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26节


无数人的努力,换得实验蒸汽船今日航行获得成功(即将成功)的结果,对此大家都很高兴,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船只的航速太慢了。

按照新方案制造的实验蒸汽船“实验十五号”,航行速度很慢,按照航行七小时下来的统计结果,平均时速大概是八里。

这是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航行所具备的速度,没有顺水、逆水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实验蒸汽船的正常航速。

而一个成年人,行走在平地上,保持正常行走速度,其平均行走时速至少有十里。

换而言之,如今的“实验十五号”,只是解决了持续航行的问题,而航速太慢,连一个人的步行速度都比不上。

若以人来比喻,这个时候的蒸汽船,大概就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罢了。

这么慢的“静水”航速,让蒸汽船没有任何实用的意义,因为船的自重大,在大河里顺水时航行速度比不上不需要烧煤的正常帆船。

而到了逆水时,蒸汽船的航行速度会更慢。

但这不是技术人员当前要纠结的问题,大家都想清楚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不然会噎死。

技术难关,要一项一项攻克,首先要确保蒸汽船能维持至少八个小时的持续航行能力,这期间锅炉不会爆炸,船身不会开裂漏水,这样就行了。

在此基础上再解决航速问题。

上级对蒸汽船的要求,已经放宽很多,这让技术人员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改进、完善自己的设计和构思。

也许再花上五年、十年,“蹒跚学步”的蒸汽船,就能够“健步如飞”,在江河湖海里尽情航行。

甲板上,人们都在看着挂钟,等着让人激动的时刻到来。

船舱里,锅炉工正在给蒸汽锅炉加煤,这地方很热,所以锅炉工们轮流“值班”,好不容易熬了那么久,眼见着时间就要到了,他们也很激动。

然后发现一个问题:船上的存煤不够烧了。

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实验蒸汽船持续航行八小时必须是在全速航行的前提下完成,要靠船只自己携带的燃煤提供动力,不得借助“外力”。

为此,技术人员经过一系列计算,设计船只结构时,将煤仓大小也考虑在内,才最终有了“实验十五号”的成品。

煤仓按要求是有盖的,所以不存在堆出小山的可能,而现在,船上燃煤不够了。

问题出在哪里?得知这个坏消息的技术人员急得脑袋冒汗,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先前的计算有问题。

这是设计时就落下的病根,想改,已经来不及了。

降低锅炉出力的做法是作弊,是不允许的,所以船上人员眼睁睁看着船速慢下来,轮桨渐渐停止转动,而时间,仿佛凝固了。

距离八小时,还差三十分钟。

蹒跚学步的幼童,眼见着即将抵达终点,却一不留神摔了一跤。

第七十二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加大煤仓尺寸?哪能随便加,这不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么,加来加去肯定搞成一大盆面团。”

“这怎么会呢,不就是适当扩大煤仓尺寸....”

“不会?你们想想,加大煤仓的尺寸,确实能增加装煤量,但船的尺寸不也就跟着变大了?这算不算增重?增加的那些煤,一样算增重不是?锅炉还是那几台锅炉,要推动的重量增加,耗煤量不就上去了?”

“那那....”

“治标得治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我看,还得想办法增加锅炉的出力才行。”

“可那很难,大家忙了那么多年,进展一直不理想....”

“难也得做不是?锅炉不行,船速就上不去,这就好像马车,马车造得再精美,拉车的马不行,那就是不行。”

湖畔某神秘工场,技术人员们正在开讨论会,对昨日“实验十五号”蒸汽船的试航进行总结,这次试航只差一点点就达到了技术要求,最后却因为燃煤耗尽而功亏一篑。

大家扼腕叹息之余,对“实验十五号”的改进展开激烈讨论,讨论到后面,得出一个很无奈的结论,那就是:蒸汽锅炉如果不行,蒸汽船就绝无可能实用化。

这就像马车走不走得快全靠马那样,道理简单,却是个难以跨过去的门槛。

即便“实验十五号”想办法完成持续航行八小时的要求,但接下来就得解决航速的问题,一样会碰到锅炉出力不足这个技术难题。

对此,“攻关小组”无计可施,因为按照分工,他们只负责琢磨蒸汽轮船,蒸汽锅炉的改进,不是他们的“攻关”目标。

见着大家有些气馁,主持会议的“项目总管”林有地亮出绝招:“大家不要担心,‘嘉禾盛’还有‘迎春来’的工匠们,已经齐心协力,改进出一个新型的蒸汽锅炉,叫做‘旺财肆型’蒸汽锅炉!”

说完,他让人将身后帷幕拉开,于是一台崭新的卧式蒸汽锅炉出现在众人面前。

林有地见着大家看着这锅炉,一头雾水的样子,知道大家看不出内里乾坤,于是开口为众人讲解,讲解这“旺财肆型”到底“旺”在哪里。

锅炉,顾名思义是“锅”和“炉”的合称,炉是烧火的炉,锅是装水的锅,用火把锅里的水烧开,就有了蒸汽,蒸汽进入汽缸,就会推动汽缸活塞。

有了不停的活塞运动(往复运动),才有了不断抽水的抽水机。

相同时间内,进入汽缸的蒸汽越多,活塞运动就越猛,那么抽水机的抽水量就越大。

要想增加蒸汽的产生量,产生蒸汽的锅炉就很关键。

嘉禾盛商社经营蒸汽抽水机,迎春来商社经营“暖气”,两家的产品都和锅炉密不可分,而历经数年的不断研究,两家商社名下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工匠们,经过无数次摸索,对蒸汽锅炉进行了许多改良。
首节 上一节 222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