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83节


素汐使劲的摇了摇卫夫人的胳膊,心里非常希望她在这个时候帮着自己说句话,相信父皇一定就会答应的。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母亲却假装没有领会她的意思,只是脸上带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在安静的听着。

“素汐,这个理由是不行的,救不了他!他对你们的救命之恩,父皇早已经给过他丰厚的回报。可是这次他杀人放火犯下了大罪,你知道吗?父皇不只是你们姐弟的父皇,还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国法面前,岂能轻饶?”

素汐公主的一颗心猛地沉了下去,她最担心的事发生了,果然江都王府的事是元召做的!而且,现在被父皇知道了。这、这果然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她心中大急之下,见母亲还是无动于衷,终于再也忍受不住,挣脱开她的手臂,“噗通”跪倒在冰凉的地板上。

“父皇!求求你,开恩吧,不要杀他!他、他……呜呜呜!”

虽然年轻,素汐却是聪慧过人,她听说过许多权利交易中的秘密,深深地知道其中的可怕。盘根错节的皇家势力是如何的强大,岂是元召他那单薄的身子所能抵抗的!如果皇帝真的决定要治他的罪,那么那些对他恨之入骨的人只要稍稍的动动小指头,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素汐公主一想到那可怕的后果,她就恐惧的不能自己,再也不管其他,伏在地上悲伤的哭出声来。只是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卫子夫与皇帝刘彻的目光对视一下,含义各不相同。身为母亲的美貌妇人眼光中包含的是溺爱和无奈,而身为皇帝的父亲,目光却要复杂得多。

“素汐,元召的生死就对你这么重要吗?”

“……是的,父皇,素汐不要让他死啊……素汐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替他赎罪!就算是、就算是再去草原和亲,我也愿意……!”

卫子夫终于不再忍心看素汐的悲伤,她的眼眶也湿润了。用哀求的眼神看向皇帝,让他适可而止,不要再为难女儿了。然而,帝王和父亲的双重身份,让他不会这么容易就成全某些事的。

“你是朕的女儿,大汉长公主,岂能为了一个普通的臣子屈膝求情?还不赶快起来。他的生死自有国法裁定!明天朕就把他交给廷尉府,让他们秉公处理。哼!”

“不要!父皇不要啊!廷尉府和他积怨很深,落到他们手里,哪里还有活路?父皇……求您了,放过他吧!素汐……素汐……喜欢他啊!”

刚刚十八岁的大汉公主,正是骄傲无限的年纪,可她为了心上人,不惜低下头颅,对父皇说出了这个埋藏很久的秘密。话未说完,羞恼之下,已经是粉颈低垂,满面通红的不敢抬头。

“起来吧,痴女儿!……元召那小子何德何能,竟得朕的公主如此倾心。连朕也要嫉妒几分了。唉!”

听到皇帝刘彻语气中的转变,卫夫人早已经把素汐揽在怀中,爱怜的把她眼中泪擦干,一边低声的安慰着,一边把她来之前皇帝早就已经同意宽恕元召的意思告知,好让她放下心来,不要再为那家伙急躁。

渐渐的睁大了眼睛,素汐止住了哭泣。她这才发现卫夫人一身皇后盛装打扮,原来她已经在父皇面前替元召求过情了啊?自己刚刚还在心里对她也有些埋怨呢!一时间心里既后悔刚才自己情急之下吐露心声,让他们都知道了自己的心事。又后悔自己刚刚哭哭啼啼的模样,落在父皇眼中,还不知道他心中会怎么想呢!话既出口,追悔莫及,她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只得“嘤咛”一声,把头埋在母后怀里,再也不肯露出来了。

“哎!汐儿,你母后的这身礼服可是名贵的很啊,几天之后在大典上是要穿的,你这又哭又笑眼泪鼻涕的……哈哈!”

皇帝终于笑出了声来。先前卫子夫的一番劝解下,他胸中的恼怒已经慢慢消散,答应她只关元召那小子一夜,明天就放他出来。本来他就只是一时气愤,并没想着杀他,只不过是铩铩他的锐气罢了。

“是啊,汐儿,你父皇胸怀天下气量如海,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求贤若渴。又怎么会真的自毁栋梁把元召怎么样呢?你这傻丫头,就放心好了!”

卫夫人把她从怀中拉出来,看着素汐那副羞不可抑的样子,心中有无尽的慨叹。女儿的心思她从几年之前就知道,她当然很愿意成全女儿对元召的情意,不过素汐大汉长公主的身份,要过皇帝这一关,肯定会有些麻烦。

果然一点儿都不出她所料,素汐刚要再次拜倒谢过父皇,皇帝刘彻却忽然收敛了笑容,很认真地说了一句。

“子夫知我啊!元召,我当然不会杀他,而且江都王这件事今夜就到此为止,不许传扬出去。不过……素汐,你真的那么喜欢他吗?”

第四百一十四章 系入诏狱 其中多少冤魂

大汉朝各郡县监禁犯人的场所,与别的朝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在郡县治所,都设有专门的牢狱,这其中又分重狱和普通的犯人监所。重狱关押的犯人,戒备森严,一般来说都是犯了死罪的。证据确凿,经过郡县主官的预审结案以后,关押在此,案卷报长安经皇帝御批之后,待到秋后斩立决!而普通的监所,就宽松的多,犯人可以酌情处置,或者劳役,或者以财帛赎罪减轻、以致释放。

当然,各郡县的情况根据各地的特点,也会有些不同之处。而大汉帝国皇都长安的监狱,分工就更加严格。

都城监狱,分为长安狱和诏狱。长安狱当然不是长安府衙的监狱,而是归廷尉府管理的重犯监狱。至于诏狱,就是人们俗称的“天牢”了。

所谓诏狱,主要是指朝廷重要官员如丞、御史、九卿以及郡守一级等两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应该去待罪的地方。凡是“系诏狱”的案子和官员,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或按照皇帝的意志直接参与掌管的重犯。

在秦汉之际,这个“诏”字可不是能随便用的。“诏狱”制度,与皇帝制度的确立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它的首创者,当然就是那位千古大帝秦始皇了。

秦王统一六国,始称皇帝,令群臣议立各种名号时,制定为,天子应自称“朕”,天子命为“制”,令为“诏”。因此,“诏”作为有特定含义、为皇帝所专用的字眼儿,代表了皇权尊严的神圣性。

“诏狱”就是这样的一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所在。被抓到这儿来的人,大多都是朝廷重要人物,一旦入诏狱,能够活着出来的,那已经是在祖上烧高香了。

有人说,人世间最黑暗的地方是皇宫和妓院。可是如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话,有一个地方,比这两处黑暗更甚,那就是监狱!

在别的地方,还有可能因为利益交换等原因产生一点儿人情味儿,可是在监狱之中,人间情义,是极为罕见的珍稀玩意儿。

如果说地狱中真的有来勾魂的牛头马面的话,那么黑暗中的牢狱中,那些常年在此守候的狱卒,便是此类了。

尤其是长安诏狱之中的狱卒,他们的酷烈手段,令天下人闻之色变。不管是朝廷大臣王公贵戚,还是将军郡守地方诸侯,只要落到他们手里,不死也要扒层皮!能够活着从他们手里超生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从汉朝建立以后,尤其是经过了汉初高祖吕后时代的权力斗争、风云震荡,大汉廷尉府和诏狱的作用,对于皇家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这些年的打磨,终于成为了一把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挥刀所向,无论是实力如何强盛的权臣,也没有丝毫的招架之力。

普通的官员闻之色变、畏之如虎就不用说了,就连朝堂上的九卿重臣当朝宰辅,被一声令下抓进诏狱者也不在少数。比较著名的,就是前朝的开国丞相萧何和稍后些的周勃了。

这两位可谓是威名赫赫,都是在当时的朝堂上最顶尖儿的人物了!可是等到被皇帝令下“系诏狱”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如普通人一样,战战兢兢不可终日,随时都命不保夕,根本就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被一刀咔嚓了。管你是什么经纬天下权倾朝野的丞相还是威震八方统兵百万的大将军,到了这小小的诏狱之内,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一个小小的狱卒,就能随时决定你的生死命运。

所以那位大汉朝最著名军事世家的先祖周勃,从长安诏狱的黑暗中走出去时,看着眼中的光明彷佛是重获新生。“吾尝将百万兵,今日使知狱卒之贵也”!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当然他是幸运的,而比他的功勋和伟烈还要著名的儿子周亚夫,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一入诏狱,屈辱难忍,气的饿死,再也没有能够活着出来。

既然前辈们有着这么威风的过往,那么长安诏狱的狱卒一直沿袭下来的这股风气,是如何的骄横跋扈俾睨王侯,就不用多说。尤其是到了今天,他们的顶头上司主官廷尉大人的权力被大大的加强,更使得这些人有恃无恐,对待进来的犯人,比以前的手段更加暴戾残酷。

古往今来的牢狱中,有个现象很奇怪,就是无论多么重要的犯人,也无论所犯的是如何的罪大恶极,狱卒们索要“孝敬”的风气却形成了一种惯例。朝廷主管部门也许是屡禁不止无能为力,也许就是睁一只眼闭只眼,反正是一直存在着的。

懂规矩识趣的犯人,乖乖的纳上丰厚的孝敬,虽然也许对自己面对的命运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但起码免去了迫在眉睫的皮肉之苦,可以少受些罪,免受这些狱卒的折辱。

可是也有一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本来就含冤负屈不肯屈服,再加上不肯低头于这些在他们眼里身份卑微的狱卒,根本就对他们不屑于顾,更不用说给他们什么孝敬了。既然如此不识抬举,那就对不起了,狱中有的是对付这种人的办法。

要说起折磨人的手段,世间可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大汉诏狱中,各类刑讯方法早已经是应有尽有。老祖宗的智慧在这一方面真不是吹的,后人再厉害,那也只有叹为观止学习膜拜的份儿啊!

现在长安诏狱的诏狱长名叫朱铭,人送外号“追命”!不用问,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狠角色。

既然能做到这个位置上,也是不简单的。虽然名义上还是属于吏,离着官还差一点,但权力巨大,背后所依靠的势力,自然也是极其庞大的。朝堂上本来就是盘枝错节,每个人都是一颗颗棋子,谁也不知道这一颗棋子后面,是哪一只巨手在操纵。

朱铭掌管诏狱十年,可谓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一手遮天,从上到下几百名狱卒,对他服服帖帖,片言只语无不立即执行。久而久之,狂妄自大,难以避免。他有这个资本,也有这个能力,因为他背后的靠山就是掌管国家律法的廷尉大人。
首节 上一节 48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