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70节

他笑了笑,小雨笼罩了安庆城,也笼罩了长江上那支前来投诚的舰队。无论如何,萨镇冰如果以为自己手上的筹码足够,那他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最起码的一点,林淮唐并不在意萨镇冰带来的这支舰队和他身后所谓“闽系海军”的军官基础。

对于未来的红海军来说,萨镇冰这点儿东西可是连做奠基的材料都嫌寒酸啊。

而且社会党今后,也是不可能允许红海军内继续维持“闽系”这样的封闭团体。

“萨先生,故人久别重逢,当真如沐春风!”

萨镇冰原本是希望在海圻号巡洋舰上和红军谈判,不过林淮唐并没有接受这一条件。固然以林淮唐的能力,他是不怕自己上舰以后会有什么危险,但林淮唐已经在很努力地提醒萨镇冰他并没有什么和红军讨价还价的筹码了,自然也不会接受任何海军方面提出的条件。

红军的要求是萨镇冰本人,以及海军各舰舰长,全部下船到安庆城来,这才有的谈。

不然红军就将重新封锁江面,以海军现在所剩无几的燃料和弹药数量,他们又能支撑多久呢?

谁手上的底牌更大,这是一眼可见的事情。

林淮唐和萨镇冰也算勉强扯得上“校友”的关系,两人都曾在福建船政学堂读书。只不过萨镇冰是认认真真走的海军路子,而林淮唐则很快东渡日本留洋,还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

“与萨先生一起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都不在了,倒是先生身体始终硬朗。”

萨镇冰穿着一身海军将官的大礼服入城来见林淮唐,他肩膀上的流苏装饰还迎风飘扬,胸前一排金光闪闪的勋章也唬人的很。

但林淮唐没有管萨镇冰叫司令,也没有管他叫提督,只称呼“先生”一词,这就是并没有视萨镇冰为起义将领。

萨镇冰本想和林淮唐握手,不过他看了看林淮唐那副眼高于顶的神情,又看了看自己双手,恍然大悟,赶忙脱下白手套和林淮唐握手。

“林……”萨镇冰犹豫一下,又说道,“君汉先生……我以为君汉先生尚在南京,没想到竟然亲自到前线指挥部署,那也就难怪鄂赣联军败得这样惨了。”

“哈哈哈,先生说笑。先生此来,也是为海军舰队寻一条出路吗?”

萨镇冰愣住,他没想到林淮唐的话问得如此直接,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勉强道:“这……我们海军是以汉口为锚地,一切供应都有湖北方面负责,自然中央……不是,自然袁世凯和黎元洪有什么要求,我们也只能听从指挥……海军从无和红军对抗之意……”

林淮唐撇撇嘴,朝陈更新示意地点了点头,陈更新随即将一份文件交给萨镇冰:“萨先生,请您过目吧,这是我军对于阵前投诚与投降将领的待遇标准。”

“什么意思?”萨镇冰瞪大眼睛,“这是什么意思?”

林淮唐微笑道:“萨先生,红军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你们现在将军舰移交给红军,则一切将官都享受投诚待遇,除此以外的任何处理办法,请先生恕罪,红军只能视海军一切将官为战败投降者,均按俘虏条例处置。”

海军那十几条军舰对红军来说还是具有不小价值的,但船上那些闽系海军军官?虽然他们都算林淮唐的学长、师兄,但对红军来说更多属于阻碍时代进步的封建残余罢了。

萨镇冰还指望社会党给他们这些人什么好脸色吗?

能够给予投诚待遇,已经是中国社会党对于中国海军种子的保护有加了——如果这些封建时代封闭行会似的乡党,算得上中国海军种子的话。

萨镇冰的舰队如今被困在长江中间,进退皆是维谷,燃料、弹药和食物甚至于饮水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他们不向红军缴械投诚,对社会党来说也顶多是再花个几天时间困一困罢了,到头来总是要解决他们的,而且是很容易、很快就能解决的。

“萨先生是我的学长,大家都是船政学堂出来的人,相信对中国海军的未来也都抱有相同的希望。”

林淮唐淡淡道:“社会党胜利以后,将依靠中央政权和国家机器的威力,对整个中国实行天翻地覆的一场革新,萨先生好好考虑吧,是要参与进这场时代的洪流中,还是要做被洪流洗涤掉的残党——无论海军怎么选,中国的未来都在那里,不会因之受到任何影响。”

第一百零九章 秋风长江畔

秋风落叶,孤影飘零,长江之畔的鄂赣联军已经到了彻底解体的地步。

在萨镇冰带着海军舰队向红军投降以后,黎天才也带着鄂军撤离了联军阵地。他只是奉黎元洪的命令来参战,绝没有受过要跟随李烈钧打到底的命令,黎元洪对鄂军的要求只是打顺风仗,一旦时局不利就要以保存力量为上上之策。

只是具体如何保存力量,黎元洪也没有给过黎天才更具体的命令。

黎天才自己发挥,他自然就选择了最容易的一条出路——率部投诚起义。

两年多以前黎天才也参加过林淮唐指挥的辛亥光复南京之役,他和社会党不少元老都算得上老熟人了,此时率部投降当然也就没有任何心理上的抵触感。

反而是黎天才能率军战斗到现在这种地步,其实很大程度才是受到李烈钧节制裹挟的缘故。

战场上的形势又很快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残余的鄂军部队都成建制地走出了他们据守的最后一道防线。数千名官兵把枪支武器丢到壕沟前,然后双手背后,步行走到了红军的攻击线前。

鄂军所剩下的全部军资辎重,还有各类轻重武器和弹药,也全都被黎天才交给了红军接管。江岸边上人潮涌动,数百名红军战士很快就穿过了鄂军官兵的队列,占领了其身后的全部沿江阵地。

在这一过程中,近在咫尺的赣军部队则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干预的行动。

赣军剩下的几千官兵也只是全称呆愣愣地注视着鄂军袍泽投降,前敌指挥部没有下令阻击,普通官兵们也早都丧失斗志,只有欧阳武在大呼小叫希望拉起部队去打阻击,可这种时候也已经没人听这位老师长的命令了。

大势已去的东风,吹得人心冰冷。

现在包围鄂赣联军残余部队的红军兵力其实并不多,只有一个混成旅大概近六千人的部队而已。红军的主力主要集中在安庆和更上游的九江一带,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判断鄂赣联军基本丧失战斗能力以后,便陆续将野战军主力调往江西方向。

这两天时间,红军已经由九江南下朝南昌发起了进军,沿途通畅顺利,除了辎重的限制以外,江西省内已经没有任何能够限制红军前进的敌对力量了。

江西是太平军和湘军拉锯战的主战场,当年湘军为了彻底消灭太平军的生存基础,曾国藩亲自下令要采取“屠戮无遗”、“合城剿洗”的战术,一村、一屯、一镇、一城的屠杀过去。所以清军平定发、捻以后,江西省也是元气大伤,彻底丧失了其自宋代以来江南重镇的地位,沦为了南方一个贫弱且严重缺乏关注度的省份。

红军正如秋风扫落叶般扫荡全赣,而由社会党完全控制的福建省,也在收到中革军委的要求以后,将原本部署在闽赣边上的赤卫队开向江西方向。

江西和福建之间虽然山岳林立,地势险峻到了极难通行的地步。但由于赣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地方上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福建赤卫队前进的团练武装,因此福建省的地方赤卫队还是陆续占领了建昌、上饶一带的赣东十余县地盘。

福建省是社会党最重要的后方大本营之一,民兵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也做得相对更为完善。此时福建的赤卫队已经完全整合了地方农会的农民自卫队武装和各大城市工会的武装纠察队,形成了一支统一指挥的准野战军部队。

福建省赤卫队在开入江西省内的同时,还同时带去了大批粮食、弹药和各类军事物资,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带去了数量相当多的骡马。

当赤卫队在江西境内与自九江南下的华东野战军会师以后,便将这一大批物资都移交给了红军的正规野战军部队,使华东野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大举攻占江西全境。

在1913年的十月结束以前,李烈钧奋斗了半辈子的事业彻底走向了土崩瓦解的结局。鄂军投降不久以后,赣军也陆续开始出现一些营连级的军官,擅自带领部队走出防线,向红军缴械投降。

而在红军方面,此时胜负已十分清楚,红军也几次通过空军飞机给李烈钧投下劝降文书,并给他设下了最后一个时间点——在今天太阳落山以前,若赣军还不投降,红军就会发起最后的全面进攻。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联军指挥部中的氛围安静异常,所有参谋人员其实都心知肚明,赣军现在的部队状况早已丧失一战之力,即便李烈钧下令突围,恐怕结果也是迅速溃败。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只剩下两条出路,要么是为袁世凯和国民党的联合政权殉葬,要么就是像萨镇冰和黎天才那样投降,如果林淮唐宽怀大度的话,或许还能获得一个起义投诚的政治待遇。

李烈钧读史不少,他熟悉中西方的军事战史,也一向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可从古至今,世上又岂有只需要专注于战场的纯粹军人?

何况仗打到这个份上,他李烈钧自己要承担的政治责任都不在少数。

从马当要塞失守的消息传来,李烈钧已经连续几天几夜的时间滴水未进,他嘴唇皲裂,甚至渗出一道道暗红色的血丝,十指紧握,指甲也插进肉里。

李烈钧回头向东北而望,那是北京的方向。

“孙先生,克公,遁初……是我对不起国民党,我是辜负了国民党的事业……”

他心中发冷,悬着马灯的指挥部中好像都变得如此昏暗,所有的希望一点一点地在消弭。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袁世凯刚刚下台,那时候国民党不正是生气勃发的一派模样吗?为什么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闹到如今这地步。

李烈钧想到了林淮唐,时间正在证明这个年轻人的每一步行动、每一个决策都踩在了时代的浪尖儿上。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三年时间,就从一个无名小卒,崛起为了可以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巨人。

可林淮唐难道永远都能像今天这样正确吗?

如果国民党失败了,那么革命的主义、思想和真理就要被林淮唐完全垄断,当未来林淮唐犯错时,还能有力量去钳制他吗?

所有参谋人员都围在了李烈钧的身旁,所有人鸦雀无声,大家都屏住呼吸,好像在等待着一个非常郑重的结局诞生。

李烈钧微微抬首,他又低低说了几句话,只是哪怕是站得距离李烈钧最近的一名参谋也没有听清楚内容。

“都督……都督?”

几个年轻的参谋军官靠近问了两声,他们见李烈钧毫无反应,心中的惊异之情于是越来越强烈。很快更多军官都靠拢了过来,终于有一个胆子大的参谋小心翼翼地推了李烈钧肩膀一下。

还是毫无反应。

“都督……”

参谋慢慢蹲在了李烈钧面前,他伸出手来试探李烈钧的鼻息,旋即眼神愣住,脸上的神情也在瞬间完全冻结。

“怎么回事?”有人问道。

那名年轻的参谋声音里带着微微颤抖的哭腔,但隐约中又好似有半分喜意道:“总司令走了!”

众人闻声又是吃惊又是不敢相信,但仔细想想李烈钧数日夜没有进食,心神俱丧,确实发生什么事情都并不奇怪。

很快有人又从李烈钧的军装口袋里找到了一盒鸦片膏,大家面面相觑,终于确认了李烈钧在绝望中吃鸦片膏自杀的事实。

李烈钧一死,大概除了欧阳武等少数几个国民党死硬分子以外,剩下的赣军将士就没有一个人会继续坚持战斗了。而如欧阳武等人也没有李烈钧那样统御全军的威望,他的话早已不算数,即便强烈要求全军继续作战,也没人会在意。

本来赣军坚持到现在,为的其实也不过是等待李烈钧下投降的决心罢了。

只不过没人想到,他们等到的竟然是李烈钧的死讯。

第一百一十章 违法国会

安庆战役告一段落,长江流域的战斗以红军的全胜而告终。这场胜利来的如此迅猛,从安庆摇摇欲坠的危局,到鄂赣联军海陆两师全军覆没的结果,统共不过十天时间。

上海租界里的列强外交官们,本来都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出兵干涉长江流域的战火。他们之前甚至好考虑将扬子江设为非交战区,要严禁南北两军在长江下游交火,如有必要,外交团甚至做好了出动舰队强行封锁长江交通的准备。

但现在列强的一切谋划都落了空,红军这一战打的是如此漂亮,胜利的又是如此干净利落。

山东战场北洋军好歹还撤出去一部分军队,可长江战场上鄂赣联军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军覆没,就连一兵一卒都没能逃出红军的包围圈。

而袁世凯寄予厚望,花费了几百万现洋收买的萨镇冰等部海军舰队,居然也彻底倒向红军一方。

长江的控制完全易手。

如果说滕县大战的结果标志着解放战争中的攻守之势转换,那么安庆保卫战的结果就象征着红军在这场解放中国的战争中彻底占据上风。

当李烈钧的死讯传到林淮唐耳中时,被困在望江县附近的鄂赣联军残余部队已经全部投降。经此一战,红军不仅完全占领了长江下游地区,而且还缴获了大量军械物资,并将萨镇冰指挥的十几条军舰也纳入麾下,兵强马壮之势已初显端倪。

林淮唐在陶成章和陈更新的陪同下,来到了已经完全被红军占领的鄂赣联军前敌指挥部。他命令红军战士们善待李烈钧的遗体,用一条炮艇将李烈钧的尸体送回他的桑梓九江。

几人步行在江滩上,望着浪花滚滚,陶成章的心情也愈发凝重。

他对林淮唐自始至终都很佩服,对社会党的主义思想也很欣赏,但红军胜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也还是让陶成章有些缺乏心理准备。

陶成章正意识到一点:以现在社会党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将来社会党未必还需要光复会这样一个盟友来瓜分政治上的资源。

江滩上风声大作,浪奔浪涌,几名红军官兵和李烈钧的一名副官一起小心翼翼地将遗体抬上炮舰,更多联军官兵则放下了武器被集中看管起来,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将被收编入红军的正规野战部队或赤卫队中,另一部分被怀疑手上有血债的人则将被送回安庆,接受严格的政治审查,不能通过审查的人则将接受国民法院与公审法庭的裁判。

首节 上一节 27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