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06节


“场面有些太大了……以后,如何对陛下交代?”

“无需多虑。丞相……谢谢你!”

已经年过七旬的公孙弘不由得浑身一震,竟然感觉到有一种莫名的热流涌上鼻端。平生所学,无非仁义,沧桑大半生,荣辱得失,也不过是为了博取富贵功名。然而此时此刻,听到比自己年轻几十岁的这个人说出的谢字,其中包含的真诚之意,令他心中感动。

也就是在这一刻,他理解了元召心中的情怀。那是一种包容天下的雄阔,想要好好做事从不计较个人荣辱的伟大胸襟。自己何其有幸,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这个人站在这朝堂上,即将抒发波澜壮阔。他深吸了一口气,既然如此,就尽最后一把力气,助他一臂之力吧!

而端坐在珠帘之后的皇太后,此时的心情简直要用如饮甘露来形容了。她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大臣站出来公开表达对自己的支持。无论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总是给了她巨大的信心。看着已经有过半的朝臣站到了这边来,她甚至突发奇想,如果自己再年轻十几岁,而皇帝就此一病不起的话,能不能和窦太后一样,真正的掌握这天下权柄呢?

想到得意之处,她终于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

“元召,你看到了没有呢?公道自在人心。就算你趁着皇帝得病的机会,以卑鄙的手段控制宫中,妄图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可是你没有想到吧,朝中自有忠正大臣在,岂容你的阴谋得逞!哼!”

皇太后尖利的声音传到下面,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张汤回首看了一眼身后的庞大人丛,斗志昂扬,振臂大呼。

“皇太后所言极是!臣等早就知道这厮的狼子野心,所以才会一直坚持不懈的与之争斗。今果然如此。元召,你竟敢在宫中做出如此事端,真是大逆不道,其心可诛矣!”

张汤用手指着站在对面的元召,义正言辞,满脸激愤之色溢于言表。随着纷纷扰扰,元召却只是冷漠的看了看他们,大约估量了一下,果然反对自己的人势力庞大呀!朝堂上几乎有接近一半儿都站了过去。嗯,很好很强大!

率先站到元召身后的东方朔,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角,低声问了一句。

“元侯,今天所为不像你往日的作风呀……难道……?”

元召却并没有对他详细的解释。他只是点了点头,放眼望去,已经老迈的太中大夫郑当时等几位老臣,后进的才俊之士司马相如、终军、徐安之辈,包括后来进入朝堂的一批年轻人……他们都义无反顾站在了太子的这边。

“当断则断,就在今天!天下大势即将大定,一个崭新的开始,更需要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局面……那么,就从这个朝堂开始吧!”

他像是对东方朔一个人所说,又像是对身后的所有人说的。大家的眼中放射出光芒,因为都听懂了这句话中的特殊含义。

“好!愿以元侯马首为瞻……。”

含元殿中的局面现在有些乱。左右两列阵脚鲜明,而只有极少数的几十个臣子没有做出选择。他们有些不安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一个期待或者未知的结局。

而那来自天下郡县间先期到达长安的二十几位诸侯王,心中的吃惊,比这些大臣们更甚。有些人抬头看着面无表情的元召,很是不明白这个让他们畏惧的人,今天到底想要干什么。

淮南王刘安叹息了一声,终于移动脚步,走到了距离元召四五步远的地方。他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很明显,这就是他的态度。

淮南王刘安的威望,非同小可。在刘皇汉室中,身为当今天子的皇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表态,会对宗室中人影响很大。

果然,随着他默默走到支持太子队伍中的诸侯王有一半儿还多。剩下的待在原地观望, 竟然无人站到皇太后的阵营中。宗室王们这样的态度,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过,这会儿的张汤,既然已经得到了皇太后的亲自表态,而且支持者众多。他神态嚣张的看着以元召为首的对方人众,两方对比,似乎已经稳操胜局。遂对身边的廷尉点了点头,以目示意,可以开始了。

“太后,诸位!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大家都支持皇太后听政。在陛下康复之前,有皇太后主持大局,我们都很放心啊!臣等一定群策群力,不敢懈怠半分,在这段时间,维护朝政的稳定,不负皇帝陛下和皇太后所托……。”

韦吉不理会许多异样的目光,他站在大殿中央,慷慨陈词,声调越来越激昂,随后蓦然大喝一声,目露凶光。

“……皇太后在上,既然您已经开始听政,臣大汉廷尉韦吉在此参奏,朝堂之上,有人大奸似忠,表面上看起来忠心为国,其实暗地里打着这个幌子,做出无数的大逆不道之事!老臣经过详细的查证,已经取得大量的证据,足以表明其险恶本质……。”

这一下转变来的太突然,不管是哪一方阵营的人都有些目瞪口呆。先不说这还没有经过激辩讨论呢,韦吉就已经认定皇太后听政的合法性,而且在谁都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他忽然就开始重重的弹劾,而且听其话中之意,显然被参奏的对象具有不可饶恕的重罪啊!

在众人不同的目光中,韦吉努力挺直了身子,脸上的轻肿伤处,使其显得有些狰狞之色。斜眼瞥见大仇人那若无其事的神情时,他终于再也忍耐不住了。新仇旧恨,彻底爆发。

“皇太后!老臣所说的人,不是别个,就是站在这堂堂含元殿上的长乐侯元召!他身为臣子,多年以来深受皇恩厚重……然而其所作所为,在那些表面的光芒正大之下,却有着不可告人的黑暗之心……太后,列位大臣,各位王爷,今天我就要揭露他的本质,把这厮的十八条大罪公布于天下……!”

什么、什么?整个含元殿上下的人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大汉廷尉韦吉刚才说的什么?元召的十八条大罪?一片目瞪口呆中,都知道,今日之局,势必难以善了。不见刀剑,却分生死!

皇太后霍得站了起来,她神情激动的看着大汉廷尉拿出厚厚罪状,呈送上来……。

第六百五十章 杀机乍破

自从汉承秦制,继续设立廷尉府,掌管这个机构的廷尉大人,便以位列九卿之首的赫赫威严,成为朝堂官员眼中的可怕人物。

只要是被廷尉府盯上的人,十之八九很难逃脱厄运。在这里面,有很多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有的,只是权力背后的较量。

元召是个异数。所有人都知道,廷尉府的威风曾经数次折在他的手上。双方的恩怨由来已久,渐成势不两立之势。

只不过,这种恩怨发展成今天的生死之局,还是令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极其紧张起来。

大汉廷尉韦吉声音洪亮,以愤慨的气势从头宣布元召一直以来的十八条大罪。旁征博引,证据确凿,显然是经过一番细致功夫,才勾织成了这本罪证薄。

“……其大罪三,私自派船队出海外,运回珍珠宝器香料药草之类无数。财富可敌国,而并无朝廷机构予以统筹管辖,若其怀有异心,国之危矣!……大罪五,为个人恩怨,当年私自诛杀江都王,焚烧王府。令长安震动,皇太后伤心。身为臣子,如此忤逆,罪不容诛……大罪十,元召在草原之上,未曾请示天子,擅自杀俘。匈奴大单于在已经被俘虏的情况下,不知道他处于何等居心,于李将军奉命押送回长安之际,将其处死……大罪十五,终南山上林苑行猎期间,为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怂恿授意属下杀死九门将军……而且在皇帝陛下关押期间,以戴罪之身脱身逃走,大闹廷尉府,劫走重要钦犯,妄图隐瞒其斑斑罪证……!”

韦吉满口唾沫星子,一口气不停歇的把这些所谓罪状大声当殿宣读一遍。然后躬身把这份签字画押的东西交给走过来的皇太后身边宫人,满脸阴毒,咝咝冷笑。

毫无疑问,这就是想要致元召于死地的节奏啊!随着皇太后接过那罪状,站在右边的所有臣子们一起参拜大声附和,肯请皇太后做主,治元召的罪!

皇太后的手都有些抖了,她一目十行的看完这些罪证,元召的斑斑劣迹,历历在目。有几条正戳到她的心窝里。心中恨意再也难以掩饰。她环顾左右,见支持者众,心中信心大增。正要令人撤去珠帘,亲自走出来下太后懿旨,命令殿前侍卫拿下元召,杀之而后快!

然而,身边跟随的几个漪澜殿宫人拼命拉住了她的衣袖,顾不得身份的卑贱,跪倒在面前,低声恳求皇太后暂且忍耐,千万不要亲自出去面对当前的局面。

“你们这些奴才大胆!如今罪证确凿,正是治罪与元召以及追随他势力的最佳时机……有何可怕的?难道他还敢对哀家怎么样嘛?哼!”

然而不管她怎样发怒,这几个跟在她身边日久的忠心宫人却怎么也不肯放手。

“太后千万要息怒,不可为群臣所误啊!如今局势不明,还是观望为妙!元召……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就范的啊!”

这几个人跪在面前,挡住去路。皇太后没有办法,重新坐了下来,又把那罪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的功夫。外面形势忽变,她有些惊愕的抬起头来,下面大声出来讲话的苍老声音,竟然是丞相公孙弘。
首节 上一节 70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