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731节


大明在这种实力上还真比不过刘彻事情,虽然刘彻是一千七百年前的时代。

朱由检相信草原现在也无力南侵,他只要不修长城,把省下来的钱用来养马,相信就算遇到危机,草原也打不过大明。

所以,用长城防御北方的思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修长城的钱如果用了发展战马,草原怕是早成汉人的了。

仔说说东部,倭国已经不具备找事的本钱了,大明不找他们,他们就该烧高香的。朱由检就是打算帮朝鲜养兵,然后让朝鲜人去消耗日本。

战争是一种会上瘾的行为,尤其是能在战争中获利的时候。朱由检相信当朝鲜人在日本国土上抢了好东西之后,朝鲜人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因为朝鲜比日本嗨穷。

朱由检瞧不上现在日本的那点东西,他只想要日本的一样——倭女。至于其他的,就让朝鲜先去拼吧,等到把日本拼得差不多了,大明再出手。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

南面的事才是重点,荷兰人会不会反扑,朱由检一点也猜不出来。如果说荷兰人想不通,反扑了,一点也不奇怪,你家最重要的生意被人抢了,你能就这样算了?

可是想报仇哪那么容易,距离太遥远了啊,何况和客人和英国打得最嗨。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发展造船业,一定要在技术上领先欧洲。

……

“皇上,北方所有的战争罪犯都已经审判完毕了,一共判处五十八人死刑,百方之九十八是有期徒刑分别关押于全国的三十七个农场监狱。”

吕大器作为大明现在大理寺卿,掌管着大明的法理审判权,而且朱由检给大理寺的权利很大。刑部已经撤销,直接改成公安部和检察院等部门了。但是大理寺却成了大明的最高法,掌管着最高审判权,有一锤定音的权利。

对于整个北方战俘,朱由检除了挑选了很少一批优秀士兵之外,大部分人都判了刑,当做免费劳力先适用几年。

大明的工业没建立,但是一些出击工业还是有的。同时大明需要复苏,一些必要的基建项目要搞,比如修路,修水利。

好多年因为战争,大明的官道早就破烂不堪,现在要修路,还要修各地的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城市。朱由检看着破烂肮脏的街道他就行好好规划规划,可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启禀皇上,松江府的铁桥终于修成了,百姓感念皇上福泽,取名“崇祯桥”。”宋应升这个江苏巡抚还没说完,朱由检差点一口老血。主要是桥的名字太土,把朱由检恶心到了。

大明国内的第一条水泥官道,在难产了三年之后,终于通行了。

这不能怪谁,因为大明没有懂水泥钢筋材料的工程师,能同行就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朱由检想大规模搞基建,但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民间太平了,土地也有了,粮食也能吃饱了,接下来老百姓该是想要吃上一口肉了吧?”朱由检问。

“皇上问的不错,现在的百姓们已经流行家家养鸡户户养猪。忙到年底会杀掉饲养的鸡鸭猪肉,总是都能过一个好年。”陈子龙回答。

朱由检点点头,他真的好希望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惜现在还不到时候。

掰着指头算一算,朱由检发现有太多的不到时候了,主要还是底子太薄,他啥也不敢干。

“朕打算把松江府单独设立一个特区,改名叫上海。在新的上海修建大型船运码头,以后长江水运的货物可以直接在上海码头换成海运,销往南洋等地。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家都在汇报工作,突然朱由检就改了画风,而且还说出了一个天大的惊雷。

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事前一点风声也没听到,大伙都看向李岩,李岩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大明皇帝朱由检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但是他的想法好像也有点道理,长江航运代表着整个长江的商品流通,但是这种流通方式有弊端,那就是不能远海运输。

以前大明的航运都是内河航运,依靠运河和一般水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朱由检讲究的是远海航运,加上现在的热点南洋,大家都知道远海的好处。

如果能把长江的货物运到南洋,一定是赚钱的

大明皇帝朱由检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但是他的想法好像也有点道理,长江航运代表着整个长江的商品流通,但是这种流通方式有弊端,那就是不能远海运输。

以前大明的航运都是内河航运,依靠运河和一般水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朱由检讲究的是远海航运,加上现在的热点南洋,大家都知道远海的好处。

如果能把长江的货物运到南洋,一定是赚钱的。

第六百一十一章:朱由检脑中的需要

朱由检要制定计划,自然不只是跟将军山的人谈,但是科技毕竟是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首要考虑的因素。

先定下科技的发展方向,然后再根据后世的发展经验,在特定地点推动产业的发展。所有,上海的开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实际上,朱由检还可以选择广州作为特区。但是广州只能针对东南,不及上海可以覆盖整个长江流域。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鸦片战争之前,广州的十三行作为唯一的窗口带动了整个出口,内陆的货物都靠人工翻越岭南到达广州。最终养活了一大批依靠脚力过活的广西挑工。

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的大门被打开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运发展起来,广西的这些脚力一下子陷入苦难的境地,然后被一个姓洪的秀才煽乎了起来,后面的事所有人都学过历史了。

有这样的经验在前,朱由检宁愿暂时不开放广州,也要让长江航运发展起来。海运的成本比陆运有着天生的优势,干嘛要凭白的产生一个依靠脚力生活的群体呢。

另外一个问题,正史中贯穿整个清朝的漕运,还是因为禁海政策逼出来的。运河之于中国,到底是好还是坏?反正对整个民族的思想上,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倒是让更多的人惧怕大海,自我封闭。

从朱由检穿越以来,他从没疏通过运河。朱由检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疏通运河,起先是因为北方未收复,现在北方收复了,大明也有能力用海运把粮食运抵北方。

海运到达不了的地方,就需要修路。后世有一个标语是非常正确的,“要想富,先修路!”

基建的发展,是商品经济流通的需要,没有路就没有商品的流通,也自然谈不上商品经济。

但是,大明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发展铁路,目前的公路,依然还得依靠马车来运转,而马车需要的是大量马匹的支撑。

“黄宗羲,你跟方怡讲一下,让她想办法从西班牙人那里找到橡胶树的种子,花多少钱都行。”提到路,朱由检首先想到的是橡胶轮胎。

所有的技术都是累积起来的,公路同样是一门技术,也需要慢慢进步和积累。不要以为水泥出来了,就修高速公路,大明现在连橡胶轮胎都没有,需要高速公路吗?
首节 上一节 731/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