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33节

“他在这林子更深处吗?”

“黎鸿风同志刚从南方回来,我现在就带你去见他。”

张皮绠眨巴眼睛:“南方?那?里还是完全的敌占区吧,也没有游击队活动。”

黎鸿风是越军游击队在长山山脉根据地的总负责人,黄文树介绍说:“黎鸿风同志带着一小支部队到南部活动,就是想看看法国人在南方的统治情况到底怎么样,看看我们人民游击队的武装在南方能不能活动得开。”

张皮绠看过一点关于黎鸿风的材料,知道他和黄文树一样,都曾经到比邻越南的广西龙州接受红军的训练课程。黄文树是土生土长的越南人,黎鸿风则是刘永福黑旗军的后裔,祖父是广西人,中法战争结束以后就留在越南定居生活。

穿过密林的时候,张皮绠也注意到越军游击队的战士们很注意保养他们最心爱的枪支武器。南方雨林的环境比较特殊,长期的湿热气候很容易就导致战士们的步枪出问题,像黄文树就经常和张皮绠提到印支当局的殖民地军队经常开枪打不出火来,就是因为枪支长期受湿气的影响出了故障。

中国派往越南的志愿军数量很少,最多也只有成建制的营级部队而已,他们带给越军战士的帮助则远超数量的限制。

黄文树注意到张皮绠的目光,就解释说:“这也是红军顾问教给我们的,顾问团的同志们经常强调保养枪支的重要性。”

张皮绠悄悄点了点头,派往越南的军事顾问团都是方声洞精挑细选出来的,方老总十年前就跟着同盟会在越南干过革命,很了解中南半岛实际情况,所以才能够给越军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课程。

张皮绠又问道:“南方的法国人现在怎么样?”

“谅山之战以后,革命军直接控制了谅山和高平两个省,法军在越北的力量都龟缩在太原和河内附近的少数城市里面。他们只有在红河三角洲的力量还比较强,其他地方的控制力都不太行了。人民游击队则可以从长山根据地出击,向西往老挝发展,向南直接跳到清化活动,甚至是渗透到柬埔寨去,只有乂安以南的法军控制区比较顽固。”

法属印支殖民当局是效忠北非国民法国政府的,法国刚刚爆发革命的时候,河内、西贡等地确实也有一些殖民当局内部的法国人希望响应本土的革命,但都很快被法军镇压。

英国人控制的英属印度和海峡殖民地,也给法属印支当局提供了大量援助,不然越军现在早该攻下河内了。

张皮绠对印支地区的地形图早已了然于胸,黄文树随便解释几句他就完全理解到了越南南部的形势如何。天色渐晚,霞云像燃烧过了的余烬,不再闪耀光辉,浩瀚的长空和汹涌的山峰模糊起来,暮雷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苦涩苍凉的色彩,像一曲古代的悲歌从天洒落,使人想到过往的历史。

张皮绠在出国以前,在镇南关下听过方老总向志愿军做的那番演说,三十五年前冯子材就在这里打败了法军,现在呢?望着眼前的亚热带丛林,张皮绠挺起胸膛:“我们去见黎政委吧,我这次来的任务就是接替长山游击队顾问的职务,我会好好教你们怎么使用和修理迫击炮这些山地作战武器的。”

方老总是希望越军能一鼓作气,长山游击队和越北边境的越军主力军都四面出击,赶快拿下整个印支北部地区。张皮绠不知道内情,但他在国内的时候也确实听过一点风声,军队里很多人都在讨论说中央有意恢复军衔制,很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对红军的一批功臣将士们授衔。

虽不知道最高级的军衔会是元帅、大将还是上将什么的,反正像陈更新指挥了两次对日战争,战功彪炳,一旦授勋肯定能拿到最高级的军衔。其他人像姚雨平,也差不多算是两次对日战争时的第二负责人,功劳一样很大,甚至是以前兵团级的何贯中现在也有了领导远东志愿军的功绩,在国际上很是出了些风头。

我们的方老总呢?脾气太急躁,总是跟人处不好关系,这几年来也没有太多用武的机会,战功方面是肉眼可见的被同侪逐渐甩开,方老总现在是真的急切希望越南革命能快些取得重大成果,好给他在授衔的时候狠狠加上一分。

第六十一章 中越一体

印支殖民当局在老挝的控制力更弱一些,穿过长山山脉靠越南边境一侧的东坡山麓以后,张皮绠的视野豁然开朗,宽阔的谷地间终于开始出现了大批游击队战士居住的固定营房。

“黎政委!”

长山游击队的领导人黎鸿风拄着一根拐杖在谷口等待张皮绠,他在前往南方调查游击战群众基础的时候被法军打伤,断了一条腿,手上也裹着绷带,可还看得出来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这位是中国援越志愿军二支队的教官张皮绠同志。”黄文树在两人间互相介绍说,“今后张皮绠同志还要担任长山游击队的总顾问、总教官,他精通迫击炮技术,会对我们起很大的帮助。”

黎鸿风是刘永福黑旗军的后人,不仅会说中文,还能说一口特别流利的广西方言,给张皮绠留下很不错的印象。

“长山游击队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张皮绠问道,“越南社会党党中央是希望你们能对老挝或是奠边府一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样越北主力就能去解放河内了。”

黄文树也说:“游击队原定的计划是向南方发展,现在计划有变,根据中国同志的调查,有一支来自新加坡的英国军队已经到西贡登陆,我们往南方发展的条件又变得不成熟了。”

黎鸿风一边驻着拐杖往军营里边走,一边跟张皮绠攀谈道:“长山游击队的骨干民兵有三千多人,如果全面出击,能够动员的全部军事人员可以超过一万五千人。我们的问题是轻武器不缺,缺攻坚用的重武器,更缺会使用重武器的技术兵。”

张皮绠摸摸后脑勺,笑道:“所以我来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张皮绠把他带来的礼物也拿给了黎鸿风,有一条云南产的重九香烟,还有两瓶三蛇酒,这是广西出产的药酒,治疗风湿病有特效,还有一听白毛茶。

“这大重九烟是我们支队领导的,政委不吸烟,送给了我,我现在拿来转送给你们。药酒是听说黎同志有些毛病在身上,喝这酒对你身体很有好处。这白毛茶是广西的名茶,产于桂西高原上的凌云县,全名叫凌云白毛茶,黎同志应该从你父祖辈那里听到过。”

张皮绠这个解放战争时期青涩的小毛头、红小鬼,现在俨然也成了一位做事滴水不漏的老干部,战争的锻炼确实令他加速成长了。

黎鸿风是中国人的后裔,他收起张皮绠送来的礼物,不免使黄文树的眼神变得微微奇怪了一点。中国和越南现在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真可惜,张皮绠想着,当初林主席曾经希望越南社会党和中国社会党直接合并,结果争议太大不了了之,不然在张皮绠看来以中越间的关系,越南实在不该有一个独立的党甚至是独立的国家,就待在中国里面一起搞建设不好吗?

出国以前,张皮绠也在南宁专门上过学习越南历史的课,给志愿军教官们上课的是方老总的哥哥,总政治部副部长方声涛,当时用的教材就包括了《史记》中的《南越列传》,还有《后汉书》里的《马援传》,还有中华书局编写出版的《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

司马迁在《史记》的第一篇中就写到了交趾,《五帝本纪》中写道:“唯禹之功为大,方五千里,至于荒服,甫抚交趾……”大禹到现在有几千年了?从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那是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事了吧?那个时候,中国刻竹记书,就有了交趾。

在那本《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里面,中华书局是请了好几位越南社会党里的专家来帮忙编写,包括越南社会党的党第一书记潘佩珠还给这本书写了序言,可张皮绠也觉得这本书对中国和越南分成两个国家的历史界限似乎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地阐述。

不要很远,就说眼前的越南风俗、人情、节日、礼仪还保留着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尚。春节仍然是越南最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此外和中国一样,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他们也放鞭炮、挂年画、贴春联,他们的民间娱乐也是有庙会,也演潮剧、舞龙狮、荡秋千、踢毽子、玩杂技、对歌、猜谜语……和日本不一样,比朝鲜也还要贴近中国,张皮绠出国以后在越北的感觉真和在广西没有多大差别。

不说越南独立以前中国和越南复杂的历史,张皮绠不认为那时候中国平定越南本地的叛乱战争是侵略,也不认为那时候越南人民的起义是反侵略战争,要直到五代十国以后,越南建立起吴朝、李朝这些国家以后,到宋朝,中国由于北方受到西夏和辽的侵扰,无力顾及南部边防,越南的李常杰便乘机进攻中国,以十万大军侵入钦、廉、邕三州,大肆焚烧劫掠,尽杀三州兵民五万余人,掳去妇孺不下十万,这绝对算是侵略战争,是越南侵略了中国,同样也是不正义的。

李朝腐败消亡后,代之以陈朝,受到蒙古军的三次入侵,生灵涂炭,这又是元朝对越南发动的侵略。1406年明军从广西、云南两路入侵安南。并迅速占领了全境,把安南重又并入明朝版图……这当然也是中国侵略了越南,是一场不正义的战争。

方声涛部长曾讲过,这些历史就是强时打别人、弱时被人打的历史,说明着这世界的规律就是弱肉强食、倚强凌弱,所以中国革命的责任就是要改变这种世界的规律,要成立一个国际机构来平衡这种以强凌弱的趋势,要让弱国也有说话的资格、生存的权利。

东亚联盟理事会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越南在东亚联盟里得到的好处比朝鲜还要多,作为一个连正式复国目标都还没达成的国家,可以和中日朝享有平等的地位,已经让潘佩珠等领导人非常满意了。

对于越南国内来说,今后和中国的边境、市场、关税都是开放的,教育、科研也都要整合到一起,那么是否是归属于同一个国家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这样中越虽无同国之名,却完全享受了同一国家的待遇,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皮绠也有理由相信未来某一天东亚联盟可以发展成一个真正的一体化国家。

长山根据地的女民兵同志给张皮绠跳了迎接宾客的“ 竹笠舞”,她们唱越南古老的歌曲“军鼓调”,也唱《解放南方》和《为人民战斗》,最后还用广西话唱了几首中国的民歌。

在越南,有六十多个民族,有上百万华侨,广西人很多,中国的民情风俗各种文化都带到越南来,特别是在越南北部,张皮绠是着实感觉这里和中国本土没有太大区别。

黄文树摆摆手,笑道:“长山根据地的花活真多,黎同志、张教官,今后老挝这边的事情都交给你们办啦,我还要回谅山工作去……祝你们早早拿下奠边府。”

黎鸿风点点头:“张教官,游击队里有中国同志千辛万苦送来的二十几具迫击炮,可惜我们中很少有人会用,还有一些从法国人手上缴获来的火炮也是如此,这都要拜托你帮忙。”

张皮绠回答道:“一个月两个月时间就能搞定,长山游击队这样的规模和气魄,我看比河内那里的印支殖民地军队强太多了,一点不比谅山的越军主力军差,越南全境的解放不会太久远,除非英国人不要他们印度和南洋的殖民地,不然今年以内至多明年就能见出分晓。”

第六十二章 最后

奠边府从名字上就看得出来地处边境,位在越南本土和老挝的边界之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印支当局殖民地军在越北除了红河三角洲以外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

长山游击队的作战准备十分充分,黎鸿风很快就带张皮绠查看了根据地内储存的大量轻武器和弹药。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对法国人的缴获,前一段时间法国本土刚刚战败的时候,印支当局的管理状况特比混乱,越南社会党人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夺取了为数不少的军械库。

剩下的另外一大部分,当然是来自北方的援助。

这些援助物资要直接运到谅山、高平等地的越军手上很容易,但想送到老挝东南部的深山密林里来,还是很花费了一番手脚。

张皮绠最清楚长途跋涉运输这批物资是花费了大家多少心力,许多民工穿过亚热带丛林的迷雾时,都很容易感染上各种热带病,更不要说大量蚊虫的袭扰,就算到了长山根据地里张皮绠也经常被带钩刺的野藤绊住。

丛林又浓又密,明灿的阳光竟然穿不透繁枝茂叶织成的天幕,只是偶尔从网眼里透进几粒光斑。脚下是软绵绵的淤黑积叶,眼前的一棵不知名大树上悬挂着网状的气根,微荡着,像一排绞索,再向前纵目远望,觉得目力锐减,前面好像是一条绿得发黑的隧道通向无底深渊,每一步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探险。

这或许也是方声洞没有直接向越南派出大量成建制志愿军部队的原因吧?

训练迫击炮的场地是士兵们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一片空地,为了避免占用为数不多的耕地,专门选择了一处地形崎岖、土质松散的山坡之间。

山麓的另一头,就散落着长山根据地的耕地。

黎鸿风组织了很多老挝和越南的边民在这里开垦农田,也有一些游击队的民兵受了伤以后,一边休息治疗,一边也跟着在这里种田。

张皮绠知道广西往越南这边运了不少粮食,越北的越军主力部队是肯定不缺这一点粮食的。可是长山根据地的条件要艰苦恶劣很多,支前民工穿山越岭,冒着热带病和殖民地军的威胁给长山根据地运输物资,那当然要优先运输比较贵重的东西,像粮食这类大宗物资只能往后稍稍,最重要的还是武器和药品。

药品。

最重要的就是奎宁,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盛产的金鸡纳霜。这是亚热带痢疾的特效药,据说最早在南美有一个发烧的印第安人,非常的口渴,他发现了一滩死水,并喝了其中的水,他发现里面的水很苦,并担心自己可能会被水池周围的奎纳树给毒死了。然而,他的发烧很快就消失了,他与村民分享这个意外发现后,南美印第安人就一直开始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痢疾一类疾病。

耶稣会的教士把金鸡纳霜带到欧洲,奎宁类物质就逐渐成为了欧洲殖民者攻克热带自然条件的利器,甚至可以说欧洲人能够殖民东南亚,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他们发现的金鸡纳霜这种奎宁类药物。

中国本土不产金鸡纳霜,为了支援越南从荷属东印度群岛专门买了不少奎宁药品。这也是多亏了南洋华侨的帮助,一直和社会党人关系密切的陈嘉庚现在就负责着中国和海外华侨间联间络的工作,这一次采购金鸡纳霜也由他负责。

按照陈嘉庚的建议,金鸡纳树的树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宁和奎尼丁的重要原料,适宜生长在热带海拔较高的山区,日本殖民时期就曾在台湾的中央山脉地区试种,广东、广西、云南的一部分自然环境也可以种植金鸡纳树。

从1919年开始,这三个省份就都开始引种金鸡纳树,现在从龙州一路上披荆斩棘送到长山根据地的奎宁类药品,其中有百分之六十还是来自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采购,剩下百分之四十则是由闽粤桂台等地自产了。

台湾省是从1906年开始引进种植金鸡纳树,种植经验比较丰富,这次把相关种植生产扩大到闽粤桂三省的时候,就是从台湾调回来了不少有这类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此外日本也有几位农业专家因此奔赴广西工作。

援助越南革命,并不是中国一家之事,朝鲜、日本也都有向越南派出志愿军,只是因为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林淮唐建议下干脆都由方声洞统一负责领导。

越南的革命更能凸显出东亚联盟理事会的重要性,朝鲜、日本虽然也有参加对俄援助,但那毕竟是联盟之外的事务,除中国以外的东亚国家参与度都不高,不像越南,支持其革命算得上是中朝日三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如果不是龙州送来的金鸡纳霜,我之前在西贡的时候就病死在路上了。”

黎鸿风也常和张皮绠谈起这些事情,他讲广西话的时候给张皮绠的感觉就是一个完全的中国人,不过根据地里也有很多一点中国话都听不懂的老挝人、越南人,这点没有妨碍他们和张皮绠的合作,也没有妨碍革命的推进。

张皮绠用粉笔在树桩做成的木板上画图写字,他教课很仔细,不仅教游击队的战士如何操作和保养这些轻型迫击炮,也手把手教他们在山地作战中如何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调整战位和打击方向,同时怎么躲避开敌人的火力压制。

张皮绠说道:“如果要出击奠边府,我们还是需要准备更多粮食、马料和盐,以粮食计算,游击队员一天用粮0.75公斤的标准,我们要准备一万人30天作战所需的粮食。”

除了中国的援助以外,剩下的部分就要根据地自筹。越南民工大多体型瘦小,营养差,一个男子步行背粮不过30公斤,待他将粮食运到前线,自己在路上就吃掉一半。在越北,一旦脱离中国边境,越军作战时背粮跟进的民工人数几乎相等于开往前线的正规军人数。

“筹粮我们自己来解决,只是麻袋需要中国方面援助一些。”黎鸿风解释说,“粮食根据地自己可以种出来,秋收后我们就大举出击,粮食问题不会很大。根据地的问题是自产布料的能力很差,像麻袋到时候作战少说也要上万条吧。”

“麻袋运输起来比较容易,肯定没问题。”张皮绠道。

中方还可以使用贯通中越两国的滔滔藤条江水进行运输,越方有小船百余只,顺水而下可以直抵老挝越南边界,用船运粮比马驮人背的效率要高多了。但中国地处藤条江上游,水浅船只不足;越方只有小船百来只,无处寻觅新船。

中越双方商议的结果是,将水运作为运粮的主要方式,中国一侧的山岭之中长竹遍野,可以砍下来捆扎竹排。考虑到竹排运输有去无回,中方作出决定,安排经费购造1000个竹排,向老挝方向运送粮食。从巴丹至莱州有一河段处于峡谷之中,水中有礁石阻碍航道,滇南驻军还派出工兵顺河而下,炸除了礁石。

张皮绠就准备等秋收以后气候适当的时候发起进攻,他给黎鸿风制订的具体作战部署是:先以游击队主力军配合一部进驻老挝的越军正规部队攻取整个莱州地区,然后进军老挝境内的上寮。这是主要作战方向。同时以次要兵力攻打中寮,以少量牵制性的小股兵力进至下寮,造成南北夹击上寮之势。

莱州以南75公里处的奠边府,就是通往老挝和越南的咽喉要道,是西北的一扇大门。它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8公里,四面为高山所围,山上长满树木,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印支殖民地军想要保住上寮,到时候就一定会调动主力部队进驻奠边府,以及位于奠边府周边西南老挝境内的孟溪、孟夸,建立起连结上寮和奠边府的南乌江防线。

“到时候敌人一定来得十分仓促。”张皮绠一边用粉笔在木板上作图,一边向黎鸿风分析,“这就给了我们调增兵力,包围奠边府,歼灭印支当局一支主力军的机会,越北的正规军大部队也可以趁机解放河内,整个北部地区都会因此彻底解放。”

第六十三章 总攻

从滇南经水路运给长山游击队的迫击炮,主要是民九式60毫米迫击炮。这款武器还是从沪造60迫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但是在技术改进方面还得到了法国布兰德公司的协助。

法国在欧战期间也研发过不少型号的中口径迫击炮,布兰德公司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革命以后很多专家还是留在了法国本土,其中一部分人也跟随法兰西公社援华专家团到中国工作。新型的民九式60迫和法械60迫一样,全炮重量不到20公斤,最大射程则能达到一千米以上,炮弹重量更是不超过1.5公斤,非常便于在复杂的亚热带丛林和山地地形使用。

为了解决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沪厂、徐厂、惠厂都大规模从法国引进了机械瞄具、光学瞄准镜和脚架的生产设备,在结合了法式布兰德迫击炮瞄准镜的优点以后,研发了可适用于60毫米、82毫米、150毫米迫击炮的中式迫击炮瞄准镜,使用效果更为良好。

首节 上一节 433/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