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58节

人类关于航空的传说与神话故事很多,比如中国的夸父、嫦娥、飞天,阿拉伯的飞毯,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等等,但是在科技层面中国人的实践与历史记载则比神话更伟大。

墨子曾经记载鲁班制造木鸢并高飞三日不下的故事;王莽时期人取鸟翼飞翔;五代发明孔明灯;传说中的风筝的发明者也是鲁班,而历史最早关于风筝的记载是中国五代时期的郑於宫;中国在三国时期就有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14世纪中国人发明竹蜻蜓。

风筝产生升力的原理与现代机翼是完全一致的:平板物体利用相对于气流的迎角产生升力。

竹蜻蜓既是现代航空动力(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燃起发动机)的基本雏形,也是现代机翼翼型的早期版本。

孔明灯的原理与近代热气球的原理完全一致。

天空是浩瀚的,人类在空中或许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但此时此刻,就在社会党动员大批民工修建的滕县临时飞机场上,中国红空军所有的全部八架飞机已经满载着集束手榴弹和尾翼炮弹起飞作战。

螺旋桨飞速旋转了起来,数股大风向四面八方吹去,地面上的尘土被刮得到处乱跑,围在机场周围的民工和红军警卫们都不得不举起手遮挡面部或者是把眼睛给眯起来。

“天气晴朗……视野良好……第一飞行队升空作战……”

由于红空军还没有装备任何方便的无线通讯设施,所以冯如只有在飞机刚刚升空时靠嗓门大喊来发出具体的攻击指令。

等到这八架飞机全部腾空而起以后,具体作战计划的执行,就只有依靠这几名飞行员个人的努力。早期空军确实是古代军事贵族精神的一种残留,在欧洲这些空中骑士甚至保留着封建时代下的各种战争礼仪,但对红空军的飞行员来说,航向空中为的不是捍卫古代的荣誉,而是要打开一道通往新时代的航标。

八架飞机全部升空,机翼上冯如临时画下的横杠五角星,虽然金属或陶瓷的材质,但在烈日暴晒下颜料本身却令人惊奇的发出一层光泽。

蓝天纯净透明,只飘着很少几朵洁白如玉的云彩,红空军八架飞机的行程十分安全,北洋军没有什么高射炮、防空炮,虽然有些士兵举起步枪朝空中射击,但也并不能威胁到红军的飞机。

由于红空军过去从来没有进行过空中轰炸,所以地面上的北洋军第三师部队虽然发现了八架飞机的踪迹,但大部分人也只觉得这些飞机依旧是来做侦察任务,并没有大祸临头的预感。

北洋军那列铁甲列车,此时则由于铁轨被红军的炮弹炸毁,暂时停止移动,就呆立在原地使用火车上装载的火炮轰击红军的防线。

长长的一列火车,四面虽然都装有防御机步枪子弹甚至是炮弹的钢板,但车顶却几乎没有什么防御。

冯如第一个驾驶飞机开始降低高度,高空凛冽的寒风毫不留情的打在他的防风镜上,但冯如此时毫无知觉,他全部的精神都凝聚在了飞机下方的那列铁甲列车上。

“投弹!”

红空军使用的投弹设备也是冯如设计的,是在寇蒂斯飞机两翼各安装一个半自动的炸弹架,当需要投弹时,飞行员从座舱里把装置炸弹的架子拉开,炸弹就会自行下落。

冯如驾驶飞机急速降低,甚至进入到了地面上北洋军士兵胡乱射击的射程之内,他顶着好几发流弹集中精神,直到达到铁甲列车上空没有多高距离时才用力拉下炸弹架,尾翼炮弹和集束手榴弹旋即落下。

轰隆一声,冯如没有立即飞走,而是继续驾驶飞机在低空盘旋一阵确认战果。他很感遗憾的叹了口气,飞机投弹全部落偏,没有一发击中铁甲列车的车顶,只有一枚集束手榴弹稍近一些,落到了列车侧翼步兵人堆里爆炸,估计造成了不少伤亡。

但即使没有什么战果,飞机上突然落下的炸弹也给北洋军造成了巨大恐慌。即便是第三师这样的精锐之师,他们也从来没见过有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致命武器,空袭对北洋军造成的士气杀伤,远在实际杀伤的百倍以上,敌人的战线后方顿时炸开了锅,不少人惊慌失措或者四处乱跑起来,还有很多人朝着天上漫无目的一阵乱射,只是浪费子弹罢了。

除了冯如以外,剩下的七架飞机也飞向北洋军铁甲列车上空,一起投下数量更多的炸弹。但铁甲列车本身虽然很长,但车体比较狭窄,整体目标其实并不算大,红空军缺少有效的测距设备,纯靠飞行员的视觉判断,投弹的命中率当然非常低。

八架飞机全部完成空袭任务以后,只有一枚尾翼炮弹炸伤了北洋军铁甲列车装载野战炮的第四节车厢,应当造成了一定杀伤。

其余投弹全部偏离目标,绝大部分甚至没能给北洋军造成任何杀伤。

冯如极感遗憾,以他的标准而言,红空军的第一次空袭任务毫无疑问是彻底失败了。八架飞机盘旋一阵后便慢慢飞回机场,但在红空军的后方,这些投弹虽然未能造成多大杀伤,却在精神层面给北洋军造成了巨大震撼。

“天兵天将啊!”

这是神话传说中才有的六甲神兵、天兵天将吧?第三师官兵虽然已经见过好几次红军飞机了,从理性上来讲也可以看出红军飞机是怎么投弹的,但从情感上而言,这一次空袭对北洋军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任他们朝天如何射击也不能给红军造成一点点威胁。

数不胜数的北洋官兵顿时就慌了手脚,甚至还有许多后方的军官、将领也不知所措,这样的空袭简直想炸哪里就炸哪里,就算待在后方你也不安全啊!

这还打个屁呀!

正在前线猛攻红军阵地的吴佩孚这时候也发现后方出了问题,原本第四师说好派上来的部队迟迟不到,而且就连支援的炮火火力都减弱了许多。

等吴佩孚匆匆赶回后方时,他才发现了铁甲列车遭到红空军空袭的事情,北洋军战线的整个后方全军上下竟然都因为这么几架飞机萎靡不振,看得吴佩孚险些没有晕死过去。

“一帮子蠢丘八,天上是飞机多还是乌鸦多?那满天乌鸦拉屎的时候,怎么不见鸟屎掉到你头上来?都给我回去,都给我上,红军坚持不了多久,咱们再攻两轮,红军绝对支撑不住!”

第四师师长杨善德也被吴佩孚指着脸骂了好几句,他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北洋军中极重辈分之说,像吴佩孚这种后起之秀居然蹿到杨善德面前来吆五喝六的,杨善德现在不直接把他拖下去打板子,那今后在第四师也就不要再谈什么威望了。

但不等杨善德发火,众人就看到曹锟陪同着段祺瑞、徐树铮等人匆匆赶了过来。

段祺瑞面色铁青,简直比杨善德现在的表情还要难看十倍。

“芝公,现在这里不安全。”杨善德急忙拍马屁说,“红军的飞机刚刚炸过这里,太不安全了。”

段祺瑞脸色难堪至极,切齿道:“坏事了……!”

第八十三章 三角函数

泰安的战斗也来到了最后时刻。

华东野战军第三师的炮火准备给了北洋军一个巨大的惊喜,铺天盖地般的火力将泰安城古老的城墙炸得粉碎,一处处碉堡被炸的砖石乱飞,一条条壕沟则被炮火狠狠犁开,北洋军第十师数不胜数的官兵都被红军火炮轰击得立足不住,纷纷向城内溃逃。

卢永祥指挥的这支北洋军第十师虽然并非袁世凯的六镇小部队,但由于新建陆军是由蔡锷一手打造,基层军官多用保定军校的专业人才代替了老武备的关系户,所以第十师历史虽远较老六镇要短,资格也浅的多,战斗力却并不逊色。

甚至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第十师在泰安的防御作战来看,他们的表现要比李纯指挥的那支北洋军第六师表现好得多。

第六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被红军完全打垮,而第十师在缺了一个团的情况下,现在坚守泰安,也已经奋战了远远超过半天的时间。

时近黄昏,忧心忡忡的卢永祥还带着他的卫队营在四处救火。

本地士绅也被他很有力的组织了起来,泰安城内建立起了一个临时的“讨赤救国保安司令部”,由几位泰安籍贯的前清致仕翰林充任司令、副司令等要职,他们召集了泰安几个大家族的年轻人和护院打手,在城内日夜不休地巡逻,还时不时以“通赤”为名,将一些劳工泥腿子五花大绑后推到城门处砍头,或是将他们高高吊起以儆效尤。

卢永祥知道现在泰安的局势不容乐观,他也很诧异红军的炮火怎么这么猛烈?他们即便在肥城缴获了一批北洋军的大炮,也绝不该有这么猛烈的火力吧。

其实这毫不奇怪。

华东野战军第三师是华东野中比较精悍的一支老部队,前身就是辛亥年的北伐镇军,战士普遍拥有两年左右的服役经验,受训练程度很高,特别是炮兵这类技术兵种本来基础就很好,这两年时间来第三师更是好几次抽调部队中的炮兵军官、士官去崇明岛参加了更专业的集训学习。

炮兵一门高度技术化的兵种,高昂的士气与舍生忘死的战斗热情无法改变每一门大炮的命中率和其具体的威力。

但也正因为如此,同样的火炮在不同的军官、士官、士兵手中,也会发挥出截然不同的威力。

近代火炮的射程、威力都已非拿破仑时代可比,何况即便是在拿破仑时代一名合格的炮兵军官也需要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等数学工具。对华东野战军第三师的炮兵战士来说,则不仅要掌握三角函数,还需要熟练使用专门的炮兵作图尺规,也需要专业的士兵进行侦查、计算,并将计算结果递交炮组。

方向盘、计算盘、炮对镜……地图确定炮阵地坐标,观察所坐标,目标坐标,海拔差,预估风速,最后算出表尺方向等等任务,全部要依靠炮兵战士现场计算。

这一切都需要相当扎实的数学知识做基础,北洋军虽然也有一批专业的军官生,但多数都被安排到统兵职务上,鲜少有充任一线炮兵者。

固然即便没有相当的数学知识,单纯凭借经验使然或者直觉瞄准,也能让大炮发挥出相当威力。但在双方火炮硬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这种“知识”层面上的差距,自然就成为了红军炮兵和北洋军炮兵之间的天壤之别。

华东野第三师的火炮数量并不比卢永祥的第十师多几门,但同等数量的火炮进攻方却能打出更大的效果来,这也说明了两支军队在作战效率上的巨大差距。

泰安就处在津浦铁路的沿线上,济南的第五师已经乘上火车轰隆隆地向南开去,靳云鹏虽然在辛亥年吃了社会党人很大的亏,但这次他并没有怯阵,在收到卢永祥请求增援的电报以后,第一时间就组织军队以全速向南开进。

铁道两旁是萧瑟的无边旷野与一片秋色的巍巍泰山,鲁中广袤的庄稼地呈现出一片黯淡的枯黄色,一发接着一发的炮弹炸在山路、田野之间,砂土扬天,北军官兵的残肢也被轰得到处乱飞。

时间对华东野第三师来说也显得非常紧张,第三师师长杨若钧同样带着警卫上了前线,甚至于还好几次提起手枪参战。

北洋军在地形、工事、兵力上都有优势,时间又不站在红军这边,稍有不慎,一旦战斗继续拖延下去,等到济南的援军开到泰安,第三师被两面夹击,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前线枪炮轰鸣,第三师强行攻坚伤亡情况同样非常严重,前线许多伤员甚至都来不及运走,不少战士身负重伤以后还要在前线继续作战,许多人因此牺牲,这血染的战场对于红军来说同样是非常残酷。

敌人依托泰山险峻的地势,层层布防,还有大量打着讨赤军名义的民团跟着参战,第三师往往组织好几次突击队攻坚,才能推进一小步,但即便如此距离拿下泰安城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特别是北洋军为了防止红军利用城外民宅掩护攻城,还纵火焚烧了城郊的大量房屋,使红军战士们进攻城墙时,不得不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杨若钧情绪也变得逐渐焦躁了起来,他辛亥年时是跟北洋军交过手的,但万万没有想到不在六镇之列的第十师居然也如此顽强。

最让杨若钧吃惊的一件事,则莫过于“讨赤军”那些民团居然强迫大批老百姓拿着火把出城放火,他们还强迫许多有“通赤”嫌疑的贫苦群众站到民宅前当人肉盾牌,然后就把枪架在这些群众肩膀上疯狂射击。

杨若钧从前读书的时候,看过不少同盟会、光复会的宣传材料,其中不少着重渲染蒙元满清的暴行,其中就有让老百姓蚁附攻城当盾牌的事情。过去杨若钧对这些故事大多半信半疑,也以为如今的中国已经是民国,万万不可能再出现这些即使放在蒙元和满清身上都显得不大可信的残暴之举。

但眼前的现实给了杨若钧狠狠一巴掌,这些讨赤民团居然能比北洋军还心狠手辣,那些民团头子难道不都是在本地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吗?怎么敢做出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啊!

第三师的官兵深感痛苦,激烈的攻坚战斗已经给红军队伍造成了巨大伤亡,这些苦命的群众更让他们想起了自己家中的父母,他们又怎么能狠下心来去攻击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呢?

他们高声喊:“老乡!我们掩护你们!快跑!不要给他们挡子弹!”百姓们惊惶地到处乱爬,守军混在百姓中趁机猛烈射击,在密集而纷乱的弹雨中,攻守双方的官兵和那些无辜百姓的呼喊声混杂在一起。

激战也因此到了最后关头,混乱扩至整条战线,红军、赤卫队、北洋军、讨赤民团……全部混战成一团,无处不有呐喊,无处不有拼杀。卢永祥在最后时刻好像依稀听到了城北传来的激烈的枪炮声,这给了第十师以极大鼓舞,他们断定这是靳云鹏带着援军赶来啦!

但实际情况是红军在城北引爆了大量炸药包,攻坚组故技重施用土行孙的办法炸断了一段城墙,防守城北的讨赤民团顿时陷入混乱之中,一些红军战士又穿着在肥城缴获的北洋军蓝色军装,极大迷惑了城北守军第一时间的判断,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有大批革命官兵冲进城中。

预想之中更激烈的巷战并没有爆发,泰安城内的居民百姓早因为讨赤民团的横行霸道愤慨不已,当他们见到红军的旗帜插上北门的时候,便主动冲出房屋迎接红军,还有不少人民团士兵直接倒戈,带领攻坚支队一路直冲向第十师师部。

城外的炮声越来越大,城内也不断响起手榴弹爆炸的声音,卢永祥知道事情算是彻底坏了,他拿着手枪站在师部大门犹豫不决,护兵们都劝他立刻突围出城,但卢永祥自己还对济南援军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再顶一顶、再撑一撑,我和翼青情同手足,他一定会拉兄弟一把的!”

但这一丝微薄的希望很快就被红军的冲锋号声打得粉碎,卢永祥甚至没来得及写一封遗书或是向他的副官、马弁交代后事,就被一大群翻墙突入第十师师部的红军官兵乱枪打死。

卢永祥身中数弹,其中一发打在侧额的步枪弹夺去了他的生命。直到卢永祥死前的那一刻,他还满心期待着破门而入的士兵会是靳云鹏带来的第五师援军。

然而一面红彤彤的赤旗,终于消灭了北洋军残余的所有希望。

卢永祥被红军击毙时,其实北洋军第十师依旧在泰安西关和南关阵地维持着相当一部分防守兵力,并非完全无计可施。只是城北的突破来得实在过快,冲入城中的红军战士在泰安市民的帮助下攻占第十师师部更快得惊人。

很快卢永祥被击毙的消息便传遍全城,除了少部分满手血债的民团头子依旧负隅顽抗以外,第十师其他多数由保定军官生指挥的部队均相继向红军缴械投降。

段祺瑞兵团后方交通大动脉上,最致命的一环——泰安——就此被华东野战军第三师占领。

“……转告司令部,第三师圆满完成任务,我部将立刻就地转入守势,阻击济南南下之北洋军第五师……祝红军胜利,祝人民胜利!”

第八十四章 左良玉行为

夜色降临滕县,这座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现在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所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了粉碎、熔化北洋军主力的一座大熔炉。

烈火在腾腾燃烧,前线枪炮声依旧激烈异常,吴佩孚还在帮曹锟代拆代行,指挥第三师做最后的反扑。但所有人现在都很清楚,无论是时间还是胜利的希望都不站在北洋军这一边,第三师猛烈的攻势也不过是绝望中的最后一搏罢了。

在段祺瑞的剿总总部里,气氛则已经陷入冰点,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一片惨淡的死灰之色。特别是徐树铮——现在不少人都觉得昨天如果听吴佩孚的直插徐州,即便失败,北洋军也能站着轰轰烈烈的死去,现在泰安失守,全军上下士气跌落谷底,只剩下被红军慢慢歼灭的份,死都要死的如此憋屈——所以众人都对徐树铮满肚子意见。

徐树铮自己也很清楚,现在兵团窘迫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私心自用而造成的。

首节 上一节 25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