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82节


“这句话却并不是元召这小子的首创。呵呵!春秋诸子先贤早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思想,甚至在更早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口号。可是几百年来,多少帝王君主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要去这么做过……子夫,你可知道,这是谈何容易的事啊!”

“是啊!是很难 。在这世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正义。可是陛下,您难道甘心于做一个平庸的帝王吗?陛下现在开创的局面,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历代帝王,臣妾虽在深宫,却也已经听到万民的呼声,天下黎民可都正在盼望着一个即将到来的伟大盛世呢……!”

卫子夫的眼神发亮,脸色红润,她曾经对自己委身的君王寄予无限的英雄崇敬,她盼望着他能够真正的为天下苍生做出前人从来没有做出过的贡献。在这一刻,即将成为大汉皇后的女子真正的显露出了一个母仪天下的胸襟。

皇帝刘彻握住她的手不由自主的紧了紧,他很惊奇,这还是那个只会对自己婉转顺从以舞姬著名的卫子夫吗?她怎么会在忽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改变的!

“陛下,臣妾为什么会说这些,您并不用感到奇怪。其实,您难道没有察觉到吗?这几年来我们大汉的朝野民间与从前相比,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无论是朝堂决策、商贾买卖、将士用命、还有民间繁荣……所有这些,虽然具体有的变化显著,有的细微难察,但却是都在改变着的。而这些进步和发展,都是从一个人的横空出现而开始的!陛下,可曾经也有所察觉吗?”

卫夫人并没有拐弯抹角的多做掩饰,她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看着皇帝脸上神色的变化,她咬了咬嘴唇,决定今天就算是被他怪罪,也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为元召求情,解除君臣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为了报答他曾经对一双儿女的救命之恩,更是为了大汉朝的将来。

“呵呵!子夫,你说的这个人就是元召吧?也就是你口中的绝世良臣?”皇帝的语气有些淡然,听不出他的喜怒倾向。

卫子夫从他掌中抽出了自己的手臂,然后重新大礼拜倒在地。大红的皇后裙摆遮住了地板,如繁花盛开娇艳。此时她的身份已经不是一个计较个人恩怨的小女子,再次抬起头来时,一片至诚,她是大汉皇后!

“陛下圣明!臣妾说的正是元召。抛却他对臣妾儿女、兄弟们的情分,即便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也不能对他轻易治罪啊!请陛下明断。”

“是,朕也承认,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自从他出现后,所带给朕和这个国家的种种好处,朕和所有人一样,都心中有数。如果细算起来,朕当前给他的这些功名是远远不够的。”

说到这里,他略一停顿,终究是不忍心地上冰凉,把卫子夫又拉了起来,拍了拍她的手,加重了语气。

“可是,那小子也太胆大妄为了!江都王是什么人?他也敢杀!朕的本意也没想让他抵命,否则就不会想尽办法在太后和朝臣们面前为他遮掩了!哼!最可恨的是,朕的这一片苦心,那混账东西竟然根本就不体谅。不仅在朕的面前理直气壮一点儿都不认错,而且还敢出言不逊加以顶撞。子夫,你说说,朕还要怎么忍他?换成另一个人试试,早就被抄家问斩灭门九族了!”

卫子夫暗中叹了口气,皇帝说的一点都没有夸张。从高祖皇帝到今天,因为触犯皇家而被诛杀灭族的大臣还少吗?无论你是怎样的位高权重,也不管你是怎样的受皇帝宠信,触犯了皇家威严这一条,绝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疏不间亲”这四个字,可不是随便说说这么简单的!

然而无论怎样,她必须要挽回元召所犯的错,不仅不让他受到责罚,即便是因为这件事在皇帝心中留下芥蒂,那也有可能会给将来某一天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皇帝的不满化解于无形。

“陛下,此事的起因,臣妾也略知一二。上次琚儿以太子身份领受您的意思,去明月楼给季家拜寿,却正好亲眼目睹过此事的发生……。”

卫子夫侃侃而谈,把当时的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皇帝倒是不了解这些细节,此时听她说来,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些内幕?怪不得元召会不惜从千里之外跑回来如此发飙,大开杀戒!

“西凤卫这些家伙,是干什么吃的!这些事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朕?哼!”

皇帝重重的哼了一声,脸色开始缓和下来。其实西凤卫的人在那个夜晚是探听到这些详细的,只不过随之就发生了北军大营去长乐塬和黑鹰军对峙的更严重事件,西凤卫大统领凤彦之马上就被皇帝派去处理这件事了,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禀报这些细枝末节。所以他后来就一直不知道。

“子夫,朕想起来了,漱玉宫李夫人的兄弟曾在明月楼看中了一个女子,当时好像跟朕提起过这件事……原来,那女子就是梵雪楼的那个什么灵芝啊?如此说来,在这件事里面,朕也有一定的责任呢!”

听到他这样说,倒是有些难得。卫子夫在暗中撇了撇嘴,她虽然统领后宫对人大方宽容,但有些人对她敌意满满,恨不得取而代之,她心中自然跟明镜似得。

“陛下,这件事却不能怨到您的头上。只不过,臣妾只要您明白事出有因就行。就是因为这样,那李家兄弟不知道和江都王是怎么商议的,他们不依不饶纠集各方匪类,火烧了长乐侯府还不算完,又一路追杀至长乐塬上,最后甚至差点激起了北营汉军与黑鹰军将士对抗……陛下,元召府中的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死去,就连苏家母女也受重伤差点儿失去了性命!陛下您也知道,那元召素来就是个重情重义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他要不亲自报仇雪恨,又怎么能善罢甘休呢……?”

一番话说完,片刻的宁静过后,皇帝刘彻终于点了点头。果然,要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大好前程而对故旧亲人的冤仇都能抛却脑后的话,那他就不是元召了,自己从心底里恐怕也不会再重视他的吧!

卫子夫见他已经逐渐认同了自己说的话,心中大为宽慰。趁热打铁,必须要让他彻底解开心中的芥蒂,才不枉自己放下身段为元召分辩这一回。

“臣妾知道,陛下对他最为生气的原因,恐怕是恨他没有领会陛下的拳拳维护之意。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元召对陛下是不肯隐瞒欺骗半分、赤诚相对的啊!他有那么厉害的本事杀掉江都王而不留下任何踪迹,可是面对陛下的询问,却没有一点隐瞒就承认了,这就足以说明一切。更何况,这么一个能为了府中普通人的死去而不惜顶风冒雪千里报仇的人,古往今来可曾听说过?他今日既然能为他人如此,今后不管陛下和国家有任何艰难之事,那时用到他时,他难道会不舍却性命以报陛下知遇之恩的吗……?!”

第四百一十三章 将来夙缘 却在此时注定

未央宫中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完,背阴处有些滑。暮色苍茫中,换了一身月白宫妆打扮的素汐公主却顾不得这些,急急忙忙的穿过庭院间的甬道,从外面跑了进来。

宫中的人都有些惊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素来仪态优雅的长公主这么失态,以至于越过台阶时踩到积雪差点摔倒。

素汐的脸色有些苍白,进到殿内还没有走近卫夫人寝宫呢,已经是珠泪滚滚,就要哭出声来。自从听到那个消息后,她就慌了手脚,未及打听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一路跑到母后这里来求助了。

消息是贴身侍女云儿听侍卫们说的,最了解公主心思的云儿马上就告诉了她:长乐侯元召刚刚被皇帝亲自下令关进天牢了!

正在自己小楼上想心事的素汐大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不是说皇帝亲自设宴在给将士们庆功的吗?为什么单独把他抓起来了……然而具体情况,三言两语根本就听不明白。她的心里急躁的不行,可是又不知道找谁去帮忙打听,慌乱之下,就急急忙忙的跑到卫夫人居处来,也许只有找母后去求父皇,才能有些用处吧。

不过当她含着眼泪卷珠帘进来时,却忽然愣住了。灯火明亮,有些安静,自己的父皇正在那儿坐着呢,好像是刚刚和母后谈完什么事情,端起一杯茶,神态安然。

皇帝刘彻听到动静抬起头时,正看到明媚的少女站在眼前,身形相貌竟然是像极了卫子夫年轻时的模样。她似乎是受了什么委屈,眼中有泪花隐约。可能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儿,略微一愣之下,连忙行礼问安。

皇帝心中有些怜爱,平日里忙于政事,对于儿女之情真是照顾的太少了。竟然没有察觉,转眼之间素汐已经出落的这么亭亭玉立,真是岁月不饶人呐!可是,谁这么大胆子,敢让朕的女儿受委屈?这还了得!

“汐儿,这是怎么了?是哪个惹你生气啦?说出来,父皇给你出气,必定重重的责罚!”

还没有等到卫夫人问话呢,他早已经满脸带着慈父的笑容,殷勤相问了。皇帝在几个皇子公主面前一向是板着脸孔很严肃,这会儿的情形倒时很少见。

卫子夫却是知道这个女儿的心思,看到她对皇帝行礼后听他问话忽然有些扭捏迟疑的样子,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连忙伸手把她拉过来,一边替她梳理好有些凌乱的秀发,一边温和的在她耳边说:“有什么话不妨当着你父皇的面说出来,不要怕。”

素汐公主抬起头,看到自己母亲眼里的鼓励目光,她忽然就勇敢了起来。那个少年当初在匈奴人万军阵前单骑带回自己的时候都不怕,自己只不过是要为他求情几句,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父皇!我听说、我听说元召……他被打入了天牢。素汐想替他求情,恳请父皇,他无论犯下了多大的过错,都饶恕他吧!素汐、素汐……求您了!”

她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出口求人,并不习惯。虽然面对的是自己的父皇和母后,可是她鼓足的勇气还是没有坚持到底,未曾说完,已经是心跳的厉害,要不是偎依在母亲怀中,几乎就要站立不住了。

有片刻的宁静,卫子夫抱紧了自己的女儿,看了皇帝一眼,没有说话。皇帝刘彻脸上的神情却有些奇怪,他的眼珠转了几下,终于开口时,却没有人知道,心中早已经是波澜万千。女儿,终究长大了!

“素汐,跟父皇说实话,这是别人让你来求情的,还是你自己要为那小子求情?”

“是素汐自己听到此事要求情的……父皇,元召曾经救过琚儿的性命,又帮助过素汐,父皇平日里不是也经常教导我们,要记得别人的恩情,好好回报的吗?”

“嗯?仅仅就是只为了这个原因吗?汐儿,父皇想听你说实话!”

听到皇帝用加重的语气追问,素汐紧张的连看都不敢去看他的眼睛,只是用手紧紧地抱住母亲的手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掩饰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嗯嗯!就是、就是因为要报答他。不管他立了功也罢,也不管他犯错也罢,总是要报答他相救的恩情的,父皇……?”
首节 上一节 48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