞了埃里克对现政府充分的信赖。

“那些罢工者太过分了,我们一定要狠狠粉碎他们的妄想。”胖警长桌上还放着厚厚一摞名单,“警方已经掌握了确切的证据,我们马上就会出动把三角同盟的那群头目一网打尽。”

埃里克眼神一闪,他交给组织的情报正是苏格兰场将对三角同盟采取强力措施这一点。

所谓的三角同盟,是指大战期间矿工工会、运输工人工会和铁路工人工会达成的大联盟。成立三角同盟的目的是要制定下列共同要求:确定全国矿工、运输工人和铁路工人的劳动条件,废除现行的调整煤炭业、运输业和铁路工人劳动条件的合同,并向各该企业主团体提出三角同盟的要求,在必要时三个部门的工人阶级将同时举行总罢工,强迫企业主接受他们的要求。

三角同盟除了提出经济要求外,还提出政治要求:他们抗议资产阶级吮吸劳动群众的膏血以自肥,要求把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收归国有、没收资产阶级的全部战时利润、拥护民主和平。

埃里克当然清楚不过三角同盟的幕后是什么人,他政治上信仰的导师、监狱里的红色克莱德河岸人麦克莱恩就是英国目前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罢工的真正操盘者。

胖警长过去是一名自由党人,不过现在似乎已经转向支持保守党——这也是英国政坛上正在发生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即自由党的急剧衰落。

丘吉尔代表自由党投奔保守党人的时候,未必没有想到这一点,在大战初期执政的是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它在小资产阶级和相当大一部分工人中间有很大的影响,可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联合,结果就是导致自由党中支持反共的一派极端反动分子认为自由党对待工人阶级的态度过于宽松,干脆抛弃了自由党加入保守党,另一派同情工人阶级的也干脆加入到工党。

自由党不够左也不够右,作为中间派的结果就是同时被两边都抛弃了。

丘吉尔应该是很清楚这一点的,但正如丘吉尔早年是以保守党党员的身分踏上宦途,后来他认为自由党对于自己的升迁更为有利,于是就投奔到自由党方面。今天当英国自由主义日暮途穷的时候,一心一意为自己升官着想毫无政治原则的丘吉尔,又作了一次新的政治投奔,这一次当然又很干脆利落的投向了保守党。

埃里克极度唾弃像丘吉尔这样毫无原则的人,胖警长抱着名单文件离开以后,埃里克还在他笔记本的末页用铅笔画出丘吉尔的涂鸦,他把丘吉尔的脸画在一头猪的身上,唯有如此才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丘吉尔的凶恶、贪婪和惯于诈骗的嘴脸。

“就像拿破仑那样。”

作为一名英国人,埃里克对拿破仑当然没有好印象,身为革命者他也同样把拿破仑当成一个贬义词使用,最后他合上笔记本,在笔记本的封底有一个签名,那是埃里克的笔名,用他家附近的一条河流名字命名,那条河就叫奥威尔河。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三国际代表

首节 上一节 46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