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41节

可也因此,光复会相当于被林淮唐捆绑到了先锋队和同盟会的革命党激进派阵营上面,共同对抗立宪派。

由于光复会的基本盘,其实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立宪派。所以光复会虽然一时间捡到很大便宜,但作为代价,却是不得不站到了江南立宪派的对立面,这无疑将极大影响到光复会的基本盘,长期来看,其实损失是非常大的。

但目前光复会三巨头里,只有章炳麟一人是比较倾向于和立宪派维持长远的良好关系,甚至不惜将光复会作为立宪派的政治工具。

陶成章和李燮和两人,则更看重现实的政治利益,对和立宪派的长期关系,没有做太深远的考量。

这样,同盟会和先锋队的马日事变善后会议算是圆满落幕。三大协商条件的通过,也标志着同盟会、先锋队、光复会这三大革命党组织,暂时又站到同一战线上,一起反对立宪派妄图垄断南京中央政权的阴谋,并准备合力促成南京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三大协商条件除了先锋队和同盟会各自做出妥协退让的一面,其余如在立宪派控制的苏南一带设立太湖安抚使,还有在上海市政府委员会里排挤立宪派人物,都是三大革命党组织统一战线的一部分。

善后会议结束以后的第二天,在李燮和、汪精卫正式宣誓就职上海的正副市长同时,北伐军驻沪部队、常州农会自卫军、光复会驻沪和驻江阴部队,以及李烈钧率领的赣军,很有默契地同时行动。

这几支军队一起打出“拱卫首都、建立中央”的旗号,分别从江西、皖南、苏南、上海、江北等地,同时向南京进军,形成了三路大军包围金陵的格局。

十二月二十八日当天,林淮唐、孙中山、陶成章三人,在上海市政府成立大会上,站在一处,一并握手,又在新闻记者的照相机下,留下了一幕极具象征色彩的画面。

这一期先锋队机关报《观察日报》的头条标题,便是——革命党的统一战线。

在三路大军的包围下,江苏都督程德全和江苏省议会议长张謇,都放弃了继续跳梁的打算,联名发出通电,表示欢迎孙中山先生、林淮唐先生、陶成章先生等人,一起莅临南京,建设中央政府!

12月29日,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十七省,四十五人,华侨二名代表列席),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首先,将头天夜晚预备会投票揭晓,计有候选资格者四人∶孙中山、黎元洪、林淮唐、黄兴。

但林淮唐在上海时,便已经公开通电全国,表示他在海珠亭事件时,就已经宣布下野,如今更不便参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为表赤诚大公之见,林淮唐单方面在上海宣布了放弃竞选临时大总统的资格。

而后,南京的各省代表会上,便分票于十七省代表,由有南京各省代表会临时议长汤尔和按省份次序逐呼省名,依次投票。开票结果,孙文得十六票,黄兴得一票,孙以超过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当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工农学商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即便是意见很大的立宪派代表程德全、张謇二人,也不得不刻意做出欢笑之态。

代表会又立即作出决议∶各省代表具签名书,交正副议长,欢迎临时大总统来宁。正在三路大军保护下,准备前往南京的孙中山得知当选消息后,立即复电南京各省代表,表示接受。

电文里写道∶

“光复中华,皆我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发无功,竟承选举,何以免当?惟念北方未靖,民国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贵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载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先此数复。

不久后,林淮唐、孙中山和陶成章三人,又各自代表着他们所相对应的革命党组织,分别发出了一封告全国同胞书的电文。

其中林淮唐所发的先锋队告全国同胞书,内容大体如下:……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

……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同胞共鉴之!

求求月票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淮唐到

征集造党以后的党名!可在间帖或评论区里发给我

南方革命党组织的三路大军相继进入金陵城中,或青天白日旗、或黑赤旗、或铁血十八星旗,金戈铁马,交相辉映,革命的军队树立如林,飘扬若羽,昂然之气冲于天际斗牛,阳光普照下,军装革履的青年同志满塞城中。

那种勃发的朝气和生命力,真让人为之握拳赞叹。

街道两旁处处张灯结彩,对两三千年来一直受着“天子”、“君父”一类欺骗的中国人民来说,共和的旗帜实在令人一新耳目。

南方各省代表,还有南京城内军民上万余人,都聚集在督府门前庆贺。金陵四面城门,还有约数万人举行提灯游行,南京的气象是色舞眉飞,到处是相互庆祝的声音,所有各商铺居民无不预备香花灯烛,以争迎迓。总统府内,均用五色电灯,排成花样,其光采焕然一新,虽白叟黄童,无不共称中华民国万岁。

至于海外侨胞,则是自临时大总统的选举结果出现以后,南洋、澳洲、欧美各地贺电,为日盈尺,简直数不胜数,令人称奇。

临时政府的框架,算是搭建了起来,革命的进程,抑或北伐军的军事行动,林淮唐也相信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种情况下,他是完全愿意暂时搁置矛盾,与同盟会、光复会一起联手,压制压制立宪派的。

1911年12月31日,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正式成立之日,林淮唐、孙中山、陶成章等人,也是在这一天孙乘沪宁铁路专用花车抵达南京。

沿途是各路革命军士兵持枪列队相送,送行者还有各团体的群众代表,总计不下万余人。火车徐徐启行,礼炮齐鸣致敬。当日午后五时,车抵南京下关。礼炮雷鸣,军乐齐奏,停泊在长江江面的军舰上也传来了二十一发隆隆的音响。

久已平静的冬日长江,又迎来雷霆般的喝彩声。淘尽千古英雄的江水,又一次沸腾起来,正如它六百年前对朱洪武的迎接,正如它三百年前对郑成功的迎接,也正如它几十年对太平军的迎接,历史重复上演,但这次的结果势必又将比一甲子以前的结果,好得多。

在迎接者中,除各省代表外,也包括了驻南京的各外国领事。英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甚或比利时等国的领事皆在列,列强在华的原则就是共同行动、统一立场,这一立场又极大服从于英国人的东亚利益。

目前来看,英国人对保卫满清的君主制度没有任何兴趣。

本来上个月的时候,日本还曾出面表态过想要支持清廷,但英国旋即表示对中国的共和革命乐见其观,英国表态以后,日本便立刻放弃了对于清廷的支持。

英国人的目的又是什么?连成文宪法都没有的君宪鼻祖国之一,显然对共和革命并无好感,但英国人却从义和团的历史中,对中国可能出现的全民排外思潮非常敏感。

如果列强贸然干涉中国的共和革命,会不会导致义和团式的排外运动再度爆发?那将对英国在扬子江流域的势力范围和利益,都造成致命性的破坏。

忌惮这点,才是英国人不敢贸然插手中国革命的主要原因。

亦由此可见,哪怕义和团从结果上来说,没有给中国带来一点点的进步,它也至少展示了中国人排外的破坏力。

列强真要妄图灭亡中国,将中国宰割为一块彻底的殖民地,那么中国人完全有勇气以全民排外的行动,和外敌来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同归于尽。

真要把中国逼到全民排外的无政府状态,中国的确算是在政治上自杀了,可列强又能得到什么?他们只能得到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废墟和四万万对外国人充满敌意的造反者。

外国领事们大抵都有些不大情愿的模样,可是圆滑的英国人已经首先做出表态,除非那位二愣子的德国凯撒发话,远东的列强外交官们就只能选择跟随英国人,采取一致行动的立场。

火车呼呼作响,白色的烟气为微风吹拂向城门头,旋由南京的省垣铁路与沪宁铁路接轨,林、孙、陶等人仍乘花车入城。

临时大总统府设在南京城内旧两江总督衙门,也就是旧时太平天国的天王府。下午六时,大总统专车抵总督衙门车站,众人即换乘马车由车站去总统府。

至总统府时,刚刚从武昌赶来南京的黄兴,已经率领各省及海陆军代表在此等候已久,连宋教仁也跟在黄兴的一旁。

林淮唐紧随孙中山之后走下马车,他看到穿着一身元帅大礼服的黄兴,终于微笑起来。

“克公……黄花岗一别,仿佛经年!”

依旧穿西装,还打着漂亮领结的宋教仁,赶紧拉了黄兴一把,道:“克强,这便是先锋队的总队长林君汉先生。”

在大总统府前迎接专车的,除了黄兴、宋教仁和各省及海陆军代表以外,还有驻南京各部队团长以上和各机关科长以上的人员,总人数不下百余人。

宋教仁这句话一说,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聚集在了林淮唐身上。

林淮唐身上穿着深灰色的“中山装”,当然现在这套衣服已不可能获得它原本的名字,按此时多数人的称呼,均是把林淮唐身上这套服装称为“中礼服”,倒是与其原名相差不大。

林淮唐在南方时几乎每天都参与劳动,因此皮肤黝黑毫不奇怪。不过他本人面容尚算英俊,身材自然又不用多说,兼顾着高大挺拔与强健的特点,同那身贴身剪裁的中礼服相映成趣,很显出一位青年革命家的英气勃发。

由于在大胜关时受的伤,林淮唐颅顶有一块头发被剃光掉,所以他穿着中礼服之余,又依旧戴一顶大檐军帽,能让人感受到微微几分军人的气质。

林淮唐先是面向众人微微一笑,挥手致意。继而缓步走到黄兴的面前,伸出手来,以略带沉痛的语气,轻声说:“淮唐等黄花岗应死而未死之七十二人,今日能重见华夏之旗光复金陵城头,终于能告慰林觉民等诸多烈士在天之灵。克公,请您告诉我,今日一切,能使黄花岗死难诸君瞑目了吗?”

黄兴好像受到很大触动,他瞳孔放大,久久不能回答林淮唐的问题。

还是宋教仁从旁说道:“中华光复矣,革命成功矣,民国造就矣,从前牺牲之无数革命烈士,终能瞑目,无所遗恨。”

林淮唐却呵的又笑了一声,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爱新觉罗皇室尚盘踞燕京,北洋十万匪兵亦虎视眈眈于黄河,中国国民泰半还未理解共和主义的内涵与真谛,这一切都急需要我们革命党人进一步的努力和工作,遁初先生何言革命之成功矣!”

求求月票了!!

第一百二十章 革命党的大联合

林淮唐这句话一说,已经是隐隐然表现出了其处在宋教仁之上的政治地位。但更令宋教仁心中噔噔咚一跳的,则是大总统府前的上百人,这么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各界代表,甚至包括刚下马车的孙中山等人,没有一人,对林淮唐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感到讶异。

一场马日事变,的确是把林淮唐推到了几乎能和孙中山并驾齐驱的地步啊……

宋教仁虽然是议会迷,但他的政治头脑和手腕,都远比纯粹革命党人的孙黄清醒灵活。所以后来孙黄都不足为袁世凯的敌手,只有宋教仁毁党造党,创造出来的国民党,才让袁世凯感到致命的威胁。

宋教仁为林淮唐的发言和态度暗暗吃惊,马日事变以后的善后问题上,先锋队处处追求和同盟会的等夷相对,林淮唐也处处追求着和孙中山的平等谈判。

在刺林案巧合的推波助澜下,宋教仁是要承认林淮唐几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也成功实现了近乎于和孙中山平等的政治地位。

这种微妙的政治手腕,让自诩中国现代政治第一人的宋教仁,都由衷地感到佩服。

宋教仁在仔细回想着海珠亭事件以后的各种情况,他在仔细地回想起自己在汕头的所见所闻,心里不能又惊又怕:林淮唐会成为第二个袁世凯吗?

“颠覆满清的专制政府,还只是我们革命的第一步,君汉说得很对。”

孙中山的话,打断了宋教仁的思绪。

孙中山轻轻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我们还要努力巩固中华民国,并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图谋民生的幸福。此乃国民公意,今后专制政府完全推倒,国内再无变乱,中华民国雄立宇宙之间时,我辈自当功成身退,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退隐山林或经商讲学,又有何不可?”

林淮唐扭过头,又看了孙中山一眼。

他知道孙中山所说的“功成身退”,绝非一句空谈,而是现在革命党人中间相当普遍的一种思潮。

包括孙中山自己,在原本的历史中,南北和议告成以后,孙中山也确确实实自行解除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并旋即投入到了督造全国铁路的连连看事业中,几乎算是完全退出政界。

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林淮唐才知道所谓宋案,自然与孙中山没有任何干系。

毕竟宋案发生之时,孙中山已经主动退出政界,以半下野状态研究连连看一年有余了。他若真有政治诉求,实在有太多可以恋栈不去的办法,何必出此匪夷所思的下策?历史可不是漫画,公子献头也不是这么玩的。

宋教仁默默点头,黄兴则和林淮唐握手说:“君汉后起之秀,这段时间实在为全国革命志士所景从仰望。今后天下事,还要你们青年人多多承担。”

“克公言重了……”

林、孙、黄、宋四人,接着互道寒暄,只有陶成章一人颇有挤在局外之感。他从前就因为和同盟会争夺南洋华侨捐款的事情,跟黄兴、宋教仁两人都有过非常不愉快的历史,也实在没兴趣这时候在跟黄宋二人假惺惺地作势攀谈。

接着代表们就在黄兴带领下,迎接孙中山进入大总统府内,正式举行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的受任典礼。

仪式庄严而朴素,孙中山站到演说台上,宣读誓词,又提出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规定对内的方针是∶“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方针是∶“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睦谊,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总体来说,在林淮唐看来,这还是完全处在资产阶级共和革命的范畴内。

看来在林公馆内同寝而眠的几天时间,还是未能给孙中山打下更深刻一些的思想钢印呀……

首节 上一节 14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