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17节

“马麒一旦兵变,就要杀尽兰州的外省人……丁先生,贵党到底有没有办法?”

丁益三也大吃一惊,看来地下党的行动必须加快起来了。

第五十三章 谁在中央支持谁

天水。

天水,也就是古秦州,清末时这里属于直隶州的秦州管辖,民国建立以后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秦州就改称为天水了。

甘肃省中陇东较他处都更为富裕一些,天水又是陇东最富裕的一块地盘,所以赵倜率领毅军入甘以后就盘踞天水作为他的根据地。

本来赵倜的实力就不强,毅军满打满算不过几千人枪,而且还是一支旧军,缺乏近现代的军事训练,部队里不要说什么炮兵了,就连会拆卸机关枪的人都找不出几个,也就遇到白朗的农民军还能打一打罢了。

所以赵倜跑到甘肃本来就没有想过什么大的发展,当时他西进甘肃只不过是怕红军和北洋军在陕西的混战波及自己,所以才打着追剿白朗的旗号躲到甘肃来。

结果一到甘肃,赵倜才发现吃了大亏,甘肃省荒凉贫瘠,又遇上前所未有的大旱,毅军一路所见虽然还不到易子相食的地步,但赵倜估计甘肃乱局再继续发展下去,今年秋天过后,甘肃百分之两百会出现人吃人的大饥荒、大惨剧。

他弟弟赵杰劝他攻打兰州,赵倜就严词拒绝:“打下兰州又怎样?我们又不争天下,做了这个头头以后,很多事可就由不得自己,乱世之中宁为鼠后,也不能去争着做什么鸡头!”

赵倜的判断还算准确,很快白朗趁着马安良率军北上和马福祥作战的机会,偷袭兰州,结果就被马麒带领青海军队打败,据说损失惨重,而且战败以后由于人生地不熟,沿途还遭到河湟一带的回、藏少数民族武装攻杀,付出了自从白朗起兵以来前所未有的伤亡。

“哥,那接下来到底怎么干?”

毅军区区几千人枪,从河南转战到陕西,又从陕西流浪到甘肃,一路上又缺乏补充,打到现在部队里许多人用的都是冷兵器,无非长矛、大刀之类。

而不要说红军,就算是张凤翙带来的几旅陕军,使用的也是大炮、快枪,军械装备绝非赵倜可比。

赵倜沉闷道:“红军现在已经大举入甘,我听说西征大军有好几万人枪,甘肃任何一股势力都不是对手。咱们都不是甘肃人,就算打下兰州割据一方,又有啷个用处?”

“哥你的意思是?”

“也没什么招可使了,我决定支持中央!”

这种时候,林淮唐坚决要夺取中央政权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民初,绝非民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情况可比,对于像马安良、马麒、马福祥、喇世俊、赵倜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人物而言,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无产阶级革命派,那在他们的眼里都一样,都是革命党,都一般的激进。

这些人不会因为你的革命政策退后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位置,就因此接受你的主张,像马安良和马麒,别说是资产阶级共和派了,就连主张君主立宪的立宪派老绅士们都照杀无误啊。

但是像马福祥、喇世俊、赵倜这样的人,他们的态度就是坚决支持中央,谁在中央支持谁。

至于说今后中央的革命政策,会不会危及到这些人的切身利益,那就是今后的问题,至少在现阶段他们是服从中央接管甘肃地方政权的。

天水就处在从泾川县前往兰州的必经之路附近,赵倜下定决心以后,马上就派宝德全带骑兵到庄浪迎接红军。

“子瑞,你是蒙人,现在马安良、马麒占据甘肃,他们肆意杀人,除了回回以外,汉、蒙、藏……一概都在被杀之列。你是蒙古人,所以这时候我最信得过你,甘肃不是咱们的家,要想回家,就必须支持中央、支持红军,只有红军能帮咱们回家。”

宝德全是热河蒙匪出身,晚清时被赵倜招安收编入毅军,他老家确实离甘肃成千上万里路,眼见着甘肃就快要变成一副人间地狱的模样,他也确实没有留在甘肃抢地盘的想法。

不仅赵倜、宝德全是这样,毅军上下官兵入甘以后,在发现甘肃省战乱这么动荡,民族、宗教仇杀这么血腥残忍,旱灾又这么严重的时候,就都对继续留在甘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畏惧情绪。

实际上白朗攻打兰州失败,多少也是因为白朗麾下的那群中原人思乡心切,一点都没有想在甘肃打地盘的想法了。

自陇东至河西,南起洮岷,北到宁夏,近八成的县份滴雨不见,赵倜估计今年夏天,甘肃很可能全省旱魃肆虐,赤地千里,颗粒未收。

就算是现在,都已经出现了不少老百姓吃野莱、树皮、草根、麸皮、油渣,只是还没到观音土的地步。

但如果不能迅速制止甘肃的战乱,由政府统一组织抗旱,那么半年以后,杀亲、易子、掘尸、辗骨而食的情形,绝对可以预见得到。

到时候,饿殍遍野,积尸梗道,鹰鸢琢目,狗狼曳肠,几十万、几百万的人都要死,谁能负起责任?

赵倜是个完全旧派的封建军人,如果要他在个人利益和甘肃省几十上百万条人命中间做选择,赵倜大概率还是会选择自己的个人利益。

只是现在他的个人利益并不和救灾冲突,那么赵倜选举顺应时势迎接红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宝德全很快带着毅军骑兵赶往庄浪,在那里他获得了红军西北兵团司令员续桐溪和政委张默的亲自接见,也借机摸清楚了陕军领袖张凤翙似乎已经逐渐失势的情形,更坚定了投靠中央的想法。

在宝德全带领下,西北红军很快就向天水开去,赵倜也撤除了原来设在天水外围的一系列守兵,西北红军一万多人得以迅速开入天水。

红军进入天水城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战士们阵容整齐,大炮机枪成列,自晨迄午,源源不断,军威甚壮,居民聚集街头争相围观。

赵倜还亲自带着毅军的全部将领和天水本地的几十名代表,到城门迎接。

续桐溪见到赵倜以后,同他握手,既感谢全省各族人民的欢迎盛意,也向马安良、马麒等屠夫刽子手发出了最严肃的宣告:“……河州二马肆意挑拨甘肃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酿成这么严重的战乱,又涂炭地方,疯狂制造屠杀罪行,已经对我们的国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红军的目标就是擒杀此二贼,不把马安良和马麒的反动武装彻底消灭殆尽,不把河州这处叛乱武装的大本营彻底改造为革命的新中心,西北红军就绝不罢休!”

续桐溪信心满满,河州马家军的势力还远不及二十年后那么雄厚强大,西北红军则在消灭了段芝贵兵团以后,缴获大量新锐军械,称得上是兵强马壮,装备有大量火炮、机枪和极适合对付马家军骑兵的搭枪马车,在甘肃省绝对是空前的一支精锐军队。

天漫黄沙,朔风怒吼,红军的旗帜飘扬在天水城头,一望无垠的河西大地终于迎来了挽救的转机。

“各部队要向兰州迅速做向心攻势,红军主力集结到定西、榆中位置以后,笠僧,你带骑兵旅直捣河州,如能拿下河州,兵团总部还要求你部翻越高原,连西宁一并拿下。”

河州是西北马家军的绝对中心和根本所在,西宁则是马麒的大本营,攻占河州、西宁就可以避免马家军在兰州失利以后,像同治年间那样依靠民族、宗教矛盾继续负隅顽抗。

胡景翼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誓言道:“我们红军骑兵部队能走过几千里的草原、黄土和荒漠,也不会怕青海这一点点高原草地,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第五十四章 神迹

河州在兰州西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回族以外,还有撒拉、东乡等民族。同治年间马占鳌领导当地回民军攻占了河州城,马占鳌是河州牟泥沟河家庄人,先世念经传教,他本人也是阿訇,有一定的号召力,当时的陕甘总督熙麟一时无法镇压,只得派人“抚谕”,河州回军则借诈降机会几乎生擒当时清廷的署理陕甘总督穆图善。

从此,河州就成为西北回军的大本营。

左宗棠率军入甘以后,大举渡过洮河,一路横扫回军武装,面对清军的猛烈攻势,回军为缩短战线,重点防守,采取节节阻击的办法,逐渐退至太子寺。

太子寺在三甲集西南三十多里处,是河州重要的关隘。马占鳌领导回军武装环绕太子寺挖掘长壕一道,深约二丈多,宽四丈多,并在险要处设置了许多关卡和堡垒。

只要攻下了太子寺,河州就唾手可得,清军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急于取胜的清军直逼太子寺,回军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打退清军多次进攻。清军损失惨重,转而从南面进攻。回军又在太子寺寨外挖掘深壕二道,并派出小股部队袭击清军运粮部队,截夺军粮。清军断粮,只得宰牛马为食。

进攻太子寺的清军密布于太子寺南面二十多里的新路坡,马占鳌侦察后发现坡上有个稍低的山头没有清军驻守,便在2月12日晚派马海晏率精干回民军数百人乘夜悄悄地潜入新路坡,占领山头。马占鳌又密派千人连夜浇水砌墙。虽然当时正是隆冬季节,但在一夜之间硬是筑成光滑坚硬的三座堡垒。第二天,清军发现回军堡垒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阵地中间,大为震惊。

中路统领傅先宗立即调派部队,企图拔掉这个钉子。他亲掌大旗督兵猛攻,结果阵亡沙场。清军统领的丧失让军心开始动摇,防守的回军乘机出击,抄到清军后面。清军两面受敌,又没了将领指挥,一下乱了阵脚,纷纷弃垒逃命。

太子寺一战,清军损兵折将,全线溃退三十多里,而且粮运梗阻,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个胜利对回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胜利,多数回军将领主张乘胜反攻,扩大战果。但是,马占鳌听说左宗棠正在调动军队,又听说西宁回军已经投降,他感到大势已去,如果继续抗争的话,只能做无谓的牺牲,便主动派他的儿子马安良等人前往安定向左宗棠求降。

这样,河州马家军就借着太子寺之战的胜利,挟战胜之威在招安的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保存了大量实力,从此成为甘肃省内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势力,于今已四十年有余。

四十多年。

马家军盘踞河州,已经有几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树大根深可想而知。

所以胡景翼带骑兵旅出发以后,一路上极为谨慎,严令各部队务必保持秘密的行军,并且要求先头的各支侦察部队,绝不要冒然和西北当地武装发生冲突。

所幸,由于兰州一带战乱不休,再加上严重的干旱,红军奇袭河州的一路上罕见人烟,只有中间偶然路过几处藏族聚居的村庄时,才暴露了一点行踪。

为了避免青海、河湟交界处这些藏民对红军产生反感情绪,胡景翼亲自换上红色僧服,到喇嘛庙中向僧侣们讲明了红军的来意,又出示了张凤翙交给他的几样前清印信,这才博取了当地藏民的信任。

由于马安良和马麒都在实行残忍的民族仇杀政策,甘肃省内的汉、藏民族百姓都受到严重威胁,还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庙宇也被马家军烧毁,所以藏民获悉红军是来收复兰州平叛的消息以后,当然也乐于支持中央。

这既避免了红军行踪的暴露,也使得胡景翼的部队可以通过藏民聚落获得来之不易的补给。

胡景翼和他麾下的红军骑士们,一起坐在马背上嚼着青稞面,大口喝下酥油茶:“……甘肃旱灾严重,他们愿意拿出一点粮食帮助红军解决补给问题,这就是付出非常大的牺牲了。”

胡景翼原来和多数秦中士大夫一样,由于同治年间的那段复杂历史,对于西北地区汉族以外的一切少数民族都怀有相当大的偏见。

但此事以后,他对藏人的看法好转很多,也对社会党提出的那种全新的国族前景,产生了更多的希望。

“我们建立新中国以后……我们建立新中国的同时,也要创建一个新中国的国族……到那时,同在新中国的赤旗下,我们的国族中便不分满蒙汉回藏的区别,而只有省区上的区别,人人平等,将再没有任何人能像古代时那样实行民族上的压迫。”

胡景翼是陕西人,他从小就是听着父辈关于同治回乱的故事长大,所以对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的感触,绝不是内地其他省区人民可比。

“走!”

河州在洮河以西,红军必须迅速渡过洮河,为此胡景翼在从天水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许多架设浮桥的器材。

为了能带上这些器材,胡景翼甚至不惜将部队原先携带的轻型迫击炮等武器都留在了天水。

由于今年春天空前的大旱,洮河的水位比往年低了许多倍,水流量也大大减少,这都有利于红军快速渡河。

几百年前,李自成就是在渡过洮河的时候被洪承畴重创,损失惨重,所余兵力甚至不足千人。但和崇祯十一年时的水文气候相比,1914年的这个春天对于甘肃人民来说的确是空前的灾难,可对于红军的渡河来说,却又提供了无数便利。

战士们纷纷勒马前行,马蹄踏上浅滩,更多红军官兵则下马搭设浮桥,洮河的水流比之往年平静了好几十倍,淡淡的河水中因着烈日的暴晒,好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彻底干涸。

胡景翼回首东望,浅浅的河滩已被红军分出一条道路,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那不正是传教士所说的摩西分红海吗?

洮河东岸大批协助红军搭设浮桥的藏民群众望着这幅壮丽的景象,内心深处也对红军矫捷的力量渐渐产生一种近于神性的观感。

“扎西德勒!”

河岸边上人头攒动,数百匹战马同时刻昂首嘶鸣,骑兵旅遂一跃渡过洮水,通往河州的道路近在咫尺。这一带虽然主要是回民的聚居地,情感上对红军并不友好,但马安良、马麒两次带兵进入兰州,已经把河州老家多数武装带走,本地留守兵力并不多,所以红军渡过洮河以后就再没有受到多少阻碍了。

红军急速前进,长驱直捣河州,河州城此时还建筑有高大的城墙,由砖砌成,异常牢固,可称得上是西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巍峨雄城。

但再坚固的城市,缺乏足够武装防守,厚重的城墙也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胡景翼虽然把火炮都留在了天水,但红军骑士们还是带来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炸药包,由于城内守军兵力不足以阻击红军接近城墙,所以战士们很快即下马步行飞快跑到城墙跟脚下埋设炸药包。

片片轰然巨响中,好几段城墙天摇地晃,红军战士趁机向守军发起猛烈攻势,流弹飞射在城墙上激起无数烟尘与火花,接着就是成片的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的火光、橘黄色的火蛇……叫喊声、冲锋号声混在一处,胡景翼放眼望去,巍巍河州,正在他的眼前。

“冲过去!”

胡景翼是野地浪战的一把好手,最善打乱战,奇袭河州则是他第一次进攻有这样完善城墙的大城市,也是他第一次指挥正面攻坚的阵地作战。

而且还是依靠一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

但一年来西北兵团转战长城内外数千里的锻炼,终于彰显出了十分的成果。红军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涌向城墙脚下,许多人被流弹射伤还恍然不自知,还有人怀抱炸药包合身跃入干涸的护城河里,那种舍生忘死的气魄,绝非河州城内很少数的马家军和临时征召的民兵可比。

轰!

战士们再度以多点爆破的方式猛攻城墙,那段土黄色的城墙终于在轰然声中坍塌下去,无数矫健的秦晋骑士们飞一般冲破缺口,犹如汉唐以来千百代的猛士一般踏破陇上河西。

首节 上一节 31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