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49节


也许,还可以再努力一次吧!因为,楚玉说她有办法可以让皇后怀上孩子,那是一种南方蛮族中故老相传的秘法,很管用。所以,皇后在给皇帝梳理头发的时候,根据楚玉说过的方法,暗中偷偷剪下了一缕,交给了这个她最信任的侍女。是的,皇后信任楚玉,胜过任何人,这一种特殊的感情,已经无人可以取代。

只是,雪还没有来,也许等到落雪的时候,楚玉的方法就会起作用吧?在那些漫漫长夜里,楚玉曾经对她说起过,民间有许多女子,用这个法子,得偿了自己的心愿。只要是楚玉说的话,她都相信。

所以,楚玉究竟用的什么法子去做,皇后没有细问,只要真的能够有用,她什么都会答应的。

皇帝刘彻上一次来的时候,并不是心血来潮。那是他夜出未央宫,看到长安城的繁华后,心中感念为太子时,曾经私自出宫去看望那个尚是韶华的少女,两人也曾携手夜游长安,只是那时的街市,远不如现在的热闹。

青梅竹马的感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但为了王朝的兴盛,帝国的未来,他,身为皇帝,不得不做出选择。虽然知道这个决定很难下,也许会引起无法预料的轩然大波,但这个他已经反复思考了很久的决断,必须要尽快的定下来。

因为,大汉王朝,也许明年就要与匈奴人正式全面开战了。这是汉匈之间的一次国运之战,必须要派出最勇敢的将军,最精锐的军队,才能在较量中取得较大胜算。

匈奴太强大了,多少年来一直都是压着汉朝军队打。只有他们时不时的越境来掳掠汉人,从来没有汉朝的将士踏上过草原的边缘。这种实力的对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即便是这几年开始树立起信心,但对于胜利,皇帝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汉军中能打仗的老一辈将领所剩不多了,就算是最著名的李广与程不识,也已经逐渐老去。而年轻的将领,能担当重任的并不多。本来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局面。好在,有了突然崛起的黑鹰军。

以骁骑营三百骑士为骨干壮大起来的黑鹰军,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作为一支驻扎在长乐塬上的保障力量,用来保护元召所开始奠基的那些制作产业。元召当时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皇帝其实并没有多想,他对元召鼓捣的那些东西寄予很大期望,让这小子手头掌握一点儿力量,并不算什么大事。

然而,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他借出了一粒种子,得到的回报是一片森林,而且是一片可做国家栋梁之才的森林!

不过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这支当初在他意识中借给元召看家护院的军队,已经成长为大汉帝国的希望。自从与匈奴首战,取得首次大胜以来,这支军旅的发展,已经成为皇帝眼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说开疆扩土、广布威德于四海,是皇帝心中的野望和目标的话,那么打败匈奴人,就是最需要首先完成的一个目标。马邑之围开始,他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不过,那次以三十多万的兵力,而未能伤及匈奴单于分毫,让他一度灰心丧气,帝王威严遭受了巨大的压力。

而短短两年之后,黑鹰军以一千五百人马,配合雁门关汉军,大破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三万多铁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皇帝重新坚定了对匈奴胜利的信心。

黑鹰军的发展,他从来没有多做干预,也从来没有允许任何人去干预。元召虽然替他建立了这支强军,但那小子很知道分寸,在黑鹰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元召的作用,自然是无可替代的,但他从来没有去干涉过将士们的人事任免权力。这一点让皇帝非常放心。

黑鹰军现在已经有将近三万之众了。主将卫青,已经被皇帝拜为侍中,这也是一个新的官制,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可以随时直达圣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不必经过朝堂相关机构,直接就可以写奏章送到御案之上。

拥有这种权力的人并不多。卫青虽然只是专心练兵,并不经常入朝参与朝堂事务,但朝廷内外都已看得明白,一颗新的权贵之星正在冉冉升起。因为,卫青并不是普通的将军,他的亲姐姐,正是建章宫的卫夫人,而卫夫人的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了。

与很多人心中想的一样,皇帝的意图,其实早已经昭然若揭。即将到来的汉朝与匈奴的战争,需要英勇的汉家男儿奋勇当先,而黑鹰军和它的将军,正是可堪匹敌北方草原狼群的最佳人选。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在汉匈之战中能够立下战功,卫青和他背后的建章宫主人,地位必然会大大的不同,至于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那就要看皇帝陛下的决心了。

只是,爱恨纠葛,一些绝情的话和绝情的事,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帝天子,有些时候,要去做,真的很难……。

第二百六十二章 白羽惊鸿夜未央

未央宫中的警戒,自然是非常严密的,大汉羽林军和内廷侍卫共同组成了完备的防护体系,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刺客侵入未央宫的事件。

然而,就在这个光线阴暗的薄暮时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突然发生了。并且以此为火星点,引发了一连串的宫中巨变。

其实,现在很多人还并不知道的是,皇帝刘彻是个心性矛盾的人,在国家大事上,雄才大略,心境宽阔,可以彻底的放手用人。然而,在对待宫中身边人的态度上,却是善变多疑,猜忌之心非常重。

最近这段时间,朝中政事皆顺利,皇帝陛下痴迷于神仙道术的心,又开始再度的热切起来。几位供奉的仙师,为皇帝讲经说道,论述修炼之法,倒是一日勤似一日。

人间帝王,君临天下,九州万土皆在脚底,天下苍生都是臣民。如果说心中还有什么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寻觅得长生之术,永葆生命不败。即便没有这样的仙方妙术,能够求得延年益寿之法,当然就是他们孜孜不倦去追求的事。

仙师李少君的丹药就快要炼制成功了。这个消息,让皇帝近来的精神大好。虽然那个尚书常侍东方朔总是在耳朵边有意无意的说些事,明里暗里的隐喻这些仙药不可信,但他总是一笑置之。

别的君王没有的仙缘,怎么就肯定他不会有呢?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也不会随便去迁怒怪罪于人,心诚则灵嘛。在皇帝想来,军国重事自然不容懈怠,除此之外,自己所想往的仙家灵药,却也疏忽不得。

未央宫中的生活,其实也有些乏味。虽然有着众多的美人、华服、美食、宫殿,但对于兴趣广泛的皇帝来说,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这几年以来,除了甘泉宫的露台,他又陆续修建了几座殿宇,用以供奉几位仙师。如果说从前他做这些事,还有诸多顾忌的话,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存在。唯一能束缚他的窦太后已经故去,而漪澜殿的王太后,却从来管不到自己皇帝儿子的任何事。

至于说到耗费的钱财,这个更不需要考虑。大汉朝现在早已经今非昔比,想当年,汉文帝想要修一座露台,做了一下预算,需要耗费一户中产人家一年的所需,他都舍不得而放弃了。当今皇帝想要修建什么东西,根本就不需要从国家库府中出钱,只是卫夫人给他保管的那个“小金库”,就已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日色渐暮,未央宫连绵的宫殿,开始在光线明灭中显出巍峨的剪影。皇帝从新建成不久的迎仙阁出来,整个下午的时间,他都在这儿与术士参研道法,听闻一番神仙传说,只觉心情大悦,神清气爽。

见皇帝出来,几个贴身的宫中护卫和内官簇拥着他,沿着甬道直行,转过拐角,是一条长长地永巷,两边是宫殿高耸的红墙,前方直通重华门。

这条永巷大约有几百米多路程,虽然天还没有完全黑,但隔着不远,已经亮起了一盏盏的宫灯,天边一抹晚霞正渐渐隐去,最后的光线掠过重华门上方的飞檐琉璃瓦,一个淡淡的影子蓦然出现在了那儿。

皇帝一边想着仙师们讲解的道术,一边慢慢的走着。忽然心中好似有一种警觉,他猛的抬起头来,几百步之外的重华门上,一个一身白衣看不清脸色的男子,手中拄着一把宝剑,就在那儿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这一惊非同小可,看这人的装扮,显然不是宫中的侍卫,更不是宫人太监,那么只剩了一种可能,这是外面进来的刺客!

“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擅闯未央宫,意欲何为?”

皇帝刘彻往后退了一步,厉声大喝。他也是文武兼备的人,弓马娴熟,虽然没有亲自杀过人,但胆气自然是有的,在这宫禁重地,竟然有人持剑闯入,这还了得!

随行的侍卫们听到皇帝突然喊了这么一声,都心头大震,连忙循声去看时,果然看到有一个白衣人就在他们的头顶上,并且冷冷的笑了一声,一眨眼的功夫,却从原地消失不见了。

所有人心头大骇,这是什么人?显然进入皇宫是图谋不轨,难道是来刺杀当今天子的?!

“保护陛下!守好方位。”领头的侍卫首领一边大声喝令,一边打呼哨连声示警。

随行的侍卫宫人并不多,也就是有十几个,这时也顾不得其他了,一起拥上来,把皇帝紧紧的护在当中,侍卫们拔出了刀,紧张的四周观察情况,以防那刺客突然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来发动袭击。

附近值守的大批羽林军听到了示警,开始向这边奔过来。皇帝在重重保护之下,脸色有些阴沉,他看着重华门上方白衣人消失的地方,心中惊疑不定。

听完侍卫首领所说情况后,羽林军的速度很快,他们马上封锁了附近的这片区域,展开了大搜查。宫中的其他地方也加强了警备,一时间风声鹤唳,未央宫陷入一片紧张气氛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搜查了半天一无所获。那偶尔闪现的白衣男子,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连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

皇帝已经在众人保护下回到了宣室阁,他坐在里面,等着消息。这件事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否则,恐怕睡觉都睡不安稳了。
首节 上一节 349/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