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76节


青袍老书生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一刻,他不再是心境平和的隐居者,而是叱咤风云的谋略客!

“欲得诸侯分化,不知何计可得?”

元召紧紧的看着他神色淡然的脸,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很简单!世间熙熙,只为利来。红尘攘攘,皆为利往!只要以利益为诱,又何求不得呢?各诸侯王府中,可不是只有王世子一个儿子,各位王爷妻妾成群,子嗣众多,王国的巨大财富,又有谁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呢?只不过一直以来,世子承袭,此为祖制,别人没有办法而已。如果天子隆恩,为了这些众家子弟着想,特旨降一道法令……呵呵!小侯爷,你猜,结果会如何呢?”

话都点到这份上了,元召还能说什么呢!虽然他早就知道这道历史上的奇谋妙计出自眼前之人,但此刻亲耳听到,心情自然不同。

“先生妙策,深谋远虑,人所不及!元召佩服。”

他的话很诚恳,是发自内心的对人间智者的尊敬。

“哈哈!皇帝的这些家务,去掺和终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既然你已经惹火上身了,就不用再束手束脚的。要知道,这是一种比疆场还要残酷的战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我们大家,当然都希望你好好的活下去!”

主父偃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元召躬身为礼,拜谢赐教之恩。两人归座,不再就此多言。

三天的时光很短暂,虽然刘琚和素汐很不情愿,可是也要回宫去了。这次出来,除了在明月楼遇上那档子事儿之外,其余的,他们都很开心。

沿着宽敞的大道,快要走到长安城的时候,骑马跟在太子马车旁的青年侍卫,终于鼓足勇气,提了一下马的缰绳,追上前面的元召。

“小侯爷,西域之行,不知道是否已经定了下来……那个,那个……嘿嘿。”

元召转头看着他,微笑示意,有什么话就大胆说出来。

名叫张骞的侍卫长舒了一口气,语气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先父早些年游历四方,也曾经遇到过西域胡商,听他们说起过许多域外见闻,心中甚是向往,只是后来终究没有能够成行。再后来,他便把这个愿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为我改名为一个‘骞’字,就是希望我有一天能够纵马塞外,驰骋天边,替他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张某有一个请求,如果小侯爷得天子恩准,主持开通西域大计的话,张某愿为前驱,西去开路,无论刀山火海,也万死不辞!”

元召静静听着,时光仿佛在此停顿。他有片刻的恍惚,千年的精彩历史大幕,仿佛已经在眼前徐徐拉开。红尘冉冉长安路,尽是英雄归处,唱罢阳关留不住,铁马西去,气吞万里如虎!

第一百九十四章 灯火阑珊 星辰寂寥

夜晚的未央宫,楼台殿宇,灯火阑珊,煌煌大殿的轮廓在夜空下,显得格外壮观巍峨。

不久前,在宣室阁相隔不远的地方,新建起了一座二三十余丈高的高楼,名字就叫做摘星楼。此楼下层是一个宽阔的露台,自三层以上拔地而起,高耸而立,可称得上是宫中最适宜登高望远的地方了。

皇帝刘彻近来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夜晚登楼了。远看长安城中各处,星星点点的灯光,仿佛银河散落到了人间。而在无尽的苍穹下,浩瀚的星辰就在头顶,似乎伸手就可摘到一般。

此时这位皇帝正展开双臂,昂首闭眼栏杆旁,鬓角感受着疾风扑面,吹荡衣襟,猎猎作响。心中的波澜,如同这秋潮一般壮阔,这,便是他最喜欢的时刻!

“壮哉!世人皆畏惧秋风之肃杀,言其有萧瑟之意。朕却从来不这么认为,在朕心里,这是杀伐气,是英雄气!秋风起兮云飞扬,草木摇落凝为霜。那些摇落的草木自然经不得这秋风的洗礼,它们会化为腐朽,寂灭于世间。而山间陌上,自有不屈者,为松柏之青,为乔木之立。高祖所谓: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朕的这些威武不屈的勇士安在乎?”

他的话语低沉,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说给旁边侍立的人听。

除了在楼的四角远远警戒的宫中羽林侍卫外,跟在皇帝身边的人并不多,两位心腹常侍韩嫣、东方朔,宫中仙师李少君,还有一个安静站立多时的少年侯爷,正是元召。

一身月白色素袍的李少君,面似银盆,须发如墨,在楼角所挂的灯笼光影里,果然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这座摘星楼,就是皇帝听从他的建议修建的,根据他的说法,只有在这至高处,才能脱离红尘的羁绊之心,接近仙家气息。

只要是寻仙问道的需要,皇帝从来都不会犹豫。不就是建一座楼嘛,一声令下,旬月而成。花费这点儿钱,比起能得到仙人的垂顾,那都不叫事儿!

虽然有几个大臣也在朝会上嘀咕了几句,说什么先帝的时候,想在宫中建一座露台,算了算要耗费中产之家一年的家用,叹息太过奢侈,就停止了建造,被称颂为体恤民生的贤德。希望皇帝陛下继承这种节俭的美德,不要放纵自己的奢望……等等。

对于这些话,刘彻脸上都是带着嘉勉的表情,认真的听完,给直言相劝的臣子予以表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一向都是一个讲究享受的人,这些无关朝政大局的事,在他看来,随心所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好了,国库里有的是钱,身为天子,富有四海,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多花点儿钱能出事的。

至于那些动辄就拿夏商的桀纣等君王,因奢靡无度而亡国亡天下的例子来上谏的,他都会在心里暗骂一句:瞎扯淡!政治的事有这么简单?这样的臣子,也会被他立即划入黑名单儿。不去积极开拓进取,只想当节约的守财奴,这样的大臣,不是他想要的。

要是多几个如这小子一样的臣子就好了!想起元召下午进宫时对他说过的开通西域之利,刘彻心中有些火热。他从来不认为元召所言为虚妄,因为宫中的那个由卫夫人掌管的秘密内库里,那些巨大的财富,可是真真切切的摆在那里的。据元召所说,这些只不过是这几年小打小闹儿赚来的,算不了什么。而如果顺利的打通与西域各国的商路,所得利润将会是百倍甚至是千倍之多……那会是一个什么数字?坐拥四海富有天下的皇帝陛下也被忽悠的头很晕了!

“元卿,为何上得楼来,一语不发,有何所想呢?”

刘彻看了看站在四人最后面的元召,灯火中,虽然看不清他的神情,不过,却有些奇怪于他的安静。

“哦,陛下,微臣看陛下正凝思深远,不敢出言打断,以免扰乱圣心。”

元召神色淡然,并不看其余三人,进前一步,拱手作答。

李少君侧了侧身子,仔细看了看走到身边的少年。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元召,以前虽然也曾经远远的遇到过他,但浮光掠影,并没有看清楚此人真面目。

李少君心里是有些疑惑的,无论外表还是面容,他看上去都是如此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怎么就能做出那些大事的呢?

“哈哈!你们来看,脚下的这座雄城,就是我大汉长安,试问当今天下,又有何处可与之相匹的呢!也唯有如此雄城,方可配得上汉朝的威严。朕听董仲舒讲什么天人感应,所以朕就建了这座摘星楼,经常上来感受一下日月星辰的精华之气,听李仙师讲解讲解神仙的道法,倒是受益匪浅。”

韩嫣与东方朔微笑点头附和几句,李少君面有得色,把手臂间的拂尘轻轻一摆,果然潇洒飘逸,大有仙风道骨的意味。

“陛下,我大汉国运正如日月升隆,逐渐昌盛。陛下圣德,万民称颂。俗话说,仙家只落福泽之地!陛下正是感应天地之人,不日必得上天福佑。”

刘彻闻言,心中大悦。仙家妙法,长生道术,素来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李仙师舌灿莲花,甚的帝心。

“陛下既乘兴登楼,如此良夜,不可虚度。何不以文记之?小道曾听说长乐侯善于诗文,就请小侯爷以眼前景致,天子面前赋诗一阕,何如?”

李少君脸带笑意,温情脉脉中深藏了凛冽的刀锋!

东方朔心中一凛,元召什么时候惹到这个装神弄鬼家伙的?他这是不怀好意啊!

前秦历代流传于世的诗篇,俗称“诗三百”,以言情,言志,言世间百态。朋友相聚,故旧远来,可互相应和,诗酒作答,是为一桩美事。
首节 上一节 27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