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5节

林淮唐好像突然有点羞赧:

“嗨!真让人难为情,这是我自己画的,不一定准确,方家们还请不要嘲笑。”

黄慕松竖起大拇指:“君汉兄当真多才多艺,这副手绘万国图的精细度,比我在东洋所见地图还更好!”

手绘世界地图,那是林淮唐穿越以前整天玩历史策略游戏养成的奇特爱好。

看惯了后世计算机绘制的卫星地图,这个时代哪怕是列强国家出版的专业万国图,在林淮唐眼里都多少有些变形。

他自己手绘的海岸线和国家边界线,说不定还较英法等国的专业地图更加准确呢。

军官速成班的课本教材,那就没有办法,林淮唐再有通天之能,毕竟也只是日本野鸡军校成城学校的肄业生,只有照搬清廷所用教材,无说来非汉化版日本步兵操典而已。

现阶段——甚至不至于现阶段,林淮唐估计五六年内,能够做好“汉化组”的工作就很不错。

如果十年内能够搞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步兵操典,那革命事业应该就算成功一半。

使用这些教材上课,确实也方便了姚雨平、黄慕松、秦汉唐等教官讲师。特别是黄慕松,他原来在广东陆军小学教书,现在到梅县军官速成班来上课,根本是无缝衔接,除了教室简陋无数倍以外,教材方面一点差异都没有。

林淮唐好像还是觉得纯粹照搬清廷课本不行,自己写了几本什么《游击战术》、《革命战争》、《革命军组织办法》的的小册子。

但姚雨平看过以后,直言批评:

“皆不知兵的言语,什么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你又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搞这么多复杂的战术运动,除非是插翅虎般的天降神兵,否则不是自己就将自己运动垮了?”

林淮唐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他悉心接受批评,经历三三制战术的失败以后,林淮唐已经了解到一切先进的战术、理念和组织方式,都不是空中楼阁,而要先造就雄厚的基础,才能发挥其力量。

没有坚强的基层军官和自组织能力,谈什么三三制战术和游击战运动战的战法,完全是胡扯蛋、乱弹琴,本质上和演义小说里“一声炮响,伏兵尽出”的幻想没有任何区别。

难道到了战场上,大喊一声“三三制”,就能祭出神兵杀败敌人吗?

战术形式千变万化,坚强的组织和不屈的信仰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根本。

像三三制,无非就是一种灵活运动以充分发挥班组火力的基本步兵战术而已,并不超出列强军队步兵操典里的基础战术范围。

并不是三三制有巨大的威力,而是军队本身的组织和信念使得这种基本战术焕发出奕奕神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神话。

神话故事的主角始终是人,而非物。

林淮唐也坐到了砖石矮凳上,他两手折肘对齐平放,好像一个稚童般乖乖坐在课桌上,等候老师开讲。

有总队长以身作则,先锋队其他成员,包括刚刚在扫盲班学会了一百个基本汉字的庄文统,也都安静地坐在了各自位置上。

教室虽然简陋,但窗明几净,阳光透过薄薄的纸窗映射在每个学生的面孔上,所有人求知若渴的眼神,都让姚雨平、黄慕松心生好感。

夏风在屋外缓缓地吹着,行将消逝的知了声呀呀作响,教室里安静得吓人,只能听到教官们走到讲台上的脚步声。

黄慕松的心中完全放空,他举起潮梅总商会专门从汕头买来的白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步兵基本战术”六个大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第一课……”

第四十二章 小曹

先锋队的钱不少,林淮唐“借来”的六万银元,潮梅总商会筹措来的二万捐款,还有农会每个月的会费收入,对先锋队现在的政权架子来说,这笔钱还挺够用的。

八月以后粤北洪水消退很多,农会灾后施粥的棚子一夜间就立起了好几十处。除了直接花钱赈灾外,先锋队也有组织灾民,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他们去掘沟渠、堆堤坝、开梯田……

秦汉唐是北方人,虽然他来过南方,但只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浮光掠影式地走马灯观光过一圈。

现在真到了南方大山里,秦汉唐就对客家人的围屋、山上鳞次栉比的密集梯田非常感兴趣。

在军官速成班上课之余,秦汉唐也喜欢到山谷里逛一逛。课堂上他好几次听过方声洞吹嘘嘉应州老百姓对革命党是多么多么拥护,按照秦汉唐多年来的所见所闻,他还真不相信这种说辞。

或许在南口镇确实有人拥护革命党,因为好歹先锋队的纪律不错,林淮唐又是一个有能力的清官廉吏,镇上人如若爱戴他,这也不奇怪。

但秦汉唐认为,山里的情况一定不同。

早年间他在烟台参加过几次同盟会组织的起义活动,知道所谓的起义,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勾连当地的会党民军,甚至利用土匪,百姓至多中立,少有给予真正的强力支持。

在南口镇和梅县县城,秦汉唐的确看到了老百姓对待先锋队和农会的态度非常亲切和蔼,但是山里的情况会一样吗?

离开了河流沿岸,进入山区,秦汉唐认为那里百姓的态度才能代表广东客家人最真实的情绪。

考察前秦汉唐还担心安全问题,他听说过客家人械斗的种种厉害。

但是方声洞大言不惭跟他保证什么“只要带上先锋队的红黑旗,就算一个人走山路也没人敢动你”。

在教课过程里,秦汉唐已经逐渐了解到方声洞的性格相当乖张。他绝不相信这种人的妄言,坚持要有护卫才能入山。

林淮唐对他又想进山考察、又非要配卫兵的做法,很感无语。

全国的革命气候正在形成,现在是先锋队扩张的关键时期,人手紧张,每一个人员都非常重要,若非必要,林淮唐是一点都不支持秦汉唐带人进山的。

最后还是善于斡旋调和的林时爽提出一个折中建议:农会自卫军在罗浮一带的缴枪行动遭到当地宗族抵制,死伤已有十多人之多;本来农会就决定派一支部队到罗浮山中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既然秦汉唐也想入山考察,那就让他跟随这支部队一同入山吧。

秦汉唐作为先锋队的军事教官,正好也可以考核一下军官速成班毕业学员们的成绩和表现。

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山区广大,峻拔奇峭,其实已经靠近江西,远离先锋队在梅县的统治中心。

秦汉唐也非常好奇,到了像罗浮那样远的地方:先锋队的号令还能够行之有效吗?当地的客家山民,又对先锋队会抱持什么样的态度?

林淮唐无意和教官团的人发生冲突,他也知道现阶段教官团本质上还是同盟会派来的“特派员”。

虽然由于同盟会的组织特别涣散,这些“特派员”并不具备后世那种空降司令的地位,但以他们的老资格、老威望,若和林淮唐发生冲突,肯定也会对先锋队目前的团结情况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若非必要,林淮唐绝不打算和姚雨平、黄慕松、秦汉唐等人发生冲突;但林淮唐也会尽量将教官团的人控制在军官速成班内,尽量避免他们直接插手一线的工作。

这不是林淮唐想要“定于一尊”,也不是林淮唐把先锋队当成了自己的私人财产、私人领土。

而是因为,先锋队本身已经初步具备了严格的准入门槛,那么林淮唐就不应该自己带头去破坏这种准入门槛的组织规章。

即便是姚雨平这样的老前辈,也只有获得先锋队两名队员的推荐、接受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才能进入队伍里,之后才能担任起一线的领导工作来。

林淮唐花费了非常大的功夫,而且很多时候几乎都是靠他个人那种不可思议的精力、体力,才勉强维持住现在严格的规矩——他怎么能为教官团开特例?

组织纪律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林淮唐最不想伤害的东西。

因为他知道,当组织的纪律受到第一次伤害时,就注定将不可避免今后无数次的伤害,整个组织也终会因此荡然无存。

这次潮梅总农会对罗浮一带的军事行动,定位还是以调停当地械斗和缴枪为主。

出兵人数不多,大概是先锋队派出骨干队员三十五人、农会派出常备的民兵一百一十五人,总兵力共一百五十人,军械方面则是长枪七十三条、短枪九条。

林淮唐这也是第一次用农会自卫军为主力、而非先锋队为主力进行作战,所以他非常看重此次行动效果,特别授予了这支队伍农会自卫军第一支队的番号。

农军一支队的支队长是原来方声洞三大队里表现特别出色的一位中队长张云逸,支队指导员则是原来和张云逸搭档的中队委萧枳。

在农会自卫军里,支队以下各个级别都有设置一名指导员

指导员就是先锋队派来的代表,负责政治上的宣传鼓动工作,同时又是部队的二把手,拥有第二级指挥权。

因为指导员负责的主要是政治方面而非军事方面的工作,而且大多数都是读过书、有文化的人,所以农会自卫军的民兵们经常把指导员尊称为“先生”。

在清朝,先生一般只用来称呼有文化的秀才举人或者能活人性命的医生郎中,称指导员为“先生”,看来也是因为大伙比较尊重他们。

林淮唐对这个萧枳有些印象,观音阁战斗后的检讨会上他发言最积极,后来在南口镇上萧枳还因为射伤一名来鞭尸寻仇的少女被记了过。

“哈,萧指导,我还记得你。那女孩……嗯……对,那位曹姑娘后来伤势怎么样?”

萧枳的出身和蔡绮洪类似,都是南洋富商子弟。但林淮唐提到那个女孩子后,萧枳的表现却比蔡绮洪腼腆多了,他站起来挠了挠自己剃成和尚头的后脑勺,非常尴尬地说:“阿凝……呸,我是说曹小姐,曹小姐她身体很好,伤势也没有大碍。”

林淮唐“呀”了一声后,又瞧了一眼方声洞脸上憋着笑的神情,骤然瞪大眼睛:“你——萧指导——你不会对人家干了什么坏事吧!”

萧枳欲哭无泪:“总队长!我没有啊!我、我……我们是情投意合的!”

“这……”林淮唐摊手无语,“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

方声洞意兴阑珊:“君汉你都不知道,这个江西佬手脚那叫一个麻利儿,说是误伤人家要给曹小姐赔礼道歉,不知道怎么赔礼着赔礼着,都他妈快要赔礼成彩礼咯。”

林淮唐还记得,那个曹凝论血缘关系是南口镇土豪曹阿公的侄孙女,实际上就是既当丫鬟又当性奴的泄欲工具。

曹阿公被先锋队宣判死刑后,曹凝就夜闯监牢挖出了他的心肝报仇。萧指导就是那时候误伤了曹凝,事后被林淮唐严厉训斥一番,让他务必照顾好人家的伤势。

没想到这照顾来照顾去,两人居然就照顾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听方声洞说,萧枳已经写信给他还在槟榔屿做药材买卖的亲爹,只差一个回复就能完婚了。

林淮唐目瞪口呆,连连竖起手指称赞:“萧指导有种,鄙人佩服!鄙人佩服!”

第四十三章 农军一支队

推荐票破千,你们应该知道宇文想说什么了吧?今日三更。

喻培伦带着梅县的一班皮革匠,靠着沼气池的熟粪成功试制出了可用的火药。虽然复装子弹的工艺问题还没解决,但能够自产火药,还是帮林淮唐解决了很多问题。

农军一支队即将出发远征,秦汉唐以军事顾问的名义挂名参加,张云逸领好足量的火药后,萧枳又从方声洞的手上接过了一支队的队旗。

队旗是用昂贵的锦缎织成旗面,最上面用金丝线绣出农军一支队五个大字,中间使用彩色丝线绣出一只小老虎的图案。

林淮唐含笑说:“拿了这面小虎旗,你们一支队今后就是小虎队了……祝你们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林时爽、庄文统、陈更新、方声洞、喻培伦等军队领导人,蔡绮洪、姚雨平、黄慕松等其他方面的领导人,全都站了起来,齐声高喊:“祝凯旋!”

按照林淮唐的设想,农会自卫军的支队编制,就相当于目前清廷新军里“队”的编制,即后世的“连”。

清军的队分为马队、步队、炮队、工程队、辎重队、军乐队六种,马队一队五十六人,步队一队一百二十六人,炮队一队一百二十六人,工程队一队一百二十六人,辎重队一队一百二十六人,军乐队一队五十一人。

农会自卫军因为枪支有限,一部分人用的不光是土枪土炮,甚至还有用冷兵器的。所以一个支队是一百五十人,比清军的队级编制人数多些。

因为军官有限,所以农会自卫军最高编制,暂时最高只有支队级别,每个支队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下辖三个班。

首节 上一节 2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