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47节


中原与西域之间,距离太遥远了。就算是最近的大月氏、楼兰等国,与长安也隔着七八千里的路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西出长安的远征将士,踏上茫茫的征途,走出玉门关外,刀箭铁甲经受着西北风沙侵蚀,水土不服,人马疲惫,再等到走过戈壁沙漠,远赴绝域与以逸待劳的敌军交战,还要忍受着后勤补给的时断时续,相信汉军的锐气和战斗力,早已经折损了大半。在这样的境况下,要想取得绝对的胜利,真的是太难了!

熟知这段历史的元召每当想到这些,再回头看到在船头有些微寒中衣裳单薄的霍去病时,心中便有些由衷的慨叹。即便在那样的情况下,这位天纵之才还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威慑西域各国,打通河西走廊,把匈奴人从这片地域彻底的清除。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取得这样的盖世功勋,元召自问,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者的优势,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而等到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再也没有人有这样的本事。后来大宛与汉交恶,皇帝派大将军李广利率领十几万汉军再度西征,可是,只不过一个区区的大宛国,就让这十几万大军接连失利,寸功难得。双方相持了好几年时间之后,汉军终于全军溃败。

得到战报的皇帝大怒之下,命令中使持天子剑谕旨玉门关守将,敢放西征大军一兵一卒进入玉门关者,立斩!最后的结局很悲惨,大将军李广利畏罪叛逃匈奴,十几万的大汉健儿埋骨黄沙,魂魄难归故里!

霍去病的脸色红了起来,因为,听到她无意中发出的轻轻咳嗽后,元召把一件白狐皮裘披在了她的身上,包得严严实实的。好在夜色中无人看到她脸上的羞涩。她虽然不明白元召神情为什么变得有些凝重,但却感觉到无比的温暖。

“我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再重新发生的……。”

月光下,她听到师父好似是低声的咕哝了一声。有些没听清楚,正要开口去问时,一个尚带着他体温的小陶壶已经塞到她手心里,然后,那双手拍了拍她的肩头。

“自己的身体要注意呢。你天生虚寒,这壶酒是我从长安带来的,在里面加了药材,偶尔可以喝几口,对身体有好处。”

她把手心里的小壶紧紧地握住,身子缩在狐裘中,眼神中亮晶晶的,心中喜乐,却又有一丝小小的失落。

“师父……这么关心自己呢!可是,他为什么不再拍头顶了?拍肩头算什么嘛……!”

元召自然不会知道敏感的少女心思。这一次的千里而来,使他更加坚定了发展水路船运的决心。只要这一条水路畅通,将来大军西征,完全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出玉门关,一路走水上,沿大江逆流而上。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辎重粮草的运输。

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稍微的说了一下,曹襄和公孙戎奴早已经击掌大声赞同。这其中的好处,他们两人深有体会。几千里的路程,一千黑鹰军人马,舒舒服服的在船上休息,养精蓄锐,到了地方之后,可以说是立即就能精神饱满的投入战斗,这样的作战方式,简直就是太给力了!

听着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夸赞,元召却有些微微的苦笑。在现有的条件下,这已经是他想到的最好办法。利用大江水系的便利,东征西讨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将来北征匈奴,作用就不太大了。

“元侯,你说这次回去以后,皇帝陛下和朝廷,真的会下定大举西征的决心吗?”

曹襄的眼中带着热切的目光,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将领兵作战,取得的胜利已经让他心中狂喜不已。他作为曹家人期许的千里驹,重振先祖的功业一直心心念念,不敢忘却。

不仅是他,公孙戎奴心中比他更急迫。这位勇猛的壮士,只是一个平民人家出身,他全凭自己的努力和勇敢,才从一个骁骑营的普通军士,成长为今天的一员黑鹰军偏将,他的年纪在一干人中算是大的了,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当然比谁都来的热切。

见他们两人期待的看着自己,元召做了个肯定的手势。自己既然带给了他们希望,这些真正的勇敢者,他就从来不会让他们失望。

“当然,这是绝对可以确定的事。打通河西走廊,斩断匈奴人的侧翼,开通与西域各国的交往,这是皇帝陛下早就定下的一项国策。至于在什么时候开始,就要看这次大汉使团取得的成果如何了。而现在看来,开局非常好!”

说到这里,元召举起手中的酒壶,示意众人喝酒。然后他笑着看向一直在一边静听的张骞。

“第一次出使,就能取得这么多成果,张兄就是天生的外交家嘛!呵呵!来,喝一口。”

听到元召的赞誉,张骞心中大悦。他二话不说,举起自己手中的酒壶和元召碰了一下,仰起脖子,咕咚咚就是半壶烈酒下了肚,哈哈大笑,甚是豪爽。

“元侯真是知己啊!想当初,我之所以主动请缨西行,就是听了元侯对西域景物的解说,想来见识一番的。了解天下风物,走遍万国山川,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志向,更是先父的遗愿。现在说起来,倒是要多谢元侯,成全了张某的第一次开始。”

“张兄客气了!你能有如此志向,令人钦佩!想要做成这样的事,非得有大毅力大勇敢的人不可,而张兄既然敢去尝试,元召今后一定鼎力相助,必定让你达成所愿,万里封侯,也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尔!”

元召很少对人说这样保证的话,他竟然对张骞如此看重!这让所有人看向张骞的眼光中都带了羡慕之意。

船头围座的除了曹襄、公孙戎奴、霍去病、张骞之外,却还有一个胖胖的人在笑眯眯的听着,正是聂壹。见元召的眼神转过来时,他心中一震,元哥儿终于要说到自己能够做的事了!

“聂叔,现在,知道我请你跟着走这一趟有何用意了吗?呵呵!”

第二百六十章 大江东去多沧桑

古今中外,国家战争发动的动机,无论是借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无论是有什么样的借口,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利益的驱使罢了。

这样的事,也许大部分芸芸诸生看不透这其中的关系,但对于庙堂决策者来说,却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当然,也有许多战事的发起,会出现的莫名其妙,其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这些为了帝王的私欲或者是意气之争而轻率的行动,被元召斥为“盲战”!

这些白白牺牲千万战士而只是为了达成某个人或者是某个利益集团野心的行为,是他深恶痛绝的。五千年中华历史上,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即便是以“英明神武”著称的当今天子,也不能避免。他必须提前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野心,元召是人不是神,他当然也不例外。如果非要说他的野心与世间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不希望自己辛苦做出的一切努力,未来成为个人私欲和内部斗争的工具,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内,都不行!

从庙堂决策,到凯旋而归,每一次国战,不论大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要取得发动战争成本的数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战争红利,这才算得上是胜战。至于那些喊口号似得假大空,自欺欺人般的精神胜利,见鬼去吧!

这些思想,从很早的时候,元召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对身边的人悄悄的灌输着,并且成效显著。这不,听着他对即将开始的西域战争的讲解,所有人都屏息静气,认真倾听。

聂壹的双鬓边已经添了几缕灰白,这几年追随着元召的脚步,聂家早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江北第一豪门。他虽然年纪渐大,但此刻看着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是磅礴大气的元召,这位聂家的掌门人感觉自己跟着他再大干十年,绝对没有问题。

“元哥儿尽管放心,只要我们大汉军队打通了西域通道,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商品交易,如何进行,都听凭你的安排,绝对不会误事的。呵呵!”

到了今天的地步,仍旧能够以“元哥儿”称呼元召的人,已经不多了。而聂壹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他们都是与元召相识于微时的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密,是经历过同生共死以后才凝结成的友谊。

“这次回到长安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了。如果时机成熟的话,我想,明年开春,冰雪消融的时候,就是大军西征的最佳时机!”

听到元召终于以肯定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每一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互相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元召提前对他们透露这个消息的用意。

曹襄、公孙戎奴悄悄的握了握拳头,也就是说,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就是大练兵的最佳时间了。他们相信,一旦朝廷正式公布西征命令,黑鹰军在所有汉军之中,必将能争取到这次机会。真正的沙场冲锋,就要到来了!

张骞的心中也是有热血在翻涌,他清楚地记着元召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战争是政治的开始,而政治是战争的延续!”

到时候,大汉兵锋所向,马蹄踏过的地方,与西域诸国之间在谈判案上折冲樽俎,就需要自己这样的人出马了。这正是自己喜欢去做的事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聂壹脸上神色不变,心中却早已如同江心的波浪翻滚不休。聂家世代为商贾,也曾经与西域的商人打过交道,自然知道这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商品流通利润有多大!
首节 上一节 347/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