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40节


“元召,你的一切所作所为,不用任何人评说,青史千秋,自有论断!你的一腔热血,润泽苍生,更不是老夫在这里空口白牙说几句,就能够表达明白的……呵呵!老夫活了这么大年纪,也算是意料之外了。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目睹当前的盛世局面,即便是明日故去,也应该死而无憾矣!只不过,前事已了,后事难期啊,我今天之所以特意来见你一面,是想好好的问你一个问题,以解答心中最后的担忧。”

说完之后,董仲舒那双阅尽世事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元召的脸,不放过他任何一点儿细微表情的变化。不过,他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年轻的汉国公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平静的迎着他那双犀利目光的审视,嘴角抿起一道弧度,似乎对他

即将要问的问题早就已经了然于胸。

“我洗耳恭听,但凭董师垂询。”

忠诚的护卫和大批的追随者们,都安静的守候在不远处。苍山深远,渭水激流。雄鹰飞过长乐塬的上空,不停地盘旋。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吸引着所有天下人的目光,更是整个帝国未来希望的所在。

“元召,在不久的将来,你究竟会把大汉帝国带往哪个方向?又会把皇权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呢?”

长风猎猎,穿越山川河流,直上云天。在目力所及处,驱赶着天空的层云,变幻成各种形状。身后披风飞扬的元召,稍微沉默片刻,然后他用手指向深遂的苍穹,声音中带着无限的感慨。

“董师,你看这天上的流云,没有片刻的停歇。风也不住,它也不休。重云密布是它,遮天蔽日也是它,晴空万里不见影踪还是它。所谓白云苍狗,虚幻无常!而人间的天下大势和盛衰轮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董师学究天人,通晓古今,学问之道,可称之为当世第一。自然明白这两者之间的道理。”

董仲舒盘膝而坐,微微点了点头,在认真倾听着。他的许多弟子和门人都垂手而立,虽然隔得远听不到他们两个人谈话的内容。但以董仲舒今日的成就和地位,却心甘情愿平心静气的听比他年轻将近一个甲子的元召解说,这番对答的重要性,不言自喻。

“据我所知,古往今来的所有王朝,不管大小强弱,没有一个不最终走向灭亡的。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魔咒,或者是说叫做铁律!”

“难道……大汉帝国如此强盛,将来也会灭亡吗?”

“会的!三代圣王那些远的先不说。始皇帝以一统六合之威所建立的大秦王朝如何?如果因循老路,任何王朝结局都是一样的。也许唯一的区别,只是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已!”

“可是,老夫还是不相信,已经发展到超级强盛局面的我大汉华夏,也会走向末路……哼!元召,你也不要太妄自菲薄,危言耸听啊!”

两个人惊世骇俗的对话中,董仲舒虽然心潮澎湃,却仍旧倔强的抬起头,想要反驳元召的肯定。只是对方却没有一丝烟火气的看着他,似乎早就看透了他心底的虚弱。

“开始萌芽,茁壮成长,蓬勃壮大,超级繁盛,然后到达一个节点之后,便开始一点一点的衰败,直到灭亡,再开始下一个轮回……大到国家,小到帮会团体,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儿的。只要大汉帝国坚持皇权制度,将来的衰败灭亡便会不可避免,任何人的努力都无济于事。这是上苍制定的铁律,人,终究不能胜天!”

不知道为什么,元召的语气中有莫名的伤感。两生两世,所见所闻,盛衰荣辱,他比谁都了解的更清楚。

那么,上下数千年那么多惊才绝艳之士都无法解决的这个难题,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更好吗?

第九百八十五章 百代刻丰碑

经历三朝的董仲舒,身体虽然老朽不堪,但他的思想和学问,却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世间普通学者望尘莫及的高度。

也只有像他这样能够把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研究透彻的超级大宗师,才会真正明白历史轮回和荣辱兴衰之间的关系。元召所说的道理,他当然能够听懂。在从前的岁月里,每当慨叹前朝无数的王权灭亡时,他也曾经苦苦思索过这其中的因果循环。只是,月色黄昏,晨钟暮鼓,他参悟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却始终没有彻底明白。

也许,这是被天下人推崇为“学究天人”的董仲舒最感到遗憾的事。

他不是没有想过,如何让强盛之极的大汉帝国避免前秦所经历的灭国之祸。只不过,任凭他苦思冥想,好像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且,这样的事,并不适合于作为一个议题,让他的弟子和门人来展开大规模的讨论。毕竟,这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虽然当今天子的施政并没有几位先皇帝那么苛刻严厉,但一些忌讳总是避免不了的。

好在,董仲舒是一个豁达的人。既然是以自己能力都无法解决的难题,那就不必去过于太纠结。他一直都有一个期望,如果这世间有人能够避免亡国之祸的发生,那就非元召莫属!

然而,平定四海,带着一身荣耀归来的元召,进入长安城后的所作所为,却又让他有些看不懂了。

于是,这位代表着天下大多数士族想法的泰山北斗级人物,走出了他那处闭关数年精研学问的小院儿,来到了元召的面前。他要亲耳听一听,亲眼看一看,这个帝国的未来方向!

而元召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以天下为己任的汉国公,从来不会让任何人失望。渭河水崖边的岩石上,从午后暖阳一直到暮色阑珊,再到星光铺满苍穹,一轮皓月当空。他们两个人的交谈,一直没有中断过。

元召感觉到嗓子都有些冒烟儿了。他其实不必多费这些口舌的。但他还是这样做了。不厌其烦的讲解,对于过去历史朝代成败的总结,对于未来的展望……尤其是对于王权制度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它的巨大弊端。他都分析的非常透彻。

不要小看了眼前这个已经时日无多的老夫子,他的真实想法,就是天下士族的真实想法。“家国天下”、“王权天授”这些观念,虽然只不过产生了数百年的时间,但却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统治万民的基础。想要松动和改变这个基础,无疑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争。

如果说,前期的增强国力和开疆扩土,都是为了让这个国家更加稳定和强盛的话。那么即将开始的伟大变革,才是元召真正想要去实现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已经准备了二十多年。当终于要开始的时候,胸中的豪迈之气,可谓倾倒山岳,撼动天地。

“原来……人间还可以实现这样的乐土?!元召,听了你的讲述,如果不是老夫神智还算清醒,几乎以

为那会是梦中的情形了!”

明月在天,山影重叠。良久之后,已经忘记是什么时辰的董仲舒回过神来。他怔怔的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年轻人,越来越相信,他来到这世间,一定就是上苍的安排!

“庄生梦蝶,似幻似真。前尘后事,何为心之想?又何为梦中身……董师,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总是要有梦想的。谁又能说,那些在梦里所想过的事情,有一天不会变成真正的现实呢?呵呵!”

元召长吁一口气。自己口干舌燥的画了这一天一夜的大饼,如果还不能说动这老头儿的心矜,那也太失败了。

“元召,想好了的事情,就去做吧!这世间最不缺的就是夸夸其谈的人,而最缺少的,就是像你这样勇敢的开拓者。只要你心里装着天下苍生的福祉,从始至终都是为了他们而谋求利益,那就绝不会做错!即便有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即便树敌无数。但青史有幸,将铭记君功。天地胸怀,必定永垂不朽!”

董仲舒终于站起身来。他的腿脚并不灵便,坐而论道这么久,连起身都有些困难。不等远处一直等候的弟子们过来服侍,元召早已经伸手扶住他。并顺便把自己的披风解下来,给他披在了身上。

“多谢董师的理解和支持……山中风大,寒露将起,时候已经不早了。董师且随我回去休息吧。”

董仲舒并没有推辞元召的亲自搀扶。也许,当今天下,唯有他有这个资格接受这个人的弯腰服侍了。这样的态度,令他很满意。

“元召,老夫已经垂垂老矣!不过,总算是在行将就木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超级繁盛时代的到来。虽然你讲述中的那些如同世外桃源般景象,我已经注定不可能再等得到。但老夫却很明白,自己本就不应该再有什么遗憾。呵呵!人的贪心总是不足,这一点儿老夫避免不了。元召,你以后也要注意呢!”

元召恭敬地接受了他的这个提醒,并立下保证:“董师放心!若元召有任何私心,当天诛地灭,五雷轰顶!”

“不必立下这样的毒誓!你是什么样的人,老夫已经看的很清楚了。相信天下人和后世子孙,也会看的很清楚地……。”

元召一边扶着他往前走,一边暗自咧了咧嘴苦笑。人老成精,说的就是这些老家伙啊!归根结底,董仲舒和许许多多人一样,还是怕自己成为权臣,图谋这个天下呢。所以话里话外,总是埋下玄机。

渭水石崖上,聚集了许多人。他们一直没有离开,都在安静的等待着这场会谈的结束。这其中包括跟着皇帝和元召从长安来的一些官员。董仲舒的大批亲传弟子和追随者。还有许多长安皇家学院的后生晚辈们……他们虽然并没有机会到跟前亲耳倾听元召和董仲舒的谈话,但所有人都预感到,这次谈话的重要性,必然会影响深远。

看着苍老和年轻的两个身影在月光下逐渐走近,所有人都整

理衣冠,恭敬相迎。董仲舒走到众人跟前,停下脚步回过头去,看到在皎洁的月光下,渭河水涨,石崖空荡。刚才的言犹在耳,风过处,却只剩了一地残影。他仿佛有片刻的失神,稍后,松开元召搀扶的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态度,当着千百人的面,泰山弯腰,躬身下拜!
首节 上一节 104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