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68节

在刀子真的砍下去以前,可能就算在座的许多中央委员们,都只会觉得林淮唐口中的“消灭地主”,意义不过和孙中山口中的“平均地权”一样罢了。

林淮唐微微甩了甩头,将这些“不良”想法从脑海里都甩了出去。至少刀子真砍下去以前,一大的所有同志们,总还是会有一段和谐亲密的合作时期。

林淮唐已经把他对中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向在座委员们和盘托出。很显然,林淮唐提出的这一方案是他处心积虑的预谋已久,绝非为了应对“复员战争”而临时提出来的应变之法。

“这一揽子方案,说不定今后就是民国的立国之基。”

“但是……”姚雨平又提出来另外一个问题,“废灶兴垦、滩涂垦屯、国营农场、初级合作社……这些政策,都只能用来解决基层复员官兵的生活着落问题。但更高一些级别的士官、军官们,说实话,诸君同志,我认为这些士官、军官才是革命军最重要的财富,我们难道要安置他们也去江北种田呢?不是说我觉得种田就怎么怎么不好,而是大家难道认为安置去种田,真能吸引到这些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军官吗?”

刘师复也说:“士云先生说得很对,革命军的中坚军官,多数有较优越的家庭出身,他们不可能抛弃家庭于不顾,跑到江北来当几年农民的。如果我们招徕军官,跟人家说同我们社会党走呀,同我们去江北种地去呀,人家恐把社会党当成傻子看待,宁可失业赋闲在家,也未必愿意跟我们走的。”

“不错,这点我们也要承认到,革命军官和普通革命官兵的经济要求是不同的。”

林淮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革命官兵来说,能够得到一块土地或者得到比较稳定的谋生途径,就属于比较满足了。但对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家庭经济基础又比较好的革命军官来说,光是一块土地和稳定的低收入,可能还比不过他们直接回老家的待遇好。”

姚雨平也提道:“书记长,据我所知,留守府方面也不是没有做过保持革命势力的考虑。克公将所有遣散部队中的优秀军官及精良武器,很多都集中到了第八师。这个师从从师长以下至营连长,都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同盟会会员。然而,克公一方面号召爱国退伍,一方面又招兵充实第八师基干部队,就引起很多人思想上的混乱,闹出许多兵变,结果,留守府被迫停止充实第八师,并将招兵的团长何遂撤职。”

“何遂?”林时爽问道,“何叙甫吗?”

姚雨平略感奇怪的答道:“不错,何遂表字叙甫,林书记怎么知道?”

林时爽苦笑道:“叙甫是我老乡啊,君汉,你还记得他吗?福建武备学堂的何叙甫,他和林觉民、陈更新、方声洞几个人以前常在一起活动。对了,何遂加入同盟会,还是由方声洞介绍的呢。”

何遂是福建武备学堂的学生,但是后来没有像林淮唐他们那样去日本留学,而是去了保定军校读书,与李济深、何贯中也是朋友。

武昌起义刚刚爆发的时候,何遂是吴禄贞的参谋,帮助吴禄贞策划了滦州兵谏与燕晋联军计划。可惜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以后,第六镇中的革命势力土崩瓦解,何遂只好前往南京投奔临时政府。

林淮唐稍微回忆了一下,隐隐约约想起了何遂这个人的模样来。清末民初这段时间,福州这群青年人的关系网络还真是相当发达,几乎可说是遍布南北新军了哩。

第十五章 复员战争(八)

“何遂是我们的朋友,这一点,阿文,我想何遂是可以通过方声涛的关系争取过来的。”

黄兴并非完全对袁世凯没有警惕,只是我们的克强先生实在太习惯向现实情况作出妥协。本来南京留守府是计划通过大裁军做精兵简政、汰弱留强,将革命军中的精干军官和战士全都集中到第八师来,打造一支王牌部队。

但结果是这个计划一遭到反动派的舆论攻击,黄兴就退缩了;这个计划在革命军中引发一部分被裁撤兵士的不满后,黄兴就放弃了。

如此妥协,又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何遂负责第八师的招兵工作,他手上应该有南方各省革命军精锐士官的名单资料。”姚雨平提出来说道,“书记长是希望争取到何遂的帮助?但我们光是安置华东野战军、华南野战军自己的基层复员官兵,花费就极其巨大,如何能够再承担起安置一批精锐士官、军官的费用?”

何遂为南京留守府招募到的这批军士官,清一色都是毕业于各省专业军官学校,乃至于保定军校及日本陆士的军官生,职业素养是可以信赖的。

而且何遂还从中专门挑选了在辛亥革命以前就参加了同盟会的人员,革命意志最起码也比一般人要强。

就算考虑到这批军官生是同盟会的中坚分子,革命思想未必就是左倾,也未必就支持如今已和同盟会渐行渐远的社会党,但在林淮唐看来,把这批军官生教育改造为未来革命军队的种子,是要比社会党自己完全从零开始快得多。

林淮唐说:“保定军校、日本陆士……这些学校毕业的军官生,我不敢保证他们一个个军事素养都称得上过硬,但比起咱们军队中许多半路上马的人,至少基础要好很多。又都是些老同盟会,黄兴这么白白将人家裁撤掉,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损失。”

姚雨平则说:“也不尽然如此。南北议和以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军官生,现在已经陆续返回学校恢复学业了。而且据我所知,袁世凯政府已经许诺,南方革命军里的高级将领如果退伍,政府就会资助他们到日本留学深造去。”

林淮唐啧地冷笑一声:“士云啊,这摆明是袁世凯的糖衣炮弹,北洋当然乐见革命军将领纷纷马放南山、归隐山林。说是资助到外国深造留学去,其实说白了不就是一种变相的流放吗?我们不能上北洋的当。”

“但……现在舆论上、政治上,确实袁世凯这种做法很占上风。”

书记局之前内部讨论的时候,林淮唐其实也提过社会党自己办一个军校,用以招揽和安置黄兴裁撤掉的这批军官生。

但问题是此前先锋队时期,林淮唐就已经和他的蒙学老师福建都督郑祖荫,在福州合办过一个福建陆军军官学校,结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当时正是北伐军事戎马倥惚的时候,有志青年多直接参加北伐军,谁会在辛亥革命最火热的时间钻进学校里头呢?另一方面则是福建陆军军官学校这样的名头,实在不能和中央控制的高等军校比吸引力,更不可能和袁世凯现在提出的资助留洋比吸引力。

军官、士官不同于一般革命官兵,一般革命官兵只要能够解决其实际的生活经济问题,就基本上能够拿下来了。军官、士官阶层,要求可就多得多了,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的话,军官、士官阶层的需求最少都要到尊重需求的层次。

一直负责征兵工作的喻培伦,说得很是明白:“如果党中央仿照福建陆军军官学校的先例,在华东大区再开办一个军官学校,招募应该还是能够招募到一批军官生的。毕竟袁世凯不可能满足所有军官生的要求,能去留洋或到保定军校继续学业的人,肯定只是少数。”

林淮唐摊手道:“但毫无疑问,这少数的一批人,又肯定是革命军队中专业技能最过硬、革命意志最坚强的一批人,也是我们党现在必须尽量争取到的一批人。”

姚雨平还提到另外一点:“还有一件事情,现在袁政府对地方各省自行开办军校的事情,指责很严厉,段祺瑞执掌的陆军部正在起草相关的军校组织条例。舆论上正在酝酿风气,好像哪一省自己开办军校,就是哪一省想要割据自雄。”

林淮唐噗嗤笑出声来:“这说得也没有错,据我所知江西李烈钧、云南蔡松坡都在忙着开办本省军校的事情,诸君同志觉着他们是急着建设民国的军事教育事业,还是想着割据自雄呢?”

李烈钧和蔡锷两人,都是地方都督中的强势人物,对于袁世凯政府出台的种种限制都督权力的政策,反对声也最大。

此前黎元洪为迎合袁世凯大权独揽的政治野心,提出了所谓军民分治的问题。他列举革命时期暂时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认为“军人柄政”,“流弊丛生”,主张““将军务、民政,划为二途”。袁世凯对黎元洪这一主张十分赞赏,力图马上付诸实施。

但是,江西都督李烈钧、云南都督蔡锷都率先起来反对。他们通电指出,革命方法本来就分军政、约法、宪政三个时期,革命后的形势要求以“兵权保秩序,以图改革之进行”,因此都督一官,“目前决不能骤废”,“应统揽一省之治权”。

接着,广东都督廖仲恺也通电响应,表示:“非国基大定,宗社党无从煽发,不宜行军民分治。”他在详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问题的长电中,针对袁世凯的隐衷,更进一步提出∶中央应对“各省都督授以军政、财政两权,令其自行裁遣军队,整理财政,先使恢复旧规,然后徐图根本上之计划。断不宜大举借款,思以财政权操纵各省”。

为了反抗袁世凯的控制,他们不仅公开活动各省都督,共同抵制“军民分治”,而且秘密联络南方各省,企图建立应变联盟。

据熊克武透露,李烈钧就曾密电四川代理都督胡景伊、民政长张培爵说:“诸君……皆为创造民国巨子,敢请输诚联络,结一最稳健之政治、军事团体,对于中央为一致之进行。如政府能以国利民福为前提,则维持拥护,互相协助;如政府夹有私心,藉统一之名,施专制之实,亦惟有群起力争,实行匡正。总以地方监助政府,不使政府操纵地方,庶不失权外人,复陷专制,种种险象,或可消弭。”

对李蔡等人这一正确立场,林淮唐也采取了坚定支持的态度。他先是通过郑祖荫发表了二人的联名通电,说:“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本来不成问题,不过反对者藉此肆其鼓簧。……盖须相因而行,不能执一。民权为天经地义,专制恶风,断难久存于二十世纪。”

接着林淮唐又为解决军人执权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倡导国民大会的主张。李烈钧和蔡锷本来均不赞成召集无门槛、无条件的国民大会,现在也因为袁世凯的压力,相继发表了支持的通电,倒让林淮唐一时间摆脱了此前被十多位都督一起骂的囧状。

林淮唐笑道:“我们照顾陆军部的面子,可以不直接使用军官学校这种名字。这本也不重要,难道我们把华东军校改叫做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便培养、安置不了专业技能过硬的军官生了吗?”

林淮唐拍着手,又向众人强调道:“无论有什么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建设军校,依旧是我们招揽和安置被裁军官生的一大途径,决不能放弃。”

第十六章 复员战争(九)

社会党对于华东野战军、华南野战军自己系统的复员战士和军官,问题解决还算比较容易。军官无论是安排到军校中继续进修,还是通过农会安排到基层担任村干部,都算是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毕竟野战军系统的军官,都是经过考验的社会党人,其革命品质是值得党信赖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华东野战军、华南野战军自己的复员军人以外,南京留守府裁撤掉的这十万革命军人,在历史、人际上与社会党的系统没有多少瓜葛,其革命品质究竟是否值得林淮唐信赖,这点也不能保证。

所以哪怕目前社会党占领了黄淮海平原的大片地区,而且基层确实极度缺乏干部来掌握政权,林淮唐也不认为可以直接吸收黄兴裁撤掉的这批军官来做干部。

最起码,也还是需要有一个筛选淘汰和教育改造的过程。

即便是久经考验的革命党人,中间可也是由左右派之分的。

“军校还是要建设的,但在华东大区我们不直接使用军事院校的名称,不取其名、而取其实。文统同志,原来委托总工会方面建设的华东大区干部学校校舍,现在建设的怎么样了?”

庄文统回答说:“一切顺利,包括校舍连接码头的五条马路,都建设得很顺利。”

林淮唐点点头道:“我看过校舍的图纸,好像学校是五条新马路围起来的吧?那这样,我们考虑不刺激到袁世凯,便不用正式的干部院校、军事院校名称,这所干部学校可以先叫做五角场职业技术学院。”

庄文统哑然失笑:“五角场吗?也挺贴合。那军校呢?就在五角场的对面,靠近五条马路和码头的交汇处。”

“军校,既然在五马路的路口,就先叫五道口体育学院吧。”

学校的名称叫什么,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学校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林淮唐自嘲道:“我们搞这样几个校名,肯定是要被后世笑话的。但暂时无法,为政治影响考虑,还是这样办比较好。我们在实质问题上要同袁世凯做最坚决的斗争,不能妥协半步,但像这种无足轻重的名义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大步退让,来转移北洋反动派的关注重心。”

只是即便如此,就像姚雨平分析的那样,本来社会党自己建设的地方军校,对于比较有才华的军官生来说,吸引力就不可能同保定军校、日本陆士相提并论。现在又改成奇怪的校名,肯定更使外人敬而远之。

林淮唐两手搓在一起,缓缓说道:“社会党短时间内,还无法给这批军校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所以要争取他们站到革命阵营来,就要靠我们的同志下苦功夫来做工作。阿文,你和何遂熟悉,我看没人比你更适合直接领导这项工作。”

苦功夫说得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想要靠苦功夫,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找那批军官谈话、做工作、争取,从各方面来讲,都可谓困难重重。

但林时爽还是迅速答应下来:“行!也请诸君同志放心,争取留守府裁撤的这批军官生,是我们党目前顶重要的工作之一,我绝对会圆满完成,不使同志们失望。”

林时爽还站起来,拍着胸脯保证道:“我向诸君同志保证,至少拿下百分之五十!拿不下来的话,就请大家来批评我,到那时候党中央要直接处分我还是怎么样,我都没有怨言。”

来参加扩大会议的众人听着这话,无不为之乍舌,刘师复劝慰道:“差不多得了,差不多得了,倒不必如此。”

林淮唐想了想,还是向林时爽补充一句说:“阿文还是考虑办一个俱乐部之类的,用这种形式联络军官生。总之先拉住他们,不要使其短时间内回乡,否则人一回乡或去北京或留洋,我们再想要拉回来,便困难万分。”

林时爽答道:“党的附属组织,现在有农会、有工会,甚至有商会,但是却没有军人协会。我知道君汉一直反感军国民主义的思想,但是依我来看,如今形势要拉住这些军官生,什么俱乐部都没有军人协会好使。大家——大家意见如何?我们应当在非党军人中组织革命军人协会。”

其余委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意见各不一样。出自野战军系统的委员们,当然都赞成这点,而党务、工会和农会系统的委员,则相对便比较反对一些。

林淮唐自己也有些反感军人协会这类组织,毕竟他的根本主张之一就是党指挥军。若军人群体在党的组织以外,还有一个自己的非党组织,林淮唐便有些忧虑这将埋下军人势力脱缰失控的危险。

林淮唐是很少犹豫的,但这一次他还是犹豫道:“组织非党的军人协会?我持反对观点。”

“那么……”林时爽说,“就由扩大会议来表决吧?”

林淮唐见状,还是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道:“社会党的革命政策中包括了由党指挥军队这一点,若在党的领导以外,又创建了一个军人协会的领导,双重领导机制,我很担心今后会不会造成种种矛盾与对立。我赞成扩大会议来表决这个问题……但我自己是持反对意见的。”

林淮唐第一个把手放在桌面上,示意反对。接着林时爽首先举起了手来,而后其余与会的中执委和中央委员,也一个一个参与了举手表决。

林时爽朝台下略略扫了一眼,说:“君汉,看来多数人的意见支持我的主张。”

“我尊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按你的主张来。”林淮唐默然回答道。

林淮唐自己是比较反对创建非党的军人协会的,但他之前既然已经表态过,今后将尊重社会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就不再坚持己见。

或许很多时候自己坚持的主张,也未必就是正确的答案?

社会党不能永远依附在林淮唐个人的羽翼之后,党需要自己的成长,而成长,就注定违逆其造父。

林淮唐并不希望由神来指导中国革命,哪怕他自己是确确实实带有超乎人类之上的“神性”,但林淮唐绝不因此认为自己有资格成为中国革命说一不二且永远正确的神祇。

林淮唐……他更希望见到的是诸神的时代,人人如龙,亦或是六亿神州尽舜尧。

为了体现社会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所以会议的部分描写确实有些冗长,所谓文山会海可能就是如此情况下诞生的吧,后面我会设法想想其他描述方式,看看如何折中民主集中制的描写和网文对主角个人戏份更多一些的强调。

也感谢读者们的支持,求一下月票和推荐票了!

首节 上一节 16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