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805节


然而中原无事,距离齐州最近的辽东地区如今亦无战事,近期(最近几年)也没有打仗的预兆,于是这位想要报效朝廷的“热血青年”思来想去,决定到相州碰碰运气。

为什么来相州?因为天子在邺城,所以邺城权贵云集,这位觉着即便没机会见到天子,万一得哪位武勋看中,由此从军效力,那也是不错的。

来邺城的半路上,罗士信结识了一些朋友,结果和朋友们在酒肆喝酒却无端端招来横祸,于是一场冲突爆发。

对于宇文温来说,“罗士信”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因为他知道隋唐系列小说中,“冷面寒枪俏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就是罗士信。

小说中的罗成,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精通枪法,皮肤白皙面容俊俏,和秦琼是表兄弟。

两人曾经一起切磋武艺,然后相互传授独门武艺:罗家枪法、秦家锏法,并赌咒发誓说若有隐瞒一招一式,必不得好死。

结果,两位都隐瞒了最要紧的一招:回马枪和杀手锏,于是人生结局就此注定。

秦琼、罗成最后都成了李唐大将,为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统辖,后来刘黑闼反唐,领兵出征的罗成被演义中的大反派、太子李建成和帮凶李元吉迫害,死在战场上,应了当年的誓。

而秦琼,因为征战多年多次受创导致元气大伤,以至于吐血而亡,也应了当年发的誓。

演义虽然是杜撰的,但隋唐英雄们的事迹经过艺术加工,流传后世,让人津津乐道,所以当宇文温看到调查报告上“罗士信”三个字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来。

然而,现实是这位刚到十五岁的好汉,身材魁梧,样貌不能说难看,但也不是什么翩翩佳公子。

那一场斗殴,以当事双方和解而结束,作为当事一方“长辈”的刘波儿,发现罗士信身手了得,于是让其展示本领。

这年头,弓马娴熟是武将的基本要求,罗士信着重甲、身备三仗,骑马在演武场上施展了一番,按照刘波儿的评价,这位小伙子确实本事了得。

虽然骑射水准一般,但马槊使得不错,头脑灵活,与人切磋时不会只靠蛮力硬来。

可以说,这位的资质颇高,又年轻,若假以时日,必然大有作为。

宇文温认同刘波儿的评价,因为历史上的罗士信确实有一番作为,但是,时代不同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在世人面前。

现在是明德二十年,宇文温算过,若按照历史轨迹,隋末的天下大乱已经拉开序幕。

乱世里生灵涂炭,却也是英雄豪杰群起、逐鹿中原的时候,然而现在的中原,不可能会天下大乱了。

宇文温执政二十年,兢兢业业,无时无刻都在告诫自己“以史为鉴”,所以如今的中原,不敢说盛世,但至少发生动乱的几率很低。

若乱世没有出现,那么历史上的那些“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大部分就会是良民。

亦或是被官府剿灭的土匪、马贼、江寇、私盐贩子。

中央朝廷不乱,地方官府完好,统治秩序大体完好,就没有这些人“逐鹿中原”的机会。

所以,历史上的英雄豪杰,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如今都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人依旧在“体制内”等着“循资格”高升,有人去南中、岭南、河套、辽东闯荡,有人去交州、吕州、澳州开辟新天地。

有人考军校,有人备考科举,有人做买卖、做实业发家,有人琢磨着从军,马上取功名。

当国家稳定、百姓生活安宁、中原无事、落草为寇成为“高危行业”时,大家的选择都不一样了。

宇文温认为在这种时候,死板参考曾经历史上的事迹,对“当事人”进行“定向培养”,是一件类似于“刻舟求剑”的可笑行为。

所以,他没打算特地为罗士信铺垫什么人生道路,不打算给予太多特殊照顾,因为这对于其他人来说不公平。

是金子就会发光,那么新时代背景下,不需要刻意开通“便捷通道”,罗士信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刘波儿想要将罗士信收在帐下,从军报效朝廷,宇文温认为这就不错,因为刘波儿就要坐镇河西,免不了要和西突厥打交道,届时,就看这位年轻的小将有何种表现。

如果表现好,就入军校深造,而不是一上来就到军校学习。

宇文温能够理解“热血青年”罗士信想出人头地的心情,这位没什么文化,满脑子都是马上取功名,如果现在让其到军校深造,恐怕会适得其反。

原因有二:第一,因为罗士信文化水平低,极大可能无法通过入学考试,而军校的入学制度必须严格遵守,所以不能随意破例。

即便入了军校,因为文化课跟不上,连带着其他课程也学不好,大家上课听教员讲解知识听得入神,他就宛若听天书。

同学们讨论战术、战例,研究地图,讨论各种技术兵器,他却无法插话,无法融入讨论圈,这样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煎熬,而不是深造。

第二,按照现有规则,军中士兵、基层将领若表现出色,可以不用进行文化科目考试即可进军校深造,在军校里学习文化知识,补基础再学其他科目。

这样的培养顺序,比较适合罗士信。

热血青年罗士信从军后,会发现打仗已经不是他想像的那样简单,磨练几年,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若有上进心,自然就有进军校深造的需求,

一个人有了求学欲望,才会用心学习,事半功倍。

这就是当前军校教育总结出来的经验,宇文温觉得可以因材施教,无论是先在军校学习再带兵打仗,还是先从军历练再入军校深造,都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

正思考间,一名将领前来禀报说“准备就绪”,宇文温让随从把调查报告收好,起身后走出凉棚,来到射击场地旁。

十名士兵分别站在各自的射击位上,手持新式火铳,准备就绪。

一名将领见宇文温点头,便高声下令“开始”,士兵们便给手中火铳装填火药及弹丸(从枪口装弹药),因为动作麻利,所以很快都装填完毕。

然后将击发装置上的击锤扳开。
首节 上一节 280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