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48节

胡公冕的观点是真正学习到了林淮唐《告全国同胞书》的讲话精神,他提倡的政治攻势计划让萧楚女和恽代英都很感惊喜。

很快侦察连也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支部会议马上就通过决议,决定就按照胡公冕的计划行动,以政治攻势为主来扩大红军在浙南的力量,并和浙南亲近光复会的会党组织结盟,以瓦解浙南土豪武装的串联叛乱。

萧楚女马上下令,从第三独立旅的一个中坚团和一个教导营中抽调干部,由胡公冕兼任浙南游击总队总指挥,准备在浙南山区开始进行红军的政治攻势。

“世周同志,我和子毅将继续朝宁波挺进,吸引北军主力,剩下的任务就要靠你啦!”

胡公冕向萧楚女回以军礼,他本来就是浙江永嘉本地人,而且还是当地大族出身,特别是在永嘉的五尺一带,民国元年时胡公冕就曾回乡参与建设过五尺小学堂,还使这所学校成为了社会党人在浙南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胡氏宗族,也有很多人都受胡公冕的影响,或加入社会党的党籍,或为五尺小学的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华南的革命情况比较华东特殊很多,本地的宗族势力非常强大,宗族传统更是根深蒂固。这种特殊的乡村社会结构,起初主要是作为社会党革命的敌人,但随着社会党在潮汕、闽南一带发展的越来越强大,不少党员的宗族乡亲也跟着参加了社会党或社会党的外围组织,由此使宗族结构进入到社会党之中。

胡公冕郑重接受了萧楚女和党委的任命:“我一定不负使命,我也相信红军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六十二章 五尺乡反击战

晚风吹过拂晓,胡公冕从梦中被唤醒,睁眼一看,大家都已起来,准备出发了。他起身穿好军装,手臂上又套好红色的臂章,头戴灰青色的八角红星军帽,将灰布包也挂在身上。

近来游击总队的实力逐渐强大,红军战士也渐渐改变了昼伏夜出的行军规定,多数时候是在晚上移动,白天则借乡亲的门板和捆草睡觉。

如今游击队的实力强大起来,红军才改成了白天移动,夜晚盘住。

战士们都聚在火堆边烤火,太阳依稀在山头上露出一点光亮,村外什么地方发出来两声枪响,引起来远处的几声狗叫,随即又一切寂静。就在这时候,房主人送来了半桶热水。大家轮流洗过脸以后,都围着胡公冕坐成一团。

“都来了吗?”

“都来了。”

五尺乡许多参加红军的青年人,也提着土枪和刀棍,等候着胡公冕的命令。上个月胡公冕带游击队回到永嘉五尺乡休整,他是五尺大族出身,在本地很有威望,所以乡亲们虽然当时还不清楚红军的政策,但也都拍手欢迎。

后来胡公冕带着红军队伍出发去打平阳,红军离开以后,一支土豪武装就杀到五尺乡,他们凡是见到有姓胡的人就要杀掉,还把五尺乡许多房屋也都烧成瓦砾废墟。连胡公冕自己家二大栋房屋和一座店屋也被烧毁,胡公冕的老祖母叫天哭地,再也不想活了,竟然就磕头撞死在了祖屋废墟上。

福建和广东的红军干部,和华东红军干部的出身差异比较大。他们中不少人都像胡公冕这样,出身于某县某乡的大姓,也有的还是望族名门出身,不像华东红军多是贫苦的失地农民或下层工人出身。

胡公冕攻克平阳以后,这个月又带着红军队伍回到五尺乡,显然本地乡亲对他的意见就很不小。大家并不是反对红军和胡公冕,而是担心队伍走了后,敌人打来,村庄难保。

即便按照红军的建议,叫群众把东西搬光,把粮食藏起来,让屋壳给敌人烧,决不让敌人久驻在这里,那损失也很大,谁受得了?

一些刚刚参加游击纵队的本地青年,也都围着胡公冕希望他不要再次带着游击队主力离开永嘉。胡公冕骤起眉头,他理解这些人的想法,但还是斩钉截铁的说:“要革命就不怕有牺牲,烧了我们房子,烧不了我们的心,我们要继续革命,要推翻北洋军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烧了旧房,革命成功建洋房,要求全地青壮年全部参军,妇女组织妇女会,儿童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保卫家乡,敌人如果再来,你们就以五尺小学堂为中心,筑起堡垒碉楼,依托山势打退敌人……”

游击总队上次离开五尺乡时,其实就留下了一些干部做军事和政治教官,在乡里训练民兵,胡公冕也给乡亲们留下些许武器。只是那时候五尺乡的赤卫队武装训练程度太差,还不能作战抵御团练。但现在又过去一段时间,五尺乡的赤卫队已经小具规模,若土豪团练再来烧房,乡亲们未必没有抵抗之力。

众人都鸦雀无声,五尺小学已经在把学生组织成儿童团,学校也改成了战时的军校,平时加紧念书,敌人一接近,即配合红军站岗放哨。但要让那么多稚嫩的少年,都为红军的事业去拼死拼命,一些年龄大的人当然都感到于心不忍。

胡公冕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是五尺乡的骄傲,这次带着红军回乡也得到了乡亲们极其重大的帮助,他当然很清楚五尺人帮助红军都导致了哪些恶果。但现在游击总队肯定不能长期滞留本地,他们必须在整个浙东活跃起来,才能发挥政治攻势的效果,才能遏制住土豪劣绅武装的扩大。

碰!远处又传来一声枪声,过了一会儿有个少年人腰间别着手枪、左手握着一把镰刀、右手提着一颗人头,小跑了过来。

他是胡公冕的一个族侄,举起手里的脑袋就说:“阿叔,三叔公向温州告密,夏超很有可能要打过来了!”

胡公冕心下微微一惊,他往下瞟了一眼,山岗上已经亮起不少灯火,看来村庄里的赤卫队正在准备动员起来。

夏超是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双料元老,还曾经是秋瑾烈士的同志,但现在也已经堕落成了袁世凯门下的一条走狗。朱瑞在宁波掀起叛乱时,夏超也加入其中,而且还依靠着自己浙江省警察厅长的便利,为浙南土豪的群起叛变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事后就被北洋军政府发表为了所谓的“浙江军务帮办”,和“浙江军务督办”朱瑞一样,成了袁世凯插入红军背后的一枚楔子。

“立刻行动起来。”胡公冕的眼里迸射出热烈的光芒,“拿下夏超这一波,我们在浙东南的局面就能彻底打开了。”

胡公冕率领游击总队挺进浙东南山区以后,局势并没有像他和萧楚女、恽代英此前讨论的那样顺利,红军的“政治攻势”阻碍很多,就连社会党最拿手的“发动群众”,也由于土豪武装的残酷报复,而使多数群众处观望的态度。

现在胡公冕很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能够击败夏超袭击五尺乡的这支军队,甚至如果能够生擒或击毙夏超这个浙江省内很有名的“军务帮办”,红军就能够震慑住多数团练武装,也能使持观望态度的会党组织和本地群众变得积极起来。

虽然兵力有限,但游击总队这次本来就是要集中到五尺乡做休整,所以胡公冕能够调动的兵力、兵器,几乎悉数都集中在这里。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胡公冕的三叔公才会去告密,而北军也才会要突然袭击五尺乡,肯定为的就是一网打尽。

问题是即将被一网打尽的究竟是谁?

胡公冕立刻命令教导营和五尺乡的赤卫队一起撤到东山沟的密林里,等待命令,一起行动,准备袭击进入山区的北军敌人,并寻找有利时机,打击敌人最薄弱的部分。

就在胡公冕紧锣密鼓安排红军和赤卫队防守事宜的时候,黎明已经悄悄到来,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五尺乡中的寂静,激烈的战斗来得比胡公冕预料的还要早。

北军仗着优势兵力,两个团同时进山展开了全线进攻,南北长约五十里的五尺乡外围山区顿时处在一片战火之中。

匪兵们在军官的手枪逼迫下,攀着树丛,扯着青藤,扳着岩棱,漫山遍野地爬了过来。夏超是青田人,他喜好任用同乡,据说他担任浙江省警察厅长的时候,有“浙江警官,青田人占十之七”的传言,所以这些督战军官也都操着青田口音。

赤卫队的年轻人们急忙赶来,在红军战士的引领下散卧在山脊上,在一阵阵猛烈的炮击中,有的同志受了伤,有的树木也被打得着了火,山上噼里啪啦地蹿起火苗,炮声刚刚停止,白匪兵们就像深色的爬虫那样从浓烟里冲了过来,并发出狼一般的嚎叫,不断地向上冲击。

几门小口径的迫击炮以曲射火力不断杀伤着冲山的匪兵,胡公冕命令红军战士和赤卫队民兵队员们要节省子弹,要多用刺刀手榴弹和石头对付敌人。

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异常惨烈,敌人成批成批地倒了下去,但同志们的牺牲也很大。

哒哒哒——哒哒哒

机枪响了起来,有北军的也有红军的,只是北军的机关枪响了一阵后就没了声音,红军的机关枪火力却能维持更长一段时间。

这毫不奇怪,虽然南北两军都很重视机关枪的使用,但重视的具体程度却有着极大差异。北洋军和它附庸下的所有武装,也包括国民党系统、进步党系统在内的所有军队,他们的普通士兵都欠缺枪械维护和保养的相关知识,遇到机件发生故障的情况,只懂得给机件加油一招。

如果卸开夏超麾下这些匪兵们的机关枪甚至是普通步枪的零件,就会发现枪支内部积满了灰尘和各种各样的碎屑。特别是机关枪里面,大量灰尘和油污挤成黑乎乎的一团,看起来就丑恶不堪。

而红军则非常重视军士的教育和训练,早在先锋队和国民军时代,林淮唐就在社会党的革命军队中建立了军士训练队。红军战士都受过枪械维护的教育,他们都了解子弹飞行的弹道和标尺的用途。

不像北军,即便是所谓的六镇兵里面,许多人也是认为枪膛里射出的子弹是笔直地、平稳地飞行着,然后,照他们的话说,子弹没劲了,就落在地上。

哪怕是赤卫队的民兵,胡公冕初到五尺乡给乡亲们做训练的时候,他也是首先在纸上画出弹道的轨线,给他们简要地讲解弹道学以及火炮、机枪和步枪的构造。

所以北洋军的机关枪装卸速度平均在七分钟左右,而像眼前这些来突袭五尺乡的匪兵,机枪装卸速度更是在十分钟左右。

而红军呢?红军的精锐部队,比如说华东野第一师这样的“大哥部队”,装卸机关枪的平均速度只要一分钟,胡公冕麾下的游击队训练程度比华东野第一师差得多,但装卸一挺机关枪也只需要四分钟,表现远比北洋六镇还好得多。

所以当山下敌人的机关枪哑火的时候,红军的机关枪却能持续开火。也因此红军的机关枪数量虽然远比敌人少,但实际上发挥出来的火力效能,却是山下匪兵的好几倍以上。

最近回家过年,事情比较多,更新略不稳定,后面宇文会尽量使更新稳定一些

第六十三章 胡公冕的胜利

哒哒哒——机关枪又喷射出愤怒的火焰,白匪们像镰刀下的谷草一样,纷纷倒在山坡上,敌人的冲锋又被打退了。

“今天少说也打死一百多!”

机枪手兴奋地大叫起来,抹了一把汗水,又摸摸机枪枪管,他的手马上就被火红的枪管烫起了燎炮。马上副位的机枪手就过来帮忙,一起给机枪降温的同时,又把枪械的机件拆开排除连续射击后一些卡壳的小故障。

“来吧,白狗子们,看你们的尸首能不能把五尺乡填满……”

八月的太阳像往日一样照耀着五尺乡侧面的山头,战士们连番苦战就没有吃过一口饭喝过一口水,胡公冕很快又组织五尺小学校的少年学生们运水运饭支援前线。

乡亲们对红军的去留虽然抱有疑虑,但这一两个月来的相处也早让他们明白过来——红军不同于其他军队,至少在纪律方面值得群众的信任,也因此乡亲们愿意在平买平卖的前提下,主动给予红军很多帮助。

“夏超全线进攻的方针,还是收得一点效果,咱们失掉了几处隘口,形势还不乐观。”胡公冕用望远镜看着山谷的战况,慢慢分析道。

匪兵们没有贸然深入,夏超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物,否则也没法在陶成章的眼皮底下和袁世凯私通款曲,他现在正派兵巩固已经夺得了几处隘口阵地,还派了一个营向五尺乡侧后方做迂回,准备把红军团团包围起来。

胡公冕很冷静地说:“同志们,把子弹清查一下,每人留十五发子弹,多余的都交给机枪射手,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这仗就绝不会输……”

敌人的进攻越发谨慎,匪兵们变得越来越小心,他们每每碰到隐蔽物就弯下腰去或俯伏下来,射击一阵,发现没有情况以后才继续寻找第二个跃进点。看样子夏超并不急着把五尺乡拿下,他恐怕认为游击总队被包围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伸手可得,所以不必着急。

敌人又调集了火炮,集中对山坡上的红军和赤卫队民兵进行猛烈的轰击,到处山石乱崩,断草横飞,到处都笼罩在浓烟烈火里,空气热辣辣的呛死人,夏超真是花上老本了,炮击竟然持续半个小时之久。

炮声一停,敌人就从三面围了过来,这次攻击是最猛烈疯狂的,他们冲上已经变成碎石堆的山头,妄图一鼓作气把红军冲散。

但夏超的部队炮兵水平实在一般,大部分火炮又都是平射火力,根本无法杀伤到山坡反斜面阵地上的红军。相反,等到匪兵们开始排成密集横队冲过来的时候,已经完成转移和隐蔽的红军迫击炮与机关枪则同时开火,红军战士和赤卫队队员们也一起冲了出去。

混战开始了。

短兵相接,呐喊声,钢铁的撞击声,敌人的惨叫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混杂在一起,这激烈的拼杀中,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每一个红军战士就是一个战斗的中心,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和一个希望,那就是保卫五尺乡,一定要在五尺乡群众的面前,证明红军有能力保卫支持他们的国民群众。

殊死的战斗进行了将近二十分钟之久,虽然红军的反击火力特别凶猛,但敌人也在不断地投入新的兵力,整支预备队看来都投入到山头的拉锯战中,以至于红军几乎人人带伤,而战斗仍旧在沸腾着。

“时候到了!”

匪兵的预备队也投入前线后,胡公冕断定反攻的战机已经完全成熟。在战斗开始之前,他就把教导营和一部分赤卫队调入山区侧面的密林之中,这支部队哪怕在战斗最白热焦灼的时候,也坚守着上级的命令,一动不动,维持着惊人的静默。

现在轮到他们出击了。

“开火——”

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冲出密林,数门迫击炮同时开火,横腰打在了匪兵的侧翼上。在密林里潜伏了一天的赤卫队队员们情绪最激昂,他们生怕敌人真的冲入五尺乡中大开杀戒,在指导员们的百般劝阻和疏导下才维持住了难以言喻的静默。

现在战斗的时刻已到,这些民兵手提大砍刀、梭镖、红缨枪和各式土枪就冲了出去,战斗中没有呐喊也没有口号,有的只是拼尽全力的厮杀。

敌人在山坡上的队伍很快也发现了自己侧后方的混乱,已经攻上山头的匪兵想要撤回去,但身后的道路却被自己人给堵住了,前方的红军却也跟着冲了过来。

他们进退维谷,只有少数人拼着性命滚下悬崖才保住一命,没有这么大胆子的人则要么被红军打死,要么就只能举起双手缴械投降。

至于山坡下面的部队,则被密林中打伏击的红军和赤卫队迅速冲垮,就连最后一排那些操青田口音的督战队也被一齐拿下,夏超和他身边的幕僚、参谋、司务们也是如此,由于后路被断,根本无处可逃,战斗顿时变成了一边倒的状况。

胡公冕靠在碎石堆上,终于松了一口气:“红军最强大!我现在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这句话,相信这一真理。”

战斗开始以前,胡公冕对于游击总队能不能击退夏超的突袭部队,还是悬着半颗心的。但是随着战斗的开始,随着战局的发展,他的信心却越来越强烈,原本胡公冕还以为能击退敌人就算成功,想生擒夏超还是很困难的目标。

可现在的结局却是红军轻而易举的就俘虏了夏超。

战斗过程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来的战斗技能与组织精神,很显然是远远超过了对面的白匪军。

胡公冕握紧拳头:“什么小站兵力威天下,以训练程度和战斗精神而言,全国再没有什么军队能和红军一比了。”

他终于深刻意识到了现在的中国红军,已经是一支多么强大的近代化军队。虽然和列强陆军相比,或许还差得远了去了,但要和哪怕是六镇兵这样的精锐相比,胡公冕都以为红军远比他们厉害得多。

“胡参谋长,我们抓住夏超了,该怎么处置?”

胡公冕一脸自信,说道:“去刻木牌!马上刻两千块木牌,全部刻上红军生擒夏超的字眼,投入河中,我们要用水电报马上把这条消息昭告天下。对了,还要说明情况,我们要在五尺乡公审夏超,感兴趣的人都能来五尺乡参观……北军想来,就让他们也来吧!”

首节 上一节 24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