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41节


“元公,从此之后,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以董仲舒今日的身份和在天下士族中的声望,以如此大礼相拜,恐怕就算是皇帝陛下,也有些担当不起了。换句话说,除了祭拜天地,整个天下已经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让他折腰。然而,他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众给年纪轻轻的元召下拜,真是惊煞人也!

元召也大吃一惊。他赶忙避让,不敢受他这一礼拜,同时心中已经感动不已。也只有他明白,董仲舒这一拜,代表的是天下所有士族的态度。有了他今天的明确支持,相信在今后的各方面变革中,阻力会减轻不少。这样的大礼,真的是太重了!

“董师……你折煞小子了!”

在一片肃然之中,元召连忙扶住董仲舒的身体,脸上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董仲舒微微的笑了起来。他想起这个年轻人曾经吟诵过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是可惜,自己来日无多,已经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了。也许唯有用这样的方式,最后助他一臂之力!

“元召,可惜你我相遇的不是时候啊……如果老夫晚生数十载,亦当拜在你的门下,执弟子礼,早晚听从教诲。想必学问会更上一层楼吧!呵呵!”

豁达的笑声中,天地宽阔,胸襟无限。这位老人,甘愿以折损自己名望的方式,把年轻的大汉帝国执政者再次送上了另一座高峰。

满船清梦压星河,云在青天月在瓶。从此之后,但愿他鲲鹏万里,风云激荡,引领这个帝国和芸芸众生,走向辉煌无限的未来。

月色与星光中,董仲舒走下石崖,也走出了属于他的历史舞台。他给元召留下的是一个永远难忘的蹒跚背影。还有他替这个帝国培养出的大批英才俊彦。未来是属于这些年轻人的,他离开的无比安心。

元召一直恭敬的站在原地,直到那个苍老的身影走远,消失不见,他才收回目光。等候多时的长安官员连忙走过来,以毕恭毕敬的态度禀报道。

“元公,前些日子选定的所有镇抚使,在长安学院的特殊培训完毕之后,经过考核,都已经达到了您所认定的标准。他们随时都可以出发了。”

元召点了点头。这件大事,他筹备良久。这一批具有极大权力的朝廷特派官员,将被派往所有臣服于大汉帝国的域外新属地,镇抚八方,形成制度。

“还有一件事。元公,刘元朔公子自东海而来,今日到了长安,听闻陛下和您在此,他已经连夜赶到长乐塬来了……。”

第九百八十六章 沧海珠有泪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终南山之北,渭河浅滩上,透过燃起的篝火,自东海之外千里而来的刘元朔,终于看见了自己娘亲刻骨铭心思念的那个人。

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眨眼之间,这么多年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刚刚渡过十二岁生日的少年,个子长得特别高。而且因为从小得到的特殊教育和严格要求,一袭素白刺绣袍中的刘元朔,显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如果不是佩戴着的那把名贵长剑,平添几分英武之气。几乎就让人误以为他只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儒雅公子了。

元朔公子其实并不轻易的舞刀弄剑,这些年,能够有机会亲眼目睹他舞剑风采的人并不多。但自东海之外的千山万岛直到海滨的齐鲁大地,所有人却都知道,这位小公子别看年纪轻,却已经是一个剑术入门的高手。

只不过,外人也许永远都不了解,少年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喜欢这些冰冷无情的兵器。他钟爱的是浩如烟海的书册典籍和文化知识。但,有些事并不是他自己凭喜好就能决定的。

“朔儿,身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没有一身高超的武艺怎么能行呢?要做到文武双全,才是我的好朔儿呢!”

“可是……娘亲,如今正值盛世,东海平静。几乎不再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机会。你让朔儿去刻苦习练刀剑,又有什么用处呢?更何况,我本来就对这些不感兴趣。”

每当受不了苦时,少年总会揉着酸疼的胳膊,向娘亲诉苦,希望得到她的宽容。然而,令无数男子俯首低眉听从命令的东海女王,也就是他的娘亲刘姝,从来不会在这一方面心软。她手中的软鞭让他吃尽了苦头。

“如果你连这点儿苦都吃不了,以后怎么能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哼!”

“娘亲,我不想承担什么大责任呢……啊!好痛……朔儿不敢了!”

在几次企图恃宠而骄逃避吃苦受累失败之后,刘元朔终于明白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即便他是被娘亲捧在手心里的珍珠宝贝,一旦在这件事情上想要借故偷懒,也会受到无情的惩罚。只是,他终究还是不明白,娘亲为什么会如此执着让他勤学苦练武艺。

“因为……你的父亲是他!你承载了这份荣耀,就不能被任何人比下去!”

第一次听到娘亲做出的这个回答时,他已经懂事,自然知道“他”是谁。而且,他看到了娘亲那双泛红的眼眶中隐约的泪花。这让他很是吃惊和惶恐。

在少年这些年的印象中,不管东海万里如何波浪滔天,他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娘亲的软弱。杀伐果断,一言而决。那些驾驭巨大楼船在海上劈波斩浪的彪悍汉子,在她的面前俯首听令,从来都是保持着毕恭毕敬的态度。东海直到南海范围内千山万岛上的那些当地民众和土著族人,只要看到那艘悬挂醒目旗帜的座船巡视时,无不远远的就望风而拜,没有一个敢无礼直视者。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美貌和权力并存的女子,被万千民众视为海上女神的女子,少年却看到了她的泪珠。每当深夜来临,碧海潮生。在朦胧的灯光中或者是醒来的梦里头,少年不止一次的看到了那个孤单的身影坐在那里,望着海上明月和满天星辰,直到天明。

早慧的少年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娘亲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伤心,她的眼泪又是为谁而流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即便是满心的不情愿,可还是重新拔出了长剑。在那座单独为他开辟的小岛上,他咬着牙,在几位王府师父的教导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间断。

因为,他不想让娘亲失望。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他重新站在那个名满天下的“父亲”面前时,他要自己真的如娘亲所希望的那样,不要低下头,而是有昂首挺胸的资格。

深深理解娘亲苦心的刘元朔,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他的成长,可谓是惊才绝艳。十二岁的少年,拔剑出鞘时,展现的锋芒,就连原来出身自淮南王府的那几位宗师级剑客,也大为赞赏。他们深信,如果假以时日,小公子只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就足以震慑这万里海疆了。

“我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不再让娘亲伤心呢……!”

面对着海上波涛说出内心所想的少年,很想现在就跨越大海去往长安。去见到元召,对他诉说自己娘亲心中的苦。可是,他却知道,如果没有娘亲的允许,这是万万不能去做的事。

其实,在过去这些年里,他也曾经好几次去到过长安。只不过,见到元召的机会寥寥无几。身兼重任的帝国重臣,不是在战场上,就是在去往战场的路上。即便是匆匆见面,不过也是略微交谈,想要诉说家事,根本就没有那些奢侈的时间。

虽然说岁月漫长,未来还有的是时间。但在少年的心里,某种东西缺失的遗憾,已经再也无法弥补。等到下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自己又该以怎样的情绪面对呢?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可是一直都没有得到答案。

元召的名声太盛了!即便是在东海之外,好像也能感受到他的光芒。所有的人提到这个名字时,都以“元公”尊称而不名。这让少年的心里慌恐感更加强烈。以至于随着年龄的成长,他却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尤其是在不久之前,他知道将要和娘亲一起回长安参加大汉帝国百年盛典庆贺活动时,他几乎就要逃避了。然而,想到娘亲会一直跟在身边,心就又安静了许多。

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大队人马将要启程渡海归来的前几天,刘姝却突然生病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情绪的激动,还是因为天气的忽然变化,疾病来袭,浑身无力,发烧卧倒。

好在,经过王府医官们的紧张确诊之后,并无大碍。采购好各种珍贵的药材,调配药物,只要按时服用

,安心静养一段时间,就会康复的。上上下下的人全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样一来,她自然不能再亲自带领使团回长安了。

“朔儿,你已经长大了,足以挑起重担。从现在开始,娘亲希望你有能力去迎接海上的风浪。”

“娘亲……我真的可以吗?”

“你行的!他从八岁开始就登上了朝堂……你为什么不行?”

“哦,那好吧!娘亲想让我干什么?”

“去长安,去见他吧。以东海之主的身份,去见他。”
首节 上一节 104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