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30节


素汐公主最近并没有来建章宫。这一方面是因为皇后的意思。另一方面,据听说,她跟随着元召去了城外。并且不光是素汐,连同苏灵芝在内以及两座侯府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去了长乐塬。

长安人的说辞,是因为元侯去亲自视察两河灾情,不分昼夜,身体劳累,两位夫人不放心,赶过去就近照顾。这般的贤德,自然在普通民众的心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但太子刘琚却知道,背后的真实情况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元召一定是提前察觉到了什么危险的预兆,所以才把对于他来说最为重要的人,都统统地安置到了他认为安全的地方。

想到这一点时,太子刘琚心中升起深深的失落感。他好像已经感受到了这世间那个最重要的朋友对他的故意疏离。他最近这段时间本来就极其敏感。朝堂和宫中出现的敌意,那些莫名其妙的罪名,渐渐逼近的枷锁和刀锋,以及父皇的冷漠面孔和无情逼迫,强加在他身上的巨大压力……所有的这一切,几乎已经让他就要快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元召,却在这个时候以勘察灾情的名义离开长安,他究竟是何用意?到今天为止,太子没有接到他任何的书信或者口讯。心底的各种猜疑和苦闷,没有人可以去诉说。也没有人可以帮助他最后下定决心……。

“也许,朴永烈说的是对的。自己的性命是他所救,本来就亏欠他良多……可是,元召,你最起码要让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吧?就算是一丁点儿的暗示也行啊!”

心中怀着许多不满之意的太子刘琚,此刻正坐在回博望苑的马车上。皇太后的丧事料理完毕之后,他已经身心俱疲。此刻要回去好好休息。

太子的车驾队伍不算多。东宫的属官们跟在后面,慢慢的走到中华门外的时候,向左拐就是去往博望苑的方向。也许是驾车之人的一时疏忽,偏离了两侧的副道,拐弯儿之际,直接驰上了中间的舆道。等到发觉不对,已经走了十几丈远的距离。驾驭者连忙想要指挥辕马向边行驶时,却已经来不及了。

一队突然出现的绣衣卫挡住了道路。为首之人长身而立,冷冷的看着犯禁而行的马车,厉声喝令手下人,当场拿下!

原来,汉朝制度对于上下尊卑十分严格。当初高祖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尊严,命令博士叔孙通主持制定一整套宫廷礼仪,显威赫赫。其中就包括行走的制度。

未央宫内外,有皇帝专门儿行走的道路。被称为御道,也叫做舆道。有严格规定,这样的道路除了皇帝陛下本人和他乘坐的马车可以行走之外,别的任何人一旦踏进去,皆是死罪。

经常出入宫中的人,当然都很了解这些规矩。就算是太子,也是不能触犯的。平时所有人出入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就突然冲撞了舆道。而且,恰巧就被绣衣卫的人碰了个正着。

绣衣卫现在可了不得。自从皇帝亲自下旨,把护卫宫中的一半责任交给他们后,这个要害机构的权力便得到了无限延伸。尤其令人感到畏惧的是,他们有着抓捕和生杀大权。

不过,对于今天的事,东宫的属官刚开始并没有当做太严重。看到绣衣卫不容分说,就把驾车之人抓了起来。他们立即上前交涉,以太子的名义命令他们放人,不要耽搁了太子殿下的回宫时间。

然而,却没有想到,亲自在此的那位绣衣卫指挥使,不仅一点儿面子都不给,反而冷笑一声说道,既然是太子殿下嘛,当然不能太严格。不过,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是不能破的。太子和其他人可以离去,马车和驾驭者必须留下。

心情极度糟糕的太子刘琚,不知道出于何种心理,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坚持,而是选择了妥协。他想的太简单了,以为绣衣卫不过就是把人关押一段时间算是抵罪,然后再派人去通融一下,就会放回来的。

不过,他想错了。已经开始露出獠牙的阴谋家,自认为已经窥探到皇帝的真正心思。在如此有力的巨大机会下,那颗膨胀的野心,又岂能善罢甘休呢!

一刻钟之后,还没有回到博望苑的太子一行人接到消息,绣衣卫当场处死了冲撞舆道的太子马车驾驭者,甚至连同那几匹骏马都斩杀了……。

第六百七十五章 獠牙狰狞

身在长安城中的人,谁能想得到,有时生与死的序幕,波澜壮阔的大剧,也许只是从一件表面上看起来无关大局的小事开始的呢?!

接连受到数次打击的太子刘琚,虽然自幼聪颖,勤学好问。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学识渊博之士。然而,人心的深浅,可不是只凭着努力学习就能窥测到的。

太子此刻怒意勃发的脸上带着想摧毁一切的神色。回忆想起不久之前那个已经跟随他好几年的驭者望向他的求救眼神,便感觉到了深深的愧疚。

现在他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坚持。性情宽厚的驭者对他非常忠心,已经为他驾驶了好几年的马车。那个人的家中还有老母幼子,在闲暇时,待人和蔼的太子也曾经听他说起过家里的一切,可以听的出,那口气中是满满的平淡与知足。

以往听说过的一些世间残酷事,虽然也曾经在太子的心中激起过一些不同的感受。但却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般,给了他无以言说的刺痛。

一条鲜活的生命,只不过在转身之间,就如同蝼蚁一般消失在这个世界。那种无助与慌恐的感同身受,恐怕要很久很久留存在他的心中,挥之难去。

如果说两个时辰之前发生的绣衣卫杀人事件,令他悲愤异常的话。那么随后不久来自皇帝派人传达的严厉训斥,就更加让他的心情坠入寒冰。

毫无疑问,绣衣卫在杀人之后,马上就把这件事的始末去禀报给了皇帝知道。那位绣衣卫指挥使江充,现在就有这样巨大的权力。而他具体是以怎样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叙事方式去告知的皇帝,外人不得而知。

而未央宫内外所知道的结果就是,太子在皇太后国丧期间,纵容驭者冲撞舆道,违反宫中规矩,可以说是行为极不严谨。虽然还到不了失德的程度,却已经在他身上增加了许多污点。

秋天还没有过完,但雪上加霜的感觉,已经沉沉的覆盖在了东宫每个人的心头。皇帝陛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反应,对太子加以斥责,可以说是最近以来极其罕见的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从大宗正刘不识开始率先在朝堂发难,然后是绣衣卫的刻意针对,以及已经出现在宗室之中的许多不同声音……联想到这一系列事关太子的事件不断发生,就算是东宫的属官们再没有治政敏感性,也知道这绝对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了。

连日的阴沉,使长安城的上空充满了厚重的压抑。乌云翻滚,连绵不绝。但愿不要再降下大雨啊……这是许多人的虔诚祈祷。

思绪杂乱的太子,对于属官们乱糟糟的议论和建议一点儿都没有听进去。看着那些惊慌失措的表情,他感觉到心情更乱。索性独自走到楼台高处,望着莫测高远的苍穹深处,久久不语。

在此时此刻,他无比需要一个坚强的臂助,替他拨开满天的乌云,重现阳光灿烂!可是那个巨大的令人安心身影,现在已经不在他的身后……。

“……为什么呢?元哥儿……你明知道长安局势若此,可是为什么至今音讯皆无!当初是你的鼓励,让我一路走到今天……可是,高处不胜寒啊……父皇这是在逼我做出选择,他的耐心,也许就快要耗尽了吧……到底该怎么办呐?……你知道吗?就在今天,我遇到了最大的挫折。那些生死的感悟,算是多少懂得了一些……你在城外所说的那些道理,也许是对的……生命之重,不容轻易剥夺!却不知道,当你最好的朋友刘琚有一天也遇到生命威胁地时候,你会不会来救呢……?”

头顶的乌云逐渐浓重,风尘之下,笼罩住了整座长安城。大汉太子刘琚的心事无人得知,更没有人能够帮他解开当前的困局。

其实,也许他想的并没有错。皇帝刘彻的等待和耐心确实已经快要到了尽头。他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相信太子一定清楚这其中的含义。而他更相信,朝野内外的那些有心人,也会明白,没有他的背后默许,不会有人敢做出有损太子威信的事来。

“想要在这其中蒙混过关模棱两可,是绝对不行的!哼!这次所有人都逃不掉……元召这小子倒是一块不错的试金石。就用他来试试这朝野上下文武百官对朕的忠心程度吧!到时候,该赏的赏,该杀的杀……朕虽然上了年纪,难道你们就以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和魄力了吗?!”

烟波殿中,听着外面的水声鸣动。皇帝嘴角泛起掌控一切的微笑,语气清淡而充满了寒意。

能够在这边侍奉的,自然都是他绝对宠信的人。现在在旁边恭敬听他说话的,除了绣衣卫指挥使江充之外,还有三个人。一个是殿前大总管太监许式,一个是新近提拔不久的黄门侍郎苏文,而站在最末端的男子,赫然就是已经被罢黜尚书常侍职务的严助。

经历过一番生死的这位重臣,是被皇帝用特赦的形式保住了性命。他也是在前不久那一批被杀的大臣当中,唯一活下来的人。

不管皇帝的目的是什么,以翻云覆雨的手段掌控人间生死,这便是他至高无上的权力。杀人的命令是经过他御笔朱批的,而让人活下来,也是他的意志表现。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让你活着,就想死也死不了!所谓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身为臣子的,只有忠心的谢恩服从罢了。至于那些满怀的仇恨,应当化为利箭,等待着皇帝的召唤,让射向哪儿就射向哪儿,让杀谁就杀谁……劫后余生的人,本来就应该有这种觉悟和心理准备。

而现在的严助,就是具有这种觉悟的人。他站在那里,低头听着皇帝的训示,眼中不断闪烁的光芒,显示出内心的极不平静。

有雨点终于落在湖水当中,虽然只是零星,但却荡起无边的涟漪,一圈一圈的向外扩散着。这昆明湖的平静中,也许正酝酿着无边的巨浪!

守在窗边位置的绣衣男子,收回暗中撇向外边的目光,心中暗自得意。最近的所作所为,让皇帝陛下对他极为满意,信赖程度直线上升,眼看成为驾前第一宠臣地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自己要不要再做些什么呢?江充飞快地抬头看了皇帝的方向一眼,又迅速的低下头,在暗中揣度着某些事情的可能。
首节 上一节 73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