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806节


这些士兵手上的火铳,其击发装置虽然有击锤,但本来和击锤对应的击砧却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短短的金属管,而击锤上并无常见的燧石,完全是实心的小铁锤。

若击锤合上,正好抵在金属管的管口处,士兵们从身边高脚桌子上的纸盒里拿出一枚小小的金属盖,轻轻一“盖”,就把金属管的管口盖住。

装填完毕,士兵们整齐划一的将手中火铳拿起、抵肩、瞄准前方百步外的稻草人。

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扣动扳机,只听先后两声脆响,火铳铳口喷出大量白烟。

射击完毕,士兵们按照操作流程清理火铳铳管、装填火药、弹丸,又给击发装置装上那小金属盖子,然后进行第二轮射击。

之后是第三轮、第四轮,持续射击了十轮。

十名士兵手中火铳,在这十轮射击中没有出现一次死火。

宇文温看了看怀表,对士兵们这十轮射击所花时间之短很满意,随后走上前,来到一个射击位旁,伸手从纸盒里拿起一个小金属盖。

这是最新的军工产品,名为“火帽”。

火帽为铜制,其底部装着名为“雷酸汞”或“雷汞”的发火药,这种发火药一旦受到撞击就会爆炸。

将燧发火铳的击发装置进行改装,将火帽作为发火装置,一旦受到击锤的撞击就会爆炸(小爆炸),产生的火花经由金属管进入枪膛,引燃火药,于是弹丸就被发射出去。

火帽击发装置,比起燧发装置要好用得多,首先这种击发方式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百,又不怕风雨,还不会消耗燧石。

比起现有的燧发方式(雨太大容易失效,正常情况下发火成功率一般在八成)好很多。

其次,火帽击发装置发火时,不会闪烁火光和烟雾。

士兵手持燧发火铳射击时,击发装置正好位于面部(眼睛)前方,其小药仓里燃烧的火药绽放出火光,会晃花士兵的眼睛,甚至会有燃烧的火药颗粒溅射到人眼,造成伤害。

所以,训练不足的士兵在用火铳射击时,扣动扳机后会下意识别过头、闭眼,然后手也跟着动,导致铳口偏移、射击精度严重下降。

而那些坚持睁眼、不别头的士兵,双眼也容易被火光和烟雾弄得泪水直流。

现在,有了这种不会闪烁火光、释放浓烟的击发方式,对于士兵来说是个不错的改进。

在技术层面上说,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技术进步,因为大周官军装备的火铳即将迎来升级换代,由燧发火铳变成火帽铳,全天候作战能力加强。

宇文温看着手中小小的铜制火帽,激动之余,却觉得有些遗憾。

有了“三酸”,那么雷酸汞的出现就是迟早的事,有了这种化合物作为底火,金属壳子弹、后装线膛枪的出现为期不远。

然而,受限于落后的冶金、机加工技术,金属壳子弹、后装线膛枪无法批量制造,甚至制作一枚合格金属壳子弹的良品率都低得吓人。

于是,不要说马克沁机枪,就金属壳子弹都无法量产,因为朝廷根本就承担不起相应的费用。

所以折中的办法就是将前膛燧发火铳改为前膛火帽铳,即便距离枪械的最终形态还有质的差距,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已经是“威力极度过剩”了。

这样的火铳,不怕风雨,击发成功率几近百分百,步兵们手持这样的火器,配上火炮,在战场上已经不可能有对手。

步兵用的火铳演变为火帽铳,骑兵用的手铳,同样也会演变成火帽手铳,那么,六发左轮手铳的时代即将到来,骑兵的战斗形态也会大变。

宇文温拿着新式火铳,感受着铳管的温热,又想到了“热血青年”罗士信。

时代不同了,不仅生活方式,就连战争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自古以来的兵书,是不可能告诉大家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打仗,即便是将门子弟,面对热兵器依旧会束手无策。

装备火铳又有火炮掩护的步兵方阵,是骑兵的噩梦,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们,已经不可能如过去那样,用“陈旧”的战术来对付全面热兵器化的军队。

那么,面对变局,曾经的隋末英雄们,在新时代里,会绽放出什么样的光彩呢?

第五百五十四章 六响子

校场,宇文温策马疾驰,向前方竖着的人形靶靠近,待得距离接近至三十步,他从腰间抽出新式左轮手铳,瞄准人形靶扣动扳机,接连六声脆响过后,他和人形靶“擦肩而过”。

调转马头,徐徐来到人形靶旁,宇文温仔细打量着这个靶子,发现其上只有一个弹孔。

六中一,不到二成的命中率,成绩很差。

但好歹有一发子弹上靶,不至于出现“零分”,这样的成绩,在初学者中也算是不错的了。

这种火帽击发式的新式手铳已经装备军队,主要是骑兵使用,初学者骑在马上用这种手铳在三十步距离射击目标,很容易脱靶,一发都射不中。

原因有三,其一,骑马射击会因为颠簸导致准头大失,这道理和骑马射箭类似。

原因之二,手铳分量不轻,未经训练的人即便站在平地上单手握铳,也无法在较长时间(相对)内稳住铳口指向,遑论骑马瞄准目标。

原因之三,手铳射击时有后坐力,连续射击时铳口上扬,没有经验或者腕力不足的人,控制不好这种上扬,甚至会因为后坐力、骑马颠簸等原因导致手铳脱手。

所以,想要用好新式武骑,就得勤加练习,宇文温之前就有使用手铳的经验,所以虽然也算是新式手铳的初学者,好歹能有一发上靶。

他策马回到出发点,下马后仔细打量着手中的新式手铳——火帽左轮手铳,及其定装子弹。

这是纸壳子弹,弹头为锥形,壳体为纸制,大小一如后世小票打印纸的纸芯,内装黑火药,尾部为火帽(底火)。

虽然纸壳弹比不上金属壳子弹,射击完毕后的“抽壳”很麻烦,但是用在左轮手铳上正合适,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可靠的火帽。

因为雷酸汞的出现,火帽(底火)自然就出现了,以火帽(底火)击发为技术特点的火帽左轮手铳,现在也已经出现。

这样的手铳,算是后装枪,有六孔弹巢,使用锥形弹头的纸壳弹,不长的枪管内有螺旋膛线,只要扣动一次扳机,就会触发弹巢和击锤的联动。
首节 上一节 280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