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94节


首先是岗位工资(俸禄),必须有职位(职事官官职)的人才有,其他普通职员没有(职事官才有俸禄)。

职位越高,岗位工资(俸禄)就越高。

其次,是特别待遇(散官的待遇),譬如公司提供的专车级别(官车级别)、独立办公室(免租调、劳役等特权)、开会座次(朝会位置)、服装(官服服色)等,以彰显这个员工地位的不同。

第三,荣誉称号(勋官的勋号),譬如“上季度全勤”、“每月优秀员工”、“金牌业务员”(轻车都尉、护军、柱国)等,这些荣誉称号通常会伴随奖励(布帛、钱粮、奴婢等奖赏)。

第四,股份(爵位),表现出色的员工(官员),即便没有职位(职事官官职)或者职位不高,也能获得股份作为奖励,每年都可以凭股份获得分红(虚封食邑的租税)。

政事堂诸公给出的解决方案,经过这样的“切换”之后,各种复杂关系一目了然。

宇文温即便不熟悉选官制度,如今看着自己“切换”过来的公司管理制度,也就对政事堂诸公的良苦用心有了体会。

他,灵魂深处依旧是“现代人”,所以思维逻辑烙上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个时代的许多事情,若转成那一世的对应事务,理解起来就通畅得多。

政事堂诸公议论出来的循资格,若推行之后会有什么效果,以“现代”的职场情景来模拟,就好理解多了。

譬如,集团某分公司新入职的职员小明,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车,掐着点冲到分公司办公大楼下,结果发现公用电梯人满为患,只能苦逼的爬楼梯上楼。

好不容易上了楼,发现打卡处排起长队,再看看时间,心都凉了。

上班第一天就因为迟到(没有及时打卡)的小明,坐在中央空调等于没有的敞开式办公区上班,满头大汗吹着小电扇,午休只能趴台,上厕所得排队。

下班,排队打卡,电梯人满为患,只能走楼梯下楼,到了公交站/地铁站,看着宛若沙丁鱼罐头的车厢,小明脸都白了。

后来,小明通过数月努力,成了月度金牌业务员,虽然因为履历的原因,暂时没有升为科室主任,但待遇却不同了。

首先,上下班有公司专车接送,其次,上办公楼可以乘坐专用电梯,无线打卡,不需要去指纹打卡机那里排队。

而且,他是在双人办公室办公,有空调,有位置放折叠床以便午休,上班十分惬意。

这一切,不需要小明升职,只需要他做出相应的业绩就能得到,即便职务上依旧是普通业务员,但待遇看涨。

某次,一个连董事长都看重的项目,在分公司所在城市域进行,小明有幸成为项目组成员,累死累活忙了大半年,出力颇多,成为大项目圆满完成的大功臣之一。

公司奖励小明一套位于市中心的学区房,楼中楼,精装修,拎包入住即可。

不仅如此,小明凭着优秀的业绩,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升任办公室主任,有了专用办公室,有冷暖空调,有专线电话,带独立卫生间、休息间。

虽然只是一个办公室主任,但小明凭着优秀业绩,得以穿着高层领导才能穿的制服,到长安总部参加中层以上会议时,座次和所在分公司经理靠在一起。

不仅如此,因为优秀的表现,小明得董事长看重,不仅分得股份,还很快就调到长安总部上班,待遇又上一级。

小明在集团大楼地下停车场有专用停车位,有特别权限卡,刷卡乘坐董事专用电梯上楼,独立办公室所在楼层仅低于各董事办公室楼层,有专门秘书处理各种事务。

这一切,小明入职不到两年便完成了,若正常熬资历的话,要成为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都得五年。

而现在,他不仅跳跃式升级,前途还一片光明。

因为某日在专用电梯里,他邂逅了董事长那漂亮的独生女,这个有名的冰山美人尚未婚嫁,对除了父亲之外的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苟言笑,结果居然对他笑了。

“咳咳!”宇文温被茶水呛得咳嗽起来,赶紧收回思绪。

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树状图,他很满意,对于实行循资格不再有顾虑,冗官的问题,永远都不可能根治,但只要能有效缓解,那就行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蒸汽机这个大杀器问世,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必然加速,原有的经济结构瓦解,新的经济结构建立,那么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迟早都要进行。

与其多年后让满头雾水的儿子摸着石头过河,还不如我现在亲自踩着别人过河!

第三百零一章 捷径

午后,渭口,港区一片繁忙景象,大量货物在此装卸,然后转运四方,而往来关中及河东的商旅,亦在此集散,水陆驿站内,正在等船的官员们,此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许多人手上拿着一本书,一边翻看,一边和旁人说着话,大家表情各异,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唉声叹气。

外出公干、于渭口转船的杜淹,坐在角落,翻看着《循资格解惑》,十分投入,案上那壶泡好的茶早已凉了,却丝毫未动。

最近,有一件比科举会试还要引人关注的大事发生,那就是朝廷决定改革选官制度,实行“循资格”,消息传出,引得议论纷纷。

其实,这几年来政事堂一直在酝酿改制,以解决渐渐凸显的冗官问题,这个问题随着科举的实行,日后必然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政事堂诸公未雨绸缪,倒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没有官身的读书人而言,科举是头等大事,但对于已经踏入仕途的官吏来说,升迁的规则,才是他们必须关注的事情。

政事堂在议论改制时,其风声就陆陆续续传了出来,所以当朝廷确定选官改制为“循资格”后,倒不会让朝野内外觉得唐突,不过当这“循资格”定下来,还是引来议论纷纷。

循资格,就是论资排辈,说白了,和元魏时吏部尚书崔亮所行“停年格”类似,故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抨击“循资格”是为祸国之举。

但当循资格的具体内容公开之后,质疑之声小了许多,许多人开始研究这一新的选官制度,看看要如何适应,以便自己能找到捷径,在仕途上有所进步。

为了让百官更好了解何为“循资格”,吏部特地刊发《循资格解惑》,如今这本书可抢手得紧,大小官员们即便不是人手一本,也基本上知道其中大概内容。

杜淹手上也有一本,所以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他要看看在新规则下,自己要如何钻营,才能继续往上爬。

当官首要就是向上爬,高官厚禄、光耀门楣才是入仕的最大意愿当官的初衷,什么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一展胸中抱负,不过是托词。

这就是杜淹的心声,他当官就是为了自己,所以,上有所好,他必甚焉。

杜淹不是家中长子,和兄长关系又不好,长辈们即便要提携,也是优先提挈老大,轮不到他,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首节 上一节 249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