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28节


“父皇!元哥儿对这个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一直以来,他为国为民,东征西战,不管在朝堂还是战场,所作所为,没有一点儿私心杂念,更没有为了自己谋取一丁点儿利益……天下万民,俱感念其恩德!难道对这样的国士无双之人,还要去怀疑吗?”

太子的情绪有些微微的激动,他很清楚,这些日子的暗中观察,让皇帝对朝堂的几番波澜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而猜疑的种子一旦在心中种下,便很难再消除。

果然,皇帝察觉到了他的情绪变化,脸色再度变得威严起来。他伸手制止了太子想要替元召辩解的意思,用手掌重重的拍了拍面前的几案。

“朕没有说他有任何私心!然而,惟其如此,才更加可怕……太子,你可知道,元召所谓的忠心耿耿,他忠的只是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而不是代表着这个伟大王朝意志的刘皇汉室!”

皇帝刘彻的声调忽然变得有些高昂。当他在最近几年从元召所做的事情中察觉到蛛丝马迹,开始变得对他有所警惕。直到在朝廷上下和军中有意的培植对元召敌视的势力。而且刻意的压制他一些功劳的赏赐……所有的这一切,只是想要再好好的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决定对于这个人的取舍。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个伟大帝国平定四海百王朝觐的关键时候,也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已经露出端倪的时候,他却突然病倒了。

而元召,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个最善于在瞬息万变中捕捉到最佳战机的人,牢牢的抓住了这次机会,露出了他深藏已久的峥嵘。

长安城中的一系列风云变幻,朝堂上下的新旧交替血色弥漫,这一切,都有一双背后的巨手在操纵。在未央宫深处的皇帝看得很清楚。就连他有时候也不禁暗中佩服,那个年轻人的胆略和气魄,不仅当世无人可及,就算是千年以来,能够与之比肩的也寥寥无几。

而最关键的一点,他还太年轻了!年轻人有大把的时光,可以去施展他任何的抱负或者说是野心。而自己呢?当皇帝想明白了这一切,看到镜中日渐衰老的容颜,他便再也忍不下去了。

为了高祖皇帝做出无数努力才赢得的这片江山,也为了列祖列宗付出的无数心血,更是为了皇权天授牧养万民的天子威严,他刘彻,作为第五代刘姓皇帝,也绝不允许在自己的手中有威胁到至高无上权力的权臣出现!

太子刘琚也终于明白了父皇的真正意思。他的脸色逐渐变得煞白。想清楚这其中代表着可怕后果的许多种可能后,他重新跪倒在地,磕头有声,却不知道想要说什么才好。

“既然明白了朕的意思,那就好办了……孰轻孰重,太子,是到了需要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朕昨日听闻,元召在长安城外渭河岸边,公然说出生民平等这样的话来。如此蛊惑人心,忤逆之极!这也让朕彻底的下了决心,现在就看你的表现了……!”

“可是……父皇!元哥儿他对我们一家都有大恩啊!他不仅救过我的性命,改变了素汐的命运,而且还救治了父皇的蛊毒之害…… 这些恩情,难道还不能挽回他在一些事上也许并不是有意造成的错误吗?……求父皇开恩,不要做出如此残酷之事……!”

太子一边磕头哀求,一边眼中不禁流下泪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父皇到底是一个怎样心如铁石的人。如果元召真的有他所说的那种意思,这位掌握权柄已经三十多年的帝王,一定会毫不犹豫发出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面对着太子的苦苦哀求,皇帝刘彻不仅没有丝毫不再追究的意思,他的脸色反而变得非常难看起来。在锦绣榻上直起身子,完全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不要再说这些废话了!你现在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元召,而是你自己!朕实话告诉你吧,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世间人都以为朕的身体为病所困,在这未央宫中就管不到外间的事了吗?呵呵,真是可笑之极!朝廷上自然有忠心耿耿的老臣,军伍中更有愿意赴汤蹈火的忠勇将军,他们早已经听从朕的吩咐,准备好了一切……什么时候等朕觉得玩儿够了,想要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不过是弹指之间灰飞烟灭的事而已!太子,难道你还不明白吗?现在就回去吧,好好想想。至于何去何从,朕不希望拖得太久……哼!”

感受到皇帝语气中的杀气,跪伏在地上求情的年轻太子,终于重新站了起来,带着无限失望和心伤,拜别而去。他知道,这已经是父皇最后的通牒,他再多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

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摆在了大汉太子的面前。皇帝想要表达的已经很清楚,如果他现在马上顺从皇帝意志,配合皇帝和部分大臣,在铲除元召和他的众多追随者行动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将会得到皇帝更多的信任。那些攻击他的罪名,马上就会成为子虚乌有。而且,他的未来之路也会更加通畅无阻,大汉帝国储君的地位稳若磐石,不再会有任何的威胁。

如果他不这么做,不要说是继续与元召保持良好关系了,就算是想要从中观望保持中立,将来也是必死无疑的局面!

一直以来,皇帝对他的种种不满意之处,刘琚知道的很清楚。之所以他的太子地位有些摇摇欲坠却保持到现在,追根揭底,不过就是因为皇帝陛下的其余皇子还并没有可以替代太子的人选罢了。然而谁能保证,三年之后,五年之后的事呢?几个聪明伶俐的小皇子陆续长大,这其中可选择的余地就太大了……。

一阵秋风吹过,阵阵的寒意袭来。想到种种可怕之处,在水上亭台间沉思良久的太子刘琚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战。

“到底该怎么办呐!未来的皇位……元哥儿……我应该怎样选择?!”

喃喃自语的人苦恼的松开紧抱额头的双手。却无意中发现,一袭白衣的身影就在离他不远处的假山石上盘膝而坐,眼神淡漠的看着层层宫殿阵阵秋波,不言不语。

“小烈,你过来吧……有些事,我不知道该和谁商量……。”

刘琚招了招手,示意那个身佩玄刀的白衣身影走到近前。自从当年元召让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高丽少年跟在身边,便成了他自身最安全的保护者。玄刀的光芒,曾经替大汉太子遮挡住了无数暗中的冷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属从关系中,已经添加了许多人间的情谊。

朴永烈的神情很高傲,不管在任何人面前,他都是这幅样子。这世间也许唯有一人,可以让他真正的折腰。

“太子的心事,不需要和我说太多……我只是出生于海外孤岛的一介武夫,所懂得的大道理不多……但唯有一点儿,却一直牢记在心,不敢或忘!”

白衣少年诚恳地盯着大汉太子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

“任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救命之恩,当用一生来报!”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重

回首长安,烟水茫茫。千里斜阳归暮,勒马处,叹青山无数!矜豪纵,啸西风,多少英雄血,洒遍大地,似乱红如雨……!

长安的风云变幻,正在扑朔迷离中。而长城之北,千里塞上,却正是一片人欢马乍、热烈欢腾的局面。

大汉王朝的将近十万精锐骑兵,历经数年时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最终胜利。而且,这次的胜利,不同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其伟烈壮阔之气,无与伦比。

自从千年之前的西周时期,匈奴人的祖先犬戎开始发展壮大,夹裹着苍莽原始的气息,开始这个游牧民族的辉煌之路以来,他们就成为了中原历代王朝最难对付的心腹大患。

中原民族深受其害。胡马南渡,烧杀劫掠,沿袭几百年不可断绝,死在胡虏铁蹄弯刀之下的北方民众成千上万难以胜数。给各个朝代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受到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虽然后来有赵之李牧,秦之蒙恬等名将相继率军北驱匈奴,振奋军心。但那只不过都是暂时的胜利。而且,为了对抗匈奴人所付出的各方面巨大牺牲,更是拖垮了他们各自所在国家的经济民生,以至于身死国灭后,胡马再度飞跃阴山,长城内外重新燃起烽火。血色征途,化为灰烬,烈烈雄风,熄灭了峥嵘……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

而大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胜利,是从前的先辈们所不能相比的。可以说,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彻底大胜利!现在所有人已经不再怀疑,从此之后,匈奴人再也没有重新崛起的机会了。他们血脉中的残暴和侵略成性,很可能会被逐渐的扼杀,直到彻底的归于平和,成为一个与人和善友好相处的族群。

漠北战役已经结束有些时日了。来自汉朝的骑兵战士,他们雄壮的战马踏进了匈奴王庭,俘虏了来不及逃跑的大部分匈奴贵族。然后,又踏入了他们供奉长生天昊神金身塑像的圣山神庙,抢走了他们信奉的神物,并且一把火烧毁了这半片山峰和整座神庙。

当大汉的骑兵耀武扬威的在圣山上驰骋纵横的时候,无数的匈奴人低垂下头,泪水滴落胡尘……圣山的峥嵘气息已经逐渐熄灭,那种彪悍无敌,从此不再。经此一役后,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已经被彻底摧毁。

一切的后续事宜,自然有大批从长城之内赶过来的汉朝官员们接洽处理。已经整整数月没有卸去过戎甲的长平侯卫青,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暂时回到汉军大营休整一下了。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秋风战马的嘶鸣中,西边的余晖灿烂的像是泼洒的烈血……面容严肃的大将军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天地间的暮色,在无数将士恭敬的目光注视下,一路走进中军大帐。

大将军治军严整,人所众知。他的大帐之中,事关军事机密,寻常人等不得召见是没有人敢随便出入的。

不过,今天有些例外。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坐在那里,正在安静的等待着大将军的到来。

“崔弘兄弟,一路辛苦!听到你来的消息,我紧赶慢赶的回来,可还是让你久等了。哈哈!”

卫青看清楚来人的面容后,有些罕见的爽朗大笑。以他今日的身份,能够让他以如此态度称兄道弟的人不多,而眼前的这个人,就有这种资格。
首节 上一节 728/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