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78节

日本的国力虽然远不及美国强大,但在战争期间为了榨取高额利息,也向协约国集团借出了超过十亿日元的贷款,本息总金约为十五亿日元,而欧战爆发三年以来,日本通过出口赚取的贸易顺差总额也才只有十四亿日元而已。

也就是说一旦协约国集团彻底战败,那么日本国内盲目投资、扩建的大量重工业企业马上就会面临严重的破产风潮,至于日本政府和产业界购买的英法国债、借出的巨额贷款,也都将血本无归,亏损程度已经高到能把日本这三年通过欧战景气获得的经济增长一笔勾销的地步。

这也就难怪德国军队一占领巴黎,东京的证券市场就直接崩盘了。

其实美国那边的情况还要比日本国内更惨淡无数倍,毕竟美国人和协约国集团之间的贸易额远远超过日本不知道多少倍,华尔街光是直接借给英法两国的贷款就将近一百亿美元了。

即便是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一时间也禁不起如此重大的损失。所以美国国内利益受损的投资者们,据说现在都正在强烈呼吁美国政府参战,去出兵挽救协约国的欧洲战局。

华尔街的许多银行家,甚至把美国必须出兵法国解释成“美国有责任报答美国真正的国父拉法耶特”、“埃菲尔铁塔的沦陷就等同于自由女神像的沦陷”云云。

但参战一事毕竟非同小可,特别是在协约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美国国内同样也有无数人反对美国加入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即便是以华尔街银行家们强大的游说能力,想使美国政府对德国宣战,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时间继续拖延,说不定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德国就将彻底奠定胜局,那时美国再参战也于事无补了。

国际金融市场比任何政治家的嗅觉都更为敏感,山本五十六本人在江田岛上学的时候就对金融、赌博和数学这些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也能很清楚看出来协约国战败以后日本经济其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到此地步,帝国还要继续对满洲出兵吗?唉!正是到此地步,帝国才不得不对满洲出兵,只有这场战争的胜利才可能化解迫在眉睫的财政破产……”

日本政府在不久前正式宣布将出兵干涉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同时军部也开始在国内组建西伯利亚干涉军。本来陆军近两年来就不断对旅大和朝鲜殖民地大规模增兵,已经极大消耗了政府的财政,现在又要再派兵出国,真是荒谬。

出兵西伯利亚的风声才刚刚传出来,国内的米价就在一个月内从每升1角2分涨到了每升3角,翻了将近三倍啊!

“呜呜——叮铃铃——”

铃响了,小汽船继续破浪前行,漆黑的夜幕中闪烁着一排排的船上灯火,船桅杆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飞舞,落入水中的灯光在小汽船四周形成了金色的光环,在船尾飘动一面日章旗,直到一条更大的军舰开过船侧后,泼天的浪花才把那面日本国旗打的湿透。

山本五十六双手靠在军舰的栏杆上,他望着夜间的星幕,心情格外沉重,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日本人民能够熬得过这场战争吗?

他慢慢走下阶梯,回到舱室,指挥室里似乎有军官在放着音乐,先是一曲激昂的海军进行曲,没过一会儿,音乐就又变成了君之代——“皇祚连绵兮久长,万世不变兮悠长,小石凝结成岩兮,更岩生绿苔之祥”,菊花王朝在日本的千年皇统真是永恒的吗?

山本十五六的心中开始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预感,这场战争将要彻底改变日本千古以来的命运,它将比白江口之役、比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比刀伊入寇、比文禄庆长之役,甚至是比战国时代以降的本能寺、天王山、关原等诸多合战及幕末以来的鸟羽、伏见之战,都更彻底的改变日本及大和民族之命运。

生活在这一连串火山岛屿上的人民,那些和大陆居民同样生生不息的普罗大众,或许就要登上日本历史的舞台了。“

第六十三章 满洲的主人 “

又过了一夜,船上第一次朝阳四照。轮船依然行驶在连个岛屿也看不到的大洋中,大海比昨日更加广阔,风平浪静的水面像是贴了一层琉璃,晶莹的影子在到处荡漾。不过丝毫不违背黄海之名,海水浑浊,呈片赤黄色。耀眼的太阳光照射在甲板上,风轻柔地吹拂着脸颊,山本五十六知道海军舰队正在靠近中国大陆,他此时的想法,更多开始集中在如何跟其他一心会的同志进行联络这方面了。

一心会在日本海军中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大隈重信政府突然逮捕了元老西园寺公望公爵和政友会总裁原敬的大肃清事件以后,海军和陆军的隔阂更为深重,许多对政府和军部内山县派势力不满的海军少壮派军官,就都加入到了一心会的组织里,开始密谋推翻政府的革命之举。

只是在陆军当中,由于山县派正在本土执行空前的大肃清,舆论界、教育家和文艺界都受到残酷的打压,陆军内部更是开始严查所谓“异端书籍”的流散传播,不少受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潮影响的军人,都被强迫转入预备役,山本五十六还听说连有的高级将领都因为被查出阅读了林淮唐写的书所以受到军事法庭审判,本土陆军的肃杀氛围可想而知。

但海外就好多了。

关东洲,还有朝鲜那边,因为和中国离得实在太近,又和政府、军部离得足够远,所以根本没人能够彻底限制住中国革命对当地驻屯军的影响。

一心会虽然和日本社会党没有直接关系,但它的组织宗旨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受到北一辉提倡的国体论思想影响,因而也带有强烈的革命倾向。

山本五十六在出发以前,就已经通过他在陆军省的朋友、同样为一心会同志的今村均,与关东洲驻屯军、朝鲜驻屯军内的革命小团体建立了秘密的通信联络。

当天夜里,山本五十六跟随他所乘坐的军舰在天津靠港。这时候日本在天津的驻屯军兵力其实已经减弱到了仅有象征意义的程度,毕竟就算是山县派主导的无谋军部,也很清楚日军在地域狭小、无险可守的天津,不管派驻多少部队都只是自陷死地而已,所以天津驻屯军的主力其实早已被调至旅顺。

可军部还是在中日两国关系因为海参崴登陆问题异常紧张的这个节点,调遣了一支小规模的舰队抵靠天津。

在山本五十六看来,这根本就是毫无底气的虚张声势之举,没有丝毫实际意义不说,还很容易在中国人面前露怯。

军部考虑的无非是借此举动对中国政府施压,但就在山本五十六和海兵队刚刚下船的这天晚上,他就见到了被天津总工会组织起来的近十万名示威群众。

这些怒火中烧的中国工人、学生和市民,堵住了日本租界通向天津其他外国租界以及华界的全部主要道路,沿途设立路障,并且严禁任何中国人向日本租界运输和贩卖物资。有一支英国车队想强行冲开路障,给日本租界运送粮食,结果途中就被拥有枪支武装的工人纠察队扣压了下来,几乎引发中英之间的外交冲突。

但很明显,中国政府一边宣称天津工人的罢工和示威暴动和政府无关,一边又很快就将被工人纠察队扣押的英国人送回英租界,英国殖民当局在欧战最紧要的关头显然也一点没有为日本人向中国出兵的想法,所以只能吃下这个闷亏。

日本租界当局呢?

谁都知道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一触即发,日本政府的战争威胁根本动摇不了中国人,到这地步,还不把天津日租界的所有日本官员、军队和侨民撤回国内,反而增派一支舰队,只能说是既莽撞自大又无谋胆怯了。

山本五十六连连摇头,他和另一批海军的高级参谋军官在次日深夜离开了天津。随着夜色的加深,蒸汽炉渐渐暖和了,在火车里倒感觉不到寒冷。可不时地有风透过窗框从枕边吹过,非常刺骨,山本五十六只好带上狐狸皮围巾,总算熬过了一夜。

天亮后,火车到了山海关车站。这一带广阔的原野上到处残留着积雪,已体现出塞北的风光。车站里用俄语、汉语、英语标注着站名,唯独没有日语,据说是青岛战争前后革命政府就把中国人所控制铁路内的所有日本标识去除掉了。

山本五十六去看了看行李,已全都被归拢在一起整齐地堆放在货车厢的一个角落里。他在车上想洗脸时,还发现车厢和火车站的洗手间外,都能找人买到纸巾和肥皂,看包装纸上的文字,应该都是中国自产的产品,等吃完早饭以后,山本五十六又吸起了在天津买来的中国国产纸烟打发时间——欧战爆发以前,天津的香烟市场还被英国资本的亚细亚烟草公司垄断,没想到三年下来,天津市场上就已经充斥中国的国产纸烟了。

下午他们就到了锦州,在这一带,只要火车到达车站,就有十余名中国兵列队守护,当火车发车的汽笛鸣响时,他们齐刷刷地摆好架势,一动不动,严阵以待,按日本人的标准,这些红军士兵个个都算魁梧强壮,看起来营养很充足。

在窗外还能看到不少农家,都是下面先垒了低低的砖瓦,然后用泥土固定的房子。为了防止积雪,房顶像列车的车顶一样具有倾斜度,既没有光线也没有隔间,看起来十分简陋。

但在再往北走一段距离,山本五十六就注意到沿途房屋民宅逐渐变得崭新起来,房子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看起来也比此前锦州火车站附近的农舍好得多,最重要则是设计上不再是那种简陋的农民小单间,而是四四方方十分规整,还拥有透光窗户的新式风格。

从新民车站出发,又用了两个多小时到了奉天——前几年已经奉天已经被中国革命政府改名叫做沈阳,但日本人还是习惯称呼为奉天。

最后到了奉天满铁车站,当地人多对日本人持不友好的态度,山本五十六还听今村均讲过奉天的中国人有时会趁夜色偷袭和殴打日本侨民,但今天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奉天领事馆以及正金银行派的车很快就到了。黑暗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道路泛白,好像在下雪。风从窗户吹进来,让人觉得脚都冻僵了。

奉天街头还是能看到不少日本式的商店,不过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店。山本五十六听说此地有三千左右的日本人,但势力在逐步衰减,没能发财的人居多。他原本想像着只要到了奉天就会像回到日本国内一样,但出乎意料的是,自从中国革命以后,日本人在奉天的势力就不再像过去那样维持强劲的势头了,现在日语也不通用了,日元的信用度已下降,被中国政府发行的纸币挤到了一边,正金银行的营业也大受影响,只能说日俄战争以来胜利的余荣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马车到了沈阳领事馆,这里把中国式建筑改造成日本式房屋,门口放着暖炉,让人误以为屋内会很暖和,但柴火炉发出的热量全部从纸窗和推门中跑掉了。屋内还算好,如果到了走廊上,就感觉和户外一样寒冷,因为这里没有中国式的门,和外面只隔着一层纸。

这一夜,山本五十六这群军官不得已吃了不太好吃的日本菜。和在天津尝到过的中国菜醇香的昧道相比,日本菜索然无味。目本酒也没有老酒的那种浓郁柔和且软得像细纱绢似的味道。饭后众人和领事一起去洗了澡,结果被浴室的寒冷吓呆了。只要有水溢到外面,顷刻间便在漏水板上冻住了。

山本五十六浸泡在浴池里没有多长时间,放在边上的毛巾就结了冰,他顿时感到满洲这片土地的主人果然不是日本人。

在满洲的冰天雪地里,日本真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第六十四章 旅大 “

山本五十六又在火车里过了一整个晚上,早晨九点左右到了大连。这里同样白雪皑皑,街头景象的确具有日本风格,或许是因为早晨的缘故,几乎没有行人。马车驶进了满铁直营的大和饭店,饭店是俄国人建造的,外观雅致,配套设施无可挑剔。

名为大和饭店,但建筑物里至今仍在沿用俄式取暖方式,就是在楼道中烧暖炉,从外面慢慢地升高室内温度。食堂极其漂亮,有创意的特点是由日本的女服务员服侍客人进餐。美国式的先上水果的上菜方式也很有意思。饭菜做得相当不错,而且这里的茶水使用的都是台湾茶叶,而不是中国流行的福建茶叶。

看来至少在日本政府直接管辖的殖民地内,日货比之华货还是占有一定优势。

不过这也是应有之理,如果就连旅大都充斥中国货,那日本的日俄战争岂不是白打了?政府当然会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确保中国货不会倾销到日本的殖民地来。

这一天军官团原本计划在大连好好休息,可不大会儿功夫总督府便派人来,让他们务必参加总督府的设宴,因此上级决定立即动身去旅顺。

火车从大连返回到臭水子后便分为了两路。在夏家河子,水湾方圆三里全部结了厚厚的冰,冰上是积雪,鸟在积雪上飞来飞去,一幅北国大海的风景。营口附近,听说冬天马车能在海面上跑,看来这里连汽车都可以轻松通行。

从营城开始,就是曾发生过战争的地方——到处都有千疮百孔的没有屋顶的房子,惨不忍睹地立在那里。和华界的焕然一新相比,由日本政府直接统治的关东洲属地整体面貌虽然比十年前也有了很大变化,但从农村地区还存留大量战争废墟这点来看,关东洲总督府的治理能力似乎比中国东三省的地方政府要弱不少。

附近的雪山被关东洲的日本侨民称为“一山千”,据说每座山中都埋着上千人的尸体,再往前继续行走,便可以看到在日本本土如雷贯耳的尔灵山了。

到旅顺以后,有另外一群海军的人前来迎接,一开始的住处依然是大和饭店,不过很快就换到了海军自己在旅顺港修建的住宅区。

走在旅顺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一栋栋石造和砖瓦造的高大建筑物,很多房屋都要山本五十六抬头仰望,而且每栋房子都各自独立、互不相连,这种空间上的余裕感又一次让山本五十六等人感受到了满洲大地的广袤无垠。

“在日本,就算是达官贵人也很少能住这样高大的房子啊。”山本五十六和同行的井上成美说道,“都是砖石建造的洋馆,耐用性和舒适度都比和式住宅好得多。”

井上成美迎着旅顺街头冰凉的海风,回答说:“满洲没有地震,这才能大规模修建砖石结构的洋楼。在日本,考虑地震,还是木制房屋更安全吧。”

说到这里,几人又都沉默不语。

日本的本土就是那样一串狭小贫瘠,又满布着火山和地震的岛屿,一海之隔的满洲大地却如此肥沃丰饶,又这样安全、这样广阔,难怪陆军那些山县派的人孜孜以求实现“大陆政策”。

“听说大连有近两万名日本人,旅顺的侨民也有数千人,但是,其中除了靠政府养活的官吏和伴生的商业人员以外,又有多少以实业和农业为生的人呢?”山本五十六叹道,“满洲真冷!日本人很难习惯这里的环境和气候,也不适应这里的劳动条件,井上君你知道五月花号吗?”

日本的海军军官都要学习英语,所以一般海军军人的视野都比陆军军人开阔些,对欧美国家的历史也更为了解,井上成美很快就点了点头。

山本五十六继续说道:“五月花号打开了英米殖民新大陆的起点,但如果没有感恩节那些印第安人的帮助,不熟悉新大陆气候、不了解新大陆劳作规律的欧洲人,你觉得他们能在新大陆站稳脚跟吗?到现在,还创造出地球上第一等的工业国。”

自从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以后,不管是日本政府还是满铁公司,都在日本国内进行了很大力度的宣传,还花费不少财力组织移民开拓团,想把整个满洲都变成日本的新大陆、但满洲寒冷的气候、厚重粘着的土地和雨热的分配……从本土被满铁公司的宣传骗来大陆的日本农民,根本不能适应中国东北地区截然不同的农业条件,他们有的移民到旅顺、大连,有的则移民到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附属地里,最开始都带着很强烈的希望,以为自己能在“满洲乐土”发家致富,可是结果几乎全部因为经营不善破产。

开拓团的移民们大多数人都欠下很多债务,少数人也是依附于为日本殖民地和满铁公司相关的军政机关工作,才勉强能维持生活。

山本五十六非常确信这一点,正如五月花号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欧洲清教徒就不可能开拓北美一样,日本人如果不能和中国人合作,也不可能在“满洲”实现满铁公司宣传里的那种美好生活。

但中国人不是印第安人,他们是一个古老且正在日益复兴起来的老大帝国,日本人更不是欧洲清教徒,他们对中国人不管在政治、科技还是军事上,都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五月花的范式绝无可能在满洲重演,日本人的前途命运又在那里呢?

除了那几座火山岛以外,数以千万计的日本民众要怎样在弱肉强食的二十世纪继续生存下去?

在旅顺还有一座日俄战争的战役纪念品陈列馆,下午参观了战役纪念品陈列馆。这里主要集中了战利品,其中多数都是日军缴获的俄军军械。

陈列馆鄂馆长还亲自用模型为军官团们讲述了东鸡冠山北炮台的攻击情况:“前往鸡冠山的士兵有八百人,其中生还者仅剩五十人,除了从地下进攻外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在地下挖洞前行。像模型上所显示的,挖的沟很深……真的很深。最后终于挖通了两条通道,大家都欣喜雀跃,然后继续前进。当时,就在这个地方,康特拉琴科将军刚为士兵颁发完勋章,正要接下来为军官颁发的时候,便被我们的子弹击中,一命呜呼。……最后,连那么牢固的炮垒也落人了我军手中。”

此人实际参加过这场战役,因此讲起来活灵活现。

然后山本五十六又亲自去看了刚才说到的鸡冠山炮垒,他踏雪走了一里多路,在积雪较深的陡峭处上坡时,连满洲马都寸步难行。在一脚踏空就有可能跌入山谷的险路上,众人艰难地绕行着向上走。山顶就是鸡冠山,放眼观望,能看到大姑、小姑两山,望山、松树山等在远处连绵起伏,下了马车,从残垒下钻过,踏着碎石走进里面,被子弹打出的弹孔依然保持着原状,由于覆盖着积雪,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弹孔。炮垒原是坚固的西洋馆,可现在仅能从废墟轮廓中依稀看到被摧毁前的影子,据说至今仍然时常能从瓦砾碎石下挖掘出分不清敌我的白骨。

从这里看到的旅顺港没有原本想像的好。黄金山的炮台足以守护住一个港湾,港口是那么狭窄,甚至让山本五十六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设岗守卫。听说一万吨以上的船通过时就要非常小心注意,由此也可看出它的狭窄程度。这个港口外面紧临外洋,看惯了横须贺及长崎等港口的人,会感觉这里十分异样。因为港口内太狭小了。

相传大连港是不冻港,事实却相反,时常有冰块流入损坏轮船,因此,尽管有人提出要将旅顺港建成商港,可港口如此狭窄,不知这个提议是否可行。

井上成美站在山头,也眺望着旅顺港前的冰海,叹着气说:“我们接下来要去二零三高地……去尔灵山看看。就为这座港口,日本和俄国打了那样一场大战,死伤无数军人,但我始终觉得像这样冰冷的港湾并不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我们还是更喜欢徜徉在南岛的阳光里。””

第六十五章 雪的丰饶 “

第二天早晨,太阳刚露出脸,可眨眼间又不见了踪影。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撒下来,渐渐地染白了积雪。雪染雪的场景十分奇妙,在旅顺一带,因为积雪无法融化而残留在地面上,落在上面的灰尘使积雪变成了灰色。细小的雪片再接着落在灰色的积雪上,为它重新补妆。

穿过一个村子,刚来到下一个村子时,大雪飞扬,无法前行。真的是雪拥二零三高地,马车寸步难行。暴风雪势头越来越猛,抬头仰望,前方能看到高高的白雪茫茫的高地,但还有相当一段路途。据村里人讲,这个样子即使走到山脚下,也会因为冰雪太深而难以登山。没有办法,只好往回走。翻译又告诉他们,高地上至今仍清晰地留有弹孔痕迹,整个山上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弹孔的空地。

正要往回走时,山本五十六无意中瞄了一眼路旁的干草,竟然发现一个中国人正悠然地坐在那里。于是问他:“天正下着雪,坐在那地方不冷吗?”

中国人看着这一行日本军官,却说:“这样暖和。”

满洲的中国人家里都有火坑,设计比日式房屋还有俄式房屋的取暖都更暖和和保温一些。这名中国看客的镇定让山本五十六有些吃惊,他又询问中国人的工作,得知他是在旅顺港内做车夫,几名军官的神情就都变得微妙起来。

有人脸上挂起了带有优越感的笑容,但那中国看客又说道:“过完年我就要去哈尔滨咯,听说哈尔滨要扩建铁路,要招很多工人嘞!现在谁不知道,在中国做工人生活才最有着落。”

这句话说完,那几名面带优越的军官神情就又显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唉!中国人似乎正在满洲大地上积极行动,做着各种各样的部署和准备?但日本人呢?政府和军部除了一味增兵以外,就想不到其他办法了。

军官团在当天下午两点离开了旅顺,火车正点应在三点四十分到大连。但在营城附近进进退退数次,终于在四点十分到了大连。大连和旅顺之间只通这一列火车,一天往返三次,听说从未正点到达过。由此也能看出旅顺萧条的现状,中国人的货物都不走旅顺,他们宁可多花费很多路费走秦皇岛一线也不使用日本人的铁路和港口,在中国的排挤下,关东洲的各项经营事业在这几年来都是靠着政府的金援才勉强维持。

首节 上一节 37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