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992节


广陵王有些疯狂的大喊起来。然而,根本就没有人再听从他的指挥。在元召面前,不要说是这两万多守城将士,就是整个大汉军中,也没有人敢于公开抗命。

立马在斜阳下的元召,只不过等了几个呼吸之间的功夫,波斯王城厚重的城门就打开了。他就像走进自家的庭院一样,随意的抖了抖马的缰绳,直入王城而去。

身后数万大军阵前,担任斥候的江生深深吸了口气,极力的压抑下剧烈的心跳。是他在第一时间探知到二王的反叛行为,所以才不惜冒着风雪严寒去寻找元召的踪迹。因为他知道,整个西征军中,只有元召安然无恙,才能稳定大局,把任何的危险不测都消弭于无形。

而事实上果然如此。元召随口发出的指令,虽然风轻云淡,却是如山河之重。就连这座巍峨雄阔的王城,也经受不住它的重量,驯服的打开了城门。

“二王别来无恙?”

心中充满畏惧和恨意的这两位王爷,在自己曾经掌握的王城中,终于再次见到了大汉西征军统帅、汉国公元召。而对方与他们打招呼时,脸上的笑容,似乎并没有多少的改变。

“事到如今,却是不必再多说……要杀要剐,还不就取决于你一言而决!呵呵,我们倒想无恙,可是还能够无恙的起来吗?”

广陵王用怨毒的目光盯着元召,他始终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言辞之中似乎还抱着一丝侥幸。

“广陵王爷,你这样说其实并不准确。在这件事情上,不管你是大汉王朝的王爷,还是普通的军中将士,我都没有权力决定生死。你们所做的任何事,都将会以大汉律例为准绳,功与过,罪与罚,到时候自然会分得清清楚楚。”

“如此说起来,我和广陵王不会这么快就死喽?”

燕王的眉头动了动,他的心底深处升起一缕希望。却见元召点了点头,似乎并不以为然的说道。

“两位王爷的将来,不是谁可以随便决定的。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相信不久之后,皇帝陛下派出的特使就将会到来了……到时候,一切听凭陛下裁决吧。”

做出明确回答的元召,不再理会他们。山河万里,千头万绪,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在等待着他。

第九百三十六章 浮云一别后

不知不觉,时光随天地流转,苍穹又飘雪几多。岁月从来不曾为谁停下它的脚步,人间的变幻无常,更是如同天上的云层,白驹过隙,猝不及防。

大汉建始六年春天,从长安出发的皇帝特使一行人,在跋涉万里之后,终于到达了西方大陆。

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一趟行程的险恶,远远超出了想象。虽然早就做好了经受风沙磨砺的思想准备,但只有亲身走完之后,才会真正明白,万里征途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而追随着皇帝特使最终踏上西方大陆的人数,却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原先的规模。除了终军原先带领的侍从,再加上后续赶来的人,便形成了数千人的一支庞大队伍。

却原来,当日终军在长安永宁门遇刺之后,这个消息马上就传入了未央宫中。皇帝刘琚听闻之后,大为震怒。就连他也没有想到,长安城中的某些势力,已经猖獗到了如此的地步。而这,也更加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皇帝马上派出以侍卫总管凤九为首的百余名高手,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追赶上终军,并且作为他的亲卫,一起去往西方大陆。直到保护他任务完成为止。

这样的特殊恩遇,已经算得上是极其罕见。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由百余名宫中侍卫贴身保护,这一路上的安全自然不成问题。而跟随他们而来的,还有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就是已经担任大汉太史令这一职务将近二十年的司马迁。

其实,认真说起来,司马迁已经不再年轻。他的身体虽然非常健康,但岁月不饶人,却不知不觉两鬓添霜,已进入不惑之年久矣。

这位将注定以刀笔在大汉王朝历史上刻下浓重印记的太史令,这次是自己主动请命,征得皇帝同意之后,开始这一趟万里之遥行程的。

他的这一行为,不仅令许多朋友感到很意外,就连终军也有些大惑不解。他们在走到渭河上游的时候,回头看着滔滔河水,无尽东流。比司马迁年轻了整整十岁的终军曾经问出了胸中的疑问。

“时光流逝,人生苦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到了尽头……太史令大人何故放弃安稳的环境,要经受这万里行程之苦呢?”

司马迁淡淡的笑了起来。长风起处,可见沙尘。想必前边不远就是大汉帝国的西部边陲玉门关重地了。

“我在少年的时候,曾经跟随着父亲数次游历过华夏山河。虽然只是去过很少的地方,但也已经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记。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一个愿望,读尽天下图书,踏遍九州故土。探究古今之变,追寻人间大道……为了这个目标,我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只是可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先贤圣者们在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已经学之不尽。至于说天下之大,更是超出想象。唉!每念及此,只恨自己身之渺小,难以如愿。”

听到司马迁的感叹,终军点了点头

。其实在许多时候,他也有同样的感觉。只不过因为两人所担任的职责不同,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处理政务,所以并没有司马迁所感受到的强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的道理就在这其中。这是当初有一个人对我说过的话,我深有同感,至今难忘。所以这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又岂能放过呢?异域风情,山川地理,正需要一一记载,归于史册。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所见西方大陆和华夏神州的融合统一,那么我就算付此残躯,也了无遗憾了!”

司马迁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老夫聊发少年狂,仍旧意犹未尽的样子。终军收回眺望江河的目光,他用手轻抚着胸口的伤处,那里还没有痊愈。只是隐隐作痛的不是伤,而是心口。

“如果我没有猜错,对太史令大人说过这话的那人,是元召吧?”

“不错!正是元公。他在那里,想必风采依旧。”

司马迁重重的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悠然神往之色。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元召了。这次所以不辞辛苦执意要来,其中未尝没有想见元召的意思在内。

“太史令大人,事到如今,我们既然远离长安,告诉你知道也已经没有关系了……西方大陆的形势,可能现在并不妙!”

司马迁吃了一惊。他虽然也参与朝政,但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决定权。因此所知所闻,也不能接近核心。看到终军脸上的沉重神色,他预感到可能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已经发生。

终军叹了口气。自从离开长安后,他胸中的憋闷,已经忍受了许久。现在终于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他不再隐瞒。那句没有对东方朔和司马相如说出口的话,他说给了司马迁听。

“皇帝陛下最后得到的绝密消息,来自玉门关大将军府。卫将军亲笔所书,二王叛乱,据城而守。元召失踪,生死不明……这是在陛辞之时,陛下亲口告诉我的。他为了稳定的需要,就连尚书令和御史大夫都暂时没有让他们知道。所以,我们这一趟的使命,也许会异常艰难。”

渭河水溅起的浪花打湿了衣襟,春天的风中还带着料峭的寒意。司马迁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哆嗦。他的内心蓦然收紧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皇帝陛下一反常态,在含元殿上不顾宗室老臣们的反对,态度坚决的做出那样的决定……只是,元公他,真的会身遭不恻吗?”

“生命无常……他和我们一样,并不是神!”

说完之后的两个人,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并且在随后的行程中,不再有任何其他的心情。也许,除了对西方大陆形势的担忧之外,内心深处所唯一的愿望,就是会再次盼望着奇迹的发生。

经过玉门关的时候,大将军卫青派出了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保护着他们进入西域地界,沿着那条黄金大道,开始正式朝着西方大陆的方向进发。

卫青并没有和他们多说什么。他的面容有些苍白,在和终军执
首节 上一节 99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