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28节

第四十七章 自然疆界

在遍布针叶林的西伯利亚大平原上,并不存在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分界线。叶尼塞河虽然是沙俄帝国疆土内水量最大的一条河流,甚至还超过了更加著名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汹涌的河水澎湃奔腾于砂洲石滩之间,急流甚多,是区分西西伯利亚地区和中西伯利亚地区的分界点,但叶尼塞河若从色楞格河为源,则大河的长度也在沙俄旧疆内居于首位。

这样一条长达五千多公里的分界线,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条地理上稳固的分界线,换句话来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自太平洋沿岸起,一路向西长达万里征程的距离,全都是无险可守的空旷荒野。

要一直到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乌拉尔河和乌拉尔山脉一带,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地理阻隔。不过到这一地区以后,人口又会变得密集起来,像托木斯克、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堡等俄国腹地的大城市,就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对远东红军来说,如果能够打到乌拉尔山脉地区,那么仅仅是依靠当地人口密集的城镇带的生产力,都足够让远东红军发动进一步的攻势。

对白军来说,乌拉尔山脉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险,因为这一地区的城镇本身就星罗棋布,如果俄欧部分失去了乌拉尔山脉,也就意味着白军同时无法守住伏尔加河,莫斯科也会处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面。

在无险可守的欧亚大陆腹地地带,不管是西方的白卫军联盟,还是东方重整旗鼓的远东红军,除了彻底消灭对方,似乎都很难找到一条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边境。

叶尼塞河的干流是从南向北流动,它的上游相对而言比较下游更多急流和洪水,夏天凌汛时洪水规模还会变得更大,这也影响到了红军的大进军。

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横跨叶尼塞河河曲的铁路桥上,中国派来的军用专列正在运输着大量重型武器,这比起哈萨克草原上布琼尼得到的援助要多得多,一节车厢里就运来了几十挺重型机关枪,其他火炮、枪支和弹药,也都是按照装备十万人以上的军队要求的。

中国政府通过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进行援助,已经让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正规军武装扩充到了七万多人。在解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后,也意味着远东红军正在日益毕竟俄国亚洲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早在1741年连接边陲地区与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驿道建成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就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当地又发现金矿,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以后,沙俄帝国政府还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配置了相应的蒸汽机车装配厂等重工业设施。

同时,随着远东红军解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处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南部的唐努乌梁海也就此和白俄控制区隔离开来。

“六十年前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西北部分领土割占……”

何贯中站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急流澎湃的河口处,和伏龙芝谈论着沙俄时代中俄之间的种种不平等条约:“此后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乌里雅苏台界约》、《科布多界约》……都一次次把原属于中国的唐努乌梁海西北4万平方公里的优质草地和科布多定边左副将副军辖区的乌梁海十佐领割占给沙俄帝国。中俄两国未来的革命友谊,是一定要、必须要建立在彻底废黜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

伏龙芝虽然拥有惊人的军事才华,但并非沙俄旧军官出身,没有接受过大俄罗斯主义的那种教育,他对唐努乌梁海问题看得很轻:“达瓦里希,你说得很对,中国政府现在就可以派出官员重新接收这片草原。”

在另一条历史线上,唐努乌梁海的西北地区被沙俄侵占以后,萨彦岭以南、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国的领土,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外蒙古哲布尊丹巴集团叛乱并邀请沙俄出兵,沙俄才趁机占领了唐努乌梁海全境。

在这个世界,由于林淮唐当年出任蒙疆经略使成功平定外蒙古的库伦叛乱,所以沙俄也没能趁机进一步侵占唐努乌梁海剩下的领土。

被俄国占领的唐努乌梁海西北地区,本身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自然条件都非常一般,所以面对中国政府的声索,不管是捷尔任斯基还是伏龙芝都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他们比较在乎的还是滨海问题。

狭义上的滨海地区仅指乌苏里江以东的滨海州地区,也就是海参崴和伯力,广义上的滨海地区则泛指沙俄滨海总督区下辖的阿穆尔州、勘察加州、滨海州和萨哈林州,也就是俄国远东地区的几个整个太平洋沿岸部分。

这一部分算得上是俄国远东地区人口最密集、工业相对也最发达的地带,同样也是现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核心基本盘。如果失去滨海地区,那么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控制的人口数量直接就会减少一半以上。

但是自从中日东北战争以后,滨海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海参崴就一直被中国红军控制,当地的一切行政部门也都是由中国政府派官员管理的。

同样位于乌苏里江以东的伯力也是如此,只有位于乌苏里江以北的庙街是由远东苏维埃共和国自己派遣俄族官员直接管理的。但是包括庙街在内的整个阿穆尔州,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外东北乌苏里江以北部分,虽然是由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派官员管理行政部门,军事方面却都是由中国红军直接派出军队驻扎的。

此外还有萨哈林州,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库页岛,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以后就把库页岛南部割让给了日本,其南部目前就是是由日本政府派出官员管理,北部则由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派出官员管理行政工作,但全岛的军事驻防任务也都是由中国红军和红海军负责。

捷尔任斯基和伏龙芝都能接受中国收回唐努乌梁海的事情,毕竟那只是一块无足轻重的贫瘠草原,可对滨海问题他们就非常警惕了。

伏龙芝垂下眼睑,叶尼塞河河畔的风吹得非常大,他还需要一手紧紧按住自己戴的俄式尖顶军帽,语气也便显得有些小心翼翼:“中国政府……中国同志是希望重新划定中国和俄罗斯历史上形成的所有自然疆界吗?”

何贯中奇怪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但他很快又反应过来,补充道:“中国政府会优先考虑到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问题,但我想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问题得到完全解决以后,中俄之间就应该废黜沙俄帝国主义时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我国政府的外交部门应该和菲尼克斯同志谈过这件事,并且已经签订了意向性的协议。”

伏龙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中国外交部大约在莫斯科沦陷以后几天的时间,就承认了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外交地位。

在当时林时爽和唐绍仪就在满洲里接见了克拉斯诺谢科夫,并且很快和远东政府签订了一份《关于解决中俄历史边界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第四十八章 乌苏里江问题

在这份协议里,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原则性承认了废除中俄之间在1860年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也就等同于承认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主权归属于中国;中国政府则允许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在解放鄂木斯克以前,利用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土地从事革命活动。

这份协议还包括一份补充条款,那就是中国和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在东亚联盟的框架以外,再签署一份互相开放边境、实行统一关税的协议,并且海参崴也将作为永久的自由港允许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或将来的苏俄使用。

但是这份协议还没有明确1858年的瑷珲条约问题。

中俄两国在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当年清廷派去和俄国交涉的奕山,根本无权与俄罗斯签订外交条约,因此清廷并没有正式批准《瑷珲条约》,而是在1860年又一次被迫签署《中俄北京条约》的时候,才在北京条约的条款中承认了瑷珲条约的有效性。

既然现在中国和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已经达成了废除北京条约的协议,那么在中国方面看来,由于北京条约失效,那么瑷珲条约自然也就同时失效,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北的原沙俄阿穆尔州,就应该完全归还于中国,只是考虑到当前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困难局面,才暂时允许他们利用这片土地从事革命活动。

可在捷尔任斯基和伏龙芝看来,这份谅解性质的协议里仅以明文规定了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归属权,并没有对阿穆尔州做明确的交代,那么在将来就还有进行争取的可能性。

所以伏龙芝很快就沉默不语,没有继续再和何贯中讨论这一问题。

何贯中心里当然也明镜一样,中国方面自是十分清楚捷尔任斯基和伏龙芝的想法。只是林淮唐现在也不急于立刻就解决中俄之间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今天中国已经通过明文的条约收复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中亚的七河省虽然还没有同俄国政权签署明确的条约,但只要白军不能打回中亚,七河省的问题随时都能解决。

最好的情况,还是苏俄如果能够加入东亚联盟的框架性协议,和中国、日本、朝鲜一样,都完全开放边境、实行统一关税,那对中国政府来说乌苏里江以北的领土问题就不成为一个问题。

当然要进一步向中日朝越四国在东亚联盟理事会上讨论的那样,将来在统一边境、统一关税的基础上,还要实行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和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点就未必会继续把苏俄纳入框架,毕竟中俄不同于东亚国家那样,文字上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除非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那就是远东红军的战略反攻最终失败,远东苏维埃共和国不能消灭白军恢复苏俄政权,那林淮唐才会考虑把领土局限于亚洲的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纳入到东亚联盟的框架内。

何贯中望着眼前的铁路河桥上,一车一车轰隆行过的军列,对于远东红军大反攻的前景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

“等到远东红军解放莫斯科以后,我想乌苏里江附近的那一点历史遗留问题,是不会给中俄关系造成什么负面影响的。”

伏龙芝终于也笑了起来:“我也相信如此。托木斯克近在眼前,解放托木斯克以后,我们就能通过新西伯利亚的铁路和布琼尼直接会师了。了”

托木斯克的建城历史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还要长一百年左右,当地的工业虽然不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达,但是人口还要多得多,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托木斯克是东方白卫军遮蔽新西伯利亚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新西伯利亚不仅是西伯利亚铁路和鄂毕河的交汇点,同时还是土西铁路的起始点。

土西铁路,指的就是土库曼斯坦到西伯利亚的铁路线。在欧战爆发之前,土西铁路就已经开始破土施工,到十月革命爆发时,这条铁路已经从新西伯利亚经巴尔瑙尔修到了哈萨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而塞米巴拉金斯克就处于七河省以北——也就是说远东红军解放新西伯利亚以后,就可以使用沙俄留下的土西铁路沟通起远东地区和中亚地区两大版块,使两支苏俄红军主力会师。

此时在俄国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只存在一支占有优势地位的白军力量,那就是高尔察克的东方白卫军。这一军阀集团目前部署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军队,主要就是东方白卫军中的西伯利亚集团军,在高尔察克发动不流血政变取缔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地方政权以后,原来归属于社会革命党的科穆奇人民军也有一部分被编入西伯利亚集团军,使这一集团军拥有了三个军、八个师和三个突击旅总计七万人的军队。

西伯利亚集团军兵力和远东红军相当,不过中国志愿军现在在西伯利亚铁路上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两万五千人,这又增加了红军一方的兵力优势。

同时,在西伯利亚战线的侧翼,布琼尼红军也有约一万人的部队,中国志愿军在这一地区同样部署了两个骑兵师的部队。

高尔察克余下的主力部队中,奥伦堡集团军和乌拉尔集团军正在乌拉尔河西岸围剿从莫斯科突围的苏俄红军残部,他可以用于支援西伯利亚战线的机动部队,就只剩下以原科穆奇人民军为主力组建的西方集团军。

西方集团军总共变成五个军,总兵力为39000名步兵,12100名骑兵,713挺机枪和113门火炮,是东方白卫军中受训练程度最高、武器装备也最好的一个集团军,但政治上也最不可靠。

西方集团军的军队里包括了大量潜伏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分子,他们在布尔什维克占上风的时候,希望联合白军抗衡布尔什维克的优势地位,现在布尔什维克处下风的时候,他们又希望利用布尔什维克带来的压力迫使白军开放政治自由,因此并不希望高尔察克在东方取得胜利。

当然,除此以外,科尔尼洛夫、萨文科夫、邓尼金、弗兰格尔、尤登尼奇……这些白军联盟的军阀巨头,还各自坐拥规模庞大的军队,总兵力不下三四十万,若其全力东进,即便中国放弃一五计划,全力支援远东红军,恐怕都不能在西伯利亚战线取胜。

但军阀联盟就是军阀联盟,莫斯科围城战结束以后,除了科尔尼洛夫和邓尼金希望恢复沙俄时代的旧疆以外,其他白军头子都已经开始寻求割据地位,像弗兰格尔率军返回克里米亚以后,便频频和德国人支持的乌克兰盖特曼政府发生冲突,双方几乎到了兵戎相见、全面开战的地步。

所以伏龙芝和何贯中都相信在西伯利亚战役中,高尔察克是很难得到来自俄欧地区的其他白军增援。甚至反过来,高尔察克在东方战场落入下风,他就很可能受到背后一刀,被其他白军军阀兼并。

这样算起来,红军在西伯利亚战场上的胜算绝对不小。

何贯中看着挂在火车车厢内壁上的军用地图,轻轻说道:“我们一定要赶在其他白军军阀反应过来以前,用最快速度打垮高尔察克。”

伏龙芝魄力十足道:“我有这个信心!”

第四十九章 东方

高尔察克麾下的东方白卫军,其基本盘就是当年捷克军团叛乱时,从红军手上夺取的喀山、萨马拉、乌法、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等地,其中萨马拉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分子的大本营,乌法则是立宪民主党人这伙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大本营,和纯粹依靠军队进行独裁统治的高尔察克中间都存在隔阂。

作为一个军事独裁政权,高尔察克和他的军官们蔑视社会改革和经济管理,惟军队至上,用军官会议取代了各地行政机关,推行军事管理。

城市工人阶级和劳工组织在白卫政权眼中与布尔什维克别无两样。反动当局下令取缔工会,工人们得不到劳动保护,原有的基本权利也被剥夺了。工厂主不再理会工人的合理要求:8小时工作日、每周日休息、裁员补助等等改革又被全部废除。

工人的工资被削减,社会保障几乎不存在了。在高尔察克统治下,政府和工厂主互相勾结,后者通过承办军需物资大捞横财。在1919年,影响西伯利亚的每一次罢工都有着经济原因。工人们抱怨工资低,拖欠长达数月之久。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微薄的工资到手时已不值一文。与此同时,西伯利亚城乡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1919年4月高尔察克发行新卢布,进行的货币改革目的是骗取西伯利亚农民缴纳粮食,供给饥饿的城镇和反动军队。

事实证明,旧纸币的废除和新币的发行只是恶化了工人的处境,城市居民和工厂工人生活更加艰难,而高尔察克无视城乡广大居民的痛苦,拒绝使用帝国的黄金储备来平抑物价、缓和危局,却用来购买军事装备进行反人民内战。5月,白卫政权又颁布法令,据说要严惩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者,然而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这些措施实行杂乱无序,结果无人相信,毫无用途。

因为这些作奸犯科者正是白卫当局的各级腐败官吏。

虽然在西伯利亚不像俄欧地区那样缺少土地,但在白卫政府和农民之间、在新移民和老住户之间,在土地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在1917到1918年间,当地农民们占用了原沙俄国家土地和其他非农民土地。白卫政权从1918年中期开始,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执行的农业政策,企图拉拢部分富有的农民,但同时并不想牺牲旧地主的利益,丢掉这些人的支持。

1918年7月6日,下级军官会议做出决议,发布公告要求把土地归还原主。10月份又规定,取消土地重新分配。为了攫取农民占领的土地,下级军官会议采用外省的地方法规,建立以贵族地主为主导的地方自治机构,从而在农村实施其剥夺农民土地、复辟贵族地主土地权利的反动政策。

反动当局颁布的关于土地的各项法令依旧相互矛盾:一方面,高尔察克为了在对抗红军的战事中获得上层农民的支持,许诺富裕农民享有分配土地的权利。另一方面,高尔察克仍要满足沙俄流亡贵族的要求,在西伯利亚恢复他们失去的财产。

真到了富农和沙俄上层贵族间的矛盾不可调可和时,东方白卫军就又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沙俄贵族一侧,农民被禁止自己私分土地,当局将取缔所有的非法占地和分地,自二月革命以来没收的贵族土地也要归还原主,这无异于给对反动政权仍心存幻想的农民群众当头一棒,无地和少地的小农们的“土地美梦”终成泡影,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派和东方白卫军之间短暂的合作关系也彻底宣告破产。

此刻,东方白卫军总司令部所在的叶卡捷琳堡,就正发生着一场针对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捕杀运动。

叶卡捷琳堡位于欧亚分界线上,整座城市沿着乌拉尔山脉的东麓一字排开,波光粼粼的伊谢季河穿城而过,河岸两旁的东正教教堂前现在却鲜血淋漓,上百具政治犯的尸体正被白卫军推入河中。

几名鞑靼兵骑着高头战马从大街中央奔驰而过,为后面进城的军队开道,西伯利亚集团军司令盖达的车队缓缓跟进——在远东红军发起战略大反攻的紧要时刻,盖达身为西伯利亚集团军司令不仅没在前线指挥作战,而且还光是为了自己的排场就征用了四辆汽车。

一名即将被行刑的孟什维克分子,望见盖达将军的车队,切齿冷笑:“这就是保卫不可分割的大俄罗斯祖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们!”

跟着盖达将军回到叶卡捷琳堡的还有十几节货运车厢,这些车皮里全部装满了盖达将军从前线紧急运回后方的个人财产——包括几百箱伏特加、从流亡贵族手中掠夺的珍奇异宝、数不胜数的皮毛和大量黄金。

乌鸦飞起,孟什维克和左翼社会革命党的政治犯一起被行刑队枪毙,他们死前是否感慨过当初自己为什么要站在布尔什维克的对立面?

高尔察克则在响彻的枪声里,骑马前来迎接盖达将军,他是海军上级出身,在陆军中没有根基,所以盖达将军的威望和能力虽然都非常糟糕,但仅凭盖达对高尔察克个人忠心耿耿这点,高尔察克就能原谅盖达将军的一切问题。

“西伯利亚的战况怎么样了?”高尔察克毕竟是欧战时期的战争英雄,他对前线状况还是非常关心,“西伯利亚集团军能够抵御住赤匪的进攻吗?你们需要什么帮助?大概到什么时候集团军能转入反攻?”

盖达将军面对高尔察克的质问,语焉不详:“前线情况非常良好!……只是部分地区兵力不足,西伯利亚集团军在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之间需要补足预备队。”

高尔察克的东方白卫军里严重缺乏合格的军官,不仅是高级指挥人才缺乏,中下级军官也非常短缺,在6.3万人的西方集团军中,只有138名常备军官和2548名战时军官。而且已有的军官们素质也很糟糕,大部分人要么躲在后方无所事事,要么就沉迷赌博和伏特加,而各支队、师、军、集团军的利益凌驾于上级命令之上,只有在必要时他们才不情愿地去执行,和中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北洋军阀并无二致。

高尔察克带着盖达将军返回总司令部,西方集团军的司令汉任及其参谋长什切皮钦都比盖达将军有能力得多,他们严重怀疑目前东方战场前线的情况,什切皮钦很直接的质疑道:“西伯利亚集团军到底还能不能完成统帅部指示给它的任务?将军,你们迟迟不发起反击,防守也很不顺利,一旦新西伯利亚失守,我们就会失去对东方铁路的控制权。”

盖达打哈哈笑道:“红军在莫斯科已经崩溃,东方的残部不可能坚持多久,请放心,即便不进行战斗东方的红军也会自己溃败。”

东方白卫军里并非没有聪明人,像波尔德列夫、卡普尔、沃伊采霍夫斯基、迪特里希、莫尔恰诺夫等人,都是经过欧战考验的旧俄军名将。但高尔察克在陆军里没有根基,所以他最忌惮的就是这群在旧俄军里威望很高的老将,高尔察克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排挤走了前总参谋长波尔德列夫中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名将,确保自己说一不二的军事独裁地位。

其他许多较有才能的将领,只要没有明确向高尔察克个人宣誓效忠,就都被他排挤到闲职岗位。比如曾经指挥科穆奇人民军和图哈切夫斯基交手也不落下风的卡普尔,就被高尔察克赶到了训练新兵的职务上。

第五十章 新西伯利亚战役

首节 上一节 42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