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34节

为筹措救援第五镇,袁宫保连山西都放弃了一半,本来差点被北洋军捏死的那个阎锡山,听说又反攻大同,在晋北闹得风生水起。

河南也是,为了挡住北伐军的第二路军,袁世凯还不得不从河南抽调大批毅军南下,结果就导致潼关、陕县、灵宝一路失守,听说陕西的秦陇复汉军都快打到洛阳了!

朝廷的局面异常惨淡,没有几天时间辛亥年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年,朝廷还能撑下去吗?

冯国璋有些心灰意冷,他对大清是真有感情,但到这地步来看,大清也是真的……

在徐州的西南、东南两面,更多北伐军部队的人浪正在涌过来。冯国璋看着原野上一道茫茫的黄色兵线,心里又升起无可抵抗的绝望感,北洋就六镇这么点兵,又能支撑多久呢?

解围了徐州,救出了第五镇,但人家民党随即又追赶过来,第三镇和第五镇两支很不完整的部队,最后能不能稳住济南一线都很难说呀,徐州城肯定是要放弃的,甚至整个豫东、鲁南都未必能保住。

唉……

第一百零六章 淮上军之乱

淮上军本来就是由皖北捻党集结而来的绿林武装,纪律松散,良莠混杂,有切实革命的破产农民,也有混入其中的流氓无产阶级,成分过度复杂,这才致使张汇滔一打阜阳的时候,全军失控抢掠数天,遭致被安武军反扑的大败。

王庆云是立宪派的乡绅,袁家声是同盟会的留日革命党,但他们的阶级成分并不能代表整个淮上军的阶级成分,甚而是不能代表淮上军领导团体的阶级成分。

自宋代以来,曾经富甲天下的两淮地区在经济上走向解体。这块黄河的伤疤,几百年来都流出岩浆般的脓液,毒害着一方百姓,并潜移默化造成一种移风易俗的效果,使得皖北百姓出现了非常强的流氓游民习气。

淮上军是捻军的继承者,也同样是这种流氓游民习气的继承者。

当张汇滔雪夜奔入华野第二路军司令部汇报淮上军事变的消息时,林述庆等人无不为之震惊。

镇军和浙军将士,都是清末以来新政重新打造集权中央的尝试下,诞生的新军武装。他们显然对淮上军自行其是的作风,完全陌生,对于淮上军在正阳关大捷以后,居然依旧不服从北伐军命令,擅离职守的做法,更感到不能理解。

第三师师长杨若钧和师指导林之夏皆拍案而起,大呼绝不可能,还是第二路军的军参谋长柏文蔚与张汇滔相交多年,坚定地相信了自己的这位老伙伴。

“孟介,你坐下,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北洋军连连溃败,徐州大捷在望,这种节骨眼上淮上军能出什么事情?”

张汇滔口中苦涩:“王总司令和袁副总司令排斥先锋队派来的指导员,淮上军上下的弟兄们也都很反感第二路军要求严格军纪的整顿,再加上几个同北面有联系的绅士从中作梗……王总司令一时不察,竟然决定带淮上军脱离北伐军,独自前往皖西北一带寻求发展。”

军司令部中众人相顾震惊,林述庆也沉下了脸,目光中是毫无掩盖的震怒之色。

先锋队执委会将北伐军名义上的总司令头衔,让给了林述庆,又在兵力、兵器上对镇军大加补充,甚至把浙军支队改编的独立旅也交给他指挥。

林淮唐对他算是十足的信赖了!

林述庆以为自己也算对得起先锋队方面的信任,在皖北侧翼战场屡战屡胜,打败了猖狂至极的倪嗣冲,稳定了安徽大局,奠定了革命军进一步北伐中原的基础。

这种关键时刻,眼看着北伐军在徐州合围歼灭第五镇的企图就快要实现,这种关键时间、这种关键时刻……

林述庆如此老实诚恳的人,都难免愤愤道:“王庆云怎么想的?烈武,淮上军现在各部都驻扎在哪里?”

柏文蔚低声说:“淮上军靠近颍上一侧……若他们真要蹿往阜阳,事情就麻烦大了……”

第三师师指导林之夏补充道:“总司令部一直要求我们出兵支援徐州战场,部分预备队已经开回津浦线北上,这种时候淮上军出了问题……”

大家都沉默下来,张汇滔喉咙里好像梗着东西一样,简直说不出话来,淮上军如此行动,岂非是为虎作伥,帮着袁世凯解围徐州!

张汇滔紧紧咬牙,他也知道淮上军此时的异动对大局影响有多大,无奈仅能恳切请求:“淮上军各部已在集结之中,王总司令他们发现我不在参谋处后,肯定会明白过来我是跑到军司令部这边了……他们行动可能会加快。”

“那就不能再等了!”

林述庆抓起大衣起身,柏文蔚则又拦住他一次,接着问张汇滔说:“孟介,淮上军里有你信得过或者可以确保可靠的部队吗?”

“……有!淮上军第三路军里有一些部队,多是我老家寿州人,经过阜阳惨败,大家痛定思痛也都比较接受先锋队的整顿改编。”

柏文蔚点着头又看向林述庆:“颂亭,关键时刻可以由孟介策动淮上军接受我们的缴械。”

“好,张参谋长,我们也不想北伐军和淮上军之间发生流血冲突,关键时刻就要看你的了——在这以前,杨师长、陈旅长,我要求你们立刻改变部队部署,原本调往徐州的预备队先暂停一下行动,我们要先行向西追赶包围淮上军,不能让他们自行其是。”

根据张汇滔报告的情况来看,就在第二路军做重新部署的时候,估计淮上军的主力已经开始转移。

林述庆当然不能任由他们将北伐军转交的一批军械弹药和饷粮带走,不过更让林述庆等人担心的,则是现在还在淮上军内做顾问的那批先锋队队员,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我们的速度一定要快!”第三师师长杨若钧斩钉截铁道,“颂公,只要我们时间够快,让王庆云和袁家声措手不及,就能避免流血冲突。”

杨若钧年纪轻轻,这个盐城人在镇江光复以前还只是第九镇新军一名辎重营队官而已,镇江光复时他带队将旗营缴械,因而被提拔为管带,再到镇军参加南京光复之战的时候,杨若钧又被火线提拔为标统参与天堡城战斗。

南京光复以后,镇军接受先锋队的改编,林述庆、陶骏保等人分别高升,杨若钧便又从标统升任镇军改编的第三师师长。

年纪轻轻,就完成三级跳,就算是在青年将领多如繁星的北伐军里,也算异数。

浙军独立旅还没有接受先锋队的完全改编,林述庆对关键时刻陈仪是否会服从命令也不敢确信,所以拦截缴械淮上军的重任,就交到了杨若钧的手上。

这位比陈更新、方声洞还要年轻的师长,同样雷厉风行,他跟林之夏立刻离开军司令部开始部署堵截淮上军的追兵。

皖北一带地形开阔,捻子们又多是本地人,熟悉地理,真要追上也绝没有那么容易。

天下雪片还在飘着,杨若钧披上军大衣外套,不住哈着热气。他是江北人,虽然是淮东而非淮西人,但也一直把淮上军的兄弟们当成好同志、好战友,他们自行其是的不告而别,让杨若钧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骑兵营先出发!立刻追上去,跟我走!”

杨若钧扬动马鞭,空气中荡了清脆的一名爆响,第二路军的骑兵战士们旋即踏马跟进,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散乱的蹄印,层层叠叠,直到远方。

一百多匹战马飞驰而过,骑士们紧贴在马背上,淮上北风猎猎,辛亥年的尾声到底会导向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杨若钧用他的余光一瞥,还能看到第三师的其余部队正在迅速展开跟进,师指导林之夏正指挥步兵队伍往颍上一带跟进,究竟能不能截住淮上军就看他们的速度了。

可杨若钧的心还是冰冷冰冷的,即便截住,即便截住又如何?淮上军会束手就擒接受先锋队的改编吗?

他原来也是个热血耿直的同盟会会员,可自从镇江光复以后,可自从革命的旗帜不断走向胜利以来,杨若钧却也越来越迷惑了起来:为什么革命军愈是胜利,阻碍却变得愈加多了起来?就连我们的朋友、同志和袍泽,也会成为这种革命的阻碍吗!

第一百零七章 捻党落幕

第三师的部队在皖北大地上快速追赶,镇军战士多江北人,淮东一带司令较淮西富足些,不过气候差异还不算大,不至于出现第一师、第二师那些岭南人在徐州被冻得受不了的情况。

第三师师长杨若钧和师指导林之夏,各带一支部队间道奔袭,天色很快半黑下来,他们心里想得也是尽快拦住淮上军,或者祈祷两军之间的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万万不要发生大家最不想出现的流血冲突。

张汇滔也骑着匹马,跟在杨若钧边上。

他是淮上军的参谋长,在皖北地方上也有威信,这回能不能拉住淮上军的弟兄们不要犯傻,也就只有看张汇滔的本事了。

漫漫的平野,呈现出冷峻的浅灰色,一层薄薄的霜雪覆盖荒原,淮上军的骡马保有量非常大,千骑万蹄卷起滔天烟尘,遮天蔽日之下,还能看到几条队伍的前行轨迹。

“亮起先锋队的旗帜!”

华野第三师追赶上来的部队,在淮上军行军道路的侧翼一线,并排打出黑赤旗来。几十名骑兵站在缓缓的丘坡上,手舞大旗,希图能停下捻子们离开的步伐。

但效果不大,淮上军的队伍反而加速向西撤去,只分出一部分骑兵反着方向迎了上来。

杨若钧皱起眉头,让第三师的骑士都先下马,大家架好切短了枪管的卡宾枪,井然有序地排列好战线,各自依靠地形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来者不善啊……”

淮上军那些骑兵距离远远地就开始放枪,子弹横扫在小土丘上,又激起硝烟片片。张汇滔都快把他的手枪攥出水来了,捻子弟兄们居然真的要跟北伐军刀兵相见!

杨若钧轻轻挥手:“打!先把他们打退下去!”

他又跟张汇滔说:“孟介兄,你也别太担心,林师指带另一个团兜圈子到前面去了。他在那头兜住淮上军,我们这头再逼上去,控制好形势,一样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流血。”

杨若钧在大规模三个字上停顿了一会儿,张汇滔闻言苦笑,知道如此看来小规模的流血是不能避免了。

土坡两侧双方的交火,也渐渐变得激烈起来。杨若钧身边只有第三师师属的一支骑兵营部队,兵力、战力都不算雄厚,要是淮上军突然全都扑上来,他还真支撑不住。

不过看起来对方也只是派了少量兵马袭扰试探,等发行北伐军兵力有限以后,就又很快缩了回去。

杨若钧脚镫在缓坡上,拿着望远镜细细观察:“淮上军还在往阜阳走,孟介兄,咱们还要等等后面的部队。”

张汇滔点点头,他心情忧郁至极,正阳关大捷多么好的形势,王庆云和袁家声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不知道王庆云跟袁家声是怎么想的,王庆云跟袁家声却也不知道张汇滔是怎么想的。

袁家声发现张汇滔卷走大批机密逃走后,就知道事情出了大问题:“张孟介肯定是要找北伐军告密!”

袁家声跟柏文蔚、张汇滔都是多年老朋友,也是同盟会的元老级会员之一。他对先锋队一直都有戒心,正阳关大捷以后,先锋队试图整编淮上军的图谋昭然若揭,袁家声对北伐军的反感就更大为深化了。

他发现张汇滔逃走后,摸着胸口痛心疾首:“总司令,张汇滔背叛了同盟会,背叛了中国革命的事业,他跟林淮唐那群人混在一起,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庆云轻轻吸着卷烟,他们发现张汇滔逃离军营以后,当机立断就决定提前离开驻地。原来王庆云还计划淮上军离开以前,要偷袭一把北伐军的兵站,夺取华野的军械物资,现在也只好全盘放弃。

淮上军是一支乌合而成的武装,王庆云、袁家声、张汇滔三人除了是总司令、副总司令和参谋长以外,还分别兼任第一路军、第二路军、第三路军的统领,因为这三路军都是他们三个人自己手把手拉起来的。

现在张汇滔逃走,他的第三路军就被王庆云、袁家声的人裹挟走了。可皖北无险可守,平土旷野,大家没走多远的路,华野第三师就又追赶了上来。

杨若钧在后边追,林之夏在前头堵,虽然第三师没有拉开阵势摆出一副要开战的模样,可是四面紧逼,还是让淮上军上下高度紧张。

王庆云乡绅出身,他没有袁家声那么大的“革命图谋”,加上淮上军各路军队纪律极差,有时候一天就能发生好几起索饷索械的事件,处理不好,这帮绿林好汉公然就要散伙,更嚣张的甚至还有人想袭击王庆云。

他自己还真没多大野心,想做一方诸侯,只是受袁家声的影响,才想摆脱先锋队的控制。

“看前面……”王庆云摇头叹气,嘴里又吐出一个烟圈,“应该是第三师的人马,居然兜到咱们前头去了。”

袁家声急忙拿起望远镜,一瞥就看到第三师那些黄衫子官兵的封锁线,他大吃一惊,险些就把望远镜摔坏在地上。

“怎么办?这怎么办?只有硬冲过去了吧?!”

王庆云苦笑回答:“没有钱赚的活计,有几个捻子兄弟愿意跟你硬冲啊!北伐军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兜圈子到咱们前头的?你听我的吧,还是跟北伐军谈判看看情况,反正咱们也没有照原计划偷袭北伐军的兵站,还没到鱼死网破你死我活的地步吧。”

袁家声的脸色难看至极,他是想为同盟会保住淮上军这支武装的。现在天下人难道还看不清楚林淮唐这号人物的野心吗?

先锋队到处伸手,还非要抓军队、抓兵权,听说他们在江北江南搞得天怒人怨,真让林淮唐得势,今后中国肯定是没法安宁。

可袁家声也真不知道,捻党们熟门熟路,居然还会被北伐军兜到前面去?他咬着牙,断定肯定是内部出了问题,十有八九、十有八九……肯定是张汇滔!

袁家声是错怪了张汇滔,张汇滔跟在杨若钧身边,并没有指导到林之夏所部的行军路线。然而他的猜测距离事实也不算太远,因为林之夏确实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林之夏把他军帽上的铁血十八星徽章摘下,亲手别在了小少年张皮绠的衣服上,又跟他握手说道:“淮上军第三路军跑出来的人还有多少?这回我们追赶淮上军,小同志,你立了大功哦。”

首节 上一节 134/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