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46节


黑鹰军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三万多人之众,战力当然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一千人马从长乐塬渭河码头登上大船,一路西行,不久之后,进入大江,沿途风光雄奇,听元召讲解着一些江上趣事,却也感觉到不虚此行。

元召是在不久前接到张骞派人送回来的消息后,根据推算的日期,才决定在这时候去启程迎接他们的。之所以亲自跟着前来,他是想看看这一路的水路情况,以便到时候开通西域后,可以水陆并进。一条路是打通河西走廊,沿着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方向,穿过沙漠和草原的交界处,直达首站大月氏国。而另一条路,就是他想要的水上通道。元召比任何人都懂得水运的巨大便利,水运比起陆路,不仅运输量更大,而且行程短,速度快,是将来他想要大力发展的主要运输方式。

想要真正的打通河西走廊,把大汉与西域诸国连接起来,就必须要清除掉在草原西部的匈奴势力和亲近匈奴的属国。战争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他带了一千黑鹰军,也好让他们提前熟悉一下这边的气候和地理形式。

元召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他当然不会知道楼兰王劫杀大汉使团的事。之所以能够及时赶到,还是多亏了余丹王子手下的人来报信,说是打探到楼兰王对大汉使团的动向十分上心,可能会在他们回程路上有所不利。

元召得到这个情报后,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就做了决定,命令曹襄和公孙戎奴立即准备,一千黑鹰军全副武装起来,人马下船登岸,随他去楼兰边界接应大汉使团,以防万一。

听到有可能有仗会打,曹襄和公孙戎奴这俩人立即就兴奋了起来。他们回头看了看手下装备齐全精神振奋的一千精骑,什么都不用说了,只暗暗祈祷,但愿如小侯爷所说,哪些楼兰人有可能会有动作。那才谢天谢地呢!

也许是他们的祷告起了作用,也许是该着他们不空跑这一趟。在半路之上,终于听到了他们想听到的。一好一坏两个消息,楼兰人果然出动了,在大汉使团经过的地方,双方发生了第一次战斗。楼兰王,被阵斩于楼兰边界,死在了汉人手中!

不光是曹襄他们,就连听到这个消息的元召也不禁称赞了一声“干得好!”他随即下令,加速前进!楼兰王身死,对方岂肯善罢甘休?大汉使团危在旦夕,这一场仗看来是必须要打了。

一千黑鹰健儿,打马如飞,又行了没有大半日的路程,果然,前面云头大起,烟尘滚滚。在马上已经看清了前面形势的元召,给曹襄和公孙戎奴的命令是:放手去杀!这一战要打出黑鹰军的威风来,让楼兰人以后谈汉而色变!

两员虎将齐声接令,互相对视一眼,脸上露出狰狞的笑意。手下儿郎们渴望真正的实战已经太久了,今天,拿这些楼兰骑兵练手,真是太好不过了!

骑兵与骑兵的冲阵训练,已经进行过无数次的方略演练,黑鹰军之间不需要多说,只要打个手势,就已经明白将要进行的意图。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早已经是当世第一流的强军。在他们面前,三四千楼兰骑兵,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匈奴人的强弓,在楼兰骑兵眼里,已经算得上是很厉害的杀伤性武器了,他们一向对草原上的射雕者敬畏有加。然而,今天,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比射雕手长弓还要厉害的武器,九臂连环弩!

楼兰人中也不乏神箭手,他们在纵马前冲的空隙里,已经摘下了背上的弓箭,瞄准前方的那片黑云,只待一旦冲到射程之内,就马上毙敌于箭下。

当一阵破空之声响起来时,楼兰骑兵们还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是对方开始发射弩箭。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么远的距离,根本就没有中箭的危险。

只是,他们不知道,黑鹰军手中的箭,不是普通的弓箭,九臂连环弩的杀人威力,是军中强弓的十倍还多!

又快又远又准又狠,这就是它的特点。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九臂连环弩已经算得上是远程打击的神兵利器了。

可以说是在毫无防备之下,冲锋在最前面的七八百楼兰骑兵,一瞬间就倒了下去。分成两队的黑鹰军,在曹襄和公孙戎奴的分别带领下,列成一个雁翅形状,尽最大可能的形成打击面,千驽齐发之下,楼兰人伤亡惨重。

只是第一轮打击,就把楼兰人打蒙了。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战场!离得远远的,自己打不到别人,就已经被对方一下子把前锋全部干掉了!这、这仗还怎么打?

前面的马倒下一大片,后面疾驰中的马匹根本就刹不住,纷纷跌倒,骑士们从马上滚落下来,受伤者乱七八糟惨叫连连。

然而,这才是第一轮而已,对方的打击还没有完,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弩箭如同飞蝗!九臂连环弩一匣九支,等到在疾驰的马上发射完毕,黑鹰军骑士们把弩挂在马鞍,拔出锋利的汉刀真正冲锋的时候,两队人马正好绕到对方的两边侧翼。

冲锋!杀敌……!其实认真地说起来,到了此时此刻,黑鹰军所做的,只不过是收拾残局而已。

连续不断的被弩箭射击,加上混乱中的自相践踏,三四千楼兰骑兵,现在还能战的已经不到一千人了。他们保护着几位王子,连连后退,哪里还有勇气去迎敌呢!

所以,这场战斗,刚开始就结束了。干净利落、酣畅淋漓!楼兰后军护卫保着王子们拼命仓皇逃窜,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外人追着打,如同丧家之犬,这种屈辱和惊惧,将会成为他们余生的噩梦。

以苍茫草原大漠为背景,如同出鞘的利剑,一个个英勇的骑士,在风中留下一闪而过的剪影。黑鹰军驰骋杀敌的雄姿,让所有大汉使团的人目弛神摇。原来,我大汉军已如此威武霸气!

从远处奔袭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停下追逐的马蹄,黑鹰军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回转的两支精骑又重新汇合在一处,掩护着大汉使团撤离南去。

战场一片狼藉,一些还没有死去的楼兰骑兵怀着恐惧的心情,挣扎着从地上起来,看着那支耀武扬威的黑色军队远去。他们竟然没有杀受伤的敌方士卒?这是来不及?还是根本就不屑一顾?

无论是什么原因,那面大旗上振翅欲飞的雄鹰,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每个楼兰骑兵的心中。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只要远远的看到这样的旗帜,就会立即远遁,再没有与之一战的勇气。

一路再无任何敌人敢于出现,直到大江源头,所有人登上大船,开始了他们回家的航程。

“张兄,你们这次取得的所有西域情况,都非常有用。我想,回长安之后,奏明天子,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可以开始西征大计了……。呵呵!”

霍去病推开了船舱门出来时,正听到元召在侃侃而谈。此时船行至江心,两岸壁立,月朗风清,人生当此,须纵酒高歌,方得酣畅!

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里归程明月光

大江江面横阔,江水东流,日夜不休。虽然有些地方水势湍急,但大船挂满风帆行驶起来,却非常平稳。人在船上,一点儿都没有颠簸的感觉。

今夜却正是月中,一轮朗月挂在天上,千里江波一片银白,风虽然有些微微的寒意,但在畅意满怀之下,心中热血在翻腾,这点儿冷,没有人觉得有妨碍。

黑鹰军骑士们大多已经在船舱中休息,与楼兰人的激战,只是在西域这片土地上初试锋芒。未来,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不过,通过这一战,他们早已树立起极大的信心。神武飞扬者,唯我黑鹰!

元十三静静地坐在一边,听着元召在说话。凯旋而归的黑鹰军,有几十个在战斗中受伤的战士,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特别吩咐手下的人,要经常去伤号区看看,让这些人好好的养伤,争取早日痊愈。

看着意气风发坐在小侯爷身边的那几个人,元十三的眼中充满了羡慕。他曾经也是宫中西凤卫出身,被窦太后派到元召身边,保护他的安全。他们这一批人,也算是最早追随元召的了。

元十三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元召把亲手创建的船队交给了他。从最开始的几条船,发展到了现在拥有近千艘的船队,这个过程,用了将近四五年的时间。

知道元召这么费尽心力的发展水运最终目的的人并不多,而元十三就是其中的一个。元召曾经对这个机灵的小伙子吐露过自己的部分策划。纵横连接的广阔水系,将是未来大汉帝国主要的交通方式,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元召希望他能好好做,也许,大汉的第一支水军战队将会在他的手上诞生。

每当想到这个目标,元十三就会激动得浑身发抖。身为大汉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小侯爷的话,从来不会无的放矢,他既然有这个目标,早晚一定会实现的。

统率着千百战船,纵横于江海之间!这已经成为了元十三每次做梦都会梦到的事。所以,那会儿听着曹襄等人对元召分析着楼兰骑兵的作战特点,他便听得格外上心。

无论是演习还是作战,每次结束之后都要做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随时弥补自身缺陷,这已经成为了黑鹰军的一个惯例。

不过相对于这次来说,曹襄和公孙戎奴两人交换了一下意见,都觉得取得的经验不多。虽然是第一次远赴西域作战,但对手太弱了,根本就不堪一击。比起匈奴人来差远了。

元召听完他们对此次的分析,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们说的并没有错,西域诸国军队的战力,当然不会是黑鹰军的对手。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中,西征的汉军,之所以打得那么艰苦,最大的原因,也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是后勤保障的供应不给力。

地域的辽阔,是一个伟大帝国的骄傲,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制约胜利的短板。
首节 上一节 34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