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73节


本来他的一生就这么稀里糊涂过了,后来和好兄弟们一起投军,为当时尚在潜邸的天子当马前卒,征战淮西,靠着玩命挣回一个坞堡。

从此,蔡长庚的人生境遇不一样了,和伙伴们靠着不懈努力,终于创下一份大大的家业。

他之前和父亲的关系很差,只是看在母亲的份上,维持着表面的父子之情,随着时间流逝,父子之间的关系稍微弥合了些,却依旧有隔阂。

然而关系再不好,父亲总归是父亲,蔡长庚作为朝廷命官,也不想被人弹劾忤逆不孝,既然父亲都已经放低姿态求自己,他也就硬着头皮帮个忙。

蔡长庚这段时间带着父亲到处看自己和伙伴们办下的产业,今日先到河边的水力榨油作坊参观,又来到油菜田里查看,一边看边谈事情。

父子间所谈事情,当然是家族面临的危机。

蔡氏是沔州大族,而汉沔地区大开发,让粮价逐年下滑,加上布价这十几年一直都在走低,于是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财富贬值。

蔡氏一族有土地,而借着汉沔大开发的东风,族里的土地实际上是大幅增加的,但增加的土地,其上产出,在低得令人发指的粮价、布价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族人们年年辛勤劳作,入库的存粮和布帛一直很多,但现在,每耽搁一季,族里存着的粮食、布帛就贬值些许。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交州稻,如今在荆襄地区大规模推广种植,使得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的同时,粮价持续下跌。

眼见着家族收入、财富大幅缩水,身为宗主的蔡荣坐不住了,所幸族中已经办了一些养殖场和作坊,目前都在盈利,所以暂时还能撑下去,但长此以往总不是个事,得办更多的产业,增加收入才行。

毕竟家族的开支越来越大,靠着卖粮食、卖丝麻,已经入不敷出。

而粮价和布价,看样子会一直持续低迷下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蔡家不是没有地,不是没有粮食收成,相反,这十几年下来,粮满仓、布满库,可以说是数十年来最好的时光。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的收入、财富大幅贬值,如此情形,祖祖辈辈从没遇见过,面对如此剧变,蔡荣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应变。

以蔡荣的见识,他实在想不出太多的办法,而儿子蔡长庚自从有了产业,这七八年来财富快速积累,居然已经超过本家,这让“老蔡”无语的同时,燃起了希望。

如今粮价那么低,靠卖粮食、布匹赚钱明显已经行不通,所以得种油菜等“经济作物”,然而仅仅是种油菜,利润还是不高,最好开办油坊。

但油坊这门生意有门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蔡荣在沔州听人说起其中的弯弯绕绕,只觉困难重重,因为这涉及到“市场准入”。

油业行会不发“市场准入”许可,谁敢私自卖,一经发现,卖一罚十。

而今,儿子人脉很广,看来对于如何疏通门路很有把握,蔡荣知道事情应该是没问题了。

他知道儿子还是恨自己,为当年的境遇而恨愤愤不平,这是他的错,但事已至此,光后悔没有用。

但蔡荣却依旧很高兴,因为蔡长庚终究是他的儿子,身体里留着蔡家的血,是蔡家的子孙。

时代已经变了,在这场剧变之中,蔡荣已经力不从心,但他有个出色的儿子,所以即便自己应对不当,其他几个儿子也过不好,只要有蔡长庚这根独苗茁壮成长,蔡家的香火就会延续下去。

日后,逢年过节,蔡长庚和儿孙们祭拜的牌位,难道不是蔡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这些牌位里,始终也有我蔡荣的位置,不是么?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续)

坞堡一隅,会客室,堡主蔡长庚正在招待客人,客人是路过此地顺便登门拜访的开府将军梅林生,两人交情不错,所以省去客套话,直接拉家常。

梅林生知道蔡长庚的父亲如今在坞堡暂住,于是问道:“令尊习惯淮西饮食否?”

“哎呀,否什么否,说话直白些,成日里文绉绉的...”蔡长庚笑道,随后摇了摇头:“哎,家严住不惯,吃不惯,过几日就要回去了。”

“老人家,就是这般了,我家那位,住了两日就嚷嚷着要回汉沔,生怕一不留神就落叶无法归根了...”

梅林生笑道,和蔡长庚又喝了一杯酒,言归正传:“至尊巡视荆襄,又要巡视长江,走的是水路,不过太子殿下要在黄州坐轨道马车去光州,然后到淮西体察民情,到时候你们可得准备好,莫要让人挑刺。”

“要挑刺,总是能挑出来...”蔡长庚放下酒杯,胸有成竹的说道:“淮西的情况,至尊了如指掌,用不着我们多做什么,太子殿下来了,定然也会看到真实民情,至于那些挑刺的,爱挑就挑,至尊可不会被蒙蔽。”

“话是这么说,但该有的准备得有,你我肩负维持治安之责,太子殿下在淮西,可不能出任何差错,万一有小人搞出个行刺事件,以此让我们倒霉,这种事情可说不清。”

听到这里,蔡长庚正色道:“怎么?你听到什么风声?”

“没,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梅林生说话语气也严肃起来,“毕竟,那些人还没死绝,说不定还有余孽藏在哪里,冷不防搞个刺杀、报复什么的,防不胜防。”

“防当然要防,但整日里疑神疑鬼的,可不好,否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蔡长庚并没有忧心忡忡的样子,神色如常,“再说了,他们要闹事,也得先过朝廷眼线这一关。”

“那是,敢和至尊...朝廷作对的人,没好果子吃。”梅林生说完,举杯又和蔡长庚喝起酒来。

梅林生想起多年前的事,问道:“太子殿下当年也是来过淮西的,虽然只是路过..我记着,当时车驾经过这里时,接待的人之中,你也有份?”

蔡长庚点点头:“是啊,不过我哪有资格近前,只是远远候着,殿下当时肯定不记得我这小小戍主。”

“嗨,这就是由头了,待得太子殿下这次来了,你提一句“微臣当年于此路边箪食壶浆以迎殿下”,殿下必然想起往事,对你就亲近些许了。”

“看运气呗,来来来,干杯!”

老友相聚,一切都在酒里,喝着喝着。两人唏嘘不已。

将近十年前,淮西地区发生剧变,原本的坞堡豪强们,被天子(时为西阳王)铲除一空,随后扶持了一批新坞堡主,蔡长庚、梅林生就是其中之二。

当然,蔡长庚是头一批,梅林生是后来才当上坞堡主,两人从此有了一份不得了的家业。

他们这些荆襄地区豪族子弟,本来是家族中不起眼的庶子,得当时的西阳王扶持,成了淮西的新豪强,是当今天子的忠实追随者,也是旧豪强们的眼中钉。
首节 上一节 227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