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80节

相对依旧弱小的红海军,要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抗衡日本联合舰队,就只能也是必须采用破交战的战术,离开狭小封闭的渤海湾,朝着更为广阔的东海,甚至是整个西太平洋前进,在没有任何补给港口的汪洋大海里同日本联合舰队进行“捉迷藏”式的猫鼠游戏,并同时设法袭击和切断日本的海上运输线。

当日本本土陆海军大本营发表了西伯利亚干涉军正式出兵的训令以后,大量被加密的电报也发到了营口、烟台和青岛,红海军内的所有中国籍海军军人和德国籍顾问同样都结束了一切假期回到舰上,开始紧锣密鼓地做起了最后的战争准备。

陈绍宽望着渐行渐远的营口港,他知道

浩瀚大洋是赌场。“

第六十八章 红色鱼雷 “

欧战爆发以后,各国的航空工业在战争刺激下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中国的红空军虽然在建军思路上已经领先全世界,但在纯粹的工程材料和技术方面,比较欧洲列强便渐渐出现颓势,不复有第一次反干涉战争时那么优势的空军力量了。

但这也是相对而言。

第一次反干涉战争时日军虽然颇吃了一些红空军的苦头,这使得战争结束以后日本也大大增加了对空军力量的投资,建设了一批陆军航空兵,但在重视程度上、经费倾斜度上来看,日本的陆航和中国红空军还是相差甚远。

位于登州附近的几座大型机场不断传出战斗机和轰炸机引擎的轰鸣之声,目前担任沪杭总工程师的冯如亲自陪同林淮唐到登州视察红空军的备战情况,一架架戴有红五星徽标的战鹰渐次腾空而起,年轻的飞行员们英姿飒爽,看得林淮唐频频点头。

“在登州外海那几座岛屿上,机场修建好了吗?”

冯如一五一十回答说:“所有机场、加油设备、后勤维护设备和地勤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应对战争的准备。”

林淮唐又问道:“侦察飞机能确保渤海湾一带的视野吗?有没有发现日军联合舰队的动向?”

“红空军的侦察机也是引进了意大利空军的技术,我们的侦二C型侦察机时速高达230千米,已经达到了目前工程材料的极限。根据我们的观察,日本现在成建制的空军部队还是以陆军航空兵为主,缺乏专业的侦察飞机,因此红空军的眼睛完全能够做到从容监控渤海湾大型舰队的出入行动,就现阶段的观察情况来看,日本海军主力还是停留在旅大港口内。”

欧洲战场陷入胶着的堑壕战后,空中侦察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的作用日趋重要,运用方式也进一步细化。飞机取代传统骑兵成为侦察敌人纵深地带的主要手段,通过从高空持续拍摄对方领地,为指挥官掌握战场形势提供依据。在交战期间,侦察机可协助地面部队及时掌握敌军的行动,采取有效的进攻或防御措施。此外,侦察机还担负着火炮校射的任务。到一战末期,即使出现了专门的空战和轰炸部队,侦察航空兵仍占到各国空中力量的40%左右。

战争的需要刺激着各国航空业竞相发展性能更好的侦察机,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发展出了性能良好的侦察机。

英军认为平稳的飞行有助于空中观察的准确度,战前就向皇家飞机制造厂订购了大批以稳定性见长的B.E.2系列双座机。然而在实战中,位于前座的观察员不但视野受到发动机和机翼及支架的阻碍,使用机枪时也只能向后上方射击。加上机动性差,B.E.2遭遇敌机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结果沦为福克飞机的饵料。

法国起初还要仰仗“布莱里奥”和“法尔芒”等老型号,后来主要用新型战斗机兼顾侦察任务,也缺乏专业的侦察飞机。

在同盟国一方,德国不仅大力研制飞艇,还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在开战时建立起欧洲最庞大的飞机部队。早期大量装备的鸽式单翼机因性能落后,到1915年初已让位给新型的C级武装侦察机。这批由德国和奥地利多家厂商生产的机型都将观察员置于后座,可灵活操作活动底座上的机枪,在空战中占到不少上风。次年服役的容克斯J1更具革命性,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金属构造的飞机,低空侦察时更能承受地面的攻击。而鲁姆普勒C.IV的升限达到6400米,超过大多数战斗机,依靠高度优势经常深入敌方领空进行照相侦察,很少能被拦截。为适应高空环境,发动机加装了增压器,乘员还配有加热飞行服和供氧装置。

中国的工业基础和德国相差甚远,但在新兴的航空工业方面,工程技术上的差距还并没有后世那样重要,有时候建军思维反而能起到更大作用。

例如协约国一方的意大利,虽然在工业基础上远远逊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但其航空工业水平在欧战参战国家里却仅次于德国一国而已,如安萨尔多S.V.A.5单座机的高速性能表现就远远超过了英法盟友的侦察飞机。

这就是建军思路的重要性。

林淮唐对红空军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中国红空军目前还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和陆军、海军平行平等的空军部队,拥有完全独立的军种地位。

只要组织得到,在空军刚刚诞生还没有几年的这个时代,中国红空军在质量上依然有资格竞争世界第一流的水准。

而且,对于一支空军的建设而言,绝不能仅看飞机的设计和生产水平,还要看飞行员本身的训练素养,当然也要看地勤人员的维护能力。

一支优秀的地勤队伍,又正是此时列国空军里都比较罕见的,相对红空军则非常重视培养地勤人员。

诺大的机场上,林淮唐简单看过去就能注意到地勤人员的数量远多于飞行员,但他们都十分安静,也有纪律,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属于自己的一项项任务。

除了登州的几座机场以外,红空军还在登州外海,靠近旅大方向的一系列岛屿上都修建了数量可观的机场,红空军在渤海湾上空的续战能力绝对要远远优于日军陆航。

林述庆、姚雨平两人陪同在林淮唐左右一起视察红空军的战备情况,姚雨平走到近处询问冯如,他非常清楚林淮唐这两年来对红空军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新式的轰炸机能否实行水平轰炸进行水上攻击效果怎么样?挂载鱼雷呢?”

冯如慢慢答道:“水平轰炸的命中率实在太低了,除非敌人的军舰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才有可能击中,但用航空炸弹来攻击战舰装甲实在效果甚微。至于鱼雷机,现在我军已经列装的鱼雷机轰三J可以挂载一枚450公斤重的鱼雷,鱼雷从水平线下进行攻击,效果就实在比轰炸机直接用航空炸弹水平轰炸好太多了。”

直接从空中水平丢下的航空炸弹,很难对大型军舰造成根本性伤害。而鱼雷的效果就好得多了,毕竟谁都知道从水线下击沉一艘船比从顶上简单多了。

不过就像冯如说的那样,无论是普通轰炸机使用航空炸弹进行水平轰炸,还是专门的鱼雷机轰炸大型军舰,关键都在于要趁敌人的军舰开动之前进行突袭。

如果是轰炸移动中的军舰,那命中率就完全只能看运气了。

“这是政治上的问题。”林淮唐低下头说,“红空军各级部队,特别是鱼雷机大队要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开战以后的第一时间,是我军鱼雷机取得战果的最佳战机。”

林述庆、姚雨平和冯如三人的表情都显得沉重了起来,大家都明白这命令意味着什么。虽然人人都知道战争即将爆发,但林淮唐这样的死命令,就意味着战争很可能在短短几天内便将爆发。

林淮唐淡淡道:“我们回北京去,鉴于日本政府无视我国三令五申的强烈抗议,不顾东亚和平的考虑,悍然出兵俄国西伯利亚地区,已经完全破坏了《山东停火协议》内的各款要求,红军已有充分权力对日本作战。”

在场众人无人反对开战的宣言,只是即将爆发的战争不比两年前的反干涉战争,这将是一场百万大军正面对垒的全面战争!“

第六十九章 浦盐派遣军 “

长崎。

“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已经彻底倒台了。”

军部重新组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后,桂太郎居然担任了大本营的幕僚长,大本营会议里除了那个泥塑木偶一般的大正天皇外,参谋次长、军令部总长和次长、参谋本部第1部长和作战课长、军令部第1部长和作战课长,都已经被山县有朋换成了倾向长州藩和山县派的人士。

日本军队算是彻彻底底成为了陆主海从的架构,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以来为日本海军争取来的政治地位荡然无存。

虽然海军军令部的部长按照战时大本营条例》,也可以视为陆海军大本营的幕僚长,陆海军的军令部门在战时也保持对等地位,但这次据说是天皇陛下下达鹤音圣旨,专门明确了桂太郎担任大本营幕僚长,海军地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低了。

闲院宫载仁亲王即将作为西伯利亚干涉军的司令官率部出征,他即将登上金刚号战列巡洋舰,这条崭新的战列巡洋舰虽然在对德作战期间表现不佳,但依然称得上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之一,也是日本作为列强的骄傲。

亲王听完桂太郎的话以后,沉默一会儿,回答说:“军部出兵的决断不是早已经确定吗?现在说这又有什么意思。”

桂太郎哈哈笑道:“俄国政府倒台以后,反战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上台,他们在革命方面和中国当前的暴民政府一致,这对我国外交立场很有好处啊。原来只对我们出兵海参崴表示中立的英国和美国,现在肯定都会转而支持我们,甚至出兵北满,说不定也会获得协约国的赞同。”

闲院宫载仁亲王挑眉道:“肯定?这是阁下的猜测吧。用猜测来决定日本的国运,听起来有一些草率。”

桂太郎垂下眼睑,冷哼一声说:“亲王殿下,这次您率兵七个师团出征,已经动用了帝国军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如此恢弘的规模,万望殿下收得胜利的战果。”

在山县有朋一派逐渐夺取日本中枢政权以后,大隈重信政府几次强行通过扩军法案,已经使日本陆军的常备师团达到了足足三十个师团之多。

要知道,在日俄战争中大放异彩,被称为智将的已故陆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曾提出过一个扩军计划,那就是在保持原有19个师团的前提下,增大步兵大队中轻武器的数量;在军一级增设一个野战炮兵旅团和一个野战重炮兵联队;设置交通兵等特种部队;扩大铁道兵规模。

进而改良机枪,火炮,采用曲射攻城炮,研制迫击炮等等,方案主要着眼于充实军备,发扬火力,以质量代替数量,已经算是比较省钱的计划了。

但前几年的日本政府经过计算,都发现即便是这样规模的扩军计划,日本财政都难以支撑。

更何况山县有朋掌权以后,采用的是田中义一提出的另一个扩军方案。田中提出要将现有的19个常备师团扩充到25个,在战时再动员25个师团,合计50个师团。

山县有朋还在田中义一的计划上继续加码,直接把陆军常备师团扩充到了30个之多。

所以即便没有法国战败导致的日本股市和重工业投机风潮破产,日本在这几年来依靠欧战出口发展起来的经济,也都消耗在了山县有朋的超大规模扩军上了。

日本1907年的陆军兵役制度改定将现役服役年限由三年改为服役两年、归休一年,称两年兵役制。平时一个定员150人的中队,在三年兵役制下每年有新兵50人入队,三年兵50人离队:而在两年兵役制下每年有新兵75人入队,两年兵75人离队,有现役服役经验的人数增加了50%。配合着师团数量的增加和后备役服役年限的延长,战时总兵力从60万人增加到了170万人。

桂太郎信心满满道:“如果中国出兵与帝国为难,那么帝国可以动员六十个师团,超过一百四十万的部队,其中一百万人都可以直接到满洲前线作战。按照青岛合战的经验,中国军队要有三倍兵力优势才能和帝国军队抗衡,如此说来,除非中国能够动员三百万军队投入满洲战场,否则绝非帝国的敌手。”

闲院宫载仁亲王却并没有那么乐观,他深知战争绝非这样简单的算术题,中国近年来的成长速度之快足以令人瞠目结舌,难道就能无视掉吗?

但现在山县派已经控制了国政,闲院宫载仁亲王自知多说无益,他拜谢桂太郎的时候,又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他自己刚刚被发表为西伯利亚干涉军司令官时,武藤家那位小姐送来的书信。

闲院宫载仁亲王曾猜测过宫内皇族们对山县有朋独揽大权的情形有所不满,但由于山县有朋已经隔绝了宫中和宫外的联系,即便他贵为亲王也很难获知宫内的具体情况,但收到武藤纯子送来的信件时,闲院宫载仁亲王还是大吃一惊。

那封信并非出自大正天皇之手,而是出自宫内一位内亲王——目前宫内唯一一位尚未出嫁的内亲王贞宫多喜子内亲王之手。

信件里大概提及了山县派在宫内省排除异己的情况,多喜子内亲王同时也请求闲院宫载仁亲王务必注意到国内局势的变化,最后,信件的末尾,多喜子内亲王还引用了几句林淮唐的名言。

这又让闲院宫载仁亲王十分诧异了。

山县派试图彻底控制宫内省这点,他并不意外。只是贞宫多喜子内亲王在闲院宫载仁的印象里,几乎就是一个没法走出家门的怯懦少女而已,何时拥有了胆敢冒犯国政的胆量?

想来想去,闲院宫载仁亲王轻轻叹了一口气,还是选择了听从大本营的发表,选择了通向属于他的不归之路。

在长崎港口附近,更多日本军人则排成长长的队伍开始登上运兵船,数万人正在等候着前排的人先上船去,后排的人则在没有军官监督的地方交头接耳的讨论了起来。

“听说是要对浦盐出兵啊!”

“不,我听说其实是出兵满洲,主要目标是迅速夺取哈尔滨以后,切断乌苏里地区与俄国本土的首要交通线,之后才是进攻浦盐要塞。”

“难道我们又要和老毛子开战吗?”

“也可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日语里用汉字浦盐斯德来称呼海参崴,ウラジロ是“符拉迪沃”的音译,而“浦塩”就是ウラジロ硬套的汉字,此时一般的日本人就是管海参崴叫做浦盐港。

不少日本士兵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还是怀揣着相当热烈的心情,虽然这几年来日本一般平民的生活都并没有因为战争景气的原因好转,特别是这几个月来由于股市和投机潮的崩坏,日本经济更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退,粮食价格也在激烈上涨,但一想到要参加开疆拓土的战争,大部分长年接受皇国教育的年轻人还是满怀踊跃之心。

在一队队神情热烈的士兵里,只有少数人情绪低沉,他们中有的人是家属因大肃清而被逮捕或丢了工作,有的人是因为家庭投资股市失败破产,还有的则简单些,就是海军的军人。

当然,也存在一些倾向革命的军人。

只是这些人当然不会表露出自己真实的心情来,特别是日本社会党的那些地下党员,在当下“大肃清”的环境里,谁也不想冒然就成为特别治安法的惩治对象。”

第七十章 宣战照会 “

东北的每一条铁路上都正在传出激烈的轰鸣声,成千上万的军列正运载着大量兵员、武器和弹药奔赴前线,任谁都知道中日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之间,全面战争早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十月的关键时间点已经过去,北京外交部里的部员们都在忙着整理文件,到这地步唐绍仪也颇觉得有些处变不惊了,毕竟就算天塌下来也还有咱们的林主席在那里顶着。

所以唐绍仪看到东欧司几名部员送来的电文时,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又爆发了一场新革命的事情,也没有那么放在心上了。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新起暴动,目前已组成全新政府,对华态度甚为友善,国际局势正向对我根本有利的态势转变,情况好转甚多啊。”

就在半个月前,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终于联合了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和喀琅施塔得水兵,发起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由于新政府提倡和平的口号,所以协约国方面自然非常紧张,受此影响,英国和美国也终于都点头赞成了日本对海参崴的楚兵。

外交部里不时响起电话叮铃叮铃的响声,部员们七嘴八舌地回应着各种各样的情报和讯息,唐绍仪则终于准备好了他的那份外交照会,同时在他桌子上还放着另外两份文件——一位来自中国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份来自中华民国中央革命政府。

他深吸一口气,怅然道:“自庚子以来,中国再无对外宣战之历史,我国国民是享受了近二十年之和平吗?非也!不过为外人强权压迫几二十年而已。一切外交均无展开的基础,一切交涉活动都不过是人家打上门来以后亦步亦趋而已,唯独今日,我国能重操国家外交之主权,这一天亦必载在国史。”

从晚清以来,中国的外交从来就没有办得这么容易过。唐绍仪虽然算新派人物,但他也是沉浮宦海多年,按理来说早该习惯了国家的腐败无能,也早该习惯了中国在国际外交战场上的孱弱,但到了今天这地步,饶是以唐绍仪的稳健持重,也抵挡不住一股涌上心头的激动。

等周围外交部其他各司的部员们围上来的时候,大家才注意到这位素来以稳健派闻名于世的外交部部长双目已然是热泪盈眶。

首节 上一节 38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