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32节

但斐迪南大公还是和市长亲切握手,在交头低语中,大公也说:“没错,我们至今为止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全部徒劳的。今后也是,只要我们帝国不停下脚步,道路就会不断延伸。”

此后,斐迪南大公宣布调整访问路线,他坚持要去医院看望一下刚被炸伤的人。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传统,借以显示一下君主对臣民的爱护。斐迪南大公要求索菲留下,避免任何可能的危险。索菲拒绝了,她说要跟他呆在一起。

索菲的决定并不草率——早晨与斐迪南大公同坐在同一辆敞篷轿车的波斯尼亚地方长官说,他有信心萨拉热窝不会再有新危险。

这位波斯尼亚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说自己很了解塞族狂热分子,这些人的能力有限,每天只够发动一次刺杀行动。

车队再次出发。

原先官方计划的路线还处于交通管制状态,车队领队司机忘记行驶路线已经改变,竟沿着原路线行进,目的地不是去医院,其它车辆则紧跟其后。

坐在斐迪南大公和索菲前面的波斯尼亚地方长官发现车队走错了路,命令司机停车。司机连忙刹车,换挡,准备回转。

就在汽车回转的瞬间,斐迪南大公乘坐的敞篷轿车来到了距离一位塞尔维亚族年轻人仅不到两米远的地方。名叫普林西普的年轻人拔出左轮枪,瞄准已经停下的轿车,开了两枪。

大公夫妇安详直立坐在位子上,波斯尼亚地方长官没有看出谁有受伤的迹象,认为大公夫妇没有受伤,就对司机再次呼喊,要求司机将汽车回转。

忽然,一股细细的血流从斐迪南大公的嘴里喷射出来。

“亲爱的,你在干什么啊,亲爱的!”索菲大喊着,然后她也跌倒了,地方长官以为她是受惊昏迷,但大公却做出准确的判断。

斐迪南大公撕下外套,按在了妻子中枪的位置上:“我可是……哈布斯堡……这点小伤无关紧要。”

“亲爱的索菲,亲爱的索菲,别死!”斐迪南大公叫喊道,“为我们的孩子活着!”有人跑来围着斐迪南大公,想检查一下他何处受伤,但斐迪南大公只是虚弱地说:“没事。没事……不要停下来啊……”

与此同时,普林西普企图举枪自杀,但周围的群众制止,接着普林西普就在和群众的斗殴中成功吞下一小瓶氰化物。但是,那瓶氰化物已经过期,只能引起呕吐,毒不死人,普林西普随即被捕。

几分钟后,大公夫妇相继死去。

摧毁旧世界、旧时代、旧秩序的战争,终于来临了。

第七十八章 赤色之翼

水雷外交事件三个月后,北京已处盛夏,空气里开始散发草木的香气。古都的树木也呈现葱绿欲盖、枝枝蔓蔓的样貌,土槐、榆树、皂角、椿树、柿子和杏、梨树,长得到处都是,尽情释放,树丛鸟的鸣叫更加婉转,宛若徐徐展开了一副图画。

隔夜的一场透雨,把民国目前的首都洗濯得清清爽爽,碧空如洗,麻雀飞过以后,紧随其后追过去的就是一排红空军的飞机。

双层机翼上的螺旋桨飞速狂转,就连站在南苑机场另一侧的林淮唐等人,也能清晰听到机上发出的嗡嗡声。发动机也在低沉地怒吼着,有时候飞机低空飞行时,站在看台上的中革军委领导人们,甚至还能看到机上飞行员戴着防风护目镜和长围巾的样貌。

冯如向林淮唐介绍道:“上海航空机器制造公司现在为战斗机装载的航甲型航空发动机,都是以我们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的液冷式活塞发动机改装来的。这种星星的液冷航发,比红空军过去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有很大优势,不仅气缸数量更多,而且还把桨叶改为可变桨距的桨叶,使得发动机的推力与发动机的功率更加的适应和匹配。”

冯如现在没有再继续担任红空军的战场指挥官,他虽然有很丰富的飞行经验,但本身驾驶飞机作战的天赋不算高,也比较缺乏指挥空军连队作战的领导能力,所以中央才把冯如从红空军前线指挥的岗位上调了下来,让他回到上海航空机器制造公司,负责起了自己更擅长的飞机研发工作。

中德两国在水雷外交事件以后,林淮唐和威廉二世又接着来往回信数次,把两国关系迅速炒的火热起来。但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指望过靠这种外交上的骑墙横跳,就能从德国人身上捞取什么好处。

威廉二世也并没有因为中国政府突然表露出来的友善态度,就给中国送武器、送装备或者送钱,甚至连一份哪怕比较有性价比的军火合同,双方都没签成。

色厉内茬的德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是小气到了极点。毕竟威廉二世可是连打败了英军的布尔人,都不肯给一枪一弹的。

但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中国政府还是得以通过一些洋行的渠道,从德国买来了一批空军使用的航空发动机。

当然,由于列强各国都很不重视空军的发展,此时德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比美国也没有强多少,价格上也并不实惠,只是德国人更愿意做矿产抵押的赊账贸易而已。

“为了给航空发动机增压,沪航研究过很多办法,但限于我国极其薄弱的工业基础,绝大部分增压办法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冯如不无遗憾的说道:“最后我们仅仅采取了唯一一项改进办法,也是现阶段中国工业基础所能做到的唯一一种办法,就是气缸中喷射水和甲醇的混合液体,使发动机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压三分之一左右。”

林淮唐问道:“甲烷怎么解决?”

冯如叹道:“目前是全部依靠进口。”

空中又有四架飞机迅速划过苍穹,凛冽的强风在盛夏中吹飞了林述庆的军帽,让众人无不赞叹起来。

“这个是空一型战斗机,主体是帆布木结构,但是装载了沪航改进出来的航甲型航空发动机。”冯如的手指指向蓝天白云中间穿梭而过的道道黑影,“我们根据中革军委的《对红空军首款国产飞机改进建议》一文,为空一型战斗机加装了机枪协调器和可收放起落架,技术上虽然没有领先外国的地方,但具体应用上红空军目前确实是处在领先地位。”

机枪射击协调器是一项并不复杂的发明,但它在想法上的确是一种天才般的想法,可以说若没有林主席的亲自建议和指导,上海航空机器制造公司是不可能研发出这种发明的。

它安装在飞机的螺旋桨前面,其原理是当桨叶旋转到机枪前时,断续器便能暂时中止机枪射击,从而保证机枪开火时不会伤及螺旋桨桨叶。

在射击协调器发明以前,战斗机即便安装了机枪,机枪也只能安装在机翼上,或者在螺旋桨桨叶上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器以抵挡子弹冲击,但这也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外力传导到发动机上会产生非对称应变,很容易就会导致发动机故障。

冯如机械联动装置的末端放置了一个凸轮,当桨叶即将转到枪口时,凸轮受到螺旋桨突出部的冲击。凸轮运动通过联动装置和机枪相连,可以让机枪暂时停止发射,当桨叶通过枪口时,凸轮回到原来位置,机枪可以继续射击。

至于可收放式起落架,技术上就更加简单了,只需要依靠液压放下和收起起落架即可,这可以大大提高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稳定性。

不过虽然是号称国产,但由于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依旧极其薄弱,所以无论是航甲型航空发动机还是空一型战斗机,其实都只能称之为“来料组装”,其主要的零部件几乎全是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的。

林淮唐轻描淡写道:“目前世界诸国对空军都极端不重视,红空军现阶段的发展还是要以轰炸机为主,没必要特别集中精力发展战斗机。”

这时候的空军发展还没有到轰炸机和战斗机特别区分开的时候,但轰炸机的发展方向的确和战斗机不同,它需要更大的机身、更高的载重量和更强马力的发动机。

红空军目前唯一一款轰炸机,就是中革军委多次发文要求沪航高度重视的轰一型轰炸机。轰一式轰炸机比之空一式战斗机,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三发飞机,设计上高度模仿了意大利的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在1913年研制成功的Ca30轰炸机,同样采用双层机翼双尾梁单平尾三垂尾布局。

三台发动机中的两台安装在两侧尾梁的前端,另一台倒置安装在中央机身短舱的尾端,所以这里有一副推进式螺旋桨。

虽然由于中国落后的工业技术水平影响,轰一的内部结构十分落后,在质量大速度慢的同时载弹量和生存力都处于较低水平,比之意大利的同类型Ca30轰炸机而言,连其设计投弹量的一半都达不到。

但二百多公斤的投弹量,对东亚战场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了,至少林淮唐对此是比较满意的,红空军在百分之九十靠“来料组装”的情况下,依靠一些思维方面的创新,已经依靠最少的资源打造出了一支在当前东亚称得上是空前水平的空军部队了。

接着又是一排飞机从空中飞过,就在众人为之拍掌的时候,林时爽走到看台上,他贴近林淮唐的右耳小声说了一连串的话。

林淮唐的瞳孔微微放大:“……哦?总参、政保局和外交部一起送来的报告?”

“嗯。”林时爽的声音难掩颤抖,里面好像一半夹杂着兴奋,另一半则夹杂着恐慌,“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已对塞尔维亚发出哀的美敦书!”

第七十九章 一鸣惊人

呜呜

火车站前汽笛长鸣,崭新的蓝钢快车拖拽着满载革命官兵的一节节车厢,快速开出车站,并且沿着铁路线向山东方向开去。

车厢外壳用铆钉固定,钢制车厢上还闪耀着一层幽蓝色的光泽,坚固的拱形车窗一面为钢铁的防护板,一面为可以打开的玻璃车窗。

许多张年轻至极的脸庞,就透过玻璃窗目睹着他们即将去往的战场。

在蓝钢机车后面,则是两列铁甲火车。黝黑的躯壳充满了铁与血的色彩,特别是机车头最前方那枚堪与车头大小等夷的钢质红色五角星,更显出杀气腾腾的气魄来,车头身后的每一节车厢都被打满铆钉的钢板整个包裹起来,车顶上还有带装甲防护的小型炮台,沪造七生五克虏伯野战炮从炮台中央伸出黑洞洞的炮口。

铁甲火车的车厢两侧,更是全副武装。三十七毫米口径的速射炮、徐州厂仿制的水冷重机关枪,车厢顶部甚至还开有专门用于迫击炮作战使用的射击孔,其余用于车载步兵协同作战的发射孔更是不计其数。

“反干涉作战的主战场极大概率将集中在山东地区。”

李济深现在兼任着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和刚刚成立的前指作战处主任,两个职务。他和一大班参谋军官都等候在车站口处,向前来送别军队的国家领导人们分析着反干涉战争的用兵情况。

“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两大交通干线,交叉纵贯山东省内。红军虽然善于山地作战,但一旦战况焦灼起来,我军也有控制铁路的需求——这种场合,正是铁甲火车发挥其最大威力的场合。”

总参方面在最近半年时间内,已经针对反干涉战争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制订了二十多份作战计划。一旦战争爆发,姚雨平和李济深这些参谋人员也将亲赴济南指挥作战,甚至就连林淮唐、林时爽、林述庆、刘师复和蔡绮洪这些中革军委的领导人,也都会前往徐州坐镇。

自从斐迪南大公被刺杀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林淮唐便亲自下令,宣布启动了社会党人酝酿已久的军委机关迁移计划。

中革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装备部和总后勤部的一系列部委机关,都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陆陆续续迁往郑州和徐州。

这两个城市分别位于京汉铁路和津浦铁路的枢纽上,交通便利。而原来军委所在的北京,毗邻天津,很容易遭到日本天津驻屯军的攻击,一旦战争规模扩大,中央为了保卫北京就必须在北京周边保持一支强大的预备队,这在红军反干涉作战兵力相对吃紧的大前提下,实在毫无必要。

“塞尔维亚除了拒绝第五条和第六条条款以外,已经全盘接受了奥匈帝国的哀的美敦书。”林淮唐闭上眼睛,似乎一副神游模样,“昨天英国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但根据总参过去无数次的战略推演先例来看,调停一定会议彻底的失败收场。”

林述庆站在一旁,也很肯定的说:“欧战一定爆发!”

总参谋部的负责人姚雨平则神情凝重,问道:“主席,现在就要看外交方面的努力了。欧陆是这样,我们和青岛当局方面也是这样……”

林淮唐点点头:“德国人有一种顽固的优越感,我们还是要以最糟糕的情况为前提备战。”

姚雨平所说的外交努力,指的就是中国方面希望一旦欧战爆发,特别是在日本人遵循日英同盟条约而对德国宣战的情况下,德国人可以将孤悬海外的青岛直接交到中立国中国手上。

中国方面将会保护和善待青岛的德国军人和侨民——但很显然,青岛当局的负责人,德意志帝国驻青岛总督阿尔弗雷德·梅尔—华德克海军上校,根本就不把中国人递出的橄榄枝放在眼里。

分管外交工作的林时爽,两眼朝天,对德国人也是颇有怨念:“形势利害如此,德国人也秉持着白种人那莫名其妙的自高自大——他们是把将青岛移交中国一事,看成了向中国人投降的耻辱。”

林淮唐摇着头,水雷外交以来,中德两国的关系虽然迅速被他炒热起来,但也还没达到能让德国人主动交出青岛的友好地步。

其实大战一旦爆发,任何人都清楚青岛绝不可能抵挡住远东英军和日军的进攻,但德国人就是顽固倨傲如此,宁可和日英联军玉石俱焚,也不愿意把青岛哪怕是“暂时性”的移交给中国。

政保局局长王亚樵低声说:“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水雷走私事件以后,根据我们的调查,德国人陆陆续续先后从欧洲向青岛运送了六次水雷,目前青岛储备的岸防水雷数量非常惊人。一旦德国军队顺利完成布设,势必将给协约国军队从海上进攻胶东半岛增添莫大的麻烦。”

除了王亚樵说的这点以外,青岛德军其他方面的战备情况也比历史上改善不少,就连那支东亚舰队的多数主力舰,此时也都停泊在母港之中,口径巨大的舰炮也能为青岛要塞提供充分的支援。

在原本的历史上,青岛驻防德军主要是第3海军陆战营的1400人,仅包括四个210人的步兵连,一个140人的骑兵连,一个装备着6门77mm野战炮的130多人的炮兵连。即便加上奥匈帝国在中国的驻军,加上海防炮部队和德国东亚舰队的辅助部队,总计也只有178名军官和4557名士兵,其中还包括了100名德国殖民政府雇佣的中国警察。

但在一卅大罢工以后,德国为了应对当时中国越来越激烈的排德情绪,在一两年前分三次向青岛增派了多达两千多人的驻军。

水雷外交事件以后,可能是德国政府考虑到将来有可能和中国扩大合作范围,所以又向青岛增派了一支军官考察团和一支来自东非的殖民营。

青岛驻防德军的兵力,因此是历史上原本情况的两倍左右——这还没有考虑到德国人运到青岛布设的海量岸防水雷。

很快,又一列从南方开来的火车靠近了月台,随着汽笛声的长鸣,以林淮唐为首的这些国家领导人们纷纷走到车厢前,并且都把军帽、礼帽摘了下来。

蒸汽还未散尽,车门就被打开,一大群警卫和随员先行下车,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更新和华南野战军的司令员方声洞两人则走在最后面。

林淮唐带头在车门前向来客敬礼,陈更新镇定地回以军礼,方声洞则显然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态,忙不迭同林淮唐握手之余说:“主席、主席,哪里作战需要我,我就一定到哪里去!不管付出多少牺牲,还是要流多少血,我方子明一定头一个去流这血。”

林淮唐忍不住微笑:“可惜云纪还在重庆,不然黄花岗的老朋友们可就全部到齐了。”接着他正色道:“这次反干涉作战,将是民国肇造和革命军兴以来,我们红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国战。敌人是空前强大的,所以作战兵力将从华东野、华南野中精挑细选最善战的基干部队,指挥方面将筹建一个前指委员会,但中央讨论过了,总的方面都要由陈更新来把握。”

陈更新神色坚毅,他面向专程前来火车站欢迎自己的军委领导人们,竖起军礼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陈更新誓死完成国民交给我的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方声洞对陈更新还是相当尊重的,而且这毕竟是红军,绝非任何一支旧式的封建军队,所以方声洞也并没有因为要把华南野的精锐部队交给陈更新指挥而感到有什么不满。

他只是拉着林淮唐的手,还是连连追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作战相关的任务?但林淮唐笑而不答,让姚雨平和李济深来应付这位南天王了。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林淮唐慢悠悠的说道,“一旦调停失败,欧战很可能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个星期,就会全面爆发。远东方面,按总参谋部的估计,英国人和日本人要花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动员军队,那么留给我们做最后调度和筹备的时间,也就剩下这最后的一个月了。”

“八月炮火将至,我们这老大国家将要在那轰隆的炮响里,发出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第一声讴鸣!计划代号……”

首节 上一节 33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