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47节

所以林淮唐才一再强调红军的“平等精神”,这不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空话,而是一支军队内部如果没有平等的人格,那么无论其组织形式是否是近代化的组织和编制,这支军队都终究只是一支封建军队。

封建制度若在军队中复辟了,一般社会更不不可能逃过封建制度的复辟。

从最基本的要求出发,这就是红军中无论任何职务,都要使用一职的称呼——即某某员。司令员、司务员、炊事员……等级有高低,军饷收入也有差异,但其人格是一致的,严禁动辄的辱骂和体罚,也正是因为这样,蓝天蔚这支红军进入豫西一带和白朗联合作战以后,才能不断从白朗那边拉走许多“杆子”的武装。

白朗之所以要和红军分手,西走陕甘,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逐渐发现再继续和红军联合作战,他的军队就有被红军彻底拉走的危险。

即便到现在,还有许多股不愿意去陕西的“杆子”,或是头目带头,或是下层士兵自发投奔,纷纷表示愿意接受红军的改编。

有这样的形势背景在,蓝天蔚才敢于提出“豫西一切反袁武装,必须听从红军指挥和改编”的口号。

山下有马嘶声传来,跟着一连串的乌鸦从树梢惊起,村里的狗也跟着狂吠起来。蓝天蔚眯起眼睛,他那张浓眉大眼的英武脸庞,已被豫西的风霜日晒改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河南农民的模样。

“冯霖回来了!很好!”

冯霖和樊钟秀一起上山,樊钟秀带来的那群蹚将则留下山下的村庄处。红军战士们对这股远道而来的土匪还有很强的戒心,大家都用警戒的眼神互相打量着,倒是樊钟秀一路上哈哈大笑,好像一点不觉得有压力在。

“蓝司令!早就听闻司令大名,您佬现在在河南地面上的名气,那可是能让小儿止啼的水平,人的名树的影,今日一见果然非凡!”

蓝天蔚和中原兵团另外几个领导一起出面迎接樊钟秀,他闻言失笑:“这马屁拍的不好,我现在这模样就是到洛阳去,保准冯国璋也看不出我是个留过洋的人。”

樊钟秀的一张脸还是那样黑青,但他脸上的笑容十分真诚,透着河南人所特有的那种兼具了狡黠和热忱的气质:“我们出发之前把王天纵的说客给摘了。”

在河南绿林道上,管缴少数人的枪械叫做“摘”,管缴多数人的枪械叫做“揽”。除了冯霖在争取樊钟秀这股豫西势力最强的杆子以外,已经被北洋军招安的王天纵也做出了相同的行动,只是最终在南北双方之间,樊钟秀还是选择了一条他自己更加认可和信任的道路。

樊钟秀爽朗地笑道:“蓝司令,我们愿意接受红军的改编。我信得过蓝司令,更相信林淮唐先生的威名绝不是吹牛比吹出来的。”

他脱去身上的呢子外套,露出胸口上的几道枪伤疤痕,说道:“辛亥年以前我就反清,无非是为了给咱们汉人争几口气。有人说我从前黑过朋友,这话他妈的从哪儿说起,红军不是有主义吗?我从前就信奉一个主义——贼不杀贼的主义。袁世凯是清廷的旧人,从前朝廷的鹰犬罢了,河南绿林的反清兄弟不会去为这么一个王八蛋干活。至于王天纵,确实,我和他联过谱,但既然老王投了北洋,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从此以后我是贼、他是官,该干就干、该杀就杀,一切听从蓝司令吩咐,老子绝不拉胯。”

遥远的什么地方传过来一两声雄鸡的啼叫,长夜即将结束,黎明已经到来,蓝天蔚双眼一亮,拉住樊钟秀的手说:“我们不是贼!樊兄弟,现在你还不是我们的同志,但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像你这样真正的豪杰之士一定会明白成为我们红军的同志意味着什么,而你不久以后也一定会成为红军的一份子。红军不是贼,正相反我们是要消灭民贼的,要改变这个驱民为贼的世道。”

冯霖站在一旁,满脸微笑:“红军的行动已经开始了,我们要彻底统一豫西的所有反袁武装。就像书记长说的那样,对待同志要如春风一般和煦,对待敌人则要如同严冬那样酷烈,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对待敌人绝不留情!”

蓝天蔚手指地上一张河南军用地图的一角,对樊钟秀说:“红军整编豫西武力,是要软硬兼施的,我们不排除使用武力来进行整顿!整顿的同时,还要肃清反革命,一月以后,我们就要再度奔袭京汉线,阻冯东援,樊兄弟可以再好好考虑考虑,是否要成为红军的一份子。”

樊钟秀越听越是心惊,肃清反革命?肃反!樊钟秀既然决定加入豫西红军,那他对社会党的历史当然也提前做过一点功课和了解,肃反意味着什么,樊钟秀可是一清二楚。

大战之前竟然要进行肃反吗?这不会弄巧成拙吗?

蓝司令,你这个肃反的时机可选的很要命啊!

第六十章 礼送出境

七月的艳阳照射着太姥山山区,一队队短衫赤旗的福建红军战士正循着李白曾走过的天姥石洞闯入幽林。在山谷之间,是一连串幽深的洞穴连接在一起,山风与海风同时吹过,战士们时而蹲俯攀爬,时而屏息挤身……

站在山巅,放眼望去,险峰峥嵘万状,群山踩在脚下,山海一体,斜阳之外,金色光芒洒向碧海,远方的大嵛山岛在斑斓云影之中,也显得巍峨雄立,清澈的天湖,宽阔的草场,无边的大海,还有蔚蓝的天空,共同构成一幕壮丽的奇观。

清凉的海风吹过,华南野战军第二独立旅旅长萧楚女拂去额上的汗水和尘土,眼前的参天林木没有阻碍福建红军的继续前进,也没有打消战士们奋勇向上的战斗热情。

华南野第二独立旅上下,包括萧楚女和他的副手恽代英在内的全体指战员,都对红军荡平浙南的任务充满了全胜的信心。

又是一队头戴草帽、打短衫的战士,飞跃翻过山坡,恽代英难以按捺住少年人特有的那股子兴奋劲儿,欢呼雀跃道:“我们的战士真勇猛、真敏捷,虽汉阳英烈不能媲美!”

辛亥年时恽代英曾跟随萧楚女一起参与过阳夏保卫战,当时守卫汉阳的革命军虽然在兵器兵力上都处于下风,而且无论是黎元洪还是黄兴的指挥,均不能算作高明,但彼时革命军人高昂的战斗热情却给年少的恽代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萧楚女也还记得那时的种种画面。

那是1911年的深秋,是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个月,清军向武汉的革命军发动进攻,先是攻陷了汉口,又移兵包围汉阳,革命军为着保卫汉阳发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攻,汉阳城头硝烟浓重,火光冲天。在清军连日进攻之下,因为寡不敌众,汉阳守军伤亡惨重,炮声也渐渐稀疏,那时候正是萧楚女亲自冲上炮台点燃了大炮,将飞扑上城的北洋官兵击退。

“萧秋哥,这一次我们一定要革命到底。”

萧楚女生在汉阳城外鹦鹉洲一间简陋的木屋里,早年丧父随母亲在鹦鹉洲靠捡拾树皮木屑为生,靠在店家跑堂时忙里偷闲学会认字,还抓紧时间读书看报,学习了文化。

他在湖北、江西和安徽不少沿江城市谋生,对中国老百姓生活上受到的压迫与剥削有特别洞见的认识,对工农大众也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还需要千千万万个爱国烈士去用鲜血来拯救。

萧楚女低声说:“我们要像蜡烛一般,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辛亥革命不彻底,是失败了,那么我们就再来一次,这一次在书记长领导下,我们一定成功!”

穿行在山谷间的红军战士士气又沸腾了起来,浙江一省原在光复会陶成章的控制下,但光复军倾巢而出协助红军解放苏州之余,也给了浙军中部分反动派以可乘之机,浙南相当一部分地区也有土豪劣绅召集团防起兵叛乱,在浙南的金华、衢州一带造成了很大动乱。

浙军中还有一位不甘寂寞的老将,也趁着光复军北上的机会在宁波勾结北洋,发起了叛乱,此人就是辛亥年时北伐军浙军支队的支队长朱瑞。

辛亥年时浙江方面派遣了以浙军第四十一协第八十一标、第八十二标第一营等部分队组成的援宁浙军支队,共3000人的部队,参加北伐,立下了不少革命功勋,也堪称为民国的开国元勋。

但朱瑞在光复南京之役时表现很差,在当时就遭到了林淮唐的严厉惩罚。后来林淮唐率领北伐军主力继续北伐山东,浙军支队多数精锐也被编入北伐主力当中,朱瑞则被林淮唐留在南京交给了同盟会方面处置。

同盟会和光复会都没有对朱瑞做什么严格的惩处,南北议和达成以后,朱瑞就返回浙江几经活动,谋取到了一个宁波军政分府交通处长的官职。他不甘寂寞,但也一直苦于不能获得兵权,解放战争爆发以后浙军主力以光复军名义北上参战,后方空虚,袁世凯又希望能够在华南一带社会党的大本营中插入一根楔子,因此才通过种种人脉关系,竭力活动浙军内部一部分野心家参与叛乱。

光复会在浙江的统治本来就很松散,就连名义上的都督都还是汤寿潜这个立宪派人物,所以朱瑞私下的串联活动非常顺利。在北洋政府大批金援的帮助下,他几乎没废什么功夫就成功腐化了驻守宁波港口的大部分士兵,并在南北两军鏖战正急的关键时刻发起叛乱,迎接北洋海军舰队入驻宁波。

北洋军新建的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也在海军帮助下运抵宁波,很快就帮助朱瑞控制了局面,并使浙东、浙南的叛乱武装迅速连成一片,在红军的华南后方大本营造成了一个东西纵横数百里的广阔“白区”。

北洋军新建陆军第四混成旅的旅长臧致平和参谋长杨化昭,都是北洋团体的中坚骨干,臧致平以勇猛善战而闻名,杨化昭则是一名足智多谋、相当称职的参谋人员。

臧致平、杨化昭的名气在后世,虽然不比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响亮,但其实也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不容忽视的战将之一。在另一个历史的民国二十年代,所谓的“臧杨”部队,曾一度纵横于闽、赣、浙三省地带,不仅连连挫败孙传芳,而且还一度成为孙中山的重要盟友,他们比起北洋军其他部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行军能力较强,而且很善于打山地战和运动战。

当浙东南叛乱和臧、杨第四混成旅由海路抵达宁波的消息,传到华南野战军司令部时,华南野的主力正由方声洞亲自指挥,多数都集结在广东省内,福建和浙江方面突然出现的重大危机,确实一度打乱了华南野的整个战略部署。

现在在闽浙边上,华南野仅有萧楚女、恽代英之第三独立旅在活动,他们面临的任务很重,不仅要扫平浙东南的土豪叛乱,而且还必须要战胜和消灭北洋军“臧杨部队”这支劲旅。

但萧楚女的眼中却充满信心。

因为第三独立旅的背后,就是社会党最巩固的根据地之一——福建。

辛亥年的海珠亭惨案,阻止了社会党人夺取广东的努力,但也促使了社会党武装的大举入闽。后来林淮唐虽然率领北伐军离开广东、福建一带,但是福建省中最富庶的闽南一带,却为社会党人完全控制住了,包括福建省都督府名义上的领导人郑祖荫,也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公开的社会党党员。

在福建省内,唯一一个不属于社会党的力量就是许崇智的闽军第一师系统,除此以外,包括都督府在内整个福建,实际上都完全被社会党人控制着。

“五月风暴”时,福州、厦门和泉州都发生了工人纠察队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反行动。但福建省内的国民党人,其实大多数都受郑祖荫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不公开身份的社会党党员,所以福建省的镇反规模很小,死的人也非常少。

福州工会组织的武装纠察队一度包围了闽军的总司令部,但许崇智或许是审时度势,明白闽军在福建的力量根本动摇不了社会党雄厚的实力,所以他手上虽然握着不少枪杆子,却没有依靠部队去对抗工人武装,而是选择了在郑祖荫的担保下,缴械出洋。

福建省内大多数的国民党死忠,都做出了和许崇智相同的选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本来就都集中在福州,当时郑祖荫先在福建都督府官署内设宴招待了惊魂未定的二百多名福建国民党党部骨干,向他们发表了一番相当诚恳的演说。

郑祖荫当时亲手交给了许崇智出洋路费一千元,其余的国民党骨干,科长级别以上者,郑祖荫也都发给他们二百元路费,其余人等则各送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的路费。第二天郑祖荫就用两节铁皮车厢,把这两百多名国民党铁杆死忠送到厦门,并由一艘华南海运公司的客轮礼送日本。

这就是郑祖荫的“礼送出境”政策。

第六十一章 宗族

社会党人对福建都督府方面“礼送出境”的做法,自然抱有微词,但郑祖荫能够率领福建剩下的国民党左翼分子,全部以个人身份重新加入社会党党籍,态度又远比廖仲恺还要来得积极。

华南特委方面,也就谅解了郑祖荫的选择。

但郑祖荫单方面的自我检讨,还是必不可少。在今后,郑祖荫如果还要继续成为更加合格的社会党人,那他当然也就不应该再做出这样未获得中央执委会认可的单方面行动。

“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我们社会党人也要有这样的精神。”

闽浙之间的山路虽然不比闽赣间崎岖,但同样艰阻难行。特别是沿途的山村、兵站、据点多为土豪劣绅的武装所占据,他们到处制造着红军是“闽匪”,将要北上“洗浙”、“屠浙”的谣言,又进一步给华南野第三独立旅的行动制造了很大困难。

密林之中,树木参天,峡谷之间,水流哗哗不止,红军战士们就在这崎途之中飞速前行,长期体育竞赛中锻炼出来的强健体魄和敏捷身手,又一次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恽代英也想到了林淮唐一直提倡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感叹说:“平日里我总反感党委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以为妨碍了政治学习,有时候还要占用到同志们的休息时间。但现在看来,这做法确实很有其效果。”

第三独立旅很快就穿过了闽浙两省交界处的边境,并飞快朝着仙霞关一带挺进。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地当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号称是入闽咽喉和两浙锁钥,隘路周围百里为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明末清初,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拟据仙霞之险阻击清兵,后因明将郑芝龙秘密降清,清军遂从浙越关入闽,攻灭南明隆武政权。

五十年前,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和侍王李世贤也都曾经走过这条山路。

夜色渐近,徐徐的晚风变成了凶猛的狂飙,愤怒地从峡谷中刮过。高大的树木都在这风暴的狂袭下,弯下了腰,枝断叶飞,发出恐怖的吼声。那滚滚不尽的乌云,因为饱含着雨水,显得特别浓重,铺天盖地的翻卷过来,仿佛要把世界埋进黑色的深渊里一般,没一会儿便吞没了所有的山峰。

随着几阵闪电,一连串霹雳打落在山谷之中,发出骇人的轰响,群山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山崩地裂般的回声。子弹般的雨点“啪!啪!”地从浓云中穿射下来,接着就变成了倾盆大雨。

闪电不断地掣击,雷声不断地轰鸣,在劈裂浓云的电光里,又不断地显露出巍峨的山影。风仗雨势,雨借风威,就这样翻江倒海地下了将近一个小时。

暴风雨像一头狂奔乱蹦的猛兽:在怒吼咆哮一阵之后,终于疲累了,突然静止下来,收敛了它的威势。月亮也如同行驶在云海中的孤舟,不时地透过云隙,向山谷间洒下淡淡的银辉。

一支规模不大的先头部队出了峡谷,他们继续向北走出不远,就是红军准备强渡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水量不大,但切断了山谷往另一头奔流而去,夜间的大雨也破坏了原有的渡口,加强了流速,使得湍急的水流势如万马奔腾,激起很大的喧哗声。

和远方的雷声混在一处,便合成无尽的声浪。

“原地休息,准备渡河……”

第三独立旅旅长萧楚女命令部队原地休息,并派一个侦察连到河岸边侦察敌情。听到原地休息的命令以后,红军战士们都立即蹲在泥泞中,由于过分疲劳,他们连一块能垫屁股的石头都没有,径直躺在泥坑中闭目养神。

雨后,变得更加清凉干净的月光,直直照射着疲累中也令行禁止的红军队伍,战士们的斗笠和草帽下面都戴着一顶灰青色的八角军帽,军帽正中间红色的五角星瓷徽经雨水一淋,更显出灿烂夺目的红光。

在这顶风冒雨、露宿荒野的战争中,竹编的斗笠就是红军的房屋,防水的油布雨伞就是红军的帐篷,那顶八角军帽,还有镶嵌在上面的五角星,则是红军的家。

河流还在发出湍急的咆哮声,萧楚女在等待侦察连汇报情况之前也召开了一场支部会议。他和恽代英都是党务出身的军事干部,所以特别重视发扬党委会议的民主精神。

“敌人在浙东南力量很强大,我们要怎么打?方总要求我们把战争打到外线去,尽量使战场保持在浙江省境内,这也是一桩很困难的任务。”

第三独立旅的指战员们各自提出建议,大家在出发以前都做不少调查,有人提出红军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宁波,只要消灭朱瑞和“臧杨部队”,剩下的土豪武装便成不了大的气候。

但恽代英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从福建直捣宁波,路途遥远也就算了,沿途结寨的土豪武装数量又多,一旦稍有不慎,第三独立旅就要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萧楚女不能迅速做出判断的时候,第三独立旅参谋长胡公冕提出很重要的观点。胡公冕是浙江本地人,他老家在永嘉,所以很了解浙东一带的地理人文,辛亥年时他参加过浙军的北伐支队,光复南京以后就直接参加了社会党的武装。

胡公冕断然道:“浙东的青田、温溪、乐清、瑞安、平阳等地阶级矛盾都比较激烈,而且当地有不少很受到光复会影响的会党组织。会党虽然是流氓无产者的团体,但他们和土豪劣绅的利益、立场并不一致,是能够为红军所争取到的。而且流氓无产者经过足够的整顿和训练,也是可以向合格革命者转化的。现在浙南是一个红白双方激烈争夺的大棋盘,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军事方面,而应当要发扬政治上的眼光,采取放手发动群众的办法能扭转局面。”

早在解放战争刚刚爆发时,林淮唐就提出过这场战争红军的一大重要宗旨,那就是要彻底的放手发动群众,依靠进步群众的力量来彻底摧毁反动势力。

胡公冕的话让萧楚女眼前一亮,困难的局势好像顿时起了很大变化。

胡公冕接着说:“独立旅应当以一支部队主动前出,做出威胁宁波的态势,用以牵制北洋的臧杨混成旅。余下部队,则要分成若干支队,配置可靠的政治干部,迅速分散到浙南各县乡村地带做政治攻势,我们要控制粮仓、开放监狱、打击敌人、发动群众,一面消化掉受光复会影响的浙南会党组织,一面迅速建立起社会党领导下的各级基层组织。

这样浙南的攻守之势就会迅速转变,除了瑞安、黄岩、仙居、青田、缙云等县以外,临海、仙居、天台、东阳、宁海等县,据我所知,本来也有一些农民和联庄会武装,这都是红军能够争取的力量。”

首节 上一节 24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