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732节
不,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橡胶轮胎,只有这玩意出现,公路才实时发展得起来。
南洋都捏在手里了,当然要在南洋种植橡胶了。至于石油,现在的大明有发展内燃机的技术储备吗?没有。
回国后的方怡没有再执掌天地会,但是朱由检给了她另外的任务,就是参与到了九儿的东印度公司里面。名义上,方怡是对外事务部的负责人,实际上她这个部门就是东印度公司的间谍部门,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全球的商业情报,以及为朱由检找各种有人的人和物。
人,就不用多讲。目标当然是已经处于近代萌芽发端的欧洲各国。至于物,比如美洲的橡胶,欧洲的苹果,以及各地的特产技术等等。
朱由检要的是全世界的技术和特产,不能说全部,但是绝大部分大明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橡胶种子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皇上昨天提到的良种战,怕是要费一些周折。”黄宗羲现在干劲十足,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朱由检制定国家发展的政策,他和顾炎武等人一直在研究欧洲带回来的文献,想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借鉴。
别以为朱由检打算拿草原上的马去组建大明未来需要的骑兵,朱由检的眼睛盯着是威力更大的混血马。阿拉伯马、汉诺威马、阿克哈-塔克马、腓特烈斯堡马等等,朱由检要的太多了。
就目前来讲,确山马场就已经收集了好多品种。大皇子朱慈烺在信阳干什么?那就是在培养适合朱由检要求的战马。
按照朱由检的要求,未来大明骑兵的战马,身高要在一米六左右,耐力和奔跑速度都要超过蒙古马。想想这个时代大明男人的平均身高,骑上这么高的高头大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二战中让中国军官们羡慕的东洋马,就是日本重视战马配种的产物,朱由检没理由以为自己是个穿越者就放弃对马种的改良。相反,在可以预料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匹依然会是大明社会主要的动力源。
“买!银子不行用金子,金子不行用瓷器,只要谁给我们东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弄到。”朱由检咬牙切齿。他的脑海里,充满了对整个世界好东西的向往,这个时候的他就是一个十足的“强盗”,只要自己看上的,一定要弄到手。
“皇上,要不要购买黄金珠宝?”黄宗羲问,按照历史经验,没有那个皇帝不喜欢这些东西的,你看看皇宫里的收藏品就知道,真正的艺术品有多少,黄金珠宝还是收藏的重点。
“不要,朕只要实实在在的东西。”朱由检眼珠子一瞪,直接否了黄宗羲的话。
难道黄金珠宝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黄宗羲不理解。
从后世过来的朱由检已经站在了全力的顶端,他当然晓得什么东西对于一个国家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能力,工业制造能力,战争动员能力。这些才是一个国家国力的硬性指标,其他的都是浮云。
一个国家的军力不行,即使财富积攒的再多,也不够别人抢的。远的不说,就说那圆明园的事。经济发展的再好,也不低对手的坚船利炮,鸦片战争的教训还不够吗。
朱由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国力。只有国力提升了,那些所谓的金银珠宝才会守得住,譬如米帝,米帝纽约底下金库里的黄金都不是自己的,可就是全世界都愿意把黄金存在他哪儿。
为何?为什么别人的黄金却偏偏要放在他的家里?还不是因为保险。米帝以全世界的黄金储备来支撑美刀的稳定,还不用自己花钱。这种梦,朱由检也想做。
所以,要不要黄金无所谓。
第六百一十二章:大明的新地南洋省
1654年的南洋,巴达维亚这个地名已经不存在了,转而这个城市正式为改名为“椰城”,当地的土著习惯叫它“椰加达”。
作为大明新南洋省的首府,这里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政府部门。和国内的行政衙门不同,这里的衙门有诸多的新部门建立,而且是作为实验性质的存在。这里的法律和行政方法都和国内有诸多的区别。
除了皇帝作为最高权力的存在之外,施琅这个总督其实并不能一言而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南洋省有地盘的大明勋贵太多了。大部分他都惹不起,所以南洋省施行的居然是议会制。
曾经有人对南洋的制度存在异议,但是朱由检却压下了国内的舆论,鼎力支持了施琅。为了帮助施琅顺利稳定局面,大明皇帝甚至把自己的政策研究室都派给了施琅。
自大明得到南洋之后,大明皇帝朱由检规定,所有海贸南移到南洋交易。
这一举措没有让国内的制造商赚到太多钱,但是催生了一大批的远洋贸易商人和海运业的发展。大量的商人购入了新式大海船,专心于把国内的商品运送到南洋,然后跟海外商人交易。
这种生意比在国内做实业可是赚钱多了,许多有头脑的商人都在纷纷把主业转向海运。因为太多人下南洋了,导致南洋对所有大明商品的需求剧增,这无形中又推动了国内商品生产的有限发展。
南洋的大开发,等于是一个循环,虽然是有限的贸易进出口循环,但是毕竟让大明的贸易从内陆开始走向海洋。
天气很炎热,椰城的建筑工地上已经酷热难耐了,德耐特光着脚板踩在石子上,滚烫的石子烫得他脚底的老茧一阵阵的发痒。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停地流淌,这个白皮肤的汉子早已经变得有些棕黑,除了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之外,他和当地的土著从肤色上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椰城的工地上,干技术活的都是华人,在这里也只有华人才懂真正的技术。干粗活的都是当地的土著以及一些很少的荷军战俘。白皮肤的西洋人其实很受南洋省的欢迎,尤其是远洋船员。只要能遵守南洋的法律,拿一个南洋省签发的出入证明,都能在南洋自由通行。
但是,习惯性过欧洲式海盗生活,不守规矩的欧洲人,会被南洋政府抓捕,然后判刑。南洋的法律很苛刻,但是也很简单。要么直接吊死,要么就服苦役,没有别的惩罚。起初吊死的不在少数,后来连服苦役的都变的少了。
南洋省签发的出入证明只适应于南洋,最北到大明的万生屿截止,再北就不让西洋人北上了。万生屿并不归属南洋省,而是归入大明琼州管辖。那是大明的腹地。
德耐特已经劳作了一年多了,要不是他的身体底子还不错,恐怕早就被压榨干了。这样热的天气里,他需要推着一种华人称之为独轮车的小车,运送沙子和水泥到工地上。水泥掺沙,加水,搅拌,这一套活计德耐特已经干得很熟练了。如果他不做将军,他依靠这个手艺现在也能养活自己了。
那些土著就要差得多,德耐特三个月就学会的技术,土著们学了一年也没学会。
德耐特发现,有五个土著居然用铁锹把傻子铲到推车里,装满后推到两米外倒在地上,然后如此往返。德耐特忍住了想笑的冲动,这种事经常发生在土著身上,他们永远学不会扬起铁锹随手就能把沙子掀到两米外的办法。
德耐特因为嘲笑土著的笨办法已经被打过好几次了,每一次他都用他擅长的“拳击”动作避免了自己的脑袋不被土著打成猪头。
“喂!那个洋鬼子,有人找你。”远远的,一个华人监工朝德耐特喊道。
“我?找我?”德耐特指指自己,他得汉语水平进步很快,到底也是当过将军的人,智商没有问题。
“对,就是你。总督大人找你。”监工回答。
总督?这个词德耐特可是很久没有听到了,他甚至迷糊了几秒钟,好像是遥远年代的回忆。其实,他被明军俘虏也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
施琅的马车就停在工地的边上,漂亮的四轮马车让德耐特伸出手掌挡了一下耀眼的阳光,这种马车就算是在欧洲也是最上层社会才能乘坐的。
“上车吧!你的祖国派人来接你了。”四轮马车里出现的当然不是施琅本人,而是施琅的一个侍卫。
“谁来接我?”德耐特以为自己听错了,以为他觉得明国肯定是不会随便放他的,而他的祖国荷兰,也不会原谅他的,怎么可能会来接他,他可是把整个东印度公司都被葬送了啊。
“你没有听错,大明和荷兰人的战争结束了。你可以回家了。”那个侍卫接着解释。
“结束了?难道我们荷兰打赢了吗?”德耐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