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10节


皇后的脸色有些微微发白。这么多年过来,皇帝是个怎样的人,在胸襟和功绩之下,他是如何的猜忌多疑,又是如何的冷酷无情,她了解的比谁都清楚。

“陛下,臣妾不敢。陛下有所垂询,自然应该知无不言。但臣妾久在深宫,对外面发生的事,了解的其实并不清楚。如果只是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告诉陛下,恐怕会给陛下造成误解,影响对事物的判断,那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的脸色稍微缓和,她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他预感到在自己昏迷的这几天里,朝廷一定发生了一些未知之事。但如果仓促之间迁怒于皇后,好像有些不近人情了。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示意她起来。

“朕有些饿了……。”

皇帝要进食,所有人哪敢怠慢。几个太医早就列好了生病之人的食谱。皇后连忙召唤宫人们去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呈送上来。却不敢让他多食,只不过略微补充营养,等到身体再好些时,才能逐渐的进大补之物。

皇帝陛下醒转过来的消息,很快就从建章宫传扬开去,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整个未央宫中都已经知道。自然是有人悲,有人喜,有人重新燃起希望,有的人却已经心灰意冷,逐渐凋零……。

“朕的心腹近臣,可有人在?”

喝完一碗参汤的皇帝,精神好了许多,他闭目沉思片刻之后,在软榻上斜倚着身子,重新睁开眼睛时,看似随意的问了一句。

“陛下,这几天以来,臣子们每日都有轮值守护者,今日守护在外殿的是那董宴。”

卫皇后亲自用一方软帕替他把颌下擦干净。却并没有丝毫的隐瞒,据实相告。皇帝神情微动,随后淡淡的吩咐一声。

“让董宴进来吧。朕有些话,想问问他。”

说完之后,他重新闭上眼睛,不再多说。卫皇后的脸上有些苦涩,心里知道,她与皇帝之间的隔阂,很可能已经越来越深了。默默地退到门口,低声吩咐人去把董宴带过来。

片刻之后,满脸带着激动之色的董宴急匆匆而来,他听说皇帝清醒的消息后,早已经压抑不住情绪。这几天的经历,对于他来说,像是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天大剧。他很想知道,皇帝陛下知晓这一切后,究竟会如何。

等到他进入宫寝深处,终于再次见到皇帝时,没等说什么呢,早已经哭拜在地,涕泪横流。

“陛下、陛下啊……您可终于醒了,臣都要担心死了!这几日一直等在外面盼望着有好消息传出……呜呜呜!”

这几日的担惊受怕,再加上被命令不得离开未央宫的忐忑不安,使这位皇帝宠臣再也顾不得形象了。皇帝皱着眉头,让他起来回话。

卫皇后再次拜倒,请求率领所有宫人回避。皇帝点头同意,这本来就是他心里想的。却没想到,皇后倒是很坦荡。

等到所有人都退出去后,连同那几个太医在内,关上殿门,这片天地立刻安静下来。董宴停住了悲戚,有些不安地回头看了看殿门方向,见并没有任何人影出现,这才放下心来。

“董宴,朕来问你,最近长安都发生过什么事?如实说来!”

“陛下、陛下啊……发生太多事了!臣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呢!”

董宴阴柔的脸上浮现出潮红的色彩。作为长安一系列波澜的亲眼见证者,他不知道这是有人的故意安排,还是阴差阳错时机凑巧,反正那几个大场面,他都了解的很清楚。不过,现在终于当着皇帝的面,能够尽情的倾诉,心情激荡之下,反而不知道从何处开头了。

“太子现在干什么?元召何在?”

正在想从哪里开始说的董宴吃惊地抬起头来,看到皇帝陛下的脸色有些阴沉。他没有想到,一直在宫中的这位皇帝,一旦醒过来,根本就不必过问事情的具体细节,只凭着心中的猜测和预感,就已经抓住了事情的要害。果然还是英明神武,深不可测啊!

“太子、太子殿下他……。”

“他怎么样?照实说!”

“陛下,在您龙体有恙的这几天里,太子殿下作为储君,当朝问政,代理国事。”

董宴平复了一下紧张心情,按照事情的本来样子说出了这句话。在这样的重大事情上,他并不敢随意的凭着好恶而掺加任何感情色彩。因为他深深地知道,皇权之路上,在很多时候,没有人间亲情!

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

无论是怎样英明神武的君王,都难以逃脱世间的规律。生老病死,威权与欲望,还有随着丰功伟绩逐渐衍生的控制一切想法。

人终究不是神,想要一直正确,很难,就算是皇帝也不行。坐在那个位置太久了,目光和心灵逐渐生锈、麻木、腐朽………刚愎自负唯吾独尊就这样应运而生。从古至今,帝王晚年都是昏招迭出,好像没有什么例外。

“当今天子已经在位三十年了……董师博览群书洞察世间道理,难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房间里很安静,简单原木几案后,几人对坐。午后的阳光洒满这片空间,有小小的流萤飞舞,茶香充盈,年轻的侯爷亲自斟茶,如此随意品评皇帝的话说出口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并没有丝毫隐晦。

能够被他称为董师的人,自然非同小可。轻轻呷了一口茶品尝过后,眉头舒展开来,似乎很是享受这种滋味。名叫董仲舒的长安学院首席大祭酒,默默的叹了口气。

“自三王以下,几千年来,王朝更迭不可胜数。元侯想要表达的道理,老夫自然略知一二……只不过,这样的事太过重大,身为臣子的,难道真的可以从中做些什么?元侯切记,想要做事,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是至关重要的啊!”

董仲舒已经头发花白了。在听到长安发生的事情后,不辞辛苦,一路而来,所为者,不过就是想要来问问在他心中一直视为忘年交的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会儿身处这静室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四个人。元召,董仲舒,早就来到长安的主父偃,还有另外一个老者,赫然就是被元召叩情皇帝赦免之后一直没有出现在世人眼前的赵禹。

可能现在他们还不会意识到,就在这个平常秋日午后,这一场属于私人性质的谈话,从中透露出的一些治国理念和律法范畴,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成为左右这个越来越强盛帝国的权力框架。而在后世的所有评价中,都把这次谈话,当做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记载。

而这一切,现在当然还无人预知。长安城中,朝廷内外,甚至天下郡县,都震惊在刚刚发生的巨大波澜中,大多数人暂时还无暇考虑其他。

董仲舒的担心当然不无道理。其他两人对此也是满怀忧虑。毕竟,这次发生的事情太突然也太重大了。所有认同于这位侯爷的人,在震惊之余,都有些不太明白,他怎么会一改从前的温和渐进,忽然用如此激烈的手段,来解决掉这一大批的敌人和对手的。

面对着他们疑虑的目光,元召依然风轻云淡。大多数的麻烦已经圆满解决,虽然早就在他的预料中,有把握不会出什么意外。但解决的如此顺利,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流血,还是让他感到很欣慰。

“呵呵,董师不必顾虑太多,我自有分寸。三位先师在各自的领域,都足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扛鼎人物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好好保重身体,说不定会大力借重,发挥出你们的余热啊!”

元召依次对三人致意,茶盏之间的袅袅余香,扑入鼻端,令人心旷神怡。虽然不能尽去烦忧,却可以洗涤心境,精神一振。

赵禹和主父偃差不多年纪,却比董仲舒还小了几岁。但相比起来,因为经受过牢狱之灾,他的身体状况比起另外两个人来,大为不如。这些年来,元召给他特制配方,在饮食方面细心调理,好转了许多。他之所以从长乐塬来到长安,是因为元召需要他的帮助。

“元侯,董祭酒的嘱咐,你可不要不放在心上啊!老夫早些年身为廷尉,见识过无数权谋诡计的阴暗。唉!这其中的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这次是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情况下行事,凶险之处,不得不防啊!”

作为这方面的“专家级”人物,他所考虑的,要更深一层。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是极为不赞成元召如此激进的。皇帝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能够看清楚。这样一个想把天下权力都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君王,岂能任凭一个做臣子的从中染指半分呢!不要说是元召了,就算是他自己亲自确立的太子,恐怕都不行。
首节 上一节 71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