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5节

但林淮唐自己是知道的,三座围屋,二百人枪,他一个人至少就能搞定一半,战斗本来是无需要这样艰苦,无需要这样伤亡的。

谭嗣同可以说“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自嗣同始”,康有为却不能说“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自嗣同始”。

现在林淮唐是谭嗣同,还是康有为呢?

和林淮唐一起留在山头上的林时爽,好像感觉到了什么。

他抚住林淮唐的后背,说道:“君汉在后方压阵,使革命军心安定;于兹起到的作用,要十倍于君汉一身技击武术的威力。”

起义队伍还是成纵队继续冲击着敌人的阵地,草地上还拉散着浓郁的雾气和硝烟白茫茫一片。战士们的钢枪在早晨太阳的照射下,反耀出一条光泽的直线往前延伸。

队员们高声呐喊起同盟会的口号,声浪拍打若惊涛,在驱逐鞑虏的咆哮声中逼近南口镇。

人头和步枪起起伏伏,衣服、裤子、草鞋,都形成纵队直直向前滚动,直到受伤或者成为一具尸体才暂停他们的步伐。

轰隆隆的炮火放出一连串闪亮的圆球,接着急速下坠,隆隆巨响后,碎片、泥土劈头盖脸地向四面八方散落。

客家围屋是被洋铁炮炸得支离破碎,连方声洞的脸上都沾满黑灰色的烟尘,他在左脸豁口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道纵向的大伤疤,刚巧不巧交汇成一个十字。

两个大队这次没有一开始就将近百人的兵力,全部投入一线战斗。

方声洞听从了中队委萧枳的建议,采取了纵队的突击队形,而且对于具体的突击动作也有了波次的划分。

其实这本来都是军官学校上非常基础的战术常识,但无奈先锋队的队伍里,偏偏就是缺少一个足够硬牌、足够可靠的军官生。

一大队大队长陈更新的长门炮术学校履历,已经是众人中最高一等。

再其次,居然就是林淮唐和林时爽的成城学校这一野鸡军校肄业学历了……

先锋队在枪炮武器和战斗热情上,对围屋里激烈反抗的少量巡防营和二百多名乡勇壮丁,都有很大优势。

可付出不小伤亡,战斗还是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林淮唐也深知这是因为起义队伍缺乏可靠军官的缘故。

同盟会里那么多日本陆士的毕业生,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黄花岗七十二志士里居然就没凑上一个!

林淮唐咬牙切齿,已做好了带调动一大队、二大队闲置兵力进行总攻的作战决心。

但这时候……

一件让众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了三座围屋面前的僵局。

先锋队左面最小的那座围屋——蔡屋,房顶上缓缓升起了一面旗帜:一面蓝色的旗面上,被画了横纵各两道白线,形成一个“井”字图案。

“井字旗?!是克公设计的同盟会会旗井字旗!”

最左面那栋围屋突然调转枪头,屋上的壮丁都改换了方向,一时间土枪土炮的火力全向中间的曹屋、赖屋两座客家围屋倾斜过来。

第二十三章 revolutionary party

粤东北田野山峦的寂静与安定,都被一阵激烈的枪炮声打破。狂风吹进了群山之中,在山峰和沟谷间尖利地呼啸着,似乎把覆盖着绿植青草的岩石都吹裂开。

天气炎热,风里都带着一股让人焦躁不安的热气,先锋队队员均脱掉了皮鞋、布鞋,换上了简易轻便又凉快的草鞋。

草鞋用藤蔓编成,是四大队大队长庄文统在大山里,手把手教着众人编成的。

一双双草鞋踏过了南口镇前的土地,冲到了客家围屋下面。薄薄一道木墙根本挡不住队员们的纵队冲击,方声洞、张云逸率先带队翻墙突破,使得战斗进入了巷战阶段。

清兵和南口镇的乡勇都只有土墙和长管洋枪,不像先锋队那样还装备了大量手枪,一旦进入巷战、近战阶段,优势立即易手。

左面响起的枪声,也给了方声洞一个意外之喜:

“怎么还有友军?总队长真会用兵!这是哪里来的一支伏兵?”

最左面的那座客家围屋,在南口镇上一般被老百姓呼为“蔡屋”。倒不是因为聚居此围屋的人都姓蔡,而是因为投资修建这座蔡屋的主人,是一位从印度回国的蔡姓华侨。

围屋上有很多观察孔和枪眼,供人攻击,土墙齐放后,十几发子弹就噼里啪啦地打进曹屋、赖屋中。

驻在南口镇的清军巡防营最是吃惊,他们都知道在广州那些地方,经常有革命党人和新军联络叛变的事情,一旦遭到友军的暗算袭击,便断定这一定是遭到革党“运动”的叛兵。

“蔡屋的人和革党勾结!”

“蔡屋被革命党运动了?”

“这他妈是土匪!”

……

曹家的围屋里局势乱成了一锅粥,审时度势的防营士兵发挥了清军传统艺能,赶在战况变得彻底不可收拾以前,率先向身后放枪

“兄弟们转进咯!”

林淮唐从山上的制高点望见南口镇防营正向东北方位溃逃,露出胜算在握的笑容:“剩下的事情就交给陈更新吧!”

林时爽指着山下蔡屋方向说:“蔡屋升起的旗帜,是黄兴先生河和廖仲恺早年设计的同盟会会旗……怎么会出现在梅县?”

“等我们进了南口镇,自然知晓原因。”

当年设计同盟会会旗的时候,孙中山坚持以他故交陆皓东的青天白日旗为会旗,黄兴则认为青天白日旗太过单调、朴素,又与日本国旗相似,有日本并华的嫌疑,主张以蓝白底色的井字旗为会旗。

但孙先生坚持己见,黄兴力争不得,双方大吵一场,甚至发展到了黄兴誓言要脱离同盟会籍的地步。

最终是章太炎从中调和,才缓解了两人的会旗之争——章炳麟先生自是不会知道,以后他自己又将被孙中山、黄兴二人联手赶出同盟会。

林淮唐分析道:“升井字旗的人,一定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同盟会中多粤省人士,也不乏客家人,同盟会会计部部长谢良牧和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渊公都是梅县人,在这里遇到同盟会的同志、朋友,想来也并不奇怪。”

陈更新带领一大队已经迂回穿插到了南口镇的东面,登上黄羌坝,居高临下同时控制住了黄羌坝南北两侧的两条山路

北面,陈更新派了十几名队员带长枪八支,迅速占领了佛光寺,以寺庙为阵地扼守山口;南面,陈更新留七名队员五条枪守黄羌坝,自己带着剩下的人马下山到石角里,彻底堵住了南口镇溃兵逃往梅县县城的道路。

陈更新行动灵活快速,更令林淮唐称赞的是他自主判断能力很强,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系列的战术指挥和部署,下决断的速度又非常很快,可说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战术军官。

驻扎在南口镇上的少量防营溃逃以后,曹屋、赖屋两家本地的大宗族,陆续也有数十人跟随巡防营向东准备逃去县城。

这些人仓皇逃窜时,一路上丢盔弃甲,不少人连枪支都扔掉了,又一头撞进陈更新的预设阵地中,自然遭致毁灭性的打击,霎时间全都做了俘虏。

两座坚固的客家围屋,则被方声洞和庄文统分别带人攻破占领。方声洞随即在曹屋上空升起了先锋队的红黑旗——这面旗帜是由林淮唐暂定的队旗,旗面从中间剖开,分成一个红色的三角和一个黑色的三角。

旗帜是用林淮唐的衬衣做成,草陋而简朴,此刻迎风飘扬,猎猎作响,在日光下映照出鲜血和硝烟的味道,使先锋队队员们都自然仰望起它。

“而今迈步从头越!”

林淮唐带着林时爽、喻培伦等人,除留下大炮依旧在镇外的山坡制高点上警戒外,他算是带着二大队剩下的所有人走到蔡家围屋前打出一面白旗。

“先生——先生是我会中人否?”

嘎吱一声,围屋上的一处枪眼松动了好几下,最后被里面人直接取下数块活动的砖石,从中探出人头来,用英文张望叫喊道:“RevolutionaryParty(革命党)?RevolutionaryParty(革命党)?”

林淮唐听到这一嘴印度咖喱味的英文,笑了笑回道:“先生是在南洋、印度经商留学吗?我们正是RevolutionaryParty!在下兴亚复汉先锋队总队长林淮唐,不知道先生如何称呼?”

又过了一会儿,好几个壮丁拿木桩从里面将封死的蔡屋大门撞开,一个梳着中分头、脸上擦了雪花粉的年轻人就张开双臂飞冲出来。

他穿着件南洋常见的大花衬衫,着短裤和橡胶底靴子,没有留猪尾巴辫发,一望可知是个海外归来的华侨小开。

“君是林淮唐?我在报上早听得君之大名了!月前广州黄花岗起义,听闻君七进七出,杀清吏、闯租界,惹得英日两国公使向朝廷发公文捉拿你,摄政王载沣亲自下旨,在全国通缉林君,如此大名,谁人不知?

今日有幸一见,幸会三生!”

林淮唐稍稍吃了一惊,他带着众人离开广州以后,再没有经过大的城市,也没有渠道接触过报纸之类的信息渠道,还不知道自从广州起义以后,英国、日本两国公使直接出面要求统计自己,已使林淮唐三个字在全国暴得大名。

“能劳动摄政王亲自下旨通缉,亦是鄙人大大的荣幸……先生是同盟会中人吗?请问如何称呼?”

“我嘛?我在印度加尔各答入过同盟会,可惜始终没有收到什么活动命令,只好听家父要求,回乡经商。唉!结果是我被汇丰银行坑害,买了一大堆坑钱的橡胶股票,去年一场股灾下来血本无归,这才只好到梅县老家来买地置产,做起了种田的营生。”

第二十四章 橡胶股票

庆祝收藏达到400,加更一章,大家gkd数据搞起来,宇文好把存稿发掉

近代以来,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制品的生产也走上了繁荣之路。橡胶的价格随着其需求量扩大而不断上涨,在英国,1910年4月的价格高峰期甚至出现橡胶每磅十二先令五便士的记录,而当时橡胶生产成本仅为18便士,价格即使加上充分的利润也不过每磅二至三先令左右。

在价格和需求推动之下,世界各地的橡胶产业公司不断成立并发行股票。受此影响,上海的金融市场也开始热炒橡胶股票,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大清股民人人疯狂。

当时,位高权重的上海“会审公廨”法官关桐之,也要到处走关系才能买到一点儿橡胶公司的原始股。他30两银子买一股,买来就涨,很快涨到每股90多两。许多外国人知道关桐之手里有股票,就常常拿着支票簿,盯着关桐之,等着他卖股票,关只要肯卖,外国人马上签字购买。

清朝的上海橡胶资本市场吸纳着世界资金,更是吸纳着中国各个角落里的资金,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运动。

1910年6月,就在股民疯狂到顶峰之时,作为最大消费国的美国,突然宣布了货币紧缩政策。迅雷不及掩耳之间,国际橡胶价格接连大跳水,上海股市如冰山遇熔岩,迅速蒸发,全面崩溃。

先得消息的外资银行立即收缩银根,收回贷款,使得上海等地本土钱庄纷纷倒闭。7月22日,正元、谦余、兆康三家钱庄跟着倒闭。这三家钱庄,有一个共同的老板,名叫陈逸卿。

在陈逸卿的资金链中,最大的后台就是川汉铁路公司。川汉铁路公司有三百五十万两现银,也被用来购买橡胶股票,在股灾中一样化为乌有。

“橡胶股票投资,我赔了有上万两之多,唉!这事说来真让人羞愧。”

林时爽又问道:“先生贵姓?”他不记得同盟会在印度加尔各答还有设立分部,但同盟会组织涣散,分支众多,即便真有也并不奇怪。

“免贵姓蔡,蔡绮洪,表字燈途。”

“燈途先生,既然大家都是同盟会会员,事情就好说了。”林淮唐拜谢笑道,“此役若非先生相助,我们要拿下两座围屋,也没有这样容易。”

蔡绮洪连忙让过林淮唐的一拜:

“林君是天下闻名的大革命家,我哪里受得起这样一拜!林君,你是不知道,赖家、曹家两家人,在本地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乡亲们对之早就恨入骨髓,只盼望有一天能快快除掉这个祸根。”

蔡绮洪的打扮看起来非常新潮,给林淮唐一种纨绔小少爷的感觉。

但蔡绮洪说起话来井井有条,特别是提到本地百姓和曹、赖两家土豪的矛盾时,鞭辟入里,立刻就刷新了林淮唐对他的刻板印象。

蔡绮洪说:“曹家是做药材买卖的,赖家则做茶油买卖,这两家垄断了南口镇几乎全部粮油盐药,搞得百货腾贵,较邻县能贵上个三四倍之多。

我回梅县老家买地置产后,本来见本地物价高得过分,就请人到邻近的寻乌、赣州、汕头买货,也是想多开一个杂货铺,平抑平抑本地的物价。

首节 上一节 1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