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75节

林述庆现在就顾虑到,一旦法国战败,英国肯定会同意日本派兵占领海参崴了,这对中国在东北地区正在进行的针对旅大和朝鲜日军的军事部署,便非常不利。

林淮唐发了一会儿呆,他蹲下去重新捡起望远镜,才慢悠悠说道:“我们需要向协约国提出抗议,嗯,还要联合俄国,一起提出严正抗议,告诉英国人若日本派军队在海参崴登陆,就是在威胁我国和俄国的关键利益。”

姚雨平旋即说道:“嗯,主席的办法好。俄国人死性不改,他们在欧洲的仗都打成那样了,还不肯在中东铁路的问题上让步。虽然之前俄国同意了我们派员一起参加中东铁路的管理,但俄国革命以后的新政府,还是坚决反对我们动用中东铁路运兵。以俄国人丝毫不肯吃亏的性子,他们绝不会同意日军登陆到俄国的领土上。”

林淮唐考虑的更多一些,他思虑良久后又说道:“电召四大野战军司令员、政委,还有东三省及直隶、山东、淮海三省军区司令员、政委入京,对,东北、华北、华东国大委员会主任也都尽快进京开会。”

林淮唐冷静下来说道:“这两年来日本军部无一日不以对华复仇为念,只要他们抓住机会,日本人还会管俄国人反对不反对吗?如果日军强行在海参崴登陆,对我东北驻军形成三面的包围夹击之势,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林述庆抬起头问道:“主席的意思是……一旦日军在海参崴登陆,无论他们有没有得到协约国或者俄国政府的授权,我们都要准备好开战了?”

林淮唐深吸一口气:“红军要做好在旅大、朝鲜和外东北三个方向,同时和日军作战的一切军事准备!日本人胆敢派兵进入俄国远东地区,红军就要敢于出兵维护亚洲的和平!””

第五十四章 日本革命党 “

如果包括地方公安部队和赤卫队的民兵的话,那么林淮唐制订的对日作战计划,就是要在中日两国打一场彻彻底底的、总体战性质的全面战争以前,要将东北地区的红军兵力扩充到百万规模。

百万红军出关。

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自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以来所再未出现过的大阵仗。

对鸭绿江另一侧的日本人来说,中国在“满洲”地区这几年来不断加强的军事存在,当然也就成为了另一种可怕的压力。自两年前的青岛战争日军以明治军兴以来最为耻辱的结局败退以后,日本军队内部就充斥了一股暗流涌动的不满情绪。

这种愤慨的怒火在各种有心人的组织和宣传之下,正朝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发展

其一,便是日军军人们将仇恨的目标锁定为中国,上上下下都以“中日再战”作为枕戈待旦的目标,同时也把中国这个竞争对手作为近年来日本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原因所在,通俗来讲,那便是“责任全在中方”;其二,那就是革命的潮流,毕竟中国自晚清以来积贫积弱数十年,短短二十年前的日清战争就还曾实力远不如今天的帝国军队轻易击败,可是实行共和革命以后不过数年,中国便能在青岛击败帝国军队,足可以说明民主国远胜于君主国,要使日本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便应该效仿幕末志士、维新先贤在日本国内推行“二次革命”。

这两派军人都以“爱国志士”标榜自诩,只是从维护日本政府统治的角度来看,前者当然更受到政府和军部的公开支持,后者这群“革命党”则不可能不受到相对严厉的压制。

实际上,若非以西园寺公望等开明元老为首的护宪派力量保护,日本国内的革命力量恐怕早就要遭到军部的血腥镇压了。

欧战爆发以来,战争景气刺激了日本本土工业经济的发展,恢弘的近现代重工业在大大增强了日本国力的同时,也使得日本农村经济日益凋敝,更多破产农民被迫进入城市做工,过上朝不保夕的生活,北海道的农民卖儿鬻女,南九州的渔夫在蟹工船上苦役至死,土佐的蚕工被近代化工厂挤压得破产。

还有无数穷苦人家的子弟进入军队以后,却赫然发现军队高层无不穷奢极欲,华族和资产家们在大城市里纵酒高歌,享受着日本国力增长带来的好处,平民的日子却并不比战前好到哪里去!

特别是驻扎在旅大关东洲和鸭绿江南侧朝鲜殖民地的驻屯军军人。

本来军部是为了对抗中国红军在“满洲”地区的不断增兵,才把大量常备师团调到大连和朝鲜驻守。可这些日本军队到了毗邻中国的殖民地以后,却很快发现就在仅有一江之限的中国大地上,社会党人正在东北进行着开天辟地一般的社会革命。

从关内地区涌向东北的穷苦农民,很快就得到了面积惊人的黑土地作为自家田地;无数红军战士投身水利和铁路建设;国营农场和大工厂拔地而起,工人的工作时长和薪水待遇都比日本本土的血汗工厂好得多……

在日本本土也就算了,在朝鲜和旅大的这些驻屯军不可能不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更别提那些悄悄潜入“满洲”地区执行军事地理策划任务的日军参谋部的间谍们,他们本来都是日本最优秀的军官,往往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有些人还同时掌握好几种中国各省的方言,以假乱真不在话下,可他们到东北执行间谍任务时,却总能发现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发展着,贫农和工人的生活条件更是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

当然,相对而言,东北的资产家、商户老板、知识分子、地主和工厂主的生活水平,就远不能同他们在日本的同行相提并论。

但日军军人多数都出身农村,他们最感同身受也最受震动的,当然还是中国贫农和工人生活的改善。

这样,本来被大隈重信政府和军部视为根本的中国驻屯军,反而成为了日本国内“革命党”势力最快速发展的基本盘之一。

结果,便是导致了今年震惊日本军政界的“寺内正毅刺杀事件”。

寺内正毅为长州藩士出身,曾参加过幕末的戊辰战争,也镇压过西南战争的士族起义军,甲午战争时任大本营运输通信部长官,此后又历任参谋本部第一局长、陆军教育总监、陆军士官学校校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等要职,是日本陆军首领山县有朋公爵最属意的继承人。

在山县有朋眼里,寺内正毅的才干和地位甚至比他的关门弟子、担任过日本首相的桂太郎还要突出。

但就在今年,正担任朝鲜总督一职的寺内正毅竟然在平壤视察铁路时,遭到朝鲜红军刺杀,和伊藤博文一样,在刚出火车站的时候就被朝鲜红军派出的志士用炸弹炸死。

寺内正毅被朝鲜人当场炸死身亡,彻底打乱了山县有朋对于他身后事的安排,也使得此时由日本陆军主导的大隈重信内阁顿失外援,海军派和护宪派趁机反攻倒算,大有利用政潮夺回权力的趋势。

由于寺内正毅在朝鲜一贯深居简出,他的出行被视为军方的机密,少有人清楚,平常的安保措施更是极为严密,所以寺内正毅被杀更显得极为蹊跷,让人严重怀疑是否有日本国内反对陆军执政的革命党势力参与其中?

勃然大怒的山县有朋在授意大隈重信政府任命他的另一位亲信田中义一接任朝鲜总督要职以后,便立刻召集大隈重信、胜田主计、桂太郎以及北一辉等山县派的直系政客,立刻到公爵府召开密会。

以山县有朋的权势地位,就连担任首相的大隈重信在公爵面前都犹如一只俯首称臣的小狗一般听话,其余山县派的政客们更一个个俯首帖耳,只有北一辉一到公爵府便向山县有朋直言道:“公爵阁下希望由寺内伯爵组织超然内阁一事,早有政友会系统的报纸公诸于外。仅凭朝鲜人的力量绝无法杀害寺内伯爵,只能是我国国内欲反对寺内内阁成立的人加以帮助,方能造成这一惨剧。”

北一辉的话立刻就让大隈重信如芒在背,虽然大隈重信内阁成立以后,为陆军派立下汗马功劳,不仅打压了护宪派的政治势力,瓦解了西园寺公望支持的海军势力,还利用陆军常备师团扩军法案大大加强了陆军的实力,但在上届议会时大隈重信政府的大浦内相为增加陆军案能获通过,因而收买十几名议员的事件被反对派发觉而不得不辞职。

这一事件令大隈重信名誉扫地,也让护宪派、海军派等势力抓住机会攻击政府,所以坊间早有传言说山县有朋已经不打算再支持大隈重信内阁了,而是准备让寺内正毅代替大隈重信担任新一届政府首相。

大隈重信有些紧张地说:“公爵!政府近年来在财政支出和常备军扩军问题上,都极力支持寺内伯爵的提议,绝无……”

大隈重信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山县有朋打断:“我明白,北君的话是直指凶手为反对我们陆军的护宪派、海军派,和你没有关系。””

第五十五章 言论统废合 “

这个年已垂暮,但却是日本陆军幕后主宰的老人依旧精力充沛,他把目光转向北一辉,眼里好像藏着能够看穿一切人心的尖刺,让已经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的北一辉还是忍不住揪起心来。

“北君,这是你的意思吗?”

北一辉默默点头,他知道山县有朋有意加强对国内反对派的压制,所以才故意说出这样的话来。

曾担任过朝鲜银行总裁,又是寺内正毅密友的胜田主计则说:“公爵阁下,中国极力反对我国出兵西伯利亚,为此甚至不惜陈兵百万于满洲,如此紧要关头,国内恐不宜再生政争,当前首要之事应为实现举国一致的政治团结。为此,寺内案即便与海军或政友会相关,也不适合在当下处理……”

北一辉斜视胜田主计,低声说道:“我听说寺内伯爵曾推荐胜田先生为下一届政府的内务相,您二人历来私交甚笃,竟然能忍此仇恨,先生不愧为我国第一流老成持重的政治家。”

胜田主计是日本国内“老装派官僚”的代表人物,他虽然和寺内正毅是多年好友,但从政治平衡的角度出发,坚决反对此时用雷厉风行的手段镇压国内反对派。

但山县有朋却已经倾向于北一辉的话。

山县有朋眼中带着让人感到可怕的寒芒,缓缓道:“近来北君送了许多份市面上的报纸给我详阅,民意舆论的荒唐废弛竟到了如此地步,新闻纸公然指责军部体制如何如何违反宪政常识,简直与幸德秋水一流的大逆不道之人全无二致。政府对此竟然没有任何处理办法,实属于无能之举。”

大隈重信赶忙低下头,土下座道:“这是我身为政府首相的无能!”

山县有朋穿着老式的和服,一手搭在盘坐的右腿膝盖上,一手指着首相大隈重信劈头盖脸道:“政府对于威胁到帝国体制的内乱阴谋分子束手无策,实在是耻辱。托名护宪和民权一流的政友会政客,哪一个不是贪赃枉法、敛财无度的腐败官僚?你们政府不能对此予以净化,任凭这些人把持议会攻击军部,简直毫无作为可言。”

山县有朋又冷冷说道:“胜田,你太仁慈了。我主张的超然政府,是国内一切政治势力均服从于陆军的绝对超然政府,而不是我们陆军向西园寺公望或政友会妥协的退让内阁。现在这伙暴徒图穷匕见,我们若不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实现国家、政府、军队的超然统制,绝难以战胜中国军队。”

“大隈重信!”

大隈重信的汗水已经浸透西装,和在座的其他山县派政客全都明白了山县有朋的用意,但大隈重信一想到自己可能即将要得罪全日本的官僚政客,就还是恐慌道:“阁下,这几年来政府已经大大打击了反对派的政治力量,既然中日战争在即,是否要暂缓……”

山县有朋一巴掌拍在坍塌米上,怒斥道:“社会上的不良政府如此腐败敛财,政府不加以严酷制裁,谈何对华开战?新闻媒体、大学教授还有各种私立学校的老师,平日里都以反对政府和军部的言论为时髦,如此风气,凭什么战胜举国一致全部听命于林淮唐一人的中国军队?”

说到这里,山县有朋言语上对林淮唐那种在中国军政两界“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羡慕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日本国内不管是军部派,还是反军部派,在羡慕社会党这点上倒是别无二致。

只是山县有朋是羡慕林淮唐独一无二的崇高威望和政治地位,山县有朋的反对派则是羡慕社会党主导下的“民主”政治。

桂太郎问道:“阁下,内务省和警视厅里的萨摩藩这两年来都被彻底肃清,是时候进行言论统废合和社会净化了!阁下,不要再犹豫了,现在必须重拳出击。”

北一辉随时注意着山县有朋神态的变化,他深知只有彻底激化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的矛盾,才能将日本国内真正的革命党力量保护起来,因此也趁热打铁道:“阁下,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得好政治呢?”

山县有朋不再犹豫,直接以对部署下命令的口吻对首相大隈重信说道:“政府首先要做的是清除议会内的所有异见者,我会立即入宫请求圣上下达鹤音,颁布特别治安法令,使内务省有权逮捕享有豁免权的议员……所有公职人员、大学教授、学校老师,谁胆敢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也要统统逮捕起来。”

桂太郎为他补充道:“阁下,应当立即实行言论统废合法令,接管所有的私营报纸,或最起码也要强行关闭所有的反政府报纸。”

胜田主计大惊失色:“如此行动,必将使分散之野党坠入革命的深渊。”

北一辉则说:“胜田先生是危言耸听了,革命党人都是一些农村的破落户,野党势力则无论政友会、宪政会还是犬养毅的国民党,均为社会中等以上阶层的有产人士为主,这两者势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相互结合。”

大隈重信和野党势力中宪政会的总裁加藤高明是好友,此前在传出山县有朋有意用寺内正毅来取代大隈重信担任首相的时候,大隈重信就曾经私下和加藤高明联络过,希望能得到宪政会支持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桂太郎也知道此事,因而讥笑道:“大隈你还想让加藤高明来做新一任总理大臣不成吗?!”

大隈重信慌忙解释说:“我绝无此意,政府和军部意见一致,我也赞成推行特别治安法令和言论统废合法令。”

北一辉最后问道:“西园寺公望公爵是公家出身,又是华族代表,他在宫内影响力很强,若西园寺公望公爵唆使宫内省的话,说不定天皇陛下也会无法颁布鹤音圣旨。”

山县有朋哼了一声说:“政府要先对寺内正毅案进行调查,警视厅要先把所有涉案之人都暂时软禁起来,大隈,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大隈重信紧张的说:“难道……难道要我把西园寺公爵也软禁起来吗?这么大的事情,恐怕、恐怕……”

山县有朋断然道:“只是暂时处理一桩案件,能有什么?政府要果断起来。”

胜田主计瞠目结束之余又有天崩地塌之感:“这样和军事政变有什么区别?”

北一辉笑道:“若是军事政变,军部还不需要这么麻烦。”

山县有朋瞪大眼睛:“就这样办,我来承担一切政治责任,政府照办就好。”

大隈重信内阁完全是靠军部的支持才能维系,大隈重信毫无办法,只能低头称是。唯一的遗憾之事是山县有朋最信任的部下田中义一已经被派去朝鲜,桂太郎虽然忠诚但才干实在有限,山县有朋只能嘱咐大隈重信:“北君熟悉新闻界和教育界,言论统废合的行动也要让北君参与进去,若合适的话政府应尽快将北君安排到内务省的适当位置上。””

第五十六章 东京大搜查 “

夏日的东京阳光明媚,西园寺公望的宅邸就位于达官贵人聚居的赤坂一带,光鲜亮丽的柏油马路和密林般伫立的公共街灯昭示着大正时代最为浮华的一面。

一辆无轨电车从街旁开过,车厢上还张贴着新近引入的美国电影宣传海报,几张近来十分流行的宝冢少女歌剧团的节目单也从车窗飘落。伴着夏樱和热风徜徉在空中,咖啡馆门口的八音盒传来阵阵美妙的旋律,如此太平之世仿若回到了公卿风流的平安时代,让人根本想不起此时的日本在法律意义上还处于战争状态。

几名海兵队的士兵守在通向西园寺邸的马路边上,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寺内正毅伯爵被朝鲜人暗杀的事情,国内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政客、官僚和华族们人心惶惶,所以西园寺公望虽然反对,但他的老朋友山本权兵卫还是专门从海军陆战队那里调来一些海兵来保护西园寺邸。

几辆敞篷汽车从道路上开过,海兵们见到大名鼎鼎的公家元老西园寺公望公爵时都挺直了身子,向这位历来支持海军的元老重臣行以庄重的军礼。

西园寺公望年纪也不小了,他靠在敞篷车的后座,同老朋友、政友会总裁原敬谈话说:“寺内的死总让我想起伊藤公爵啊,如果伊藤公爵没有那么死去,日本的政治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极端的地步。”

原敬和西园寺公望一样,都是伊藤博文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起之秀,此前桂太郎内阁被护宪政潮击溃时,护宪派势力的幕后组织者就是原敬。

原敬颔首说:“伊藤公爵的亚细亚协调路线在那时看起来还是有些荒唐的主张,国内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沉沦已久,已经不配和日本平起平坐,但如今视之,只有伊藤公爵看清楚了中国的潜力。公爵一手策划日清战争击溃清国,确实没人对中国的了解能够胜过伊藤公爵,反而是我们盲目自夸于日本蒸蒸日上的国力,误判了日中两国的实力对比,才导致日本今天的外交困境。”

西园寺公望凝视原敬,又问道:“寺内正毅被杀以后,山县应该推不出第二个总理人选了吧。”

原敬眼神一动:“大隈重信内阁垮台以后,阁下会否支持政友会出面组织政党内阁?”

“山县派后继无人。”西园寺公望坦然道,“田中义一有才华但资望尚不足,桂太郎经过两次组阁失败更不可能再出山了,大隈重信下台的话,山县派除寺内正毅以外还真找不出能够担当起总理大臣的人物了。自伊藤公爵创立政友会以来,孜孜以求纯粹政党政治的理想,距离彻底实现是不远了。”

原敬笑道:“大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必将是民主主义的时代,我国当务之急就是效仿中国,尽快把尽善尽美的民主政党政治确定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7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