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第711节
三人之中,沉默不语的唯有主父偃。他与元召相交多年,虽然不在朝堂,但为了元召的利益筹划,却对其中的形势了若指掌。而他更是深深知道元召的性格,这位侯爷一旦认准的事,就很难有人能够改变。更何况,主父偃对他有极大的信心。
平生所知所闻,能够出手如迅雷,无往而不利者,仅此一人而已!
秋风劲起,有黄叶开始飘零。想必不久之后,落满长安,另有一番气像。元召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脸上的神情,显得格外明亮自信。
“几位可知道,现在天下形势为何?”
他这句话问的有些笼统。主父偃低头喝茶,微笑不语。董仲舒和赵禹对视一眼,表示有些疑惑。
“元侯,老夫虽然在长安学院的这几年专心治学,已经很少出来。但也知道,如今我大汉帝国四海升平,市井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称为盛世,亦不为过矣!更有汉家儿郎开疆扩土四处征伐,铁蹄到处,无论强弱尽皆俯首……这等气象,几百年来罕有听闻啊!哈哈哈!”
身为华夏后裔,无论是谁,说起国家的强盛,都当浮一大白。振奋之处,这位曾经经历过烽火战乱的天下学术宗师,也忍不住慷慨激昂,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他如此说,主父偃和赵禹也被其情绪所感染,神情微动,禁不住抚掌赞叹。即便是他们这样的旷达多识之人,也从来没有料想到,不过十五六年的时间,大汉王朝竟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飞速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与历朝历代相比,无论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片刻之后,三个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在这一刻,心中的钦佩无以复加。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星辰璀璨,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天赋奇才,以自己的激情澎湃和热烈如火,为这片大地做出各自的贡献。所谓圣贤者,泽被苍生,抚育天下,把自身的光辉发展到极限,照亮万物生长……难道说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吗?
好像猜想到了他们心中的所想,元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把手中刚刚接到不久的一份飞鹰传书放到了案上。用手轻轻弹了弹,不过薄纸,然而无人知,其中却重若千钧!
“董师说的没有错,现在的形势确实如此,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喏,刚接到的消息,也不必瞒着你们。漠北大捷,匈奴残余势力,全部授首。详细情况,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飞马传到长安来了。呵呵!”
轻描淡写之间,却宛若惊雷。自从河南、河西接连两次大的战役之后,匈奴人连连败退,就连大单于也被砍下了脑袋。这大半年时间以来,国内的所有人都对汉军必胜充满了信心。可是却绝对没有想到,胜利的消息竟然来的如此快。
三个加起来已经二百多岁的老家伙,一起站了起来。主父偃一把抓起那份飞跃千山万水第一时间赶回来的简洁消息,匆匆略过几眼,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黑鹰军与赤火军兵分两路,迂回夹击,在天气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大败匈奴最后的几万骑兵……然后一路追逃,直至阴山脚下!匈奴漠北王庭被围,剩余的十几个部落王以及所有贵族和王室人员大部被擒……!”
还没有等到看完最后,几个人已经是相对赞叹,喜动于色,大声祝贺起来。如此重大的胜利消息,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
那些来到长安的外邦诸王,正在等待着正式含元殿大朝觐的到来。如果匈奴彻底覆灭的消息传扬开来,可想而知,会对这些人造成多大的震动。如此一来,就算是心中还存有一些其他想法的人,也会彻底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听从大汉的意志,再也生不起不臣反抗之心了。
而且,让主父偃等人惊喜的还不止这些。汉军在漠北的大捷,等到朝廷内外都知道的时候,必然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谁都知道,那两支英勇的汉军骑兵与元召有着怎样的渊源,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统领他们的是长平侯卫青。
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联,三个人不约而同又抬头看了一眼元召。此子年纪轻轻,开局布子以天下为棋,竟然如此举重若,任何一次出招,都有着几步后应,真是算无遗漏,鬼神莫测也!
有卫青这个重量级的将军统领大汉最精锐的军队在外,元召身在长安,太子刘琚的地位自然是固若金汤。如此一来,皇帝醒来之后的怒火,将会朝何处发泄呢?
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权抉择
世间之人,不管身份高低,也许只有到了病卧在床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真切的去想一下曾经做过的事情。
皇帝的生涯,听起来辉煌无比令人心旷神怡。但其中滋味如何?恐怕只有高高在上的这位天下至尊本人才了解的清楚吧。
皇帝刘彻已经在那儿想了大半天了。至于他想的什么,当然没有人知道。不过,整个建章宫内外的人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什么动静,怕招惹来他的无端怒火。虽然皇帝身子依然行动不便,不能离开皇后的照顾,但他终究是一言九鼎的君王,如果不小心惹怒了他,恐怕会性命难保。
谁都知道,现在这个非常时期,这位暂时失去权力的君王,看起来表面平静,内心深处恐怕有一条暴龙正在择人而噬。
除了宫中伺候的人之外,在皇帝身边随时听候吩咐的只有一个近臣,就是那位相貌俊美的董宴了。
自从昨日听完董宴的详细诉说之后,皇帝陛下就一直没有过笑脸。对待卫皇后的态度也格外的冰冷。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行动之间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局面究竟会怎样。
而这位近臣董宴的心情更是复杂。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担当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按理说,如果太子和元召真的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去实现的话,应该隔绝内外消息,让皇帝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利用各种手段,把外面的大局彻底摆平之后,那就木已成舟,万事大吉了!
可是他们偏偏没有这样做。董宴使劲的揉着额头,不明白为什么会让自己能够随时通传消息,把外面的事不管大小,只要皇帝想知道的,都事无巨细的禀报。
这就很让人费解了。太子和元召到底有没有异心呢?这样的疑问,不仅仅存在于董宴的心中,更是现在许许多多人都关注的问题。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在朝堂上发生的风波真的是太巨大了。恐怕就连皇帝亲自处理的话,他也不敢有这么大的魄力。将近一半的朝廷大臣,被入狱查办。当这个消息传扬开去的时候,长安轰动,天下震惊!
虽然含元殿上的争斗,表面上的发起人是丞相公孙弘。但谁都知道,实际上真正的主使者是谁。明白前因后果之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亲自主宰这件事的元召疯了!
如今天下形势瞬息百变,随着各方面事物的飞速发展,朝廷的各有司部门之间,已经感觉到十分吃力。大汉疆域辽阔,海陆通达,各种各样的新奇古怪大量涌进来,更是让朝廷显的有些措手不及之感。不管是内廷还是外廷,从天下郡县报上来的各种公文,堆积如山,简直就处理不过来。
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含元殿之变,把一半的朝廷臣子都抓了起来,接下来的局面要怎么应对呢?弄不好这整个朝廷,就要马上瘫痪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致使刚刚开始的盛世转为衰落,那么不管有任何的理由,太子、元召、公孙弘这些人,必将成为大汉帝国的罪人,留下千载骂名。
“做出这等事来,他们应该是无颜来面见陛下的吧……?”
秋日的长安异常清爽,建章宫庭院中的桂树散发着芬芳。屈指算来,距离重阳佳节,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董宴默默地守护在皇帝寝宫门口,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心情沉重的想着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好情况。
当听到脚步声响起时,他并没有抬头。这两三天的工夫,除了太医院的太医们在此伺候之外,并没有外臣进入。
“父皇他,现在睡醒了没有?”
董宴吃了一惊,连忙爬起身来施礼。来人让他免礼抬起头时,果然看到,正是太子刘琚在几个亲随的保护中走了过来。
“回太子殿下,刚才小臣出来的时候,陛下刚刚服过药,现在应该是休息了吧。”
董宴小心翼翼的回答。当再次见到这位当朝太子时,人还是那个人,不过作为臣子的心情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做了十六年太子的刘琚,不管是在皇帝眼中还是在宫廷内外人眼里,都从来是一副宽厚仁弱的模样。可是谁能想得到呢!就是这个外表看上去清秀软弱的人,在这几天里,主宰着这片辽阔的帝国疆域。
太子刘琚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在他内心深处,其实非常怕在这个时候见到父皇。长期以来的威严对他心里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尤其是这几年来皇帝对他的不喜欢,几次想要来探望,都踌躇止步。好不容易听从元召的劝告,想好一切说辞过来了,如果再掉头回去,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接下来的勇气。
“是太子过来了吗?让他进来吧!”
正在犹豫之际,一个略显低沉却依然威严的声音传出来。太子连忙站直了身子,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毕恭毕敬引导的董宴走进了门内。随着他而来的贴身侍卫白衣如旧短刀在身,这把刀上,几日之间染血不知几何!世人但见长安的平静,却不知道这背后的波澜起伏暗夜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