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第350节
今天并不值守的李敢也从自己府中急匆匆的赶来了。他是羽林将军,即便今天他没有在现场,出了事,却也难逃干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未央宫中因为出现刺客而伤到任何人,那都是严重的事件, 更不要说伤到当今天子了。
皇帝对李敢下了死命令,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必须把这件事查清楚。那个白衣人, 他感觉很奇怪,那么近的距离内,竟然看不清那人的脸色,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诡异。
而且他的踪迹,也是非常离奇。羽林军的忠诚自然不容置疑,这么些年来,李家父子相继为主将,他们一家的忠烈,皇帝也素来信得过。守卫森严的未央宫,那个人到底是怎么进来的?而且还带着宝剑!
虽然皇帝并没有疾言厉色的斥责,但李敢心中已经是羞愧不已。竟然有来历不明的人持剑闯入未央宫核心地带,而自己的手下竟然没有丝毫的察觉,这是羽林军的耻辱!幸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什么事,否则这就是诛灭三族的大罪啊。
李敢越想越怕,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他马上传令,调集全部的羽林军,封锁各个宫门,连夜展开搜查。不管搜到哪个宫殿,也不管是哪位美人娘娘那里,都要一点一点的展开排查,不放过任何角落,这也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着想。
动若雷霆,整个未央宫都惊动了。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和宫中侍卫们一起,从事发地重华门开始,挨着开始排查起来。这样的行动是很罕见的,宫中一些受宠幸得美人们,刚开始是很排斥他们进入自己的宫殿中搜查的,不过当那位小李将军板着脸说这是奉天子钦令捉拿刺客时,便都乖乖的配合了。
唯一有些妨碍的是三处地方,王太后所在的漪澜殿,皇后的椒房殿,还有卫夫人的建章宫。
王太后最近身体有些不舒服,早早就睡下了,漪澜殿总管态度很嚣张,面对着羽林军要求进入搜查,他冷冷地挡在门口,说惊扰了太后的凤体休养,你们那一个担得起!
而皇后那儿,更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连宫门都不屑于给他们打开。椒房殿终归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所在,没有皇后的许可,羽林军却不敢公然擅入。
至于建章宫,卫夫人倒不是不让他们搜查,只是让李敢去讨一道皇帝的手令,因为建章宫中有重要的库藏,也就是内库所在,没有皇帝亲自许可,任何人她都无权放他们进入。
李敢没有办法,只得先派出一些羽林军士把这三处地方,严密的看守起来。先去别处搜查,待到稍后去皇帝那儿请旨意后,再做计较。
未央宫太大了,三千羽林军加上宫中侍卫,忙乎了一整夜,却仍旧一无所获。要说是一个大活人,怎么就会一点儿踪迹都没有了呢?要不是皇帝亲眼所见,所有人都以为是看花眼了呢。
天光渐亮,皇帝得到禀报后,心中大怒。他不相信有人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装神弄鬼。他命人招来宫中画师,按照自己和几个侍卫的描述,画影图形,仔细的画出那白衣男子的形貌。然后派宫中内监去传旨给长安令和巡武卫将军,命令他们关闭长安九门,展开全城大索,抓捕图画之人,一切与此有关的线索,都不能放过。
长安令姚尚与巡武卫将军公孙敖接到命令之后,知道此事严重,不敢怠慢。立即亲自带队,各自把手中的人马全部派了出去,在长安城中挨家挨户展开了排查。
直到现在,所有人还只是以为抓捕一个意图不轨的刺客而已。却没有人能料到,有可能导致帝国巨变的一场大波澜,就此揭开了帷幕!
第二百六十三章 紫禁之巅多悲凉
历史的迷雾遮蔽千年时空,阻断了追寻者的目光。而宫闱深重,更是如同一道铁幕,隔绝内外消息,扑朔迷离,后人难以从中发现真相所在。
《大汉帝国史》以寥寥数笔,记载下这年初冬日发生在长安未央宫重华门的事件,平铺直叙,未作丝毫评价。但,其中蕴含的重量,以及有可能因此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已经足以令所有多少知道其中内幕的人,心中颤栗。
“帝在宫中,过重华门,有带剑白衣男子忽现,随之不见。宫中遍索无踪迹。帝怒,以手诏命长安闭九门大索,越三日,而无所得。长安妖言遂起,后渐及于宫中,巫蛊之祸生矣……!”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帝王,要说是最忌讳的事有什么,其中之一恐怕就是变生肘腋,在宫闱帘幕之间发生不可预测的凶险。
剑客死士之属,从古代就已经有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达到最盛。各国君王公子豢养宾客,几百以至上千,用来做手中刀剑鹰犬,暗中行事,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最著名的战国四公子,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齐之孟尝君。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以维护自己的势力用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搅动风云,波澜起伏,这当中就有大量的江湖剑客身影。
其他诸国王室公子,虽然没有这四公子的势力庞大,但也都有各自忠心的死士。百年战乱中,死在这些江湖死士手上的臣宰、将军甚至君主,不可胜数。就连后来那位伟大的秦始皇帝,都经历了数次暗杀,好几次都差点送命。
及至到了汉初,受春秋余烈影响,这样的养士风气依然盛行于世。不过这些江湖客效忠的目标,改成了分封于天下的诸侯。他们的准则,也不再以“义”字当先,而是受社会风气转化,变成了以“利”为主。
一边享受着自家主子提供的荣华富贵,一边在暗夜里替他们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完全沦为了诸侯王和权贵们手中的爪牙,春秋侠义早已被抛在脑后,能否为自己争得最大利益,成了他们杀人的唯一标准。
武勇,不再是维护人间正义的手段,而是成了作恶的工具。这样的事,到先皇汉景帝时,终于显现了它的恶果。
汉景帝削藩激起七国叛乱,在正面的战场上,千军万马厮杀,烽烟激荡大地。无数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史册。这样的一幕幕悲壮,为后人所铭记。
然而,在看不见的战场上,在没有只言片语记载的地方,发生的那些慷慨激烈,也并不比山河变色的血战逊色半分。
七国诸侯联盟豢养的大批死士,被一次次的派遣往朝廷将士的驻扎地、两军阵前,执行各种暗杀任务。有许多将军,没有死在万马冲锋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这些宵小之辈手中。
当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就连长安城中也被渗透进了许多来自叛乱者的杀手。朝中大臣被刺杀,未央宫的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有许多西凤卫的战士,就是在这个时期,死在了这些暗夜里的绞斗中。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未央宫开始对所谓的江湖豪侠、武勇之辈不再姑息。在全面扑灭七国的叛乱后,对曾经参与过其事的江湖门派和豪强世家,展开了无情的报复和残酷清除。
江湖终究是江湖,当大汉军队箭如飞蝗、马蹄踏过的时候,剩下的便只是哀鸿遍野和一片破碎。这是朝廷对江湖的第一次打击,这一下子都老实了很多。
然而此后不久,好了伤疤忘了疼,江湖豪强又开始蠢蠢欲动,以武犯禁的事屡禁不止。他们不仅勾结官员,聚敛财富。而且还依仗财富和暴力,对平民土地肆意兼并,逃脱赋税。甚至敢于对抗官府,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终于,在梁孝王因争皇位不成,一怒之下,派遣手中死士入长安,一夜之间接连刺杀十余位大臣之后,彻底激怒了皇帝。大汉劲旅的刀锋又收割了一茬……。
在经过这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彻底打击之后,江湖,再难成气候 。朝廷诏令明文规定,再有敢私自蓄养死士者,以谋反罪论处!
当然,要想彻底铲除是不可能的。一些漏网之鱼,还是会偷偷的依附在权贵门下,但已不敢再如从前那般明目张胆。
当今天子继位以来,更是吸取从前的教训,对一些江湖游侠严厉打压,甚至连一些地方豪强门派,也成为打击的对象。就如同前几年的流云帮那样的帮派,那么庞大的势力,一夜之间就彻底瓦解了。这固然是因为他们惹到了元召,自找倒霉,更是与皇帝趁机出手清除有关。
自从皇帝亲自执掌大政,他对天下郡县的地方豪强,运用了两种手段进行打击和削弱。一是继续推行汉初以来迁徙豪强富户的政策,把他们都迁到关中来,安置在中央政府的眼皮子底下,以天威加以震慑,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当初除掉流云帮后,元召在宣室阁对“十策”时,提出的其中一条建议。所谓“天下豪杰兼并之,乱众民,横行不法。为今之计,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滑。此为弱枝强干,不诛而害除也!”
如果说这第一条办法,皇帝采用实行后,还算是比较温和的话,那么第二种圣意独裁的手段,就铁血无情了。
皇帝给廷尉府很大的权力,允许他们在加强对地方豪强的控制这些事情上,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任用酷吏诛杀豪强,手段残酷,绝不容情。
经过这一次次的清洗,那些游侠豪强辈,已经很少见他们在市井间出没了。皇帝刘彻曾经很为此自得,以为在他的治理下,绝对不可能再出现有朝中大臣被刺客暗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然而,现实给了他一个耳光。有不明身份的剑客,就出现在了大汉未央宫中,而且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每当回想起那白衣男子在头顶的冷笑,皇帝的怒火就格外的升腾。因为,他从中听出了轻蔑和挑衅的意味。
当各处都一无所获的消息报上来时,他把这些废话连篇的奏章扔了一地,战战兢兢的几位相关大臣,低着头不敢看他的脸,免得惹火上身。
当晚值守的羽林军副将和几个侍卫头领,已经被就地免职,下廷尉府待罪。虽然他们也是很无辜,但职责所在,守卫不利,只能自怨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