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29节


因为长途赶路面色有些疲惫的青衫男子,连忙站起身来,躬身为礼。卫青可以不拘小节的随和,他却不能如此随便。这毕竟是在军中,不是他们曾经在长乐塬上的那些共同旧年时光里。

“崔弘见过大将军!大将军今日风采,真是令人又敬又羡啊!刚才匆匆看过大营中的气象,天下第一强军,果然气势非凡。早知道今日,当初我就应该也投奔到军中来,说不定现在也是大将军麾下的名将了……呵呵!”

中军大帐之内没有外人,只有几个心腹侍从在门口听命。卫青听到崔弘带着几分开玩笑的语气从容说起来,见到故人,他的心中也甚是欢畅。遂哈哈笑着让他坐下。

“崔兄弟,你这话就有些言不由衷了哈!这些年,你追随元侯,成为他暗中最得力的助手。只是默默的付出,而从不求那些虚名俗利……这些事,别人不知道,难道我还不清楚吗?曾经几次元侯说起来,总是对你们几个充满了感情,说是今生有幸,能够得到你们的追随相助,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了……难得,难得啊!”

卫青平日缄默寡言,从来话语不多。像这般的夸赞别人,却是极其少见的。而且他的语气挚诚,发自内心。崔弘闻言动容,连忙重新起身逊谢。这一方面是因为卫青的赞叹,另一方面更是对师父元召情意的感动。

“好了,我们彼此之间,就不用说这些客套话了。崔兄此番前来,想必是有重要的话想说的吧?”

卫青的脸上收敛起笑意,看着对面的男子。稍早些时候,他在百里之外的军前视察时,忽然接到飞骑来报,说是有客人自关内而来,在中军大营相侯。卫青没有丝毫的耽搁,马上就赶了回来。等到看到来的是崔弘,直觉告诉他,一定有大事即将发生!否则,身在长安的元召是不会派这个最得力的助手来的。

果然,接下来崔弘的话,让他的心中倏然而惊。

“不错!大将军,长安局势有变,侯爷派我来,有一封亲笔书信转交给你,里面说的很详细……而且,他还让我转告给你一句话。”

卫青伸手接过崔弘从贴身处拿出来的一件密封的信件。感受到手掌中的重量,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话?但说无妨。”

“侯爷说,天下之重,任君选择!就是这八个字。”

布衣青衫的男子面对着金甲威严的赫赫将军,挺直身躯,气势不弱分毫。在这一刻,他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师父元召,还有他们一脉相承秉承的最重要信念!

长平侯卫青没有立即去看那封信写的是什么。他走到大帐门口,遥望着天边的最后一抹亮光逐渐隐没不见,天地玄黄,气象万千。脑海中浮现出曾经在那些平静时光里听那个少年说过的一些话,心绪波滚翻腾。

“……大汉王朝以百年的底蕴,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即将突破的时候,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每一个王朝看似最兴盛繁荣的时候,也恰恰正是成败兴衰都有可能发生的时候……自古以来盛极而衰,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难题……打胜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让这个国家更加兴盛也并不难。难的只是,怎样避免因为在关键时候的选择错误而走向衰败的方向……在这件事情上,我并没有太多的把握呢!如果未来有一天,需要青哥的帮助,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那时的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还只是一个刚刚从宫中侍卫身份转换成普通汉军士卒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会怎样,更不会知道,就在几年之后,他会走向一个辉煌的顶点,成为万众瞩目的民族英雄。

卫青叹息了一声,终于低头认真的看完了由元召亲笔所书的那封信。落日的余晖消失不见,暮色完全笼罩这片大地。大汉的军旗迎风招展,日月星辰在它的辉映下,都好像失去了几分光彩。

“崔兄,回去对他说,我很怀念在长乐塬上的那些时光。他赠送的名剑墨染,卫青一直佩在身边……君子之诺,如白染皂,不死不休!”

良久之后,身为黑鹰军和赤火军这两支最精锐骑兵统帅的卫青转过身来,神色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对与他有着同样气质的青衫男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这世间的有些情意,不分贫穷富贵之别,也不受时光流逝的浸染。纵然是站在千万人的巅峰,纵然是富贵无极,纵然是功勋盖世天下无双……也比不过那些在身份低微时所接受的恩德,那些在知识浅薄时所受到的点化指引,那些最充满人间情谊的平淡片断,还有那些默契于心的秉烛长谈……。

“青,本一介骑奴尔!当初你救过我的命,那么就算是这次身死,还了你的恩德……希望你所说过的那个方向,才是最正确的!”

站在草原高处相送的大将军,看到在星光月色之下带着他口信的那一骑远去身影,逐渐消失不见。他不知道自己做出的选择,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不过,男儿本性,义气为重,生死为轻,又何须顾虑太多呢!他不再犹豫,大踏步向着军营而去。传令集合!两万精骑,明日开始押送匈奴俘虏回长安吧……!

就在这个秋天将尽,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也许不光是他,许许多多的人, 都将要做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择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机四伏

这一年的长安,可谓是多事之秋。就在重阳节前后,未央宫中突然发生的几件事,让本来就不平静的局面,变得更加难以猜测起来。

对于刘皇汉室的许多人来说,皇室中人的生与死,自然都是极其重要的事。未央宫中首先迎来的,算得上是一件喜事。确切来说,是一位小皇子的百日诞辰。

一个小娃儿的出生和成长,本来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位小皇子却不同,因为据宫中传言,小皇子和他的母妃都有许多奇异之处。从出生到今天,便被赋予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当今天子的风流好色,早已经闹得人人皆知。这些年来,四处收集到的后宫佳丽无数,却还是不能满足他无限的欲望。两年之前,闲来无事的皇帝微服纵马,无意中在民间发现了一个绝色无双的年轻女子,然后带进宫来,宠爱无极。

据当日跟随皇帝的宠臣董宴在有一次酒后透露,皇帝陛下之所以对这个女子加倍宠爱,不同于后宫的任何人。除了她体态柔媚音色绝佳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此女生有异廪。她自幼便握掌成拳而不能伸,曾梦有仙人指引说,当遇天子而开,后贵不可言!

这样的神奇事迹,当在温柔乡里,那双果然舒展开的柔夷被皇帝握在掌中的时候,对于十分痴迷于神仙道术的皇帝陛下来说,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品尝到其中滋味而龙颜大悦的皇帝,亲自册封她为“钩弋夫人”,进位婕妤,并且为她营建了富丽堂皇的钩弋宫,一时之间,荣宠无极。

而这位本家姓赵的美人,肚子也争气。入宫不久之后,就怀上了龙种。而且,更加令人感到奇异的是,她怀胎十四月才生下这位小皇子。当时整个未央宫中无不惊诧莫名,感到不可思议。

“听说上古贤王尧帝,也是怀胎十四个月才来到人间的,可有此事?”

满怀着巨大欣喜的皇帝在亲自询问太史令司马迁时,神色无比郑重。在得到这位通晓古今之事的学问渊博之人肯定答复之后,没有人知道,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有一个念头已经在他的心底悄悄萌生了。

而在这次的小皇子百日宴上,依然行动不便的皇帝不仅亲自赐名,而且更是把赵婕妤所居住的钩弋宫正门命名为“尧母门”。当时在场皇室之人,细思这背后的含义,无不倏然而惊。各种别样的心思开始悄悄滋生矣……!

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又几天之后,皇太后死了。

这位已经年纪将近七十岁的孤独老太太,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皇太后的晚年是在仇恨中度过的。她无时无刻不想着替自己的家族报仇血恨,为此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可惜,她的对手太强大了,强大到根本就没有报仇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田家早已经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想要借助别的势力,何其难也!

也许这种信念支撑的唯一后果,就是她的年纪比历史上延长了十多年。虽然这十几年都是在愤恨中度过,但也终究算得上高寿了。

皇太后的丧葬之事,进行的很隆重。不管皇帝与皇太后的关系如何冷淡,大汉王朝终究是以“孝”治天下的典范。因此,在这件事上,朝廷上下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尚在病中休养的皇帝,据说很悲痛。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够再去劳烦他的身心。太子监国便担负起了全部责任,主持丧葬事宜,接待天下各地那些刘姓诸侯王们的到来。

这当然算得上是王朝的大事,各种礼仪形式繁杂琐碎。太子年纪轻轻,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几日下来,虽然具体事务有分派的大臣们来完成,但只是应付表面的礼仪,就已经把他累得够呛。

太子刘琚的笑容不再,而且他的脾气变得有些急躁,失去了往日的从容。身边的人都有些忐忑,但没有人敢开口询问。也许,忙过这一阵子,就会重新恢复到从前吧。

这当然是东宫所有人的良好祝愿。只不过,很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自家这位年轻主子忧郁的面容下所隐藏的那些惊心动魄,所以,也就没有人可以替他分解忧愁。

在难得的空隙里,卫皇后看着儿子有些憔悴的样子,不无担心的问起他最近与皇帝的关系。太子却只是含糊其辞,借机敷衍过去。他并不想把真实情况告诉母后,因为皇帝的冷淡态度,皇后的境况并不怎么好。如果把自己当前面临的危机告诉她的话,除了增加她的担心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用处。
首节 上一节 729/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