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72节


而动物油比起植物油来说,较为容易获得,毕竟家禽家畜身上多少都有些脂肪,可以拿来熬油,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多少油。

油的摄入量不足,身体素质就不行,打仗也好,干农活也罢,效率就上不来,宇文温决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所以要对食用油做文章。

让食用油的价格降下来,大规模养猪是其一,但养猪有诸多局限性,于是大规模种植油菜,让植物油的价格降下来,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大面积种植的油菜,搭配水力榨油机,让食用油有了一个新的可靠来源,正如汉沔地区农田大幅增加导致粮价下降那样,大规模的油菜种植,让食用油的油价暴跌。

看着手中的油菜花,宇文温信心十足,他已经发动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那些冥顽不灵的敌人,必然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敌人是谁?上至世家门阀,大大小小的士族,下至有武断乡曲的强宗著姓。

世家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就是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那些天生贵种们,靠着土地上的粮食、果蔬、丝麻(布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粮食和布帛,千年以来就是硬通货,大小世家门阀靠着庞大的田庄,豢养无数私兵、部曲,让大量农民变成他们名下佃农,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

坐拥千顷良田、无数僮仆的世家门阀、强宗著姓们,经济实力雄厚,却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田租、户调及身庸。

而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其后果就是国家税收锐减,一连串问题随后产生,然而当一个王朝轰然倒下,新的王朝建立,皇帝换了人,世家还是那些世家。

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却很难改变。

对于宇文温来说,世家门阀的“食用方式”有很多种,但基本上都不靠谱,花费时间又长。

靠科举,根本就挖不断世家门阀的根,因为世家子弟根本就不怕考试;靠武力,即便成功,旧的世家门阀消失,依旧会有新的世家门阀出现。

所以,只有让对方的经济基础垮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顽疾,因为正是东汉以来经济的发展、庄园经济的出现,才有了世家门阀的成长、壮大空间。

如今要治本,还得从经济基础上下手,只有让庄园经济破产,世家门阀才会离开政治舞台。

这是宇文温的结论,所以即便要为此努力数十年,他也要做。

现在看来,一切进展顺利。

粮价、布价逐年下滑,比起十年前可谓是被人“腰斩”,战争已经开始了,而那些沉浸在庄园经济美梦之中的人们,即便发现情况不对,也已经为时晚矣。

“啊,你在笑什么?”

突兀的声音响起,宇文温转头一看,却是白鹦鹉“一撮毛”落在他肩膀上说话。

“去,自己一边玩去。”

“拜拜!”

一撮毛飞走,宇文温看着这鸟儿的身影,又看看手中的油菜花,笑起来。

你们想转型种油菜花盈利?呵呵,那得先有门路把榨出来的菜油不亏本卖出去再说!

第一百一十二章 剧变

一望无际的油菜田,如今绽放着金黄色的花朵,一眼望去,金黄色的花海让人心旷神怡,身着便服的蔡长庚,看着正在打理菜田的农夫,转头向身边的父亲说道:

“油坊的运营,实际也没多难,油菜的种植,上手了就没问题,问题在于榨出来的菜油,成本要低,不然价格下不来,就没有销路。”

“既然是榨油,那么油菜种子的出油率就是关键,同样分量的种子,出油率越高,榨出来的油就越多。”

“所以油菜也分档次,良种的出油率高,种了之后利润才高,不能随便种些来路不明的种子,到时榨油不见多少油,会亏的。”

听着儿子讲榨油,蔡荣恍然大悟,他是真不懂榨油,只是听说种油菜、开油坊很有赚头,于是从沔州家乡前往淮西,亲自到儿子这里来看看,看看接下来该如何办实业。

儿子的油菜田和油坊他看过了,想起来时路上见到的棉田,便打听起绵花的种植、纺织情况。

听得父亲问起越来越炙手可热的棉纺织业,蔡长庚却摇了摇头:“那棉田是隔壁老刘家的,棉布当然有前途,但棉花的打理有些麻烦,熟手还是太少,现在种棉花,还不如种油菜。”

“再说了,淮西这边推广棉花种植,是因为棉纺成了各织造司在两淮及江南的主推项目,所以棉农有各项优惠,如今汉沔一带主推的是开荒种粮、种油菜,暂时不适合。”

蔡荣听到这里,又问:“那...棉布可是抢手货,就没有消息..没有消息说荆襄这边何时推广种棉花?”

“还是那句话,棉花种植熟手还是不足,产业发展得循序渐进,朝廷总不能为了棉布,就让百姓只种棉花不许种麻,对不对?万一棉花产量上不来,布匹产量下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着说着,蔡长庚不知不觉打起官腔:“朝廷行事,自然要从大局着想,棉布将来必然要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纺织品,但推广棉花种植需要时间,急不得。”

“哪些棉种适合在哪里种植,这需要时间确认,而棉花的种植技术也需要时间完善,此事关系国计民生,自然要一步步来....”

蔡荣被儿子用官腔‘教育’,没有半点恼怒,他知道儿子有这资格和底气,于是点点头。

儿子虽然只是普通府兵将领,却是在天子那里留了名的人,仅仅是这待遇就不得了,简直就是家族的护身符,蔡荣有了这么一个好儿子,寻常胥吏哪里敢欺上门来。

而蔡长庚因为办实业的缘故,和日兴昌的掌柜们交情不浅,又和那些“员外”们多有交情,如此人脉,是蔡荣不敢比的。

来到淮西,亲眼见到儿子如何办实业,蔡荣心定许多,汉沔地区大开发,官府倡导种粮、种桑、种麻的同时,还倡导种油菜,蔡荣本就对此动了心,不过怕种的人多了菜价油价下跌,所以想听听儿子的意见。

如今看来,官府是要把油菜种植当做一项重要产业来推广,所以应该会像儿子说的那样,每年制定一个“最低收购价”,确保种植油菜的农户不会亏损。

这么一来,办榨油作坊的盈利前景应该不错,蔡荣稍微心定了些,蔡氏一族如今面临的危机,看来应该有办法化解。

见着父亲暂时没有什么话要说,蔡长庚没主动说话,实际上他和父亲之间依旧有隔阂,若不是碍于父子情分,他本来是不想有太多来往的。

蔡长庚的母亲出身卑微,他作为庶子,一直不受家族待见,在家族里的地位甚至比奴仆都低,往事不堪回首,每次想起来,蔡长庚就恨得咬牙切齿。
首节 上一节 227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