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90节

熊雄一直代表中国社会党常驻欧洲,所以对欧洲各国社会党内部的历史、变迁都非常熟悉。何况区联派的领袖托洛茨基,也是欧洲社会党人里比较关注中国革命的一位革命家,熊雄此前也曾和托洛茨基有过联系。

“区联派对你们中国社会党提出的《十二月提纲》很感兴趣。”墨索里尼说,“国际执行局曾收到过一封署名越飞的信件,他是区联派的成员,据信里讲区联派有一批成员被沙皇政府流放到了海参崴……他们希望能从西伯利亚转而到中国工作去……这些人都是很有教养的学者,可能会为你们起到很大作用。”

“好,我会和中执委联络,请求他们设法帮助那些被困在海参崴的区联派……”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

中国社会党在欧洲所得不多,但在与东亚隔太平洋相望的北美大陆,无论是志愿者的队伍还是捐款的规模,都较欧洲庞大了太多倍。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社会党本身在美国更受欢迎,而是因为美国存在着人口庞大的华侨群体。北美地区对社会党的种种援助,在早一阶段几乎都是以华侨为主。

早在晚清时,北美华侨就是同盟会最大的支持群体,孙中山和黄兴赖以发动武装起义的经费,也多是由北美地区的华人筹措捐款而来。

民国肇造以后,北美华侨依然是主要支持国民党人,但随着国民党不断朝反动阵营堕落,并在国会纵火案时附和袁世凯通过戡乱条例以后,海外华人便逐渐将原本对国民党的支持转向了对社会党的支持。

如解放战争刚刚爆发时,马来西亚霹雳地区的区慎刚、梁燊南,越南西贡地区的李卓峰、曾锡周、马培生等华侨,也各捐款数万元之多,还有大量海外侨胞、侨团及留学生纷纷回国参加红军,特别是在华东野战军第一飞行队队长冯如的号召下,北美地区约有三百余名华侨青年回国报名参加空军,成为了红空军最早的兵源。

此外,一直坚定支持红军的梁启超,早于当年戊戌变法后流亡美国时,即在北美华侨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影响力。

在梁启超的协助下,中国社会党很快就在纽约、西雅图、旧金山、波士顿等地建立了中国社会党的北美支部,并以此为据点开始了同美国工运力量的交往。

美国主要有两大工会联合组织,其中较早成立的是于1886年成立的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为劳联。劳联是美国最主要的熟练技术工人联合组织,会员也有数百万规模。

但劳联执行一条机会主义路线,只为眼前经济利益而斗争,宣扬劳资利益一致论,奉行阶级合作。1900年,冈珀斯等30多个劳联领导人加入美国大企业家组织——“美国公民联盟”,使劳联成为了大企业家的御用工具。但就进步运动而言,劳联参加社会改革运动,并利用它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关系,争取到一些劳工和社会立法,也不能说不无裨益。

除劳联以外,美国另一个工会联合组织则是以非熟练工人为主的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

非熟练工人的社会地位最低,战斗性较强,主张通过罢工斗争争取劳工立法,改善生活条件,这是他们同生活条件、社会地位都较高的熟练技术工人最大的一个差别,所以以非熟练工人为主力的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亦即产联,也就远比劳联更具有战斗力。

非熟练工人创建世界产联的热情很高,他们的基本力量是西部矿工联盟。联盟是在西部地区矿工和矿主的激烈武装冲突中诞生的,也是是一个富有战斗性的组织。

1902年由西部矿工联盟演变而来的西部工人联合会,又把东部工人联合会也包括进去,改名为全国工人联盟,形成世界产联的雏形。到1905年时,芝加哥举行了有二十二名代表参加的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包括所有工业部门的”,“建立在阶级斗争基础上的”统一工人组织,并且发布了《宣言》,这样世界产联便诞生了。

《宣言》宣布了完全不同于劳联的原则,反对分别对待熟练工和非熟练工,并且指出这种区分只能导致工人队伍的分裂。同时还批判了行业工联主义,指出其错误在于“只愿意进行略微改善工资状况的那种老一套的斗争,完全看不到实现不存在工资奴隶,工人将拥有自己使用的工具和独自享有产品的工业民主的可能性”。

此前曾到过中国观察社会党革命运动的伊丽莎白弗林,就是世界产联IWW的专职活动家。

刚刚从上海乘船抵达旧金山不久的中国社会党中央执委会执行委员庄文统,就正操着一口极不熟练的英语,在翻译的帮助下和伊丽莎白弗林交谈:“……我们希望可以和美国社会党建立巩固的友好关系,同时中国社会党的一个重要愿望,是希望能够推动北美地区的华裔劳工加入产联……我们也希望能够获得美国各界的支持,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则是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尽快承认社会党新政权的合法性……”

产联的会员数量不及劳联多,但它直接受到美国社会党的领导,而且产联激进的纲领和行动也同劳联形成鲜明对照。当时世界产联内部虽然有严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但它还不是一个无政府工团主义组织,用美国社会党理论家福斯特的话讲,产联信奉的是产业工会主义或者叫做革命工团主义。

伊丽莎白弗林在庄文统的面前,露出了十分爽朗的笑容:“产联对一切工人一视同仁,不管他是黑人还是白人或者黄种人,也不管他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

应当说产联在种族思想方面的进步程度是领先全美的,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当加利福尼亚等地的美国公民联盟要求产联支持排挤华工出城的时候,产联的回答是:“……我们不主张由于肤色的原因把任何人的工作排挤掉。”

事实上即便没有中国社会党的努力说服,在原本的历史上,产联也是美国唯一一个反对排华运动的工会团体,同时也是美国唯一一个吸收华工加入的大型联合工会组织。

庄文统说:“弗林女士,我们中国社会党会继续和致公堂等华人堂口联络,说服他们允许华工参加产联的工会组织……”

在美国西部的森林营地、农场、矿山铁路以及怀俄明等地的煤矿,都有大量华裔工人。而且在西部许多城市,还有大量流动华工在做季节工,他们通常在林场和农场做工,冬天则流入城市打杂工。

原本产联虽然表示过愿意接纳华工参加工会,但大部分北美华人出于文化传统的缘故,一般而言都是极少参加非华人组织的。

而且美国很多华工都受到像致公堂这样的洪门堂口控制,洪门通过操纵华工的人身依附关系同样在牟取巨利,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华工参加产联,因为那样华工今后就不会再需要洪门的保护了,洪门也就无法从中牟利。

中国社会党在美国西海岸的几个大城市建立党支部以后,首要工作就是在梁启超的介绍下和洪门各大堂口谈判。社会党给出来的条件,是允许北美洪门各大堂口的龙头们回国参政,相应的这些堂口就要劝说在他们保护下的华工参加产联的工会组织。

林淮唐是认为这些海外洪门的龙头大哥,虽然也几乎都是做坑害同胞生意起家的黑帮分子。但他们回国以后,在国内缺乏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土壤,又远离了熟悉的美国城市,其实危害反而会大大减小。

弗林回答道:“如果中国社会党能够解除三合会对于华工的人身依附……我想那将会促成世界产联在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而且这也很有利于改善西海岸的治安,同时也会大大帮助到产联为争取结束废除排华法案而做出的许多工作。”

中国社会党在北美的工作现在主要就是分成两条脉络发展:一条就是依托梁启超在美国华侨中的人脉关系网络,采取一种和过去国民党雷同的方式,主要是和美国各类华侨团体维持良好的关系,从而争取捐款或促使有技术、有能力且受过相当程度西式教育的美国华人回国参加革命。

另一条则是依托美国社会党和世界产联的帮助,拉动大批华工参加产联系的战斗工会,这也是中国社会党对美国华人采取的一种不同于国民党的新办法。

毕竟中国社会党在美国属于外国政党,不可能真的直接在美国本土组织各式各样党的外围团体。但如果像国民党那样,只局限于在美国华人团体中同一些龙头、绅士、阔佬维持良好关系,那又毫无意义。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中国社会党和产联合作,帮助美国华人中最底层的且人数最多的华工,大量加入到产联工会中去。如此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华人友好的产联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华工熟悉工会的组织方式,将来无论是依靠工会组织保护自己,亦或者是回国参加革命,都有很大帮助。

“世界产联将竭力帮助中国革命……”

伊丽莎白弗林站在码头边上,美国西海岸的暖风吹在她白色的雪纺长裙上,显得这位年纪极轻但已是产联著名活动家的少女异常动人。

“请转告林淮唐书记长,美国社会党和世界产联永远都会是中国人民的战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喜子内亲王

皇居内的庭院遍布松柏,武藤父女越过二重桥后还可望见建于高墙之上的伏见城,那些巨大而坚固的壁垒,都是用专程从百里之外的伊豆船运来的巨型火山石修筑而成。

青瓦白墙,古木森林,屋脊上的镇兽是龙头鱼身,两侧刻着象征日本皇室的菊花,幽雅、古朴的氛围里,武藤志雄终于将武藤纯子带到了贞宫多喜子内亲王的居所前。

内亲王是日本皇室公主的封号,内亲王最早来自于中国西汉时的馆陶公主,一部分文献中就曾记载过馆陶公主也被称为馆陶内亲王。日本在两统迭立的南北朝时代,其中北朝天皇曾把内亲王的封号改为皇女,但至战国之世的安土桃山时代,为了重振皇室和公家法度,又把皇女改回到原本的内亲王,一直到现在。

在改号以前,只要皇嗣一出生,及依照性别称为皇子或皇女,且不需经过天皇本人赐封,但改称内亲王及亲王后,确立了内亲王宣下及亲王宣下,意即内亲王及亲王的封位须由天皇本人宣下方能获得,而若是未获封位,就只能称为皇女或皇子。

有古言内亲王不嫁,这句话并不正确,因为内亲王及女王依然会出嫁,只是大多嫁给近支的男性皇嗣,比方说皇太子,或有可能即位为天皇的亲王。

贞宫多喜子内亲王就是明治天皇的第九女,也是皇室家族中至今唯一一位尚未出嫁的内亲王。她的姊妹像常宫昌子内亲王就是嫁给竹田宫恒久王为妃子,周宫房子内亲王、富美宫允子内亲王、泰宫聪子内亲王则分别嫁给了皇室近支的北白川宫成久王、朝香宫鸠彦王和东久迩宫稔彦王为妃子。

“多喜子内亲王与陛下有类似的隐疾……”

武藤志雄说到这里突然间就压低了声音,去年才刚刚继承了明治大帝皇统的大正天皇因为幼时曾罹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精神上有些问题,这是元老间公开的秘密。

本来按照日本皇室的传统,像贞宫多喜子内亲王这样的皇嗣,理应到专供高等华族人员就读的学习院大学上学。

但是……就像武藤志雄说的那样,多喜子内亲王和她的哥哥大正天皇一样,脑子有点问题,所以元老们都不同意她到学习院上学,免得频频出丑,败坏皇室的名誉。

武藤纯子暗暗点头:“殿下通常不能见客吗?还是学习能力那一方面有些问题?”

武藤志雄叹了一口气:“这就由你来确认吧。我已经向宫内省推荐了你来做殿下的外语老师,说到底殿下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而已,你和殿下或许有更多共同语言,多少能帮助她成为一个正常的皇室成员吧。”

武藤志雄没有再继续前行,而武藤纯子则在宫内省人员的引导下进入了贞宫多喜子内亲王居住的内室。公主殿下居住的殿内由很多小套间组成,从南至北依次为南溜,桂の间,松风の间,花の间,雪の间,月の间和北溜,这些房间名字都属于和风称呼,相对的像大正天皇居住的一些宫殿除了和风名称的内室以外,也有汉风名称的内室,如春秋、石室等等。

她很快就见到了这位到今天刚刚才满十六岁的公主殿下——多喜子内亲王生得异常瘦小,长长的姬发遮挡住了大半张脸,惨白的肤色显得有些瘆人。

公主坐在回廊内侧的茶室里,打开南面的推拉门还可以直接欣赏到南庭的风光。

“殿下……您好,我就是武藤纯子,也将是您今后的英文教师。”

多喜子内亲王似乎不能说话,少女只是面向武藤纯子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看她的表情似乎是在欢迎这位女记者的到来,但又显出几分怯懦来。

武藤纯子把头探过来,隔着茶桌探到多喜子内亲王的面前,她轻轻碰了碰少女的额头,指着茶室一旁摞成小山高的书本,说:“你喜欢看那些书吗?《播种人》的杂志,还有《白桦》和《文艺战线》,武者小路实笃的《天真的人》……殿下看的真多,白桦派的文艺小说,可是日本文坛最新潮的作品呢。”

白桦派是大正时代以来日本文坛新兴的一个文学派别,它的主导者如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志贺直哉、木下利玄、长与善郎等人,大多都是高官或贵族子弟出身的文艺工作者。

他们多数出身富贵,崇尚理想主义,厌恶那些仅仅刻板地描写琐碎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学习院大学就是白桦派的主要活动阵地之一。

白桦派的中短篇小说在日本年轻的华族子弟里很流行,所以多喜子内亲王会看这类书也并不奇怪。

公主被武藤纯子指出这点后,小心翼翼地缩起手,好像十分畏缩。茶室里的书非常多,武藤纯子又扫了几眼,注意到似乎属于白桦派和普罗塔利亚文学的杂志、小说数量都很多,她心里骤然间闪过一道奇妙的想法,于是便朝着多喜子内亲王微笑说:“殿下,我才从中国回来。在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着一场普罗革命,您如果对那些革命浪漫谭的故事感兴趣,或许我可以把我在海外经历的故事都讲给您听……”

武藤纯子的话说到这里,跪坐在她对面的那位神态拘谨的公主殿下,眼中一下子便放出了好奇且充满求知欲的光芒。

武藤纯子知道自己是抓住了公主殿下心里的想法了,她感到这份为多喜子内亲王做教师的工作看来并不困难,而且如果能够将林淮唐和中国社会党的那些传奇故事埋进公主的心灵深处,也许在未来的某段时光中,也能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吧……

“殿下感兴趣的话,我就每天都为您讲一则关于中国普罗革命的故事——但您,殿下也要在学习方面变得积极起来才好,不是吗?人们都说您患过炎症,伤及了神经因而不能说话,但只要您还能写字,一样可以笔谈,没必要排斥和他人的沟通、交流,今后请殿下和我多讲一讲话吧……”

贞宫多喜子内亲王微微颔首点了点头,她提起和服的下摆起身,绕过茶桌坐到了武藤纯子身旁,然后把头靠在武藤纯子的手臂边上,双手则捧起一本《白桦》杂志看。

小小的种子就此埋在了东京喧哗闹市最静谧的心脏地带中,在菊花帝国神圣且至高无上的皇居里,武藤纯子就这样陪着多喜子内亲王读起了来自法国、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白桦派作家的普罗文学小说。

作者的话:宇文明天请一天假看病

第一百五十七章 片山潜

北一辉早晨出门前首先就点好了一支烟,他走路时一边抽烟一边翻阅报纸,报纸自然是北一辉曾主笔过的《朝日新闻》。

这几年来朝日新闻因为特别关注中国革命的进展,还在中国派遣了人数巨大的特派记者团,所以总能获得第一手消息,以至于坊间风传朝日新闻与中国“革命の麒麟”林淮唐有特殊的沟通联系渠道云云。

如今朝日新闻的发行量已经超过百万,算是当今日本左翼一方排名第一的报纸了。

今天朝日新闻的头版还是在连篇累赘地报道北京事变善后交涉问题,北一辉粗粗扫了几眼,看到报纸上的观点与日本社会党的观点不谋而合,都是借着日本政府对列强国家派出道歉专使一事,强烈抨击政府的无谋与好勇斗狠。

北一辉坐在公交车站的站台旁,一边翻着报纸,一边也注意到了街头上灼热的氛围——自从前几日的日比谷公园烧打事件以后,警视厅虽然出动了大批巡警逮捕了一百多名浪人和在乡军人,但这不仅没有压制住国民的不满情绪,反而更刺激国民对政府产生敌对意识。

“天诛国贼”、“天讨”、“山本内阁总辞职”、“驱逐英米”……的横幅标语,充塞街道之上。

很快一辆无轨电车便悠悠开到了站台前,北一辉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时间后将报纸收好,即登上电车。电车的人还是太多太拥挤了,整个都是混乱不堪,车上也有穿着黑色立领中学生制服的年轻人在讨论北京事变的新闻,同时也有穿着二尺袖配袴、脚踏长筒皮靴的女学生在讨论宝冢歌剧的演员。

电车朝着神田区的方向开去,无轨电车经过东京街头的十字路口时,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印迹来,紧随其后便又有一架西洋式的四轮马车在车夫驾驭下飞速驶过。

一派大正时代的浪漫氛围。

北一辉低下头去,在这浪漫和谐的风景背后,可是前年片山潜组织东京电车工人大罢工时,一夜间被警视厅逮捕数百人的惨剧啊。

就算是前几天震动了全日本的日比谷公园烧打事件,最后也不过才逮捕一百多人罢了。

早在北一辉前往中国接受林淮唐思想的影响之前,日本社会党创建者之一的片山潜就已经在明治年间组织了多次成功的罢工活动,而且也在东京的矿工、丝绸女工、人力车夫等群体中初步建立起了斗争性的工会团体。

包括日本最早的工人杂志《劳动世界》,也是片山潜在大约十年前和幸德秋水一起创办的。

论社会主义思想在亚洲的传播,还有社会主义政党对于工人运动的领导,北一辉甚至认为日本社会党在这方面是领先并优越于中国社会党的。

1911年年底,震撼日本的东京市内电车公司六千名职工的罢工连续进行了四天,终于获得了胜利。但这胜利的结果是日本社会党多数党员被逮捕入狱,片山潜本人也被迫远走海外,日本社会党在幸德秋水大逆案以后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

好在片山潜和北一辉合作,成功抓住了这次护宪运动推倒桂太郎内阁的机会,利用了民间新兴资产阶级和政友会等官僚势力对“阀族打破,宪政拥护”的要求,这才重新获得了合法活动的资格。

首节 上一节 29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