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03节

“哈!松坡兄,你是不是民国的罪人,这还要促委员和国民法院进行审查,不是由你私心裁定的啊!”

社会党早在红军进京以前,就对北京旧政府的这些余孽提出了一份处置战犯条例的草稿。但具体哪些人将被列入战犯名单之中,哪些人又能被网开一面,这既要看他们过去的历史和手上是否对人民沾有血债,也要看他们在今后的表现积极与否。

林淮唐拉过蔡锷,握手说:“西南很不平静呦,国家是需要松坡兄的。”

除了蔡锷以外,还有另一位北方要人也在颐和园等候林淮唐的到来。这人的身份比之蔡锷还要敏感许多,赫然就是过去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首的北洋之龙王士珍。

王士珍在三杰中最年迈,志气野心也最低,辛亥革命以后他就基本退隐林下,几乎不怎么干预军政要事了。但如今北洋大厦倾崩,总统府之战后北洋元勋纷纷陨落毙命,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出面向红军请降。

王士珍再如何自矜名望、孤芳自赏,现在为了自己身家性命的考虑,也是为了无数老同僚的身家性命考虑,也只要暂时充任北洋残军的代表来见林淮唐了。

“阁下便是聘卿先生?久仰大名,北洋之龙,如雷贯耳。”

林淮唐和王士珍握手的时候,注意到王士珍左手没有无名指,眼神一动:“这是平壤旧伤吗?”

王士珍先是一愣想将左手收回衣袖中,继而则低下头,满面愧疚:“甲午年间老身随左忠壮公平壤玄武门,左忠壮公登陴督战,往来观察指挥,为日寇流弹所伤,不治身亡。老身随同炮兵学兵队未能牺牲死国,一路突围奔逃义州,这一根手指就是当年被日军炸掉的。惭愧、惭愧,甲午年不能死国,蒙羞今日,反成了民国的罪人。”

王士珍原先是左宝贵的部下,当年甲午战争平壤一役,作为总指挥的叶志超不战而逃,丢下左宝贵在平壤孤军死战,包括王士珍在内的炮兵学兵队死伤惨重,他本人则在牡丹台、玄武门相继失守以后,跟着溃兵一路逃至义州,此后隶于聂士成麾下。

“聘卿先生,你够朋友,北洋三杰,只有你没和我们红军打过仗。现在中原、西北、东北问题重重,都有待解决啊!聘卿先生要把握历史的机会,继续发光发热,这样,国民一定能宽宥你过去的历史。”

北洋三杰中段祺瑞已经身陷囹圄,但冯国璋还在河南拥兵自重,而西北、东北一带尚有许多北洋系统出身的残部军队盘踞地方,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均造成重大威胁。

所以就像蔡锷对社会党解决西南问题很有帮助一样,王士珍对于新政府解决西北、东北和中原问题,也一定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来,大家都进来坐吧,先喝喝茶。”

社会党的大管家林时爽又站了出来,招呼众人进入花厅就坐,喝的茶自然还是社会党自己经营的统一茶砖厂生产的产品。

“松坡兄,聘卿先生,请。”林淮唐抬手说,“诸位都好好想一想吧!是要继续发光发热,参与到对人民有益的事业里来,还是就这样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都想一想吧!”

目前在河南一带,冯国璋还坐拥着北洋军的第二师、第四师等部队,总兵力尚有数万之谱,虽然绝非红军的对手,但如果这部分残军拒不接受改编,那么对于林淮唐尽快通过中央政权的国家机器,来整合国内各方面力量以求备战的计划,就有很大影响了。

“冯国璋、唐继尧、陆荣廷、阎锡山、张凤翙……这些人,中央政府现在就是要向他们表达一个明确的态度——社会党决不允许任何人再做军阀割据的美梦了。”

目前还有一定实力割据地方的军阀,除了冯国璋尚可说兵强马壮以外,唐继尧、陆荣廷、阎锡山、张凤翙这些人手头的实力都和红军差距极为悬殊。但如果他们铁了心要联合起来,捍卫军阀割据的现有局面,那么要在短时间内铲除这样一群地头蛇,对社会党而言也是颇费手脚的。

“新政府……新政府要让唐继尧他们入京吗?”

蔡锷最先试探性地提出问题,林淮唐则干脆回答说:“冯国璋、唐继尧、陆荣廷、阎锡山、张凤翙这五个人,如果五马进京、人人当先,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中央政府的态度——很简单,就按照黎元洪方案处理。”

红军刚刚入京时,军政才能低下但政治嗅觉敏锐的黎元洪,马上就自行解散了共和党。他在发现新政府准备彻底结束地方上军阀割据局面的意图以后,又很快向社会党人表示,愿意用自己在湖北的影响力,下令鄂军放弃抵抗,迎接红军入鄂。

同时,黎元洪也表示对于中央将来对湖北军政界的一切发表任命,他都会发挥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襄赞中央决议。

黎元洪嗅觉灵敏,解放战争一面倒的局面,已经让他看清了红军不可阻挡的力量。北京事变中,黎元洪的谋主饶汉祥等人都被宗社党杀害,共和党元气大伤,黎元洪对自己在军政方面的才干到底有几斤几两,也很有自知之明。

而且他被袁世凯软禁在瀛台这么久,早就对湖北旧部鞭长莫及,管不动那些军头了。

与其拿自己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本钱,和革命超人林淮唐叫板,那还不如顺从社会党的大势,做一个新朝从龙之臣。

所以林淮唐所说的“黎元洪方案”,就很清楚了。

那就是“五马”都必须立刻地方,进京任职,甚至可能要在进京以后接受审查。而河南、陕西、山西、云南、广西五省,则必须放弃抵抗,迎接红军入省。

“五马进京!”

蔡锷和王士珍都有些变色:“贵党——中央这样行事,万一引发激变……”

林淮唐冷哼一声:“五马进京,哪一匹激变红军就要铲除那一批。五马皆反,我们正好将解放战争继续打下去,直到将反动军阀全部扫除干净为止!”

“打,红军是一定能打而且能打胜的;谈,就要看五马进京,谁能当先了。”

第二十四章 大政府

中执委书记局中,以军人出身的林述庆脾气性情最为暴烈,他直接拍案而起:“解放战争打垮了大军阀袁世凯,但全国各地还盘踞着不少小军阀,红军绝不介意继续打下去,直到把全国上下所有的小军阀消灭殆尽!”

“对。”

代理书记刘师复赞成道:“银元风潮以后,中央财经委员会已经用经济手段,控制了京汉铁路、京张铁路、京奉铁路、吉长铁路和广东铁路的路权。多数股权,现在均受中央财经委员会的控制,列强也没有借口出面干预我们全面接管五大铁路的管理权了。”

刘师复接着说:“地方军阀如要阻止红军接管铁路,那么我们就有合理的名义采用武力消灭他们。如此情形,相信这些军阀不仅不能得到地方上的支持,就连其内部次一级的军头、军官,也不会服从。”

林淮唐还不能确定欧陆战争爆发的具体时间点,但社会党和红军内部,都对现在欧洲大陆的局势进行过好几次兵棋推演,大家都断定欧战之爆发,极大概率就在今年——1914年——年内。

一旦欧战爆发,那么列强在华势力就必将大规模收缩,日本则会获得空前的行动自由。

北京事变一役,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已然暴露无遗,一旦欧洲列强都收缩回去进行欧战,那么日军对中国的军事干涉甚至于大规模的全面入侵,也便迫在眉睫。

所以林淮唐必须在日本干涉军入侵以前,先行完成打扫干净屋子的任务。

“新政府不能再容忍中国出现国中有国、军中有军的局面了。”

林淮唐指向蔡锷和王士珍两人,断然道:

“我知道松坡兄在西南人物里很有一些影响力,聘卿先生则在北方颇多故人。二位,请转告那几位先生,如若他们还想再打一打,那红军自当奉陪,再打一个月、两个月……至多三个月的时间,彻底消灭他们,这也可以。

如若他们对当前局势看得清楚,政治上愿意按照黎元洪方案解决,军事上愿意迎接红军入省改编省军,那么中央政府愿意同那几位先生协商解决他们的政治地位问题。”

蔡锷听着林淮唐的话,眉头紧皱,他精神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引发喉疾,忍不住咳嗽起来,而且咳嗽几声以后,便在手帕上呕出一口鲜血。

林时爽见状说:“松坡先生身体不豫的话……政府可以安排你尽快就医。”

林淮唐补充:“去海外就医,也是可以的。松坡兄人在哪里,都不妨碍帮助我们解决西南问题。”

蔡锷用手帕抹去嘴角的血沫后,苦笑道:

“现在全国国大选举办得如火如荼,那种民主政治的氛围,确实令我有耳目一新之感。但请问汉公,待国大选举结束以后,将以何种形式组织中央政府?若五马进京,中央又将怎样安排他们的政治地位、怎样解决五省省军的安置问题?

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中央若不能给出承诺,我想冯国璋也好、唐继尧也好,是不敢来北京的。他们一定希望继续维持现状,拖延下去……近来欧陆局势愈发紧张……”

蔡锷慢慢抬起头,眼里思索极多:“万一欧陆列强擦枪走火打起仗来,日本就能毫无阻碍地入侵中华,彼时五省更有可能借机坐实割据之现状。”

蔡锷并没有参加过红军内部召开的那几次欧陆局势推演会议,仅仅凭他个人的判断,就能估计出欧陆形势已经紧张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这种判断力还算出众。

林淮唐和林时爽、林述庆、蔡绮洪、刘师复等人对视一眼后,回答道:“过去的北洋政府忽而为议会制下的小政府,忽而为总统制下因人设官的临时性政府,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这两种形式都不能使政府稳定行政,也不能适应于民国的实际情况。

因此待国大选举结束以后,我们设想组织一个较大规模、治理能力更强的中央政府。这一政府在接收工农联盟领导的前提下,是可以存在联合政府的形式,我想即便中间派与右翼占到三分之一也不成问题。

我们决意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的、坦白的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

林时爽点点头:“这都是没问题的,新政府将不会是议会制下的小政府,也不会是袁世凯那种因人设官的总统制,而会是一个大政府,并且将像社会党的组织一样,继续采取集体领导的原则。”

北洋政府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内阁之下仅设有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陆军部、海军部、司法部、教育部、农商部、交通部,总计九个部门。

即便再算上总统府直辖的参谋本部、将军府、审计院和蒙藏院四个部门,以及内阁直辖的法制局、铨叙局、印铸局、统计局、币制局、侨务局、全国水利局等局级部门,政府的中央部院机关依旧十分简陋,行政能力也非常弱。

袁世凯倒是有过以总统府为中心,重建一套大型部院行政机关的计划。但他在政府行政机关的组织上,完全是因人设官,一切制度都要为他的权术游戏服务,完全不能起到优化行政效率、强化行政能力的作用。

所以共和肇造已经三年,北京政府的各部院机关,却大多人浮于事,几乎就没干过什么实事。

林淮唐说道:“新政府预计将设置二十个左右的部、会、院、署、行机关,并且不设总统,过去袁世凯设置的总统府一系列机关均予以裁撤,改为实行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的委员会制中央政府。”

其实林淮唐的本意,不光是要取消总统职位,而且就连国家主席的职位,他都以为没有必要设置。而应该由全国国大主席团来集体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这样才算得上彻底的集体领导。

但毕竟目前全国形势尚未稳定,解放战争实际上还不算打完,在东北、西北、西南大片地区,尚有无数军阀、封建主、旧官僚割据。新的中央政府必须确保相当程度的威权,这样才能尽快地消灭割据,也尽快地使社会党完完全全掌握中华民国的国家机器。

再加上中执委其他同志的反对——从几千年君主制里走出来的中国人,多少会认为主席团这种国家元首形式,实在名不正言不顺,大家还是比较希望林淮唐能站出来牵头,至少也是起到一个稳定人心的作用。

大清亡了,也不过才三四年啊!

王士珍犹疑问道:“五马进京,中央将做何安排?”

“只要他们接受黎元洪方案,并且人民愿意因为乐于见到他们今后的积极表现,宽宥他们过去的历史。”林淮唐说,“那么,我们党愿意同这几位先生协商,中央政府和各部、会、院、署、行……的正职,都可以协商。”

社会党过去就向全国各界承诺过,只要在尊重工农联盟领导的前提下,那么新政府一定会广泛地接受各界人士的参与,而且还会赋予党外人士以真正实权的职务,让他们有职有权,而不是空做一个装点门面的花瓶。

按林淮唐的设想,中央政府的联合性质就很浓厚,社会党和进步的非党左派联合起来可以占三分之二,中派和右派也可以给他们保留三分之一的位置。

林淮唐大手一挥:“就算是中革军委,还有负责司法的最高国民法院、最高国民检察院这些强力部门,也都可以做适当的安排嘛!”

第二十五章 东北野战军

“军队问题呢?五省省军,还有其他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武装,总数不下于二十万人,这部分军队汉公将如何解决?”

蔡锷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即便五马人人争先进京,但他们背后的大批地方军队,不可能跟着进京。这些人要如何解决?如果强行进行改编,且不论红军有没有这个力量,仅仅是费时费力的问题,就对中央政府积极备战以应对日本干涉的计划,很不利了。

书记局的几位要员听到这一问题,却都笑了起来。

主要负责军事方面工作的林述庆,直接站了起来:“中革军委提出的解决办法……我们正筹划组建一支东北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现在红军只有两支野战军,那就是华东野战军和华南野战军,这是红军最高一个级别的建制单位。与野战军并行,同样直接接受中革军委领导,但要稍次一级的就是兵团。

目前西北地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都还没有野战军级别的大军团,只有诸如西北兵团、中原兵团、西南兵团这些编制番号。

红军势力尚未延及东三省,蔡锷也没想到中央政府竟然会在此时准备筹建又一支野战军级别的大军团。

不过蔡锷的脑子很快,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北满为俄国势力范围,南满为日本势力范围,一旦欧战爆发,俄国势力收缩,则旅大之关东军行动就将畅行无阻。非于东北设立一大战略兵团,不能阻遏日本之干涉。”

王士珍则神色怪异:“我曾在关外任事,据我所知,关外各军,除奉天张作霖、冯德麟一部以外,其余诸如孟恩远等部军队,无论训练还是器械都大成问题。中央政府若欲以东北军队进行国战……我担心叶志超之事,复现于今日。”

林淮唐仰天大笑:“聘卿先生糊涂啊!东北野战军,当然还是以老红军为主,其余改编军队为辅。”他正色道:“中央政府准备筹建一支十万人规模的东北野战军,我们准备从关内地区的老红军部队里抽调三万骨干,再从五省省军、北洋军余部和关外已有军队中,抽调七万官兵充实一线野战部队。”

林淮唐抬起头:“请两位以私人渠道,把中央政府的解决方案转告给那几位先生吧!政治上的、军事上的解决方案,他们愿意接受,那是最好的;如果他们不能接受,那再打一打,也是无妨的。”

如若欧战在年内爆发,那林淮唐预计日本干涉军的主战场,很可能是以山东战场为主、东北战场次之。所以中革军委筹建东北野战军的计划,并不是准备以东北野战军为反干涉战争的主力。

就算从关内抽调三万骨干——考虑到山东地区的备战准备,红军还不一定抽得出三万骨干人员呢——但还要补充入七八万政治面貌、军事素质堪忧的北洋残军,留给东北野战军的整训时间又不多,这支大军到底能有几分战斗力?也很成问题。

首节 上一节 303/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