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93节


面对如此复杂的设计,宇文温第一次变成了迷途的羔羊,见着有人在前方指引道路,却迟疑不前,害怕那是陷阱。

循资格,就是论资排辈,这在后世被批做僵化、低效、不公平的制度,让宇文温本能的觉得不好。

想想也知道,譬如一个商社,业务员的收入,不是看其拉了多少业务来算提成,而是看资历有多老,这种商社能拉得到业务才怪。

商社扩大到国家,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熬资历就能步步高升,谁还会去拼政绩,谁还会去极力表现自己?

但宇文温觉得王頍没道理忽悠他,因为对方一没动机,二来承担不起他发飙的后果。

政事堂诸公,已对“循资格”达成共识,在各自的奏章里,均表示这一制度当然有弊病,但只要配上一项内容,就是利大于弊,可行性很高。

所谓的“内容”,就是“差遣使职”这一制度。

尚未固定成型的职务称为差遣,已经固定成型的职务称之为使职,譬如观察使,市舶使等,当前的周国官制,已有差遣、使职制的雏形。

差遣、使职,就是权宜之计,为了完成一项临时的任务,皇帝或宰执要临时抽调官员,使其赴某地行使某种职能。

譬如河南举办科举的乡试,中枢需要有官员去现场‘观察“,于是宇文温临时任命杨济为学政观察使去悬瓠“观察”,乡试结束,这使命就结束了。

但下一次科举考试(乡试),又得有人去“观察”,所以学政观察使一职就可以固定下来。

差遣、使职,其人选的选定,不在循资格之列,也就是说,一个新科进士,只要得皇帝或宰执青睐,也可以获任用,作为某某使去办事,这就有“破资格”的用意在内。

政务是这样,军务也是如此,若某处发生暴乱,总管府压不住,那么朝廷可以任命“招讨使”,破格让一名成绩优秀的军校毕业生带兵平乱。

循资格是论资排辈,差遣、使职是破格任用,若那位被破格任用的官员,较好完成了差遣、使职,那么他的表现,会折入年资,靠着额外的“加分”,实现“排位提升”。

如此一来,循资格实行后,极易导致官员混日子熬年资等做官的弊病有所减轻,那些有抱负、有能力的官员,无论文武,可以争取获得差遣、使职,展示自己的才干。

出色完成使命,以此获得“加分”,快速提升年资,而不是靠着耗日子来熬。

所以,政事堂诸公能够对循资格达成共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前提是同步制度化的差遣、使职,不然仅仅是简单的排资论辈,早就被大家批得体无完肤。

政事堂诸公争了多年的问题,如今好歹达成共识,拿出一个方案初稿来,宇文温觉得自己人品那么好,没道理一帮中老年人合起伙来骗他。

但他心里没底,疑虑来自于对选官制度的不熟悉,毕竟作为皇帝,没必要什么都懂。

那么,这改进过的“停年格”(循资格),到底实行效果如何呢?

世间真就有“不负文武不负卿”的两全法?

第三百章 一目了然

上午,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张树状图,宇文温站在图前,看着自己的成果,十分满意,他琢磨了几日,改换思路,将选官制度“切换”,切换为现代公司内部的人事制度,于是种种关系一目了然。

大周集团公司,最高领导是董事长(皇帝),最高管理层为董事会(政事堂),董事会成员有董事(政事堂诸公),包括总经理(尚书令)。

接下来,就是各部门(六部、九寺、六院、五监、御史台等),各部门有经理(尚书、寺卿等),部门下有各科室(六部二十四司等),科室有主任(二十四司侍郎、员外郎等)。

又有各级文员、业务员(三省、六部、九寺、六院、五监、御史台的吏员)。

此外,还有保安团队(军队),其中有保安主管(诸卫大将军)、各保安队长(中级将领)、小队长(基层将领)、保安(士兵)。

集团总部在长安,其下有三十多个分公司在全国各地(总管府),分公司有经理(总管)、各办事处主管和科室主任(刺史、郡守)、普通职员(州郡吏员)。

还有临时工或实习生(基层胥吏)。

目前,集团的人员聘用、选拔制度如下:

人员聘用有两个途径,一是靠推荐(举荐),推荐者为总部及各分公司科室以上领导(刺史、郡守以上),谢绝身份可疑(未受举荐的平民)投简历。

二是靠内聘(荫萌、世袭),也就是公司股东(有爵位者)的儿子可以直接入职公司。

无论是什么人入职(入官场),入职后从事什么工作岗位(官职),都是集团的员工(官吏),自然会涉及到职位升迁(官职变动),有一套相对应的选拔制度(选官制度)。

因为形势发展迅速,集团内员多阙少的情况凸显(没有职事官官职的冗官变多),所以需要进行制度改革。

改革的第一刀切在人员聘用制度上,内聘依旧有,但外聘的方式不再是推荐(举荐),而是公开招聘(科举)。

公开招聘会定期举行,每三年一次,所以会有稳定数量的新人入职(进入官场),但因为员多阙少(职位紧张),需要制定新的选拔制度(选官制度)。

以便在稳定人心(官心)的前提下,让普通职员们(散官)见着晋升有望而努力工作(在体制内向上爬),不会选择混日子(纯粹熬资历)或者跳槽(造反)。

这个选拔制度,主体是论资排辈(循资格),以资历(年资)来决定升职(升官)的顺序。

资历包括入职(当官)时间长短、考勤结果和工作表现(吏部年考结果)、业绩(政绩)、在穷乡僻壤甚至战乱地区出差(在艰苦之地当官)等。

论资排辈挫伤人的积极性,所以有上进心的职员(有能力的官员)看过内容之后心都凉了(靠才能晋升无望),很大概率混日子(不做事、熬资历),所以公司补充了一个制度。

那就是项目组制度(差遣、使职),以便让任何履历(不论年资)员工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其在项目组内的表现(政绩),同样可以加入资历(年资)中。

但即便如此,职位(职事官官职)总是不够,所以需要用待遇(官位)来激励职员好好表现。

集团公司的所有职员,除董事长(皇帝)外都有工资(各种收入)、福利(赏赐、各种官员特权)等合法收入,如今随着选拔制度的改革,待遇(官位)也要跟着改。

往好的方向改。

每个职员的待遇(官位),都由四部分(职事官、散官、勋官、爵位)组成,每部分都有对应好处。
首节 上一节 249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