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65节

“将军!”善耆急切道,“宗社党在满蒙之间的白山黑水中,尚有有志复国的义士数万人,只要贵国支援我们一些武器弹药,很快东三省既能重新扬起黄龙旗。现在袁世凯的注意力全在南方,关外驻军也纷纷南调,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英国和俄国一个北上、一个南下,都在试图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日本对此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日本的在华政策本质上就是将整个中国都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自是断断不能允许他人抢食。

偌大的中国,正因此沦为列强诸国竞相逐鹿的狩猎场。

青木宣纯哈哈大笑:“北洋军在南方之大败,确系清国复国的天赐之机。我国政府欲支援非共和派的岑春煊等人,让其掌握东北政权,首先在满蒙地区建立北清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如此新的建设,对北清政府,我首先以监督的身份对其奖掖指导,使其势力日趋与东洋相合,共同对抗西洋势力,如此之洪业实与清国入关开国事业可相匹敌。”

善耆对青木宣纯的这番计划有些吃惊,因为以他对岑春煊这个老官僚的了解,不认为岑春煊会受日本人的引诱来参与复辟大清的计划。

不过青木宣纯还是接着说道:“我与袁世凯相识二十年,深知他是一个死硬的排日分子,与我国的合作亦不过权宜之计。因此我国将援助一切有志于推翻袁世凯地位的中国人。

如今中国各方势力中,黎元洪乃温厚之人,有重民意之风,与北洋派有冲突。段祺瑞则为北洋派第二领袖,心胸狭隘之人,与民党无法相容。孙文、黄兴乃高理想之人,与北洋亦不相容。蔡锷乃进步党首领,乃反复无常之士,现企图通过北洋派来壮大其政党。冯国璋的态度让人无法捉摸、变换不定,岑春煊则是可以同亲王合作的正直之士。”

善耆问道:“那么贵国政府对林淮唐将采取什么政策呢?”

青木宣纯笑道:“林淮唐与袁世凯相同,都是心胸狭隘的野心家,也皆有露骨的专横思想。但袁有中国传统官僚的中道品格,虽重权谋亦能容人,林淮唐则彻底沉迷于西洋异种思想,其人格已完全受到独、米思想的支配,其主张的激进社会主义思想纯然不现实,亦不可能实施于中国,不过是一个较孙文更加西化的大幻想家而已。”

川岛浪速也说:“在华的列强外交官,多把林淮唐当成一个小丑而已。既然他自诩革命者,正好能帮助我们来破坏袁世凯政权的稳定性。但也不过如此,王爷,我读过林淮唐的那几本书,里面尽是一些痴人梦呓罢了,与中国的政治传统全不契合,更没有一丝一毫真正实施的可能性。”

青木宣纯目光炯炯有神,看着善耆说道:“青木公馆曾试图接触过林淮唐,日本政府本欲支援社会党的反袁战争,但林淮唐等党人的排外思想极为浓厚,完全不接受我国的帮助。社会党正是十余年前义和团的余脉,亲王殿下,袁世凯当年就是趁义和团之乱而起,今日清国亦可以借红军之乱复国。”

“……青木将军,宗社党已经完全做好准备,只要贵国的武器到位,我们立刻就能在满蒙地区拉出一支不下数万人的勤王军。”

青木宣纯点点头,又说道:“军械一事完全交由我国来解决,但勤王是需要一个皇帝的……宣统皇帝陛下尚在北京,亲王殿下有办法将他营救出来吗?”

善耆用力点头:“宗社党在北京有一个叫做淳和的联络人,有他帮助,我们一定能救出皇上!”

青木宣纯听到淳和这个名字的时候,眼神一动,好像想到了些什么,但旋即又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点了点头。

第九十八章 安庆保卫战

1913年10月。

安庆城已是一片断壁残垣,北洋海军舰队的十余条炮舰就停泊在城外的长江水道中,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垣内外红军修建的一道道工事。

接着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轰鸣,舰炮上闪烁红光,一道长长的火蛇蹿至天际,炮火接连不断地犁开了城下的红军阵地,所有的战壕似乎都荡然无存,它们已被炸得伤痕累累。

仅仅剩下一些断断续续地由壕沟连接起来的大大小小的散兵坑,守军士兵肯定是伤亡惨重,防御阵地中几乎听不到任何人声,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欧阳武可以断定红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旋即便下达了总攻命令。

在数十天的漫长攻防战,久已疲倦的赣军士兵发动进攻时态度并不算积极。许多士兵的精神都有些麻木,他们都是一些青年的革命军官兵,辛亥年时曾奔赴武昌血战北洋军,也有不少人参加过北伐之旅,现在却为什么要到安庆城下和红军的老朋友生死相搏呢?

赣军的进攻队列缓缓向前推进,军人们的士气虽然不高,但队伍依旧显得十分齐整,军官们也都各尽其责,李烈钧统帅的这支军队不愧为南方革命军的翘楚。

阳光照在破败的大地上,从赣军阵地出发一直到安庆城墙脚下的这片土地,近一个月来两军已不知道互相拉锯争夺过多少遍了。士兵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壤,好像都渗透满了两群革命军人的热血,江风吹在赣军士兵单薄的衣衫上,风声里还能听见年轻人喘息的粗气。

有一名士兵如行尸走肉般朝前走着,他手里紧握着一条汉阳造步枪,脚下却很快踉跄了两步,低下头去才看到是一具红军军人的尸体绊住了他。

那名红军军人是被舰炮的炮弹炸死,下半截身体已经消失,只余下从胸口往上的部分。一张稚嫩的脸庞呈现青灰色,双眼无神地仰望天空,镶着红星的八角军帽落于一旁,上面也沾满了血污。

“雄……雄飞?”

赣军士兵好像认出了死者的身份,那张熟悉的面孔分明是辛亥年时援鄂军中的袍泽,他记得很清楚,马云龙,表字雄飞,辛亥年时这人就是自己的排长,他是什么时候加入的红军?

进攻安庆的鄂赣联军和保卫安庆的红军及浙江光复军,这两支军队里相识的挚友亲朋绝非少数,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以前,他们都还是为着同一个目标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友,不足三年以后,即成为了以生死相见的仇敌。

年轻的士兵瞳孔微震,只是不等他反应过来,前方鸦雀无声的红军防线上突然就传出了一大波骇人的喊杀声。成千上万名匿伏在破败废墟中的红军战士,突然又冒出了头,他们纷纷用步枪手榴弹对准赣军,猛烈的弹雨霎时间就密集了起来,不少赣军士兵猝不及防间就被红军射倒。

年轻的士兵禁不住朝后退了半步,却又被那具红军尸体的手臂绊住,跌倒在了地上。他重重倒在泥泞的土地里,好像能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血腥味,很快,当的一声,年轻人别过头,朝身旁看去,一枚木柄手榴弹准准地落在他的身旁……

轰!

战场上重归于混乱的杀戮之中,赣军的进攻很快就被守株待兔的红军击退,只在阵地前方留下一叠全新的尸体。

一阵江风又呼的吹了过来,拂起阵前沙尘蔽天,断壁残垣之后的红军战士大多数人身上都带着伤,他们所剩下的弹药也已不多,可是又人人面带坚毅,丝毫没有后退半步的想法。

在火线督战的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欧阳武,愤愤不平地放下了望远镜:“他们为什么还不投降?为什么!”

红军在城脚挖掘深穴,同时准备大量满盛沙土的麻袋,城垣遇炮轰开缺口时,沙袋立即堵塞。即便鄂赣联军用舰炮洗地,猛烈轰炸红军的防御阵地,只要待联军停止攻势以后,红军就又会迅速用沙袋重新修复防御工事,没过一会儿便又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

江西陆军暂时停止了进攻,联军几十天来的猛烈攻势虽然取得了很大战果,还利用海军优势攻占了安庆和池州之间的江心洲,并在沙洲上修建了炮兵阵地,以此封锁了安庆对外的全部水陆交通线,使这座城市完全陷入了鄂赣联军的包围之中。

欧阳武回到联军司令部的时候,又见到了李烈钧和萨镇冰在开会讨论联军下一步计划,鄂军的黎天才也在一旁参与讨论。

“我军已经攻占了江北的枞阳和江南的乌沙镇,完全封锁了安庆下游的长江航道,社会党在突破这道防线以前是没办法从长江一线增援安庆的。”

萨镇冰对于北洋海军的表现十分自信,这次鄂赣联军能够将安庆团团包围,也是依靠海军舰队攻占的江心洲,后面占领枞阳和乌沙镇,也同样是靠海军的几艘军舰奇袭。

黎天才则忧心忡忡:“听闻北军在山东大败,形势大变,红军攻守之势或即将转变。”他抬头看着李烈钧,又问:“安庆久攻不下,若此时山东红军大举南下,直扑我军侧翼,恐将有不忍言之事。”

黎天才在清朝时是岑春煊提拔起来的将领,辛亥年时他又参与过林淮唐指挥的南京光复之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和袁世凯不是同路人。

但辛亥革命结束以后,黎天才作为江南援鄂陆军第一师师长留在湖北,从此成为了黎元洪一派的武装力量,现在他又率军离鄂作战,不经意间即成为了长江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李烈钧眉头紧缩,他是国民党人中军事水平最高的领导人物之一,精明强干又有超强的执行能力。如今北军在全国各大战场屡屡受挫,只有李烈钧负责的长江战场尚据有较大优势,可是长此以往,继续在安庆城下耗下去,一旦红军调集各路军队前来支援解围,那么鄂赣联军即便拥有海军优势,可兵力有限也只能撤围而走了。

“现在安庆外围各大要点,都被我军占领……”李烈钧沉吟道,“枞阳绝不可失,黎师长,我想调鄂军驻守枞阳,警戒红军的援兵,你觉得怎么样?”

黎天才站起来答道:“我出省以前,即受副座指示,一切听从总司令的安排。”

副座,自然指的就是副总统黎元洪。

枞阳对李烈钧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大约六十年前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之乱的时候,清军趁势大举反攻,太平军在安徽的形势急转直下,当时李烈钧的父亲李骏兴就跟随忠王李秀成赶到枞阳与英王陈玉成会师,太平军在枞阳会议以后重新展开反攻,挥师东进摧毁清军江北大营,又联合皖北捻军将湘军悍将李续宾击毙于三河镇。

枞阳,就是太平军的绝处逢生之地。

李烈钧喃喃低语:“枞阳,将是谁绝处逢生的地方?”

欧阳武缓步走入联军司令部内,向他们汇报了前线对安庆又一次总攻不利的消息。鄂赣联军围攻安庆到现在,已经花了几十天的时间,水陆齐下,甚至还攻克了安庆后方的枞阳县和乌沙镇,完全封锁了安庆的对外交通,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不断发起猛烈的攻势。

可即便打到这种地步,联军还是不能攻入安庆城中。

李烈钧伏案感叹:“张云逸到底是谁?华东野战军第一师真的是天下第一师!”

欧阳武苦笑:“张云逸是士云的学生。”

“姚雨平!”李烈钧脸上满是无奈,“林淮唐也是同盟会的一员,我们怎么会走到今天这地步呢!”

第九十九章 饥饿

自乾隆二十五年以来,,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布政使和省会所在之地。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安庆这座古老的城市。

安庆内军械厂是晚清洋务运动的起点,长江五虎之一的城市地位也让商旅汇集,但如今长江之畔只剩下遮天蔽日的炮火与凋敝破败的城市废墟。

在北洋海军舰队的数十天来的连番轰击下,安庆不仅外围的城墙已经残缺不堪,而且城内的街道、工厂、码头、民宅建筑,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

江风从十字大街吹拂而过,卷起秋日下的片片落叶,华东野战军第一师师长张云逸脸色坚毅而又沉重,他穿着一件单衣回到临时师部,现在最让他忧虑的问题不是守城的问题,而是粮食问题。

“师长,军粮日渐紧张,政治部计算缺额以后认为必须进一步减少市民口粮配额。”

自从枞阳失守以后,安庆城内的军民就再没能得到后方通过长江水道运入城中的一颗子弹和一粒大米。到如今形势日下,红军不得不宣布全城实行口粮配额的战时体制,城中所有粮食都被第一师控制起来,集中保存,并将优先供应守城士兵食用。

而一般市民的口粮配额,则随着战况一步步恶化,同样也在一天天缩减。

张云逸铁青的面色涌动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怆:“一线战斗兵还能吃多少饭?其余兵员呢?”

“一线战斗兵每日配额六两饭,其余官兵配额四两,做体力劳动的支前民工配额三两,其余人等配额二两。”

这是十月中下旬,即便是气候较温暖的长江流域气温也已经大幅度下降。战斗兵一天六两的口粮配额还算合理,但从其他普通官兵向下,四两、三两……乃至于二两的单日口粮配额,就已经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秋天本来是丰收的时节,但由于大军围城、炮舰封锁,安庆城里的米行、粮仓早已没有半粒稻麦可用,清朝时修建的几座官仓里也是同样空荡荡的。

自打师部宣布采取口粮配额管制的制度以后,华东野第一师和安庆居民间的军民关系就开始迅速恶化起来。年岁大一些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争的老人,还能记起五十年前的种种惨状,关于“流寇”的种种劣迹传说行业重新在城中流行了起来。

大户人家都紧紧封闭上了大门,直到红军用武力打开他们的院子和地窖后,才很不情愿地交出自己私藏的粮食。一些身家殷实的平民百姓,也小心翼翼地提防着这群南京来的“社贼”,家中有女眷的人也都把妻女锁在屋中,决不允许她们再外出了。

随着饥饿的蔓延,不仅各种谣言开始传播起来,而且市民们对红军的敌意也渐渐增强。严重曾经向张云逸提过一点,是否有必要加强对城内秩序的管制?是不是应该用公审大会的名义杀掉几个跳的比较高的缙绅头子,用以扭转局面?

但这建议也被张云逸拒绝了。

他还是相信红军的初心和宗旨,一定能够获得这场艰苦卓绝的守城战的最后胜利。

华东野第一师开始沿着城墙外围挖掘壕沟,战士们把城里许多被敌军炮火炸毁的破屋彻底拆开,用这些建材、砖石和泥土去修筑防御工事,同时还能修复那些被大炮轰的七零八落的城墙。

在码头附近,红军则实行弹性防御,在码头最前沿的阵地并不设防,放任舰炮轰炸。但从码头再向内前进一段距离,红军就挖掘了大量散兵坑,并在这里保持了一只实力强劲的预备队做反击之用。

之前赣军曾想重演萨镇冰奇袭夺取枞阳的一幕,利用海军军舰趁夜色运了两个营在码头登陆,准备突入安庆城中。但很快就遭到了红军守在二线上的预备队猛烈反击,双方交火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赣军就不得不遗弃下上百具尸体以后狼狈撤退。

安庆城摇摇欲坠,军民的困难与饥饿也与日俱增,但张云逸还是对继续守住这座孤城怀有坚定的信心。

“先不要削减居民口粮,先从我们师部口粮的配额开始削减。”张云逸说,“所有指战员都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大家一起停一停,我不相信红军不能挺过这道难关。”

张云逸最感遗憾的事情,还是此前浙江光复军开抵枞阳附近的时候,城内守军由于电报线被赣军切断的缘故,没能在第一时间冲出城去和光复军会师。

结果一直到现在,陶成章领导的那支浙江光复军还是没能突破鄂赣联军在枞阳一线的阻击。

“孤城喋血,至今已近二月,我们做的是足够多了,接下来就要看中央将做些什么。”

张云逸又沉重的说道:“今晚我们还要按照原定计划,组织敢死队出城反攻,必须想方设法破坏掉联军步步推进的炮兵阵地。”

严重眼里的忧虑好像都快要流了出来:“师长,我们每一次夜袭反击虽然都获得不小的战果,但伤亡也都比婴城固守大得多。再这样打下去,红军历史上最光荣的第一师肯定是要打光的。”

张云逸摇摇头:“第一师的光荣不在我们的身上,而在牺牲的烈士身上,我们不继续打下去,怎么对得起烈士们?”

说着说着,张云逸的语气重又变得激烈起来:“立刻准备反攻吧!我们不能让联军在城下站稳脚跟,一定要接连不断的做短促突击,使李烈钧不敢放手发动步炮总攻。我们以拖待变,一定能等到全国局势的重大变化……”

他的话还未说完,几名副官就带着电报纸匆匆赶了过来。虽然萨镇冰指挥海军舰队炸毁了安庆通往外界的电报线,但城内守军也做过多次的修复努力,安庆的对外消息时通时不通,直到现在他们才能确定红军在山东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这一胜利很快就把华东野战军第一师师部中沉闷的阴霾气氛一扫而空,技术人员按照密码本重新破译密电以后,更确认了华东野的主力部队已经南下,正急速向安庆开来。

张云逸的眼睛亮了起来:“胜利是要到来了!诸君,我们只要咬住这口气,再坚持几天,胜利是一定能到来的!”

首节 上一节 26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